華萊士3年開10000家門店背后的秘密
紅餐編輯部 · 2024-11-11 09:26:58 來源:紅餐網
合伙制、師徒制、賽馬制,是提升組織力的三大神器。
本文為福建金小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餐飲合伙制專家洪鳳平律師“2024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的演講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福建福州,是餐飲合伙制的發源地。在福州,幾乎所有的餐飲企業,尤其是連鎖品牌都是采用合伙人機制,開出了百店千店,其中華萊士遙遙領先,目前2萬多家門店。金小蜂是唯一服務華萊士總部14年的律所,我們非常榮幸參與了華萊士從1000多家到2萬多家這個過程。過去14年,也有幸助力300多個品牌導入合伙制,見證他們的組織力越來越強。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叫做《合伙制+師徒制+賽馬制,三制合一激活組織》。我們認為這三個機制是餐飲企業提升組織力的三大神器,也是未來10年餐飲企業爭奪品類第一的必備機制。這三個機制威力很猛,但是如何使用卻很有講究。
接下來,我會結合一些成功案例,一一展開分享。
裂變速度快+門店活得久+骨干收入高
合伙制的三大特點
先說合伙制。主要想跟大家分享合伙制能幫助餐飲企業解決什么問題,發揮什么作用,以及合伙制為什么是中國餐飲做強做大的必備機制。
現在,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不管是小吃快餐還是正餐火鍋,也不管是在可以標準化或非標準化的賽道里,合伙制都得到了成功驗證,也有不少餐企拿到大結果。合伙制成功的前提有哪些?失敗的原因又有哪些?我將結合近幾年合伙制做成功又比較火的餐飲品牌,包括華萊士、半天妖、小菜園、米村拌飯、蘭湘子等,分享它們的合伙模式和拆解背后的底層邏輯,希望能給在座的餐飲同行帶來一些啟示。
我強調的合伙制,主要是指門店層面的合伙制。什么是門店層面的合伙制?這是一種內部員工激勵和外部資源整合相結合的機制,由品牌方、管理方、資金方、鋪位方等關鍵互補資源方,在共同事業理念和規則下投資門店、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為什么合伙制有效?因為它遵循了一些基本規律,不僅在餐飲行業,在其他行業,尤其是依賴人的服務行業里,合伙制都挺有效的。
合伙制有效三大原因。
1. 合伙制符合行業特征。餐飲行業是一個服務行業,高度依賴“人”,人是服務業最核心的資產。因此,餐飲企業必須要激活每一個伙伴的創造力和執行力,激發他的主人翁精神,才有可能讓顧客滿意。連鎖門店既要有標準化的管理效率,還要讓顧客感受到個體小老板那股生機勃勃的“人情味”。
我們服務的幾個客戶,把這種“小店小老板”文化做的特別徹底,總部充分授權給店長廚師長合伙人,他們真的把店當成自己的店,和老顧客們處成朋友,敬酒、送菜、聊天。他們沒有緊張兮兮聽話照做的“班味”,更多的是充滿松弛感的“人情味”。說到底,餐飲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這里面藏著獲客密碼和餐飲業的靈魂。
2.合伙制符合人性特點。管理首要解決的是順應人性的問題。人性最大的特點是利己。利己不是褒義,也不是貶義,它就是一個特點。
老板要去理解人性、順應人性,并激發人性正向的一面。一個企業家,順著人性做事,逆著自己的人性做人,往往更容易成功,更容易把人心聚集在一起。從雇傭制到合伙制,員工轉變了身份,轉變了動機,從“為你干”到“為我干”,為我們共同的事業干,我認為這是最順應人性的激勵機制,最能激發員工的奮斗精神,最能發揮他們的才能。
3. 合伙制符合中國特色。中國人喜歡當老板,一方面是過去的20年創業機會很多,尤其是餐飲業,門檻較低且高度依賴人,非常適合抱團打天下。合伙創業能賺到比打工更多的錢,這是經濟動機驅動合伙。另一方面,社會文化環境也有一定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就有鼓勵積極進取、出人頭地的觀念,當老板被不少人視為一種成功的象征,這是文化土壤驅動合伙。
門店合伙制符合行業特征,符合人性特點,符合中國特色,所以它在中國連鎖服務業很流行。
合伙制做得成功的餐飲,也有三大特點。
第一,裂變速度快。
前幾年口罩特殊時期,不少餐飲企業倒下,也有很多逆勢崛起,其中有一些合伙制的品牌,開出了百店千店。塔斯汀來自福州,口罩時期3年新開3000多家店,半天妖3年開了1000家店,蘭湘子3年新開100多家店,虎丫炒雞3年新開150家店,米村拌飯3年也開了600多家店。為什么能開這么快?首先是門店會賺錢,品類賽道和門店模型都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合伙制對內激活組織、對外鏈接資源,讓他們加速發展成為黑馬。
第二,門店活得久。
華萊士大部門區域,門店平均生命周期是8年。華萊士是街邊店,只要門店能盈利,即使是微利,都能持續開下去,所以門店的生命周期挺長的。很多傳統的加盟門店,生命周期可能不到兩年。加盟機制,總部不投資門店,總部和門店的利益方向不一致,存在博弈,需要總部有很強的盈利能力和管控能力,加盟店才能活得久一些。
我們服務的兩個福州品牌,合伙制做了十幾年。草本湯創業15年,現在快500家店,虧損閉店不到20家。小叫天創業10年,開出70家門店,虧損閉店不到5家。
什么樣的門店可以活得更久?首先品類賽道、門店模型、產品組合要有市場競爭力,其次,面對市場變化和挑戰時,經營管理團隊能及時感知,靈活調整,上下同欲力出一孔,死磕到底。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烏卡時代,在座的各位老板要去思考,我們組織是僵化的還是靈活的,我們的伙伴能不能感受到市場的溫度和顧客需求的變化,有沒有能力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愿不愿意躬身入局,下笨功夫,死磕到底?
合伙制可以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當然,這是理想狀態。考驗是不是真的志同道合,要看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合伙人能不能發揮企業家精神。什么是企業家精神?就是無路可退,窮盡資源,堅韌不拔,戰斗到最后一刻。我們做合伙制的目的,就是要把價值鏈條上創造重要價值的關鍵伙伴,變成一伙人,徹底激發出大家的企業家精神。
第三,骨干收入高。
合伙人除了拿工資獎金,還可以拿分紅。門店越賺錢,奮斗時間越久,賺錢越多。他們收到正反饋,就更愿意付出更多,承擔更多。不過,隨著競爭加劇,未來的餐飲越來越難做,餐飲的錢越來越難賺,利潤率也會越來越低,我們也要讓合伙人降低預期,長期奮斗慢慢變富,不要指望一夜暴富。
一般來說,合伙制組織有兩種收入結構:一種是低工資、高分紅;一種是高工資、中等分紅。像我們服務的華萊士、半天妖,一開始是采取低工資、高分紅的合伙模式,通過多開店、開好店、多分紅來驅動員工,而不是靠升職加薪拿高工資去驅動。像我們服務的桂滿隴、蘇小柳,員工的工資本來就挺高的,再加上投資分紅就更有競爭力。不同階段、不同的盈利能力、不同的市場競爭力,我們采取的策略是不一樣的。合伙制在不同階段,也是要跟隨市場變化而動態調整。
合心合力合資,才能打破邊界創造增量
什么樣的人適合做門店合伙人? 一般而言,餐飲行業有六類人適合做合伙人,有提供優質鋪位的合伙人,有參與到門店一線管理的店長廚師長,還有區域運營管理團隊、總部職能部門骨干、財務投資人以及特殊資源貢獻的人,他們分別解決不同的問題,創造不同的價值。那些裂變速度很快、門店活得久的企業,基本都把這幾類合伙人凝聚在一起。
將上述六類合伙人組合在一個共同的事業里,合資合心合力,分責分權分利,共創共擔共享,一群人,一條心,一起拼,就能直面市場,打破邊界,創造增量。
從合資到合心,從合心到合力,這是一個過程,需要團隊打幾場仗,更需要時間大浪淘沙。從一種管理機制上升到企業文化,成為組織成員共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不是那么容易的。
這四種門店合伙制模式,可以助力企業高質量增長。
第一種模式是總部控股門店,員工參股。我們服務的桂滿隴、八合里等都采取這種模式。
第二種模式,門店沒有控股股東,由創始人和員工共同參股,老板或總部公司持有的門店股份可能是20%甚至更低。比如華萊士、半天妖、蘭湘子等品牌。
第三種模式是投資人控股+員工參股,總部不投資門店,總部是托管運營,投資人不參與經營管理。這種合伙模式是偏加盟的合伙,代表案例是米村拌飯。米村拌飯經歷了直營到合伙,再到加盟型合伙三個階段,合伙模式是動態調整的。
第四種模式是門店由加盟商控股,加盟商的員工參股,加盟商自行經營門店,總部不參與投資,本質上是加盟模式,是在代理商或加盟商的直營店做合伙,例如老鄉雞,就幫助加盟店導入合伙制,讓加盟商和他的員工成為事業共同體,可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盟商開出更多門店。
還有很多其它模式,基本上是上述四種模式的結合或者改變。
揭秘華萊士的萬店之路
接下來,聊聊我們金小蜂團隊服務14年的華萊士合伙人機制。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華萊士的合伙門店中,開發選址團隊、營運團隊(督導、營運經理、店長)、區域公司員工、總部股東和職能部門員工占比分布為20%、30%、20%、30%。
華萊士成立24年,目前有2萬多家店,一直堅持做合伙制,把合伙制視為長期戰略級的動力機制。它的競爭優勢是“組織平臺化”和“員工創業化”,大家一條心一起拼,奮斗22年,激發了上千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合伙人,也成就了眾多千萬富翁。
看看華萊士的萬店之路,前15年,華萊士開了2000家店,第一個10000家店花了18年,第二個10000家店花了3年。
華萊士的特點如下:
第一,很平價。低價背后的競爭優勢是低成本、高效率。
第二,增長快。基本都保持著50%以上的增速開新店,不過這兩年的開店速度也下來了,以提高顧客滿意度和高質量發展為主,沒有追求數量了。
第三,活得久。華萊士單店平均生命周期挺長的,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合伙人能團結起來去應對。
第四,股東多。通過打造平臺型組織,成就萬名員工成為合伙人和企業家,長期奮斗,共同富裕。
第五,能量正。華萊士就是倡導長期奮斗文化,利他文化,能量非常正。
華萊士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也有4個,它找準了自己的生態位。
1、顧客差異化:通過跟肯德基麥當勞定價差異化,顧客自然也差異化了。
2、選址差異化:二三四五線城市,走農村包圍城市路線,避開購物中心,開在學校和社區。
3、價格差異化:麥當勞肯德基價格的1/3左右。
4、單店盈利模型差異化:降低成本結構,面積小,單價低,租金低,用工少,投資低,回報快。
核心是讓華萊士的低價戰略和讓低成本運營配合起來,保持一致性,形成循環加強的優勢和系統。如何做到低成本運營?不僅是規模優勢帶來的供應鏈低成本優勢,還有通過合伙制把管理、監督、決策這些看不到的成本,也降低下來,整體優勢就能顯現出來。
總而言之,通過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強大的組織力優勢,合伙人長時間艱苦奮斗,一點一滴積累出了競爭壁壘。
福建合伙制
將成為中國連鎖化模式的主旋律
福建人擅長做合伙人模式,一起抱團出海,把生意做到了全球。合伙人文化的核心是抱團文化,誠信文化和利他文化。過去10年,福州很多連鎖餐飲老板,并不具備品類優勢,但有組織優勢,通過合伙制把加盟的輕資產和直營的穩定性融合在一起,由散兵游勇到組織化運作,把握中國市場機會,從而成就了一些超級大連鎖品牌。
我認為,福建合伙制將成為中國連鎖化模式的主旋律。
福建合伙制模式,在過去十幾年吃到了一些紅利。
第一是品類紅利,小餐飲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和爆發式增長。第二是價格紅利,福建的餐飲品牌沒有那么高大上,不太擅長做價值創新,但擅長做性價比。這幾年的餐飲市場,已經卷到大家無路可走,而福建餐飲前十年就在卷超級性價比,更適應中國市場,可以做到鋪天蓋地。
第三十組織紅利,合伙制締造了最穩健和強悍的組織。第四就是連鎖紅利,合伙制提升了組織力,如果產品力和品牌力提升,將產生超級連鎖。華萊士、醉得意(300家店)、小叫天(70家店)、草本湯(500家店)就是福建合伙制模式的典型案例。
我再聊聊其他餐飲品牌怎么做合伙制。
蘭湘子合伙制
1、門店層面:店長8%+廚師長8%+前廳經理5%+副廚5%,合計26%左右。
2、區域層面:小區營運經理和廚師經理各6%+大區營運經理和后廚經理各4%,合計20%左右。
3、總部職能部門層面:職能部門核心骨干20%—30%。
4、師徒層面:輸送一個店長/廚師長給3%。
5、總部聯合創始人團隊:兜底投資。
第一階段,蘭湘子與華萊士半天妖差不多,也是低工資高分紅模式,核心驅動力不是老板漲工資,而是店能不能開好,能不能每個月多分點錢,分完錢之后能不能再開一些店。蘭湘子區域層面和總部層面人員的工資,分紅如果增加到某個級別,工資是遞減的,這樣也能減少固定支出。
米村拌飯合伙制
米村拌飯這個階段的合伙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1、外部事業合伙人:門店投資持股85%,解決位置+外部關系。米村拌飯從總部直營合伙調整成加盟合伙,總部不投資門店,總部和門店是加盟關系,總部賺門店的管理費和供應鏈的配送費。
2、選址網規:門店投資占比5%,主要職責是用心選好位置以及當地公共關系維護等。
3、店長:門店投資占比5%+贈送5%的干股,用心管理門店。
4、師傅店長:投資徒弟門店持股3%+贈送3%的干股,用心培養人才。
5、區域經理:投資門店2%+贈送2%干股,用心賦能門店。
6、門店注冊“有限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外部事業合伙人。
總體來說,米村拌飯店長的收入包括工資、干股、實股,收入很有競爭力,團隊也會比較穩定。
小菜園合伙制
重點講講小菜園的合伙制, 先介紹一下小菜園的基本情況:
2013年開出第一家店,目前全國門店640家,是中式正餐第一名。
2021年,營收26.46億,凈利潤2.27億,毛利率65.5%,凈利潤率8.6%,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15.9%。
2022年,營收31.13億,凈利潤2.38億,毛利率66.1%,凈利潤率7.4%,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14.2%。
2023年,營收45.49億,凈利潤5.32億,毛利率68.5%,凈利潤率11.7%,門店層面經營利潤率19.7%。
2021-2023年開業的門店,平均現金投資回收期分別為16.2個月、12.1個月和8.4個月。去年開的門店現金回收周期8個多月。
小菜園也是合伙制,分為資本化前和資本化后兩個階段。
資本化前:小菜園創業前7年(2013年—2020年)采用“合伙制”模式擴張,公司和店長、廚師長、區域經理、公司核心高管等共同投資門店,5年開出100家店。
資本化后:2020年,加華資本投資小菜園,持股7%左右。同年,公司回購合伙人的“門店股”,并讓區域經理及以上核心骨干合伙人成為“總部股”,其中有130名區域經理及以上中高層骨干,合計持有47%左右的股份,平均每個人持股0.3%。
小菜園的創始人汪書高是廚師出身,持有不到30%股權,立志要提高廚師收入,讓更多員工實現夢想。這點他做到了,真的很有格局。
資本化后,小菜園的店長、廚師長不參與投資門店,雖然沒有總部股份,但有門店“干股”,包括績效干股和徒弟店干股。
小菜園的激勵機制,讓員工非常穩定。小菜園的區域經理100%由內部培養提拔,幾乎所有店長、廚師長都是從內部培養提拔起來的,這點還是很了不起的。
只為了賺錢的合伙制,注定走不遠
合伙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戰略、組織、人資、財稅和法律,需要復合型背景的咨詢團隊才能做好。合伙制共有十大機制,包括:進入機制、分錢機制、虧損機制,還有管理機制、財務機制、調崗機制、退出機制、薪酬績效融合機制、合伙師徒制賽馬三制合一及動態調整機制。
而合伙制的實施路徑,也包括6個步驟:
1、打磨一個盈利門店模型
2、篩選一群意愿度高伙伴
3、響應一個共同富裕號召
4、共創一個品類領導品牌
5、培育一批擔當型企業家
6、打造一個合伙創業生態
做到這幾點,不僅僅能實現品牌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擁有一群志同道合、共同創造價值、做更有意義的事情的伙伴。我們也發現,合伙制要成功,也是有很多邊界條件。市場上也有不少餐飲企業做合伙制,做失敗了,為什么呢?我總結一下成功的四個關鍵和失敗的十個原因。
餐飲合伙制成功的四個關鍵:
1、創始人發心純正,志向高遠,先舍后得。
2、品牌戰略方向清晰,門店盈利模型較鋒利。
3、合伙模式設計合理,對外能整合社會資源,對內能激發員工活力。
4、總部強管控強賦能:管槍+管人+管貨+管錢+管賬。
餐飲合伙制失敗的十大原因:
1、初心方面:創始人沒有先利他再利己,忘了初心。
2、財務方面:財務不透明不公開,破壞信任。
3、店型方面:沒有及時迭代品類/門店模型,盈利能力越來越差。
4、費用方面:后端加價太狠,嚴重影響門店合伙人利益。
5、分紅方面:沒有及時激勵,導致激勵效果差。
6、機制方面:十大機制沒有約定清楚,扯皮糾紛鬧退股,創始人覺得心累,沒有堅持下去。
7、選人方面:機制對了,但人沒選對,短期沒有達到效果,可能就停止合伙了。
8、成長方面:沒有賦能合伙人不斷成長,導致專業度差競爭力弱。一個人如果長期拿不到結果,會充滿挫敗感,沒有成就感,也堅持不下去。
9、文化方面:只導向分錢,沒有升級到精神激勵成為文化共同體,合伙人躺平了。合資,還要合心、合力,如果只停留在投錢分錢的階段,稍微賺了點錢的合伙人可能就開始躺平了。
10、組織變革方面:利益板結固化,組織無法變革,不能動態調整,適應不了變化。容易出現山頭主義,獨立王國,很難適應市場的變化。
上述十大原因都是有人掉過坑,花錢買的教訓。
我認為,合伙制的終極是“內在激勵”,是成為“文化共同體”。
合伙人一開始也許靠金錢利益驅動,如同很多老板的創業初心只是為了賺錢,這并沒有錯。要想組織持續成功,就要把合伙人的驅動力從單純的利益驅動,轉變為內在激勵,從關注賺錢結果,轉變為因上努力,從利益共同體升級為文化共同體。
只有合伙人由內而外生發出動力和激情,才能發揮人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激發出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從而讓組織克服困難,穿越經濟周期。
總結來看,合伙制落地往往有三個階段,第一,較低門檻入伙,樹立合伙標桿,大家共同發展,抓住外部機遇;第二,結合師徒制和賽馬制,提高合伙門檻,讓拿到結果的人入伙;第三,從機制沉淀為文化,以精神為導向,共創文化內核。
人才梯隊的底層邏輯是師徒制
先來說說師徒制的各項實操要點。
師徒制,本質上是一種帶教模式,它明確師傅怎么去教,徒弟怎么去學,以及利益如何捆綁。現代師徒制的核心是傳遞技能,實現人才裂變,還有利益上的綁定。
師徒制可以解決4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人才梯隊的建設。人才梯隊的底層邏輯是師徒制。師徒制有助于提高培養后備人才的積極性,快速復制人才,建立人才梯隊,突破開店瓶頸,實現裂變增長。
第二,增加骨干的收入。師徒制綁定了店長/廚師長和企業的利益,師傅享有徒弟/徒孫店的分紅權和投資權,讓優秀員工的收入沒有天花板,靠雙手改變命運。
分享一下海底撈的師徒制店長利益。有兩種選擇模式,選擇A,是底薪+其管理餐廳利潤的2.8%。選擇B,是底薪+其管理餐廳利潤的0.4%+其徒弟管理餐廳利潤的3.1%+其徒孫管理餐廳利潤的1.5%。當然,這是海底撈快速擴張期的策略,這幾年海底撈的激勵機制也一直在變化。
我們服務10年的品牌,福州“小叫天”川菜,采用的是合伙制+師徒制+賽馬制“三制合一”。現在70家店,店長有幾份收入,包括基本工資+投資本店分紅+徒弟店分紅+賽馬制獎金,總體來說很有競爭力,團隊非常穩定。
第三,增強團隊凝聚力。店長/廚師長擁有后備的選擇權、新店管理團隊的組建權以及優先晉升權,又有過失連坐的約束機制,廣闊的自主空間讓他們充分施展才華,發揮集體智慧,增強團隊凝聚力。
第四,連住利益鎖住管理。圍繞利益這個核心,抓住管理這個關鍵,師徒制、
家族制(抱團小組)解決層級太多、官僚主義嚴重和效率底下的問題。
師徒制怎么落地?總的來說有七步:從選苗-培育-認證-選師-拜師-學師-出師。
合伙制和師徒制怎么結合運用?
① 贈送干股:師傅店長/廚師長,享有徒弟店長/廚師長干股分紅;
② 投資實股:師傅守老店,徒弟開新店,師傅投資徒弟新店;徒弟守老店,師傅開新店,師傅投資新店;
③ 投資實股+贈送干股相結合。
為什么要采用師徒制?德魯克在《人與績效》有一段話,很震撼:
人不能“使用”,只能“發展”。發展的方向,決定了人會更富成效,還是降低效率直至完全不具備生產力。管理者能否朝著正確的方向培養下屬,幫助他們成長、變得更強大、更富裕,直接決定了管理者本人能否發展,能否成長,是會走向富裕還是貧困,是會越來越好還是越來越糟。
我非常認可“人不能使用只能發展”這個理念。我認為餐飲行業還是很偉大的,可以讓一群普通人發展起來,做出一份不普通的非常了不起的事業!
用“賽道”管理門店,讓賽馬“鞭策”合伙人
下面講講賽馬制。
賽馬制是一種管理和激勵機制,核心思想是在內部創建一種競爭環境,讓員工之間相互競爭,以促進個體和團隊的績效提升。
賽馬制最早來源于通用電器(簡稱GE)前CEO杰克韋爾奇提出的“ 活力曲線”,指通過競爭淘汰來發揮人的極限能力,實質是“末位淘汰”。
GE把員工分為“明星員工”,大約占到所有員工的20%,對這些員工,采取“加薪、加心、加信”的正激勵;“活力員工”,大約占到70%,要求他們上進、上進、再上進;余下的10%是“落后員工”,對他們是裁員、裁員、再裁員。“活力曲線”其實就管理的本質來講,是抓兩頭放中間,即抓先進和后進,以此來帶動中間。
賽馬的內容一般是賽管理過程,不是賽財務結果,核心就是賽管理的基本功,看看底子扎不扎實,目的是要夯實基本功,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為什么要賽馬?因為只有功勞才會產生績效,苦勞不產生績效。只有能力才會產生績效,態度必須轉化為能力才會產生績效。只有才干才產生績效,品德需要轉化為才干才會產生績效。做企業就是要績效優先,要看到成果,賽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大家把這些基本面都做好,不斷提高顧客滿意度。另外,賽馬制和合伙制結合起來,也能鞭策合伙人要持續努力,不能躺平。
賽馬制落地也有八步曲,定賽場、定賽項、定權重,定薪酬,做培訓,做賽馬,做稽核,做幫扶。總而言之,一切以顧客體驗為中心,一切以營運現場為中心。
我們服務了很多餐飲企業做合伙制+賽馬制+師徒制,三制合一。我們總結下來,賽馬制落地注意事項:
1、店少不建議做賽馬。
2、“老弱病殘”多,沒有后備力量的,不建議做賽馬。
3、注意力多放在A類而不是C類,避免放大C類導致員工害怕。目的不是淘汰人,還要放大榜樣的力量,引導大家往正向去做功。
4、賽項要持續精進,而不是低水平重復。因為賽項的高標準決定了人才是不是高標準。
5、責權利要對等,薪酬獎金要跟上。員工累的一塌糊涂,最后工資也沒漲一分錢,賽馬賽不下去,這些都是餐企在實操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
總結來看,一個餐飲企業能成功,是“多因一果”的。我認為“合伙制+師徒制+賽馬制”是餐飲門店管理和激勵的三大抓手,是打造餐飲組織力的三大神器,能起到關鍵作用,而且各自解決的問題不一樣。
合伙制:以奮斗者為中心,重點是成就人才,解決人才意愿問題。
賽馬制:以顧客為中心,做好顧客體驗,重點是培育人才,解決人才質量問題。
師徒制:以裂變為中心,重點是復制人才,解決人才數量問題。
三制合一,才能全員激勵,激活組織。
三制合一的終極目標,是以戰略為導向,以顧客價值創造為牽引,激活個體激活組織,讓高績效人才輩出,持續支撐戰略落地和戰略變革。
合伙制、賽馬制、師徒制理論上的完美順序是:先賽馬,賽出優秀管理者;后師徒,讓優秀復制優秀;再合伙,讓拿到成果的少數持續奮斗者成為合伙人。但是,現實商業世界,往往順序是相反的,大多數是:先合伙,齊心協力抓住機會,成為品類黑馬;后師徒,加快復制優秀人才,提高開店速度;再賽馬,提升標準和優化管理細節,鞏固老大地位。
注意,做大連鎖要切忌追求完美主義,要允許一部分瑕疵。你首先要跑起來,抓住品類機會,成為領導品牌,進行戰略壓制。順序不要搞反,主要矛盾不要搞錯,否則容易錯失窗口期,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餐飲老板也不要期待“天降神兵”救你一把,而是找到一群品德正常、能力互補的普通人,并讓他們理解顧客需求和品牌定位,讓運營動作和定位配稱保持一致性,讓顧客實實在在體驗到獨特的定位和價值。
一群普通人通過合伙制+師徒制+賽馬制,不耍心眼不玩花招,苦練基本功,做好基本面,得到顧客認可,創造較高業績,從而獲得高于市場平均報酬的收入。餐飲老板再把超額成果返回給組織,繼續加強運營和戰略的一致性和穿透性,形成良性循環,就能做時間的朋友,共創一份非常不普通的事業!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