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IP不必刻意追求差異化,做好自己就是最大差異
紅餐編輯部 · 2024-10-30 10:19:09 來源:紅餐網
本文為“2024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圓桌論壇環節對話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如今,不少餐飲老板都解鎖了新身份:從餐飲老板變成了視頻創作者。但如何成功打造個人IP,依然是不少餐飲老板的痛點。
對此,在“2024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一眾嘉賓圍繞《怎樣通過差異化打造個人IP》的話題展開了思維碰撞。在紅餐網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樊寧的主持下,“夏叔廚房”主理人夏天、“浪胃仙”主理人浪胃仙、“尋真味美叔”創始人詹宗林(美叔)、“柴大官人聊品牌”主理人柴園、“王濤餐飲人”主理人王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論壇對話實錄,略有刪減。
01.
“不裝、不端、不二”
做好自己就是差異化
樊寧:當下,有不少餐飲老板都建立了自己的個人IP,或者有打造個人IP的想法。在座各位都是優秀的視頻創作者,可否用自己的經驗和我們分享一下,打造個人IP該如何起步?打造個人IP,要注意哪些要點?
柴園:現在做IP,跟做餐飲一樣,變得越來越難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做好自己。
夏天:我是一個國宴主廚,我希望通過視頻跟大家分享的不只是簡單做菜,而是希望大家在料理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也是“夏叔”抖音賬號能在一年之內漲一千萬粉絲的原因。
大家不要把傳統的說教方式沿用到新媒體平臺上,一定要改變、要破圈,才能有自己的獨立標簽。
詹宗林:我是“尋真味美叔”的主理人,也是一個抖音博主,有一千多萬的粉絲。
如何打造差異化?我在抖音上開創了“一物多吃”,你給我一把樹葉,我可以把它做成九道菜。其實打造個人IP就是找到個人的特點,哪怕你是一個脾氣很大的人,你也可以在廚房里展示出來。同時,要思考如何展示自己的個性,如何跟團隊配合默契,要先找到自己的定位,然后再去拍抖音。
浪胃仙:我從2018年開始做抖音,從2018年開始拍抖音,到現在實現規?;挠袥]?有,但是不多!
現在,視頻創作者很幸運了,做賬號有老師給方法論,可以照著方法論去做。以前我做抖音的時候是沒有方法論的,就是先做了再說。如何找到差異化?差異化一定是用戶幫你找的。你要先拍視頻、先發,等視頻火了之后,這條視頻里面最大的特色就是你的差異化。
還有一個小技巧,我們叫翻拍。比如別人講干貨的,我們變成情景演繹;別人做情景演繹的,我們拍成搞笑段子,嘗試在中間穿插一些新東西,在學習當中做一些微創新,我認為就是差異化。
02
守住基本盤,
當下兩類門店活得更好
樊寧:從開年到現在,餐飲遇到的挑戰蠻大的,從您的感受來看,今年餐飲環境到底是怎樣的狀態?以及餐飲人應該如何調整?
柴園:我一年有差不多300天都在全國各地出差,今年最大的體感就是生意不太好做,很少見到有品牌的門店還在增長,業績也一直長紅的。
如何調整?
第一,要找到確定性的、能讓自己活下去的根本。比如你之前開了10家店,現在能不能變成5家店,這5家店能活下來就OK,這就是基本盤。
第二,修煉基本功,讓自己對抗住時代的不確定性。我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明年的市場情況估計還不如今年。在全國走訪的過程中,我發現那些做得好的門店基本功還是比較扎實,靠紅利,靠以前的增長舊方法,現在很難獲得成功了。我們可以慢一點,找到自己內心的定力,就是對抗這個時代不確定性最好的方法。
樊寧:王老師,能否談談您對今年整個餐飲環境的看法?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您在餐飲開店、爆店方面也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可否給現場的餐飲老板分享一二?
王濤:我從2010年開始做餐飲,現在開出了幾百家門店。我覺得今年的餐飲市場與以往相比,是很難的一年。這里面有幾個維度:第一,做招商加盟很難;第二種是代理商沒有用心做產品的門店也很難。
但是也有很多門店做得很好,包括兩種門店。第一種是老字號,不管哪個城市都有老字號。老字號可能是沒有裝修,破破爛爛的,但就是很多人。這些老字號的老板都很平常心,不上外賣,不搞團購,什么都不做,但就是不缺客人,沉淀十幾年、二十幾年自然就成了品牌。
第二種是在核心商圈邊緣位置開的門店,但他們線上流量做得很好。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一個門店要想掙錢一定要把位置選好,但現在我們發現,好的位置一定是高成本的,高成本提升不了收益。于是,很多人改為在核心商圈找邊緣位置,特別是還能設置外擺區的,通過外擺區無限拉長門店座位數。
03
達人生態改變,
要尋找觀眾想要的情緒點
樊寧:夏叔身上有很多不同的身份,既是國宴大廚、也是美食節目主持人,如今又是優秀的短視頻創作者。以您的經驗,怎么用好自己的職業標簽,幫助自己快速打造IP?面對不同身份時,又該如何平衡、切換?
夏天:要發掘自己的特點,先記錄人生。我一開始起步的時候,就是把自己所經歷的,身邊熟悉的環境分享給朋友們,結果發現大家并不喜歡看我做國宴,之后就開始下沉,不停地用國宴的料理方式做出美味的家常菜。
我也做電視媒體,我會帶著節目組走訪各個地方,做真正的溯源,把很多好的原材料、原產地發掘出來,分享給更多的觀眾,這樣給原產地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帶來嫁接。
此外,我也依然是一個專業的主廚,我的身份太多了。
所以,夏叔這個IP,不是一個簡單的網紅達人,是一個真正的生活者。我在講述著自己的生活經歷,將自己30多年的職業經歷分享,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IP的生命周期會更長。我在不同身份的場景里面轉換,這相互之間也是有關聯的,是能做到相互賦能的。
有觀點認為要做單一平臺,其實并不是,我和身邊的一些朋友一直在嘗試多平臺分發內容,只要內容創作用心了,出了品質好的視頻,在各個平臺里都會有很好的生命力。
樊寧:美叔是一位專業的廚師,也是有著千萬粉絲,在美食領域深耕多年。那么從您的視角來看,大廚轉型成為主播、網紅,是否具有天然的優勢?您個人覺得,現在的短視頻平臺是不是給廚師的職業生涯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詹宗林:我和夏叔不同,不是專業廚師,我是草根出身,是從部隊回來以后為了生計,從擺攤開始學習和制作美食的。
2016年,我注冊了“尋真味”這個品牌,那個時候遇到了很多困境,但在一夜之間我就想明白了,人生不能缺乏情感,美食不能缺乏情感,美食一定是有溫度的,一定是有情感的才叫美食。
2020年5月,我開始接觸抖音,因為做了“一鴨九吃”,一夜漲粉146萬,從那個時候奠定了“一物多吃”創始人的身份。從一個餐飲愛好者到一個品牌負責人,就一直堅守在抖音平臺創作。
廚師要打造自己的特色,我覺得是堅守。你可以在創作時搞怪一點,但最后堅守下來的是你對這個社會賦能的價值。
我的賬號8個月就漲了一千多萬粉,但是到現在都還堅持著品牌的路線,沒有亂帶貨。帶貨會帶來財富,但是也可能會對品牌有所損害,它不是我內心真正渴望的東西。做品牌一定要做自己的初心,深耕文化才有價值。
怎么用線上的流量反哺線下,為產品賦能?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首先你要先保證產品的品質,才能提升粉絲對品牌的可信度??尚哦仁亲钣袃r值的東西,做廚師要講廚德,做人講真誠,這也是“尋真味”的意義。
樊寧:這兩年浪老師您也在深耕直播賽道。您覺得在現在的新媒體生態中,打造有價值、有差異度的個人IP,和您最早期的實踐相比,有哪些不同之處?餐飲達人、美食達人需要在思路上做出哪些適應和改變?
浪胃仙:最簡單直白的一點,就是現在做達人更難了。我們當時做得比較早,沒有那么卷。舉一個“凡爾賽”的例子,我之前覺得流量就是我的,感覺平臺就是我家,以前我半夜兩點鐘發一個不露臉的手勢舞視頻,第二天早上播放量就能到3000多萬,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那么火,可能就是當時的機遇就比較好。
但現在,做內容的環境會更嚴苛,因為觀眾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我們做的東西要能滿足觀眾的情緒點,要更專業,所以對大家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
04
流量會見底,
在還有紅利的時候要抓住機會
樊寧:現在很多商家對達人的依賴有減弱的趨勢,甚至有人覺得達人能帶來的流量效果會越來越打折,大家怎么看待?
柴園:就以我為例,作為所謂的達人,或者說是餐飲圈有點粉絲量的人來說,流量一定會見底,不確定是今年、明年還是后年,但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那我能做的是什么?
第一,我要在最好的年紀,在最有能量的時候,在平臺還有紅利的時候抓住機會。我堅持日更,堅持高質量的作品輸出,就是因為不想錯過當前的機會。我經常說,想做好抖音,第一點毫無疑問是天時,因為是短視頻的時代,我們才能坐在這里跟大家分享,沒有短視頻,我們都沒有機會擁有這么多粉絲,所以我們不能對抗天命,不能對抗時代的紅利,要抓住機會。
第二,做好商家跟達人的關系。好的品牌營銷一定做得特別好,尤其對全國連鎖品牌來說,在推廣的環節,不管是找達人,還是自己創造流量,都是必要的。而對于我來說,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成為商家的首選。
所有的達人都能賺錢,都能獲得很好的流量,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要做的永遠是,要不么成為區域里面的首選,要么成為行業的首選,這就夠了。就像做餐飲一樣,不能成為一條街的首選,一定沒有生意。我從來不擔心競爭,不擔心商家不選擇我,我有強大的自驅力。
夏天:打造IP的核心是給我們所面對的客人或者企業去賦能。我在中央電視臺當《天天飲食》這個節目的嘉賓時,一個十三香冠名的廣告,一年的費用可能就是1.5億,十三香冠名這個節目12年,但最后還是撤掉了冠名,現在這個節目已經沒有了。這說明現在的關注度已經被分散到了各個新媒體平臺。
未來,不管是為企業去打造IP,還是我們作為網紅達人打造IP,價值不會減,反而會增。主要還是在于你的目標性。我身邊有很多的網紅達人,他們有自己的門店,可以通過分享給自己的門店做引流。能讓更多的陌生人成為朋友,能夠讓更多的朋友成為好朋友,我覺得這是一個可持續性非常久的事情。
詹宗林:流量一定是能賦能實體的。我也準備在福州市開第一家“尋真味”品牌店,面積在一千多平米左右,打造接地氣的東西。我是福建省烹飪副會長,一直在研發菜品和產品輸出。一個品牌不能光在線上呈現,還要真正能回饋喜歡美食的人群。
餐飲品牌要深耕自己的文化,講好每一道菜的故事,門店也一定要帶出情感和文化,美食一定是富含情感的,味道是能鎖住一個人的。另外,現在的消費主要靠年輕人,年輕人尋求的是刺激,所以我的菜品也會從這方面去考慮調整。包括我們的線下門店也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讓顧客在你的店里直接品嘗到,買到更多產品,這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發展道路。
浪胃仙:作為一個達人,我最早開始做的比較多的內容就是“吃”。最開始我到一個門店里面吃10碗面然后拍個視頻,這個視頻內容給商家帶來的是門店曝光。后來我開始去探店,去講產品,去表達口感,粉絲看到內容之后去對應的門店消費,對商家帶來了門店轉化。
前段時間我又做了新的嘗試,叫做“餐飲品牌創始人請我吃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的形式去呈現內容。這個過程中,我的粉絲會跟品牌的創始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可能會更愿意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供應鏈的故事。
經歷了這三個階段,我不認為我們能夠給餐飲做什么東西,賦能的東西是越來越少了,只是賦能的角度發生了改變。我自己也有在做餐飲,如果我切換到餐飲人的身份看待問題的話,我認為餐飲人是需要做流量的。以前是花錢買流量,現在更愿意自己成為流量。要擁抱流量,誰都不會嫌流量多,多一個角度更好。
王濤:當下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我們到底是服務商家還是服務粉絲?倒退到原點思考,我們做賬號的目的是什么?難道一開始做賬號就是為了跟商家連接嗎?
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是出于分享自己的日常心得和過去的經歷開始,從而獲得了一些粉絲。所以,當商家面臨很多選擇的時候,你要回頭問問自己,要怎么服務好粉絲?從粉絲的角度出發,來做一些內容的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