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燒烤隋政軍:卷,永遠只有死路一條!
紅餐編輯部 · 2024-10-16 08:51:36 來源:紅餐網
機會主義和短期主義,是一切失敗的根源。本文為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在“2024餐飲標桿品牌發展論壇”上的演講實錄,略有刪減,紅餐網經整理發布。
現在做連鎖的,尤其是在全國有一定規模的連鎖企業,今年的日子都非常難過。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木屋燒烤在最難的這兩年,我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
為什么說“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眼下,餐飲業最大的問題是,正面臨全新的周期,中國經濟的下行周期。
我一直跟公司高管說,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還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幻想。很多人期待餐飲能回到2018、2019年,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去年上半年稍微好一點,但下半年開始,就變得很差。今年,我感覺比去年還差。
這段時間,我去逛了逛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大商場,情況都不太樂觀,餐飲店都沒人排隊。人都去哪里了?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現狀。
但是,現在還不是最難受的時候,未來的日子還會更難。在下行周期里,我們一直在思考到底要做什么,才能真正活下來,并且贏在未來。
機會主義和短期主義,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木屋燒烤是從2010年1月開始轉型的,現在還在轉型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木屋燒烤走了一條什么路?
我認為自己還是有做生意的天分的,我從高二開始做生意,那時是一個生意人的角色,后來創業做木屋燒烤,身份變成了“冒險家”,現在形勢又變了,我們需要做企業家。
生意人、冒險家和企業家之間有什么區別?我覺得,生意人賺錢,賺的是信息差,就是你知道哪里有便宜的東西,但別人不知道,你把便宜的東西買來,再賣給別人就行了。生意很簡單,賺了信息不對稱的錢。
隨著互聯網發展,現在沒有這種機會了。再后來,到了我們創立木屋燒烤的時代,彼時創業,靠的是膽子大,做先行者,在別人沒做的時候你做了,就成功了。
很多人問我,怎么有先見之明創業?給大家講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在我創業那個年代,創業是沒有本事的人去做的。那會是2003年,對于很多有志青年而言,最大的愿望是在外資企業里做高級管理人員。
創業前我已在外資企業里擔任高管,但我卻選擇創立了木屋燒烤,當時很多朋友很納悶,說怎么干起了小商小販。當時創業,靠的是膽量:有沒有膽量放棄在外資企業的高收入,以及別人看待你的眼光。你做了別人不敢做的,你就能比別人成功。
現在,這個時代過去了,冒險家越來越多了。
這兩年,餐飲人的日子變得很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參與餐飲創業冒險活動的人,變得越來越多。最近這兩年,參與餐飲這場游戲的冒險者,對比2019年又多了一倍,無知者無畏。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局面,冒險家越來越多,而且都帶著互聯網思維。
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就是不管怎么樣,先搶奪流量,先把所有的競爭對手干死,就卷價格,不排除有的企業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階段成功。現在餐飲行業卷得一塌糊涂,現在流行的九塊九抵一百,基本跟零元購沒區別。
但木屋燒烤從2021年開始轉型,我就做了一個很多人都不認為可行的決定——堅決不參與卷,堅決不打折,堅決不做任何營銷活動,一門心思把產品做得“好吃”。連鎖餐飲很少談“好吃”,認為70分萬歲,但我不認可。
這三年,木屋燒烤幾乎所有門店的客流量都下降了40%-50%。按理說,客流量下滑如此嚴重,木屋燒烤應該已經不存在了。為什么現在還活著?因為我們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不參與價格戰,我們還要漲價。
2019年,木屋燒烤全國門店的平均客單價大概在79元,現在漲到了105-110元。2021年到現在,木屋燒烤平均客單價上漲了40%。這樣的對沖結果,也是木屋燒烤今天依舊活著的主要原因。
作為一個企業家,賺的是價值差,要真正為顧客創造價值。為什么做這個事情很難?因為要賺價值差,對行業和品類都要有深刻的認知,這是認知的問題。
價值差等于什么?
第一,就是顧客的體驗質量差距,所以木屋燒烤的客單價隨著體驗質量的提高在上升;第二,運營管理的效率差距,對比2019年,木屋燒烤的整體運營效率也有了大幅度地上升。兩方面的能力加持,才讓木屋燒烤在餐飲市場卷到天花板時,依然還能活著。
跟大家分享一下價值差背后的一些邏輯。我覺得現代商業的本質是為顧客創造價值,但在很多人看來,我們做餐飲企業只是為自己多賺點錢,這是最大的問題。
我一直認為,賺錢一定不是你應該遵循的價值觀,也不是信仰,因為賺錢只是創造價值的一個結果。如果僅以賺錢為目的,帶來的往往只有機會主義和短期主義,因為當下的市場環境里,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在這種環境中,機會主義和短期主義將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餐飲品牌如何穿越周期?
回過頭看餐飲業的近10年,幾乎每一年都有一個新窗口、新熱詞以及新機會。
比如前幾年流行網紅店,各種各樣的網紅,當時我也挺羨慕的,我也希望把木屋燒烤做成網紅品牌,但做來做去,也搞不出網紅店。最近,很多報道又說,網紅店開始消失了。
還有這兩年,大家開始講預制菜。有人說,做餐飲的不做預制菜,就要結束了。后來逐漸預制菜也沒人再提了。
預制菜之后,又有一批知名品牌大規模地開放加盟,覺得如果不搞加盟也活不下去了。最近大家好像又開始不說加盟這件事了。
還有卷價格等,這些都是機會主義。
當下,不僅僅是餐飲,所有行業的本質都一樣,找到真正的價值點,聚焦然后打透,我相信一定能夠打贏。
所以,我說“心有所信”,“所信”就是信仰和價值觀。錢只是價值觀是否成功實現的一個標準,它不是價值本身。
“方能行遠”,這句話一開始我不太理解,是不是有了信仰就能走得遠?事實上,唯有真信仰,才能聚焦它、堅持它、進而打透它,才能走得更遠。
木屋燒烤創立二十多年,前面的這些機會,幾乎都參與過,但最后都沒成功,原因就是沒有找到自己真正信仰的是什么。
而近三年,木屋燒烤一直堅持的一件事,就是把東西做得“好吃”。雖然木屋燒烤的顧客體驗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對比2018年,已經發生質的變化。
因此,做餐飲有信仰很重要,弄清楚信仰背后的初心更重要。比如做燒烤,愿意把燒烤做得好吃,以及因為想賺錢而做燒烤,這兩種態度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在未來的餐飲行業里,真正活下去且活得好的品牌,背后一定有一位具備匠心精神的企業家。這也是木屋燒烤近三年來雖備受質疑,但始終堅持好吃戰略的主要原因。
前段時間,我請了華為的專家去吃木屋燒烤。在以前,這是絕對不敢的,因為不好吃。現在我敢去吃,代表我真正愛上自己做的事情,并且把這個事做好了。當你真正對一件事有信仰,才能專注和聚焦,才能把價值點打透。
現在,對于木屋燒烤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在未來更艱難的日子里,我能不能帶領團隊堅守“好吃”的價值觀,能不能守住“做好吃的燒烤”這一信念,這將成為木屋燒烤持續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好吃?如何做到真正的好吃?取決于“認知”兩個字,包括對世界、對生活的認知。如果你對好吃是什么定義都解釋不清楚,又怎么能做到真正的好吃?
一個品牌對好吃的認知,源于品牌創始人的人生經驗,包括你到底吃過什么、穿過什么、住過什么、玩過什么、看過什么。
事實上,我們絕大部分老板對生活本身是沒有追求的。他追求的是有錢,并不是追求真正高質量、高品位的生活,他對真正美好的生活,既沒有體驗,也沒有經驗。如此一來,很難做到真正的好吃。老板是這樣,下面的團隊同樣如此。
幾個月前,我去了一趟丹麥。丹麥是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全世界最高的地方,全世界米其林餐廳里,排名第一的餐廳也在那里。我一直認為,經驗認知很重要,如果你沒見過,沒試過,怎么可能去做呢?當然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但最起碼,我們知道天花板在哪里。只有知道什么是好的,才知道下一步該去做什么。
再來說說“深度”。未來,消費者到門店消費,關注的不僅僅是好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情感體驗和精神追求。
我們經常講,要做興趣內容電商,把內容做好。但真正好的內容是什么?我們原來以為,真正的內容,就是告訴別人我這個東西怎么好,事實上,真正的內容是有情感、有溫度的應用場景。但這個有情感和溫度的場景到底是什么?我們現在也沒有想清楚。如果木屋燒烤把這件事想明白了,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中國的未來,會是什么樣?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先進國家已經有了范例。日本社會近一百年來消費市場演變過程,跟我們非常像。中國的現階段,正處于日本的第三消費時代到第四消費時代過渡階段。第四消費時代,就是人口減少,經濟長期不景氣。很多人都希望中國經濟在短時間能徹底好轉,我自己不看好。當人口在減少,我們到底應該做什么?這是需要我們深度思考的。
卷,永遠只有死路一條
在當下最艱難的時刻,我認為最不該干的,就是參與價格競爭,去卷。卷,永遠是死路一條。我們更多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信仰,也就是你的品牌價值。創始人作為公司的靈魂人物,要深刻理解人性,對行業的DNA、品類DNA、品牌DNA進行深度思考。
以燒烤品類為例。
燒烤到底是什么?我認為,燒烤一定是有煙火氣的。煙火氣是什么?如何在產品里體現?以前,木屋燒烤所有的廚師兜里都揣一把小剪刀,只要看到糊的就立刻剪掉。但以我目前對燒烤的理解來看,這個動作違背了品類本該有的特質。燒烤燒烤,不烤糊怎么叫燒烤?我專門查過日式燒烤,烤得好的都是黑的糊的,真正好的、地道的意大利柴火披薩也是如此,餅胚底一定是糊的,這才叫煙火氣。
當然了,關于燒烤烤糊到底對不對,這取決于你的認知和信仰。
前段時間,就有業內人士跟我說,你家產品質量出問題了,土豆片烤糊了,但我覺得糊是好的。所以,創始人一定要將品類的內涵思考清楚。我認為,創業的根本,是與消費者分享你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定義,而不是問顧客要什么。
再分享一個木屋燒烤的小故事。
以前,顧客一進門,我們的服務員在點單時一定會問消費者有沒有忌口、能否吃辣、吃不吃花椒、蔥花、蒜等,如果這些東西消費者都不吃,就全部都不放。但是反過來想,燒烤里如果沒有辣椒,不放花椒和大蒜,鹽也要淡一點,這已經不是木屋燒烤的產品了。
現在還有多少品牌敢堅守自己的東西?本質上看,我們呈現給顧客的產品,背后一定是創始人以及團隊對好吃、好產品的理解。
在我看來,創始人相信的東西就是第一性原則,從這個點出發,既能推演出品牌的業務邏輯,也會推演出品牌的業務終局。所以,信仰很重要,沒有信仰,創業沒有終局。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對他人進行簡單的模仿和復制而已。
木屋燒烤轉型三年來,我越來越堅定,木屋燒烤就越來越與眾不同。如果沒有自己堅守的信仰和價值主張,只是一味地模仿和復制別人,很難在當下的競爭環境里長久生存下去。
對于餐飲品牌而言,在當下的困難時期,穿越周期的唯一之路——找到品牌真正的價值主張,有自己堅信的好產品,并且在好產品這條路上堅守、堅持。
做好產品的確很難,因為有信仰就意味著要做選擇,而選擇則意味著放棄。比如木屋燒烤的炒米飯堅持一定要放蔥花,但的確有很多人是不吃蔥的。這也意味著有的消費者我必須要放棄。實際上,這也是對人性的挑戰。
堅守信仰和價值觀,難免會遭到質疑和挑戰,這是艱難之處,也是價值所在。所有最難的事,也是最正確的事情。
木屋燒烤堅持“好吃”到今天,我相信我會一直堅守下去。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