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下,精品咖啡進退兩難
紅餐編輯部 · 2024-06-27 08:32:50 來源:紅餐網
精品咖啡,正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簡煜昊;編輯:景雪。
“Seesaw大量關店,真扛不住了?”
最近兩天,關于咖啡品牌Seesaw關店的信息傳得沸沸揚揚。
社交平臺上,有不少網友爆料稱,近幾個月來,Seesaw位于杭州、上海、蘇州等地區的多家門店已相繼關停。
根據紅餐大數據信息,今年1月初,Seesaw的門店還有130多家,但截至目前,Seesaw全國門店數僅還有90多家。也就是說,不到半年時間里,Seesaw的門店已縮減近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Seesaw才正式宣布開放加盟,當時不少業內觀點曾認為,這或將幫助Seesaw擴大門店規模。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開放加盟,似乎也沒能帶來太大的效用。
拖欠供應商貨款、大量關店,
Seesaw多次陷入輿論風波
根據社交平臺上網友的爆料,Seesaw近期關閉的這些門店主要位于杭州、上海、蘇州等地。
登錄大眾點評,定位杭州搜索Seesaw,可以看到,目前有近10家Seesaw Coffee門店均顯示:“歇業關閉”,僅還有5家門店處于正常經營的狀態。而上海地區,則有近40家門店顯示:“歇業關閉”。不過,作為品牌的大本營,上海地區仍有50多家Seesaw門店在營。
紅餐大數據顯示,目前Seesaw僅剩90多家店,主要分布于上海、北京、浙江、廣東、江蘇等地。
△圖片來源:紅餐大數據
不難看出,相較今年年初時的130多家門店,Seesaw的門店確實有明顯縮減。
如果再往前回溯會發現,這已不是Seesaw第一次被曝大量關店了。
1月,有網友在小紅書曬出了Seesaw重慶萬象城店的閉店公告,隨后就有消息稱,包括上海、武漢、北京、重慶、杭州、深圳等多個地區的Seesaw門店都有相繼暫停營業。
彼時,Seesaw創始人吳曉梅回復紅餐網稱,Seesaw是進入了調整期,關閉的是部分不符合區域聚焦策略、不符合品牌定位和不符合門店模型的三“不”門店。
同時,她還強調,Seesaw未來3年會繼續聚焦華東的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進一步加強在華東區域核心商圈的門店密度。
3月,Seesaw又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小紅書上有自稱“供應商”的網友曬出數張截圖,稱Seesaw拖欠自己7-9個月的貨款。雖然有與品牌協商,Seesaw也曾于2月和3月分別付款11.57萬元,但后續依舊未能履約。
對于此事,當時Seesaw曾回應界面新聞稱,僅僅是正常的商業糾紛。
開放加盟近3個月,
僅開出少量特殊店型
頻頻陷入輿論風波,或許給Seesaw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品牌自身也開始思變。
繼3月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事件后不久,Seesaw正式宣布開放加盟。
縱觀整個精品咖啡賽道,甚少有品牌開放加盟。畢竟,精品咖啡店十分強調咖啡師的手沖技術和咖啡豆的烘焙技巧,都追求精裝修和營造良好的用餐環境,門店模型較重,并不適用加盟模式“小平快”的發展規律。
但Seesaw最終還是選擇了加盟。當時,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Seesaw或許已經到達了發展的瓶頸期,故而期冀通過加盟來實現規模的擴張,且分擔品牌的經營壓力。
根據當時Seesaw的公開信息,Seesaw的加盟店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與直營店相當的標準店型,多為商場店;另外一種則是與美術館、機場、高鐵站合作的特殊店型。
△圖片來源:Seesaw官方公眾號
但實際來看,近三個月里,Seesaw新開出的加盟店基本都是特殊店型。比如Seesaw與東一美術館合作,在上海的外灘一號開出了一家藝術店。還有與華住酒店、浦東機場合作開出了兩種新店型。
這些特殊店型在選址、場景等各方面都有嚴格要求,幾乎不可能大面積鋪開。
而標準的商場店,似乎對加盟商的吸引力并不高。根據品牌官方對外的信息,標準店型的加盟店會在貴陽、洛陽、慈溪、徐州、義烏、青島等二三線城市落地,但目前在這些城市都還搜索不到Seesaw的門店。
價格戰之下,
精品咖啡進退兩難
事實上,面臨發展難題的精品咖啡品牌不只Seesaw一個。就在Seesaw被曝大面積關店的時候,另一精品咖啡品牌Manner還深陷“壓榨員工”的輿論風波之中。
6月21日,Manner兩家不同門店的員工分別與顧客產生沖突。隨后,Manner壓榨員工的相關信息相繼流出。其中,有咖啡師向媒體親述:“Manner咖啡師月薪五千,卻要一人守一店,上廁所都要掐表上。”
盡管Manner的問題與Seesaw不盡相同,但本質上都指向了,咖啡價格戰下,精品咖啡面臨的生存窘境。
有精品咖啡店老板向紅餐網表示,隨著瑞幸、庫迪進軍全國各個城市,且把咖啡價格越打越低,精品咖啡館們所面臨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了。“國內精品咖啡市場本就不成熟,價格戰之下,消費者對品質的在意度就沒那么高了。愿意為品質咖啡買單的人變少,很多精品咖啡店就在價格戰中無聲無息消失了。”
如此境遇下,即便是精品咖啡連鎖品牌也會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要么堅持高價的精品路線,不管復購率和獲客效率的影響;要么“自降身價”,出售平價咖啡。但兩者都會直接導致營收的降低。
而精品咖啡追求品質的定位注定了門店的成本高企,如何平衡成本支出,是壓榨人工,再或者直接降低品質,對精品咖啡而言,這可能又是另一個更大難題了。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