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增長,共話新機遇!2024中國餐飲城市行-北京站圓滿落幕
紅餐編輯部 · 2024-05-11 22:40:14 來源:紅餐網
5月10日,“2024年中餐品牌建設座談會暨2024中國餐飲城市行(北京站)”活動成功舉辦,多位大咖齊聚,共探中餐發展的新機遇與挑戰。
當下,餐飲行業正面臨消費需求與觀念快速轉變、市場競爭同質化加劇,以及智能技術迅速迭代等變化。在新環境下,中餐產業將出現哪些新趨勢?品牌又有哪些突圍的新機會?
5月10日,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紅餐網、央廣網餐飲頻道聯合主辦,紅餐成長社承辦的“2024年中餐品牌建設座談會暨2024中國餐飲城市行(北京站)”活動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以“聚力·增長—— 中餐品牌突圍之路”為主題,多位餐飲頭部品牌創始人和行業資深專家、投資人等匯聚一堂,共探中餐發展的新機遇與挑戰。
活動現場,多位大咖圍繞“中餐品牌突圍的新機會和新趨勢”“中餐出海過程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兩大議題進行思維碰撞。
同時,現場還隆重召開了“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新聞發布會,宣布系列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活動一開場,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央廣網副總裁王怡峰發表精彩致辭。
邢穎表示,5月10日是中國品牌日,對餐飲行業也有特殊意義。邢穎認為,今年餐飲市場有四個關鍵詞,即大眾化、差異化、產業化、品牌化。目前中餐質量化發展和中餐出海是個熱門的話題,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希望傾聽更多餐飲品牌的聲音,助力和服務于“中餐企業走出去”。
王怡峰表示,央廣網于2021年與紅餐網戰略合作,開設了央廣網餐飲頻道,致力于為中國的餐飲業發聲,專注于宣傳好、服務好餐飲行業和餐飲品牌。“我也希望未來大家一起攜手,讓中國的餐飲在世界發出熠熠光彩。”
01.主題分享:中餐品牌建設的五“最”方法論
餐飲連鎖化時代,越來越多品牌以萬店為目標,規模競爭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構建一套盈利能力強、輕便易復制且高效的商業模型,成為餐飲品牌的重中之重。
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兼CEO陳志強以《中餐品牌建設的五“最”方法論》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兼CEO陳志強
陳志強表示,中國餐飲產業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5萬億,以目前的增長速度,未來5-10年餐飲行業能做到10萬億規模。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進入批量萬店模式時代,未來10-20年,市場至少會出現100個萬店品牌。
通過拆解萬店品牌的數據、盈利模型以及品牌價值,陳志強總結出了“五最”“七效”的冠軍模型,“五最”即最爆產品、最火門店、最多開店、最優供應鏈、最強總部。
具體來看,“五最”對應著不同的關鍵指標或者要素。“最爆產品”即能否打造出億元單品;“最火門店”指的是打造日營收萬元爆店能力;“最強門店”是要做到千城萬店;“最優供應鏈”即能夠實現“1248結構”;“最強總部”對應打造最強鐵軍。
以最爆產品為例,陳志強提出,餐飲企業要做到最爆產品有三條核心策略:選品如選命,不同細分賽道價值大不相同;定價定生死,性價比是王道;爆品要能打,品牌要有有多個億元單品,甚至十億元單品。
陳志強在“五最”的基礎上總結出“七效”,即品效、客效、人效、坪效、店效、密效、鏈效。
目前,中國餐飲的千店品牌有96個,萬店品牌只有6個。在陳志強看來,千店品牌與萬店品牌的根本差別是,千店龍頭靠一個長板就能做起來,萬店龍頭則不能有短板。
02.重磅發布!“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現場還舉辦了“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新聞發布會。
現場,在眾多餐飲品牌創始人和業內專家的見證下,世界中餐業聯合會會長邢穎、央廣網副總裁王怡峰、萬店盈利智庫創始人兼CEO陳志強、華天飲食集團董事長賈飛躍、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伊尹餐飲集團董事長張洪、紫光園餐飲集團總裁劉政、魚你在一起創始人魏彤蓉、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兼百福控股CEO王小龍、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10位嘉賓一齊上臺,共同按下啟動按鈕,宣告“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系列籌備工作正式啟動。
“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陳洪波介紹,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將于2024年9月24-26日在廣州開啟,為期3天。本屆品牌節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央廣網,以及紅餐網聯合主辦,將以“聚力•共好”為主題,在以往高規格、高品質盛會的基礎上進行升級。
“‘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一如既往涵蓋了峰會、專題論壇、展覽、紅鷹獎盛典等多個精彩板塊,同時還新增了諸如私享會、賽事等全新版塊,旨在為餐飲品牌、供應鏈、服務商、媒體、投資方等搭建起趨勢分享、觀點交流與資源鏈接的高端平臺。”陳洪波說道。
總的來看,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無論是現場活動版塊、嘉賓陣容,還是媒體傳播規模都將進一步升級。
“第四屆中國餐飲品牌節”啟動儀式嘉賓合影
自2020年以來,“中國餐飲品牌節”已成功舉辦3屆,吸引了超千家餐飲品牌創始人參會,在行業內已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
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曾吸引了來自餐飲及相關行業超15000名專業觀眾到場,有超110位行業大咖參與到了39場獨立主題演講和12場圓桌對話論壇中,預計今年參會人員規模或將再創新高。
屆時,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上下游產業鏈的專業人士、媒體代表以及資本方將齊聚一堂,就行業熱點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分享各自在餐飲領域的見解和心得,為產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03.話題研討:中餐品牌突圍的新機會和新趨勢
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5萬億,市場逐漸從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過渡,過去年復合增長10%的紅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然而,風險與紅利、挑戰與機遇總是并存的。
一方面,國內餐飲業競爭環境更殘酷,面臨著內卷加劇的現狀。另一方面,餐飲業的總營收和連鎖化程度仍在不斷提升,賽道不斷細分。那在這個存量增長時代,中國餐飲業還有哪些新趨勢?對于中餐品牌而言,又有哪些新機會?
針對這一話題,華天飲食集團董事長賈飛躍表示,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華天堅持“立足自身,擁抱變化,持續增長,創造價值。”在賈飛躍看來,當下餐飲行業有不少新趨勢,包括性價比、綠色健康、新質生產力孵化,以及社區餐飲發展等,每個賽道都有挑戰和潛力,企業要抓住某一類優勢,并不斷放大。
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表示,南城香開店著重于追求質量而非數量,今年南城香將迎來重大變革,大到調整組織架構、精簡門店工作人員、重新裝修改造門店,小到處理每日的顧客投訴,做到顧客不滿意就退單。
伊尹餐飲集團董事長張洪則以伊尹為例,表示中餐品牌要真正做起來有三個要點,第一點是保品牌,中高端餐飲品牌的經營壓力非常大,要把最好的資源和最好的精力用在保品牌上。第二是要做品牌矩陣。張洪透露,伊尹集團準備開設“伊尹家宴”的新品牌,人均消費150—160元,做社區老百姓的家宴。第三是用副牌養主品牌,“所有的措施都是為了保住伊尹品牌,然后等待時機好再發展。”張洪說道。
紫光園餐飲集團總裁劉政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紫光園的做法,第一是品牌發展方向,紫光園做到順勢不隨流。第二是精神層面,立大志,立大業,目前紫光園的重點是服務百姓、成就伙伴。第三是商業層面,要穿透市場。過去紫光園是練了一萬種功夫,但現在要在一種功夫上練一萬遍。第四是團隊組織層面,要真心實意對待每一個人,真材實料做好每一道菜。
在魚你在一起創始人魏彤蓉看來,眼下餐飲業有幾個明顯趨勢,比如未來10年將是小吃快餐的天下,因為小吃快餐的規模化程度更高;再比如餐飲合伙制將代替直營與加盟,因為它的速度更穩健、更快;又如,餐飲行業將從單品爆款時代轉向小正餐時代,小正餐時代具有剛需高品、性價比高等特征。“低價格、煙火氣,將成為中餐品牌的突圍趨勢。”魏彤蓉總結道。
魯采運營總經理田俊峰,講述了中餐突破的兩個維度。第一是效率層面,內部管理要抓效率,包括人效、評效、物效、機效都要強化。第二是客戶管理層面,對于公域客戶,魯采提倡做“異業聯盟”,即跨業態、跨品牌合作。比如,魯采做的粽子,很多都賣給了同行或者酒店;對于私域客戶,則要從產品或者服務上做疊加,然后突破。
小吊梨湯品牌創始人那靜萍認為,面對當前的消費環境,企業要回歸餐飲本質,向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產品。同時,企業也要不斷修煉內功,做好服務,為客人提供好的環境,以及思考如何在餐廳中更好融合情感互動和品牌文化。那靜萍還指出,企業要抱著打持久戰的準備和堅定信心,具備長期主義精神。
智資餐創創始人郭曉東直言,現在還有很多行業比餐飲業更難,餐飲行業是幸福的。他分享了如何打造品牌的“三好學生”,第一是好生活,要好吃好喝好玩利于傳播。第二是好的團隊,打造好團隊,品牌創始人很重要。第三是好的圈子,每個人都交好友、交良友,進入正能量的圈子相互學習。
旺順閣集團CEO、提督·TIDU品牌創始人戴嘉珩坦言,目前旺順閣離千店、萬店相對較遠,內部還在討論如何“出京”的問題。他發現,1999年,旺順閣的主要消費群體是4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現在還是,但兩代中年男性的需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所以,旺順閣去年將財富中心店全新升級,從產品、環境、服務到標語都進行了調整。門店升級之后,主力消費群體年輕了10歲,線上轉化率也提高到68%,接下來,旺順閣將繼續思考如何進行品牌迭代,持續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
蘭湘子聯合創始人陳波表示,當前中餐行業有四個機會點,一是品類創新,他認為,創新不單是產品創新、品類創新,更多時候是模式創新;二是走出去,走出去的過程中組織力非常重要;三是共性力,要洞察消費者的情緒變化、市場需求變化;四是極致效率,包括運營效率、綜合效率以及響應市場效率。
弘毅投資董事總經理、百福控股CEO王小龍表示,正餐的線上化快餐化趨勢非常明顯。從商業模式來看,無論是直營、加盟還是合伙等等,一體化才是機會。以直營為例,直營品牌需要有基本的管理、運營基礎才可能做加盟、合伙。“正因為大家都感覺到壓力,很多品牌停止了發展,但市場規模還在擴大,關鍵要有創新能力。”
小放牛創始人張志民表示,市場低迷時也會有很多機會,雖然服務、口味可能存在地域化差異,但仍然有一些共性特點,滿足家庭顧客的用餐需求就是一個機會點。第二是品質,消費者對于產品、環境的品質需求越來越高,企業要在品質方面下功夫。第三是創新,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創新,不創新品牌就會老化。
胡大飯店總經理郭冬表示,每個企業的發展方式不太一樣,有攻、有守,也有攻守一體的品牌,胡大飯店的定位是“守”。目前,大多數人還是以老板思維去經營餐廳,但郭冬更希望將生活方式融入餐廳,用門店傳遞當地文化,“我覺得未來的餐飲人不是為了完全商業而商業,有可能會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做很多事情。”
“我們的經營理念是做好品類的寬度,做好產品的深度。”聚味瞿記創始人瞿濤以自身品牌為例,解析了中餐品牌的突圍道路。瞿濤表示,聚味瞿記堅持線上線下雙場景運營,做全品類、全時段、全年齡段。同時,聚味瞿記對食材的要求比較高,堅持“當季的食材當季賣,新鮮的食材現場炒”。
在渝是乎創始人王勇看來,做餐飲的核心是要堅持,這些年他一直堅持做川菜,在堅持的同時,企業也要擁抱變化,尤其是信息化、數字化的變化。渝是乎雖然是一個傳統餐飲企業,但也開始做直播等嘗試,“在這個時代,餐飲企業競爭的核心是不要著急,要穩,要厚積薄發。”
嘉和一品創始人劉京京表示,眼下的餐飲市場,企業要拉長自身長板,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獨特地位。其次就是做到極致性價比,這是企業永恒的競爭力。同時,餐飲品牌要讓更多人聽到看到,要擁抱線上平臺。在這個過程中,提高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微特新媒 CEO翟彬認為,餐飲品牌要做到三個極致,第一是極致差異化,這樣品牌才能掌握定價權。第二是產品的極致性價比,要做到好吃不貴。最后是極致單店模型,要做到顧客滿意、員工輕松,以及老板賺錢。翟彬總結道,眼下是賺慢錢的時代,品牌必須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品牌,才能把顧客牢牢抓在手里,做到超級復購。
蝦吃蝦涮創始人牛艷回顧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總結了2點經驗,第一點,企業經營要有敬畏心,敬畏自然、敬畏時代、敬畏用戶。其次要堅守本心,把握好自己的節奏。“任何風口都可能是一些人的風口,未必是你的風口,我覺得應該在自己的節奏里面一點點走,做好自己才是最穩的。”
@小明粗去主理人小明粗去建議餐飲品牌創始人自己做IP,擁抱自媒體,無論是通過抖音、小紅書還是其他社交平臺,都能達到曝光,而且成本更低。
04.話題研討:中餐出海過程中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眼下,“出海”和“全球化”成為餐飲業熱門詞,各大餐飲品牌正在競相出海布局,尋求新的市場機遇。
2024年,餐飲企業出海的步伐更快、品類更全、數量更多。東南亞地區,從茶飲、咖啡,到火鍋、傳統正餐,再到傳統小吃、酒吧,各餐飲品類中均有頭部、知名品牌落地,建立起出海先發優勢。當前,中餐品牌出海都面臨著怎樣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企業又該制定何種應對策略?
對此,馬華國際總裁于永輝總結了餐企出海的一些注意事項。首先良好的法律知識是餐飲企業出海的必要開端,除了中國法律知識之外,餐企要對國外的法律知識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做到合法合規。第二要做好出海的人才儲備;第三做好產品儲備,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第四做好資金儲備,包括物業租金、勞動力、食材成本,以及一些必要保障金和宣傳資金等;最后是堅守,堅守文化理念、文化自信,堅守企業管理標準。
藝康中國副總裁兼總經理李娜則認為,中餐出海一定是供應鏈先行。以藝康為例,藝康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美國上市企業,于1975年進入中國市場,原因正是當時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企業進入了中國香港市場。“在中國,不管是要突破千店萬店還是要出海,有一個可靠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餐飲企業要找一個相對穩定的、陪企業一路成長、幫助其走出國門供應商。”
比格披薩創始人趙志強表示,中國餐飲出海分為“餐出海”和“飲出海”。“飲出海”相對容易一些,比如茶飲類企業,因為供應鏈、管理相對比較成熟,國外市場的規模也比較大。但是“餐出海”比較困難,中餐出海未必適合所有企業。趙志強指出,餐飲企業規模很重要,但是海外市場成本更高,規模也很難做起來。“企業家一定做好戰略決策,因為到國外成本很大,這關系到企業生死存亡。”
局氣創始人韓桐坦言,自己最早接觸出海業務時,屬于“逃荒出海”。當時局氣在美國開了第一家門店,效果不錯,接下來兩三年出海將是局氣一個比較大的戰略布局。韓桐認為,一個品牌在國外開店的規模有限,通過多個品牌合作則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局氣可能開不了那么多海外店,但是如果有七八個品牌開出十幾二十家門店,形成一定規模,也能控制成本。”
結 語
目前,紅餐網、央廣網餐飲頻道聯合舉辦的“2024中國餐飲城市行”系列活動,已經走訪了深圳、西安等城市。本次北京站活動的成功舉辦,再次為城市煙火氣添薪加火,為廣大餐飲人搭建一個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也對中餐產業的新機遇、新趨勢,中餐出海的挑戰等相關議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接下來,“2024中國餐飲城市行”活動還將走向更多熱門城市,與餐飲人一起共探未來。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