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5位“餐二代”:站在父輩肩膀上干餐飲,難免有沖突
紅餐編輯部 · 2023-11-02 09:15:47 來源:紅餐網
對于“餐二代”而言,很多時候既要堅守,更要打破。
本文為“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的圓桌論壇實錄,紅餐編輯部整編發布。
“餐二代”,近年來成為行業內熱議的群體之一。
他們站在父輩的肩膀上干餐飲,往往有著普通創業者難以比擬的優勢和資源。但由于新老一代的成長環境、思維觀念存在差異,加之近十年餐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餐二代”在創業或接班的過程中,也并非完全一帆風順,他們面臨的難題同樣不少。
在創業或接班過程中,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兩者的關系?當與父輩產生分歧時,又如何解決?如何找準自己的位置?這些都成了“餐二代”必須回答的問題。
在“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上,民食之本餐飲新消費孵化器創始人歐峰,與旺順閣集團CEO&提督·TIDU創始人戴嘉珩、壯壯酒館主理人賈鈺坤、山東凱瑞集團精品餐飲事業部總經理趙震、徐記海鮮副總裁藍麒麟聯合創始人徐威、以及宮宴創始人行斌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餐二代”接班,
難免和老一輩有沖突
歐峰:今天的主題是“餐二代”的探索和思考。講到二代的時候,我們往往聯想到的另外一個詞——接班,各位有的已經接了班,有的在接班的路上。
20年前,我們的父輩開始打拼,創辦了品牌,吃到了時代的紅利和人口的紅利,實現了發展和擴張。今天,各位站在父輩的肩膀上,或者是在父輩的光環下去創業,去接班。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一個問題,眼下中國的餐飲市場巨變,環境已經和我們父輩創業時迥然不同。請問在接班過程中,父輩給你們最大的困擾,或者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最大沖突是什么?是如何解決的?
戴嘉珩:在創業或者接班過程中,勢必會跟老一輩有沖突。我自己本身也是父親,所以也非常理解父輩的想法和做法。
一方面他們是經歷多年的創業打拼過來的,另一方面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踩坑”,因此當我們提出決策或者想法時,父母一輩有時候會覺得不夠成熟,希望幫助我們避免“踩坑”。因此在創業過程中,父母有時候會過多地進行干預或者是指揮。
△旺順閣集團CEO&提督·TIDU創始人戴嘉珩
不過,我也跟父母說,時代在變化,你們1999年開第一家店踩的“坑”,未必跟我們2019年開第一家店踩的“坑”是一樣的。
而且,我覺得年輕人“踩坑”要趁早,盡量不要錯過每個“坑”,即便踩了坑會摔得很疼甚至遍體鱗傷。因為,這些“坑”對我們漫長的職業生涯以及未來的成長而言,將是最寶貴的財富。
趙震:我2016年回國后逐漸進入家里的生意,到現在大概有7年時間,要說完全沒有與父輩產生沖突或者沒有在理念上產生過分歧,是不可能的。
從父母輩的角度,他們更希望我們能相對平穩或者是更少挫折地成長起來。老一輩總是會希望給下一輩更多的保護和關懷,但實際上,父母輩在給我們遮風擋雨的過程,也會出現問題。他們可以給我們傳授創業經驗或者說對于餐飲的知識等,但唯獨教訓,是教不了的。我們沒有自己親自去踩這個坑,有時候還真的體驗不到。
我的父親他確實考慮事情會更全面,相比之下我的思維更單一,所以當我們年輕一代有更多想法時,結合父輩拼搏積累下來的經驗去輔助決策,會更科學,高效。
△山東凱瑞集團創新事業部總經理趙震
徐威:相比其他企業,徐記海鮮有一定的特殊性。徐記海鮮是家族企業,并且引入了內部員工持股,雖然我們徐氏家族是徐記海鮮最大的股東,但是公司利益大于家族利益,我們做出的所有決策都是圍繞“公司到底需要什么”的。
徐國華董事長很早就開始了家族治理的規劃,我們家族內部有家族委員會。在企業的經營管理層面,我們也是各司其職,上一輩不會過多干涉,更多的是在我們作出決策之前幫我們把事情理順。
△徐記海鮮副總裁藍麒麟聯合創始人徐威
行斌:我做餐飲有將近20年的時間了。作為餐二代,相比其他餐飲創業者,我們的起點確實更高,資源也更豐富,所以我對父輩是很感恩的。
任何事物在一起,肯定是有矛盾的,我們解決矛盾的辦法應該是求同存異。我們的父輩大多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開始做餐飲或酒店的,他們當時處于一個增量的市場,但是當下,我們無論是作為二代接班,還是自己創業做品牌,所處的是存量市場的環境。當大家感覺到越來越卷,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時候,二代身上就有一個使命,就是去創造新的價值,重新定義市場的邊界。正所謂不破不立,二代可以更多地探索企業的第二曲線,去開發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價值。
△宮宴創始人行斌
賈鈺坤:我入行的時間只有兩年多,我的品牌叫壯壯酒館,人均大概在300-500元之間,主要是做手打肉、羊肉串和西北小吃等,希望借助小酒館的路徑實現小食的精致化。
在我創業過程中,父母輩給予我的最大支持,是給了我很多的空間,他們基本不會干涉我的決策和決定,對我而言,這是莫大的信任。
同時,他們帶給我的更多的是啟發和眼界。比如我的父親,已經快60歲了,還是很愛折騰,依然在創造新的品牌,經常開會到很晚,每天都在工作,非常拼,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學習。
△壯壯酒館主理人賈鈺坤
新老交替,
“餐二代”如何平衡傳統和創新?
歐峰:近十年餐飲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消費者的口味、消費喜好等也在不斷變化。對于餐二代而言,既要堅守,也要打破。各位在創業過程中,或者是參與家族事業以來,是如何平衡傳統與創新兩者的關系的?
戴嘉珩:我在國外呆了將近10年,國外有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中國人愛吃的餐廳老外不愛吃,老外愛吃的餐廳中國人不愛吃。我們創立提督·TIDU,是希望將提督·TIDU打造成一個能夠展現中國餐飲文化且中國人和老外都愛吃的品牌,這個愿景一直延續到今天。
△圖片來源:提督·TIDU官方
今年,我正式成為旺順閣集團的CEO,我們的主營品牌旺順閣魚頭泡餅作為一個老品牌,已經在消費群體中建立了認知,消費者非常愿意主動選擇我們。但是在這當中,我們也發現,品牌的核心戰略不應該是盲目追求年輕化。
1999年我們做第一家魚頭泡餅的時候,它的核心消費群體是30-40歲左右的中年宴請主體,直到現在,核心消費群依然是這個年齡段的群體。但隨著時間的更替,他們的需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所以對旺順閣而言,我們更希望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化,變得更豐富,更好地滿足現在的新老客群的需求。
賈鈺坤:我做餐飲的原因,有一部分跟戴總一樣,也是希望未來中國傳統的小吃、美食品牌,能夠與國際大品牌競爭。
比如我當時做過的燜面品牌,是覺得燜面和意大利面很像,完全有機會成為像意大利面一樣的世界級的大單品。
而壯壯酒館的創立契機同樣如此。近年來,小酒館業態在國內很火,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形式和業態。比如有專做云南菜的小酒館,也有專做東北菜、浙江菜、福建菜的小酒館等等,壯壯酒館算是西北菜的小酒館,主要做手把肉、羊肉串等西北特色小吃,客單價在300-500元之間。它更像是借助小酒館的形式,給西北當地的特色小吃做精致化的表達。
△圖片來源:壯壯酒館
趙震:很多人都說,我所在的精品餐飲事業部,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這一點我并不否認。精品餐飲事業部就是用凱瑞集團近20年來積累的資源、經驗、人脈、技術、資金等等,為集團的未來發展做先鋒、試錯。
我認為,我們應該做的是把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做好,犯錯后要做好修補,以引領企業更好地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父輩積累的資源和資金,短期是用來“敗家”的,從長期看,這些財富和教訓,能讓我們更好地成長,讓餐廳更好地賺錢。
眼下的餐飲市場,中餐、正餐的類型偏多。從原來的橄欖型,兩頭薄、中間厚演變成現在兩頭高、中間小,凱瑞集團很多老店也是在這樣的模型下發展起來。另外,凱瑞集團也確實受到了mall時代以及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但是,紅利會有消失的一天,我們要在這些紅利消失之前積極轉型。
△圖片來源:凱瑞集團官微
我們現在開始利用公司的供應鏈優勢、資源,利用整個行業,特別是地區行業內的優勢,向兩頭擴張。比如推出社區食堂,拓展交通樞紐的美食街項目,以及開拓一些必須要拿黑珍珠、米其林,能代表我們是誰,體現我們品牌實力的高端品牌,比如我們在上海陸家嘴打造的新項目,就是濟南長城泉客廳的延續。
徐威:徐記海鮮在疫情這幾年間也是高速增長的,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任何事情都是雙面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徐記海鮮是在疫情期間進入到一線城市的,主要是考慮到疫情期間更容易拿到好的位置、好的資源、好的人才。相比于下沉市場,北上廣深的人才資源更豐富。
第二,當時我們在做企業戰略定位的時候,就明確了自己的定位。過去20多年,徐記海鮮在發展過程當中抵制了很多誘惑,沒有分心做別的事情,一直專注于徐記海鮮一個品牌。疫情期間,我們跟特勞特一起為企業把脈,認為徐記海鮮可以在這個時候拿下這些戰略高地,讓品牌更加壯大。
△圖片來源:徐記海鮮官方
而高端品牌藍麒麟的創立,更多是基于市場的需要。徐記海鮮在長沙開了22家店,每一家店都很火爆。但在新老交替的過程當中,我們也發現不管從環境、服務、出品,客人都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藍麒麟是我們作為二代主力開發的一個新產品,我們也想借此告訴父輩,我們有能力傳承餐飲事業,包括傳承和研發新品牌。12月底,我們還會在西安推出新的品牌“海洋小客”,主打風味海鮮。
行斌:餐飲行業的競爭很激烈,《孫子兵法》里有一句話“不戰而屈人之兵”,對此我的理解是,最好的競爭是跳出競爭。我的品牌打造理念是“與其更好,不如不同”,所以宮宴的定位與其他的餐飲品牌都不一樣,宮宴以餐飲為載體,表達的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么有靈感去做這個宮宴品牌?
一方面是基于我作為御膳制作技藝第五代傳人的責任,讓歷史回到現實,讓傳統不在話下。另一方面,當下的年輕人在物質上已經得到了滿足,他們想要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所以,我想把中國傳統的硯、食、禮、樂相融合,通過藝術雅趣的呈現方式,給當下的年輕消費群體打造一個“帝王的party”。
△圖片來源:宮宴官方
我當時在做這個項目時,并不僅僅是感性和沖動使然,而是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和底層模型。
首先,宏觀上要看趨勢,中觀上要看邏輯,微觀上要看執行。
以宏觀的趨勢為例,這是每一位餐飲人都要研究的,未來的機會可能都隱藏就在這些趨勢里面。比如國家層面越來越重視文化復興,社會各個階層文化自信和文化繁榮的程度越來越廣,在這個趨勢里面,國貨在復興,國潮在興起,不光是我們餐飲行業,現在很多行業在轉型時,都把中國傳統文化當作抓手,比如服飾品牌的李寧,餐飲界的中式點心、中式茶飲、咖飲等,都是借助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在轉型。
其次,要研究底層邏輯。
第一個邏輯是年輕化,當下年輕人已經成為了主力消費群體,他們注重生活的儀式感,舍得花錢,消費頻率也更高,得年輕人者得天下。其次是國際化,傳統文化的挖掘不能照搬,而是要用國際的語言或者國際美學的手法去表達,通過高顏值吸引消費者。
第三是網絡化,即用戶思維,追求復購率,比如宮宴會定期對門店的菜單、服飾、經營主題、燈光、音樂等內容進行更換,每個季度的主題都不一樣,以嶄新的面貌喚醒消費者的新鮮感,提高門店的復購率,此外,像抖音這些網絡工具,團隊也要善于去應用。
第四是體驗化,餐飲服務和體驗最大的區別在于,服務不一定能帶來回憶,但體驗一定會帶來回憶。
最后是專業化,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追求極致。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