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店數突破2000家,喜茶通過“半年考”
紅餐編輯部 · 2023-08-04 08:47:40 來源:紅餐網
新茶飲來到下半場,“卷”價格,“卷”規模,更“卷”品牌。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何沛凌,編輯:王秀清。
在今年初宣布全面發力大眾市場后,近日,喜茶公布半年業績。
喜茶方面透露,截至目前,喜茶門店總數突破2000店,進入超240個城市。
去年11月開放事業合伙以來,喜茶的事業合伙門店快速發展,目前已突破1000店。直營門店數量持續增長,今年喜茶以直營形式在洛陽、贛州等多個城市持續開出新店。
門店規模持續擴張的同時,近半年喜茶門店銷售數據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今年五一假期,喜茶全國門店銷量同比去年增長超210%,眾多門店的單店增幅更是超過500%。在“520”當天,喜茶全國門店總銷量突破了歷史單日銷量紀錄。
單店表現也十分亮眼,喜茶三里屯太古里店、喜茶北京朝陽大悅城·萬有引力店等門店的單日銷售額最高達10萬元,甚至出現了半年月均銷售在一兩百萬的門店。
△喜茶北京朝陽大悅城·萬有引力店
深入大眾的策略也拉動了喜茶用戶規模的增長。截至6月30日,喜茶GO會員數近8000萬,較去年底增加了1700萬會員。
綜合各項數據來看,大眾化這步棋,喜茶顯然是走對了。
01.
新茶飲市場混戰升級
跑通“正向循環”是突圍的關鍵
新茶飲進入下半場,每個玩家都想盡辦法突圍,茶底、小料、包裝、價格、社群……如今的新茶飲可以說是無一不“卷”。
對于喜茶這樣的頭部玩家來說,如何“卷”贏其他品牌或許并不是首要目標,而是要走出他人難以效仿的路。通過產品創新+品牌活動——推高品牌勢能——穩健拓店——繼續產品創新+品牌活動,喜茶跑通了“正向循環”模式。
對于喜茶來說,一個個有關產品、品牌、拓店的正向決策,可以拉高品牌勢能,高品牌勢能又進一步攫取市場優勢,如更多的消費者、更優質的事業合伙人、更好的開店點位等,經過不斷地累積、循環,使品牌價值不斷提升。
在產品方面,喜茶持續輸出高品質的產品,并通過產品與大眾知名IP“共振”,不斷鞏固產品口碑、放大自身品牌聲量。
過去十年,喜茶一直以高品質飲品贏得市場,而聚焦到開啟大眾化后的近半年,喜茶仍然持續推出多款爆品,今年上新的爆汁楊梅、清爽芭樂提、FENDI喜悅黃均斬獲不俗銷量,表明其產品研發能力仍維持在較高水平。
產品研發能力還賦予了聯名新品較高的長期價值。例如:
酷黑莓桑這一產品是去年喜茶與藤原浩聯名推出的單品,但這款產品并未重復很多品牌的聯名產品曇花一現的故事,重新回歸后迅速登上喜茶銷量榜首,今年上半年上線四個月賣出超850萬杯,逐漸由品牌聯名產品沉淀為了日常經典產品。
此外,去年喜茶與《夢華錄》聯名推出的“夢華茶喜·點茶”,今年又被不少消費者“催更”;今年上半年,聯名產品FENDI喜悅黃上線三天即售出超150萬杯,在各大社交平臺口碑不俗,假以時日想必也能成為喜茶的又一款經典產品。
在大眾市場,經典款和創新款缺一不可。一款經典產品的影響力可以很深遠,正如肯德基“吮指原味雞”是不少人念念不忘的炸雞“白月光”,但肯德基僅靠“吮指原味雞”并不能保持競爭優勢,仍需要按節奏上新。類比肯德基,喜茶產品所兼具的長期性和創新性,是支撐其在大眾市場長紅的重要因素。
可以想見,隨著一輪輪新品的穩定推出,一款款經典產品的持續積淀,喜茶的品牌勢能也將隨之攀升。
得益于喜茶的高品牌勢能,喜茶的門店能獲取更強的拓展優勢,吸納更多的事業合伙人,從而提升品牌規模,覆蓋更大的市場。據了解,在已經落地的喜茶事業合伙門店中,占據當地優質購物中心及百貨商場的門店占比超70%。
△喜茶梅州萬達店
而隨著50平米事業合伙門店店型的推出,喜茶的門店也更容易通過與事業合伙人聯手,覆蓋到廣闊的三四五線城市,讓真奶真茶的標準占據更多用戶的心智。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喜茶開出新城首店的城市在 160 個以上,新注冊會員數相較去年底新增了1700萬。
而更多的會員和消費者,則又為喜茶帶來營收和傳播度,從而提高品牌勢能,形成正向循環的閉環。
02.
新茶飲進入質價比時代,
頭部玩家陸續加筑規模護城河
從單純的現制現調奶茶,到如今的年輕人社交新“貨幣”,新茶飲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新升級。在玩家們的推動下,新玩法、新需求、新供給持續涌現,行業也實現爆發式增長。
如今,能夠緊跟消費趨勢變化的品牌,才更具競爭力。近年來,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更注重質價比。率先嗅到趨勢變化的頭部茶飲品牌,早已開始行動。
比如,開啟大眾化戰略后的喜茶,將產品核心價格帶下探至11-19元區間,將整個新茶飲行業帶入質價比競爭的新階段。
而要能夠支撐主動降價,品牌需要擁有不俗的供應鏈實力和門店管理能力。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新茶飲發展到現階段,產品差異化方面已經很難取得突破,隨著市場上茶飲產品的供給不斷豐富,具備高質價比、供應鏈穩定、門店管理水平高的企業,更容易保持競爭力。
另一方面,2023年,新茶飲市場規模戰激烈程度空前。
今年以來,不少平價品牌如茶百道、滬上阿姨等也紛紛喊出“萬店”口號。過去不以規模為首要目標的頭部玩家們,也加快了拓店腳步。比如,今年上半年,喜茶通過“直營+事業合伙”模式開出1000多家店,總門店數突破2000家。
在賽道越來越擁擠的當下,門店規模以及對規模的掌控能力,無疑是品牌構建護城河的重要手段,并且后者可能更加不容忽視,畢竟當門店數量達到數千規模后,門店運營、食安管控等方面的壓力也會隨之提升。
此外,資源向頭部聚集的效應近年來也愈發突出,小體量品牌生存將受到挑戰。
“未來2-3年,新茶飲賽道可能將有5-6家現制茶飲品牌完成上市。”菁財資本創始人葛賢通告訴紅餐網,當它們完成上市動作后,在資本的加持下,品牌優勢會更加明顯,而屆時錯過發展時機又沒有足夠體量的中小品牌,將很難贏得市場競爭,甚至連生存都會遇到極大的挑戰。
當然,玩家們之所以在各個板塊都爭先加碼布局,還有一大原因是新茶飲賽道仍存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方面,新茶飲市場整體規模仍保持增長。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2新茶飲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中國新茶飲市場規模達1040億元,2023年新茶飲的市場規模有望增長至1450億元,與啤酒市場規模相當。
另一方面,下沉市場、新興消費群體仍存在較大的發掘價值。
“發展到今天,在一二線城市,新茶飲已經是人們的一種日常消費品,而在更廣闊的的‘下沉’市場,還有很多初級粉末沖泡飲品或者‘雜牌店’‘山寨店’存在,具備質價比的新茶飲品牌的進駐,可以給這些地方的消費者帶來更高品質的產品,而這也是品牌們的機會所在。”葛賢通指出。
去年11月,喜茶正式啟動事業合伙業務,也是為了對此前未覆蓋的市場開啟新一輪探索。一位不具姓名的投行人士告訴紅餐網,開放事業合伙,將考驗喜茶在模型優化、成本控制、半徑管理、市場拓展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如今,喜茶半年“期中考”成績出爐,各項數據指標均取得增長,事業合伙門店撐起門店總數的“半邊天”。喜茶方面對此表示,喜茶正一步步接近實現品牌在年初許下的愿景——“將真品質的茶飲和激發喜悅的品牌,帶給更多的大眾用戶”。
注:本文配圖由喜茶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