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區食堂何去何從?

紅餐編輯部 · 2023-07-26 08:47:02 來源:紅餐網

社區食堂火熱的背后,還有本“經濟賬”要算清楚。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景雪;編輯:洪君。

“名校女碩士辭職開辦社區食堂”“年輕人愛上了社區食堂”……

社區食堂,最近又熱起來了!在這股熱潮背后,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全國多地又相繼涌現出一批社區食堂。

今年初,“一批社區食堂倒下了”的消息一度沸沸揚揚,怎么僅僅過了幾個月,社區食堂就又風生水起了?

熱度又回來了!

大批年輕人愛上社區食堂

去年10月底,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的一份《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將社區食堂推上了風口。

到了今年2月,“第一批社區食堂倒閉”的信息開始在網絡上蔓延,當時不少人認為,社區食堂的風口已經過去。

但如今僅僅又過了幾個月,社區食堂的熱度又回來了。

紅餐網搜索發現,甘肅、湖南、重慶、河北、杭州、成都等全國多地又出現了一批社區食堂。

△圖片來源:紅餐網

7月初,上海距離黃浦江直線距離最近的一家社區食堂——徐匯濱江市民食堂開始投入運營,該食堂不僅365天供應一日三餐,且所有菜品均現炒現賣。

6月,沈陽沈北新區的一家社區食堂開業。根據沈陽日報當時的報道,該社區食堂開張營業當天僅三個小時,就有236位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了儲值卡。

5月,湖北日報報道稱,湖北宜昌市的一家社區幸福食堂開業,尚未到飯點,食堂打菜窗口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食堂內不僅有8元的優惠套餐(包含兩葷一素一湯),還有符合大眾化口味的小碗菜等多樣化菜品。

還有去年10月就被曝要重建的西安國營安居大食堂,在今年4月,也已經“上新”開放餐飲檔口,升級改造后的國營安居大食堂門店內增設9個餐飲檔口,1個小食點位,提供近百種美食。

在社交平臺上,不少消費者也忙著分享各個社區食堂的坐標,與此同時,大家對社區食堂的喜愛也溢于言表。

“在上海,基礎建設比較完善的城區,幾乎每個街道現在都會有一家社區食堂的存在”“這樣的社區食堂在深圳、廣州大把,隨處可見”“成都現在非常流行社區食堂,都江堰附近已經開了好幾家”……

家住沈陽沈河區南塔街道附近的慧慧表示,第一次去社區食堂,就被其喪心病狂的劃算程度震撼到了。“雞腿10元、大白菜燉豆腐3元……小菜免費、湯免費……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優惠,有老人吃一頓飯就花了三四塊錢,比在家里做飯還便宜。”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社區食堂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大概都是像我一樣,突然發現原來吃飯根本不需要花那么多錢。”在上海工作的李勇感慨,以前每到了飯點就開始糾結要吃什么,點外賣怕不健康,自己做又沒時間。“直到今年5月,辦公樓下新開了一家社區食堂。一葷兩素也就二十來塊,還有飯、有湯,都是家常菜的味道,讓人吃得放心。”

南京市棲霞區的一家社區食堂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年輕人來我們社區食堂就餐的比例確實在不斷上升,占就餐總人數的比例在50%到60%左右,超過一半。”

改頭換面,

這批社區食堂越來越像網紅餐飲店

其實,社區食堂并非新鮮事物。此前,很多城市也都有一些社區食堂,這些社區食堂多是養老食堂或是長者助老食堂的形式。

90后白領簡天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早在幾年前,廣州的一些街道、社區就有開辦長者飯堂,這些長者飯堂多由街道辦事處組織籌辦,價格劃算,但只接待老年人。

“對老年人而言,在家做飯要刷鍋洗碗,歲數大的,身體也不太方便!來食堂可省事多了,而且長者飯堂的飯菜確實物美價廉,葷菜、素菜、主食、湯品一應俱全。”簡天告訴紅餐網,他家小區附近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長者飯堂的常客。

這些長者飯堂往往規模不大,經營時間、菜品種類也嚴格遵循老人的習慣、作息而定,部分飯堂甚至可以為老人提供助餐或送餐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人就餐難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興起的這批社區食堂和原來的這些長者飯堂有很大不同,大有改頭換面的勢頭。

“來吃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社區食堂儼然就是網紅餐飲店了!”在成都工作的小唐表示,自己工作地附近的R29社區智惠食堂今年才開業,食堂寬敞明亮,采用現代化、簡約的裝修風格,店里還設有智慧炒菜機器人。

據小唐介紹,這個社區食堂提供自選特價套餐,同時還可以自由搭配選擇菜品,每天中午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隊伍里不僅有老人、附近的上班族,還有帶著小孩來的一家人。

在上海,剛剛開業的上海徐匯濱江市民食堂,正面被180°全透玻璃環繞,坐在座位上能看盡外面一線的江景,食堂內還增開了MANNER咖啡的檔口,被網友們譽為上海打卡的新地標。

在重慶,位于江北區的一家社區食堂裝修設計簡潔,菜品豐富多樣。根據重慶日報網的報道,這家社區食堂面積達1200余平方米,餐廳全天候開放,每天可接待千人用餐,一日三餐什么都有,比如各種特色面食、手工大包、紅糖饅頭、花卷、小碗菜、套餐、小火鍋等,說是個小型的美食城也不為過。

沒時間做飯的打工人、注重體驗感的年輕人,還有關注性價比的家庭團體,紛紛加入大爺大媽的隊伍中,與他們一起享用起了食堂餐。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對此,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玉梅表示,相較于其他餐飲企業,社區食堂給人的感覺是衛生、平價、距離近,尤其為不方便做飯或沒時間做飯的群體,提供了一個在居住地較為穩定用餐的地方,幾乎符合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期待。

而相較長者飯堂的完全公益性質或由政府牽頭運作的模式,新起的社區食堂也有逐漸轉向依靠市場運營的趨勢。

成本控制難以繞開,

社區食堂還有本“經濟賬”要算

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市場化運作,還有政策利好地推動,風風火火的社區食堂接下來真的要一路開掛了嗎?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有必要再來回顧一下年初那場有關社區食堂倒閉的討論,根據《半月談》當時發布的文章,社區食堂為老年人用餐或不喜歡做飯的族群提供了方便,但收費相對低廉,利潤有限,未必可以抵消房租等高昂成本,而且顧客以老年人為主,因此飯菜標榜清淡,若要同時照顧其他顧客的口味,成本大增的同時客源卻未必按比例增長。

基于此,當時不少觀點認為,社區食堂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只有兩個選擇,要么倒閉關門,要么依靠其他收入補貼或是降低成本,例如衛生、食材等等。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如今,這些問題依然困擾著社區食堂們。

比如純公益性質,或由政府牽頭,市場化運作的社區食堂,往往需要地方定期給予一定的補貼。但可以預見,這并非長久之計。

而一些完全市場化運作的食堂,則需要企業自負盈虧。

所以說,社區食堂背后,有一本“經濟賬”一定要算清楚。

《半月談》當時報道的信息中提到一個例子,河北保定市的一家社區食堂,總共招聘了4名廚師,但每天前來就餐的人群只有30多人,且人均消費只有10元左右,假如這些人群一日三餐全部在社區食堂吃飯,每人每天的消費最多也就25元左右,30多人一天貢獻的營收也只不過是七八百塊錢,一個月整體營收只有25,000左右。

而該社區食堂聘用了4名廚師,光是一個月人工成本就達到2萬塊錢以上,一年的人工成本超過26萬,相當于這個社區食堂一年的營收都不足以支付人工成本,所以這個社區食堂最終只能暫停營業。

倘若要提升價格以增加利潤,社區食堂就要同其他餐飲店爭奪市場,沒有了價格優勢,其自身是否還有競爭優勢就要打上個問號。

亦如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所說,正常情況下社區食堂進入商業領域,在產品、運營各方面相同的條件下與社會餐飲同臺競技,要打敗已經在餐飲市場上打磨多年的社會餐飲難度很大。

另外,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也向紅餐網表示,他幾個月前曾參加了一場餐飲加盟展,當時展會上就出現了一些做社區食堂的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某一地區開辦幾家社區食堂,同時還號稱可以加盟,但如果細究他們的模型,其實就跟連鎖快餐品牌開加盟店的方式無異。

“無非就是實行食材集約化基地直采,然后在中央工廠進行清洗、加工、冷凍或真空處理后,以預制菜或半成品形式冷鏈運輸至各中心廚房或社區食堂,再經復熱或加工后呈現給消費者。畢竟,對社區食堂而言,成本控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該業內人士說道。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