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預制菜華麗轉身,養雞出身的春雪食品賺翻了?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3-07-04 09:12:36 來源:紅餐網
雞肉預制菜成預制菜企業香餑餑,春雪能否拔得頭籌?
題圖:圖蟲創意
撰稿:陳漠
預制菜,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農牧企業的重要增長曲線。
春雪食品是典型案例,其2022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主營收入24.95億元,同比上升22.71%;其中,調理品(預制菜)的銷售額達12億元,占到其全部食品營業收入比例的63%,連續三年超過50%。
這組數據意味著,春雪不僅順利完成了從農牧企業向食品企業轉型的“華麗轉身”,還鞏固了自己在雞肉調理品細分行業的優勢地位。
從農牧業到預制菜,搶占賽道先機
1991年3月,山東春雪食品成立,那時的春雪,還是主要從事獸藥、飼料及添加劑生產、商品肉雞養殖、屠宰分割肉的農牧企業。
但在2003年,在很多人還沒聽過預制菜的時候,春雪就已開始了對該賽道的探索。
那一年,已經在雞肉領域打拼超過十年的春雪,憑借生鮮雞肉養殖、處理的穩定產能,以及發展的資金基礎,成為全國首批35家獲準對日出口熱加工禽肉產品(熟制雞肉調理品)企業之一,開始生產以禽肉為原料的預制菜。
這也為春雪打開了預制菜領域的大門。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彼時國內尚未意識到預制菜的巨大市場,中央廚房概念還不普及,春雪的客戶也主要來自日本、韓國、歐洲等預制菜市場較為成熟的國家和地區。
2012年前后,國內餐飲市場從酒樓類大餐飲向大眾餐飲轉型,春雪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機遇,將部分戰略目光投回了國內市場。
從當時的國內市場來看,相較競爭激烈、市場版圖劃分較為固定的純生鮮產品,食品、為餐飲企業提供半加工產品,是春雪能嗅到的對自己更為有利的賽道。
2012年11月,春雪逐漸從農牧企業向食品企業轉型,產品從生鮮向預加工傾斜,渠道也隨著產品的改變而同步發生著轉變。在國外市場頗受歡迎的預制菜業務,也被劃分到食品板塊獨立運營,銷售渠道逐漸向國內轉移。
2015年前后,轉型過渡期后的春雪不斷發力國內雞肉調理品(預制菜)市場,并抓住2021年預制菜市場迎來大爆發的風口,強勢爭搶雞肉預制菜的頭部位置。
在多年出口預制菜積累的研發、經驗的加持下,經過近幾年的試水,春雪在預制菜市場窗口期迎來了自己的爆款產品——爆汁雞米花,僅這款產品,2022年就售出12072噸,月均銷量1000噸,為春雪貢獻了1.5億元的銷售額,占其全部預制菜收入的12.5%。其常務副總裁鄭鈞曾對媒體表示,2023年爆汁雞米花計劃月銷超1500噸。
憑借著這些,春雪從出口為主的外貿型企業,轉型為了出口、內銷并重的企業,還成為了一家業務鏈條覆蓋了從養雞到雞肉預制菜的公司。
△圖片來源:百度股市通
2021年10月,春雪成為首家登錄上交所主板的白羽肉雞產業鏈企業。百度股市通顯示,截至7月3日收盤,春雪食品總市值約25.80億元人民幣。
“咬定”雞肉預制菜高歌猛進
年報顯示,2022年春雪預制菜銷量5.8萬噸,同比增長7%;銷售額達12億元,同比增長13%,占全部食品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63%,并連續三年超50%以上。
目前,春雪的預制菜產品已超120個,涵蓋魯菜、北京菜、川菜、粵菜、浙江菜、江蘇菜、淮揚菜、新疆菜等地方菜系,包括了生鮮食材、燒烤、健身、日式炸雞、早餐腸、火鍋丸子等8個系列,并形成了一人食、中式、西式的產品矩陣。
2017-2020年,其預制菜產品的營收復合增長率高達40.5%,前五大客戶為頂巧(德克士母公司)、京東、家家悅、伊藤忠、華萊士,今年2月則進入了和肯德基合作的產品試供應期。
除了B端,春雪也在這兩年加大了C端市場開發力度,讓產品覆蓋了電商、商超、便利店、餐飲及流通等多個銷售渠道:進入超7000家終端商超門,覆蓋國內80%以上大中城市。截至2022年底,春雪旗下品牌“上鮮”已連續6年在京東禽肉類排名TOP1,粉絲數超過2400萬人,會員數超過1400萬人。
△圖片來源:春雪食品官方旗艦店抖音賬號
通過和頭部主播、腰部達人合作,進入天貓、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全國70%以上零售百強系統、國內知名線上零售渠道。
而這些,基本都是圍繞著“雞肉”展開的,春雪已然成為了國內雞肉調理品細分行業龍頭的有力爭奪者。而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多年沉淀的研發生產能力,以及“咬定”雞肉這個食材的“只雞價值最大化”的經營理念。
優質原料低成本保障
和其他預制菜企業相比,春雪食品屬于原料派,參與預制菜的方式主要是基于養殖、屠宰所掌握的原材料,并研發相關預制菜產品。
農牧本就是春雪的起家事業,其財報顯示,春雪2022年全年宰殺肉雞4175萬只,生產雞肉生鮮品9.9萬噸,外銷毛雞2310萬只,養殖出欄商品代肉雞6485萬只,生產供應商品代肉雞飼料27.6萬噸,有機肥8900噸。
加上此前春雪多年出口經驗練就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能從源頭把控雞肉的品質,讓春雪在雞肉預制菜的原料上,不僅有著自產自銷的成本優勢,而且在品質上也占到了先機。
雞肉類預制菜的局部優勢
從現在來看,從農牧向食品的戰略轉移,無疑是春雪保持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但這些年預制菜風口爆發以來,國內農牧企業競爭愈發激烈,前方還有圣農、新希望等競爭對手。盡管春雪在于這些企業的對比中稍顯劣勢,但相比其他預制菜企業,春雪卻占有后端、品類的局部優勢。
目前,預制菜領域還未誕生絕對的頭部企業,盡管在農牧板塊的競爭對手也在向預制菜領域突進,但相對于農牧板塊的市場相對成熟,基本屬于存量市場,市占率難以有較大的變化,而預制菜領域一切才剛剛開始,強如新希望也需要“從零做起”。
而為搶抓預制菜產業風口,春雪還專門組建了自己的工程技術研究院和青島研銷中心,讓其有能力在多年對外出口的基礎上,在雞肉熟食、調理品領域不斷創新,將雞肉深加工產品從出口日本、歐盟的油炸類西式快餐品類,逐步向配比均衡的中式快餐拓展,并讓預制菜口感可以實現“高還原度”,突出其產品優勢。
另外,春雪也在加大對雞肉預制菜生產的投資,其2022年3月投資2.46億元建設的“年產4萬噸雞肉調理品智慧工廠項目”,預計今年9月投產,年新增雞肉預制菜設計產能達到4萬噸,屆時,其2023年度雞肉預制菜的產能將達到112,400噸。
在市場格局尚未明晰的情況下,更精、專的企業,或許能跑得更快。
結 語
無疑,春雪在雞肉預制菜方面是給自己開了個好頭的,但在眾多預制菜企業都盯上雞賽道的背景下,春雪的面前還有不小的挑戰。
目前,國內雞肉、雞肉預制菜的處理、生產、運輸等整體技術已經相對成熟,而同時,眼下我國雞肉食品加工行業集中程度較低。
有較大市場,行業又分散,雞肉賽道也就成為諸多預制菜企業的目標,從產品看,行業內企業正逐步加大對深加工雞肉制品領域的投資,以爭搶雞肉預制菜的市場份額。
像圣農、春雪、新希望等品質管理能力、研發能力、品牌號召力強的中大型企業都在搶奪這塊“肥肉”。
此外,盡管雞肉預制菜市場相比其他預制菜品類顯得更大,但仍需面對C端市場仍在實際觀望的現實。
據公開數據統計,目前國內預制菜B端、C端的銷售占比為8:2,B端市場銷售規模仍遙遙領先,但市場的增量卻主要集中在C端,所以整個預制菜市場都在發力C端市場。
如何真正打開C端市場,是所有雞肉預制菜參與者都要考慮的課題,也或許是“搶灘成功”的勝負手。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