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科技與狠活?美國批準“細胞培養雞肉”上市!餐廳賣得動嗎?
紅餐編輯部 · 2023-06-25 17:52:49 來源:紅餐網
繼“植物肉”后,人造肉行業再添新成員。
紅餐網獲悉,據美聯社報道,6月21日,美國農業部準許“優選食品公司”和“好肉公司”兩家企業銷售用動物細胞培育出的雞肉,為全美首例。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這種人造雞肉只銷往特定餐廳,暫時不在超市等零售店出售。
何為“細胞培養肉”?據百度百科釋義,“細胞培養肉”是指利用細胞培養工程和組織工程等技術,在體外培養動物肌肉組織作為食用材料。只需3到4周時間,單顆細胞就能在體外擴增,在實驗室環境下擴充到肉的形態。
由于培育時間短,此項技術被不少人戲稱為食品圈的又一項“科技與狠活”。
一直以來,“細胞培養肉”都被眾多媒體認為是極有潛力解決未來人類餐桌肉品和蛋白供應,減少人工養殖肉類動物對水資源、土地資源高度依賴的技術之一。
而源于市場的需求和技術的創新,紅餐網盤點發現,僅2023年上半年,國內就有各種各樣的細胞培養肉接連問世。
- 3月,極麋生物宣布成功研發中國首塊100%細胞肉,即國內第一塊完全不含植物支架的動物細胞培養肉產品。
- 3月,超技良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稱,公司已研發出全球第一塊細胞培養黃羽雞肉排,培植時間僅需11天。
- 5月,由浙江大學主導、大連工業大學參與的一支研究團隊,歷時17天,用細胞培養出大黃魚組織仿真魚排。
但對于這項新科技,消費者們似乎并不買賬。
據美國民意研究機構“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半數受訪美國成年人表示,無意嘗試用動物細胞培育的人造肉。
聚焦中國市場,國人更加追求“真實的口感”。在“細胞培養雞肉”新聞評論下,網友們對此事表現興致缺缺,甚至帶有抵抗情緒:
“誰愛吃誰吃!我不吃!”“假貨!口感如何呢?”“人類太瘋狂了,這種肉安全嗎?”……
除此以外,“細胞培養肉”的價格也讓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
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工養殖肉類實驗室主任圣馬丁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實驗室培育雞肉比養殖的禽肉貴得多,而且目前還無法達到傳統肉類的生產規模。由此可見,目前細胞培育肉還未被大眾所熟知和接受。
△圖片來源:Midjourney
事實上,“人造肉”行業雖然火熱且被資本關注,但卻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不少困境。此前大火的“植物肉”,如今市場卻不溫不火,不僅國內的不少餐廳因銷量不佳紛紛下架植物肉產品,國外市場亦沒有穩步向前。
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人造肉銷售額同比增長45%,而到了2021年,全年總銷售額卻下降了0.5%。而據美國“植物肉第一股”別樣肉客年初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去年該公司凈收入4.189億美元,虧損高達3.661億美元。
毋庸置疑,無論是“植物肉”還是“細胞培養雞肉”,這類技術的出現和普及有望能在未來解決部分食品短缺問題,亦會有部分消費者因健康而選擇此類產品。
但紅餐網通過梳理發現,即使消費者反應此類人造肉出現“口感差,與真肉相差甚遠”“價格比真肉還貴”“擔心食品安全”等問題,甚至有人喊出:“人造肉永遠代替不了真肉在消費者心中位置”口號,“細胞培育肉”在國內仍被不少資本追捧。
- 4月,國內細胞培養肉領軍企業,周子未來宣布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輪資金將助力周子未來落地細胞培養肉千升規模的中試工廠。
- 5月,細胞農業科技公司CellX獲得近1億元的A輪投資。自2020年成立以來,CellX已獲得三輪融資,累計金額超1億元。
- 6月,細胞培養肉企業上海食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完成新一輪A+輪融資,融資金額數千萬元。
一邊是資本的持續加碼,一邊是消費者的教育仍未普及。未來,“細胞培養肉”發展將走向何方?“細胞培養肉”是否是另一個“植物肉”?紅餐網將持續關注。
(整編:紅餐網麥泳宜;編輯:李唐)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