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鮮”“游”上普通民眾餐桌 時令美食借預制菜形式走向全中國
陳靜 · 2023-03-20 11:26:08 來源:中新網?
河豚、鰣魚和刀魚被稱為“長江三鮮”。這三種長江洄游魚,咸淡水兩棲,每逢春季溯江而上,在淡水產卵繁殖后入海。與一般定居類江魚不同,這三種魚,肉質特別細嫩腴肥,營養豐富,是清明前后人們爭相品鑒的美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隨著鰣魚和刀魚人工養殖技術不斷成熟,河豚實現無害化繁育,時令美食“長江三鮮”從高端餐飲“游”上普通民眾的家庭餐桌,走向更多地區的中國家庭。
近年來,由于大量捕撈,長江中的鰣魚基本絕跡,刀魚的產量亦急劇下降,價格頗為昂貴。而野生環境下的河豚天生含有劇毒,被稱為最危險的美食。據悉,這些美食保鮮期極短。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如今“長江三鮮”鮮少出現在一般民眾餐桌上。
記者18日走訪了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中洋魚天下的河豚莊園。這里不僅養殖了河豚魚、鰣魚和刀魚,還培育了國家保護動物:鱘魚、揚子鱷、大鯢、胭脂魚、松江鱸魚。企業負責人劉大勇接受采訪時介紹,河豚從野生環境下到實現人工養殖,是第一個突破;在人工環境下實現全人工繁殖,是實現產業化的重要基礎。在養殖中,“控毒”又成為關鍵環節。據悉,河豚毒素(TX)是一種神經毒素,存在于海洋中的嗜鹽性細菌、藻類或貝類當中。自然狀態下,河豚在海底生活,吃食菌類、藻類或貝類等含有毒素的食物,并且通過自身的轉化而積聚于體內, 產生了河豚毒素。據透露,技術人員經過6年時間完成了河豚魚控毒養殖的技術攻關,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人們再也不用“拼死吃河豚”。
據介紹,在刀魚的養殖中,解決它開口吃食是關鍵的一步。劉大勇告訴記者,刀魚的魚苗口器很小,魚苗被孵化出來后,如果沒有辦法讓其開口攝食的話,它會把自身的營養吸收完后死掉。據了解,野生狀態下的刀魚口感細膩,如何讓人工養殖的刀魚口感達到,甚至超過野生狀態下的口感,技術人員開展了一系列攻關。在自然條件下,“長江三鮮”的品嘗時間只在清明前后,人工養殖突破了氣候的限制,讓人們可全季候嘗到“舌尖上”的江南美味。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讓中國更多區域的人們方便地品嘗到極具江南特色的“長江三鮮”,鰣魚、刀魚與河豚被制成預制菜,擺上超市的貨架。如何讓不同地區的民眾品嘗到適口的“長江三鮮”?據介紹,“搭載料包”成為解決辦法。盒馬全國水產采購負責人洛楓告訴記者,在調料包的基礎上,不同區域的人們可以按照口味不同,在預制菜的“加工”中,添加具有地方特色的佐料。
在上海長大的鄭先生已年過六旬,少時,刀魚和鰣魚的香醇、細膩的口感讓他至今念念不忘。最近,他在逛生鮮超市時看到了“長江三鮮”預制菜。“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我打算嘗嘗味道正不正宗。”鄭先生告訴記者,“味道還不錯,多少年都沒有吃過了。沒想到還能吃到河豚,有點小驚喜。”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結果,中國國內人口結構出現較明顯的單身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特點,且“懶人經濟”“宅經濟”出現,人們對預制菜的需求不斷增長。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發現,酸菜魚、椰子雞、梅菜扣肉、佛跳墻等品種繁多的預制菜給人們,尤其是白領人群帶來更多的選擇,大大方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
劉先生夫妻一個是政府公務員、一個是外企白領,平日里工作繁忙,做飯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超市里的預制菜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夫妻倆告訴記者,周末多買幾種預制菜,平時下班回家晚餐的“大菜”就有了著落。“長江三鮮”曾是他們“聽聞”中的美味,如今也出現在預制菜行列。這讓他們好奇心大增。“回家試了試,今后還可以放點蘑菇啥的蔬菜,營養更豐富。”妻子告訴記者。
本文轉載自中新網,記者:陳靜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