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味道”堅守,助力中國餐飲品牌發展
紅餐編輯部 · 2023-01-05 22:38:57 來源:紅餐網
面對紛繁復雜的外部環境,企業如何找到不變的東西,在不確定的時代尋找到確定性?
成都圣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俊松表示,要在變與不變之間堅守初心,堅守最底層的邏輯。具體到餐飲業,需要堅守產品為王、長期主義、專業專注、共益共生這四個要素。
本文為成都圣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俊松在“2022中國餐飲品牌力峰會”發表的主題演講,紅餐網整編并首發。
01.
餐飲須堅守的四要素:
產品為王、長期主義、專業專注、共益共生
我很喜歡攝影,這張照片是2018年的時候拍攝的。當時我去看肯尼亞拍動物的大遷徙,到了一個偏僻的小村村莊,那兒的人住在非常低矮的土房里面,衛生條件特別差,沒有電,連用水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背回來。我們送給孩子們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
這個孩子吃著我們給他的棒棒糖,可能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吃棒棒糖吧,他完全不顧蒼蠅爬滿了他的臉,閉上眼睛享受著棒棒糖帶來的快樂。
△肯尼亞小孩第一次吃到棒棒糖
孩子所處的環境就像我們現在的餐飲業,那么我們要從哪里找到自己心中的棒棒糖,讓我們甜蜜有力量,不焦慮,走出疫情的困境呢?
其實,我們現在是在薄情的時代深情地活著。世界變化很快,我們沒有辦法去捕捉到每一個熱點,也不可能馬上去學會每一個知識點,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學習、不變化,而是說,我們要找到不變的東西,要在不確定的時代尋找確定性,在變與不變之間堅守初心,堅守最底層的邏輯,在這個基礎上創新前行。
有四個方面是我們必須要堅守的,分別是產品為王、長期主義、專業專注和共益共生。
產品為王
產品是一個企業經營的底層的邏輯,產品是一,營銷是零,如果產品沒有做好,一切都等于零。
很多調查表明,90%以上的餐飲顧客都認為,好吃是餐飲的最主要的標準。特別是疫情過后,消費者越來越理性,口袋里面錢也不充足,更加會重視性價比。我們應該把做出極致的性價比的產品作為我們的信仰,長期持續地去堅守。
極致的產品才會打造出極致的入口和流量。老板一定要成為產品經理,比如說喬布斯,比如我們餐飲行業的巴奴等等。
長期主義
掙快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都應該靜下心來,把時間和信念投入到能夠產生長期價值的事情之中。
長期主義就是做時間的朋友。其實做企業就是跑馬拉松,沒有什么捷徑,慢就是快,我們都必須目標純正,心無旁騖。
專業專注
我們要制定好自己的戰略,而且要保持戰略定力,經得起誘惑,堅持做好一件事情,做1萬米的寬度,1萬米的深度。
共益共生
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要敬畏自然,與大自然共益共生,也要和相關利益方共益共生。
我們有個客戶,也是我的好朋友,就是成都的陶德砂鍋。他是成都天花板級別的中餐館。陶德砂鍋在成都有十幾家店,只要疫情一放開,每天都排隊,正常情況下能夠達到七輪的翻臺率。
當時我和創始人余方總溝通,我就說你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呢?余方總給我說了三點,第一,真正地待員工如家人,保障員工物質和精神的幸福;第二用最好的原材料;第三,賣最低的價格。
余方總說的其實就是餐飲最底層的邏輯,可能我們很多人都去做營銷,做引流,但其實真正把底層做好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余方總到現在為止,每天會花三個小時的時間待在店上,去發現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然后思考怎么去改善。所以,余方總也是一個產品主義和長期主義的堅守者,用22年的堅守成就了今天的陶德砂鍋。
02.
圣恩:立足川調川味,打造行業標桿
我一直覺得人生就是一場沒有裁判的馬拉松。做企業其實也是一樣。這張圖片是2018年12月份我從國內去到南極州,空中飛行時間是36個小時,轉了五趟飛機去參加了一場全程馬拉松,當時全世界一共有五十幾名選手參加。說實話在南極洲跑完一個全馬的過程非常艱辛,但我覺得完成以后非常愉快,又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南極洲跑完一個全馬
我是從2013年開始跑步的,在2016年的時候開始使用計步軟件統計我的數據。截止到上個月底,我總共跑步的里程是17177km。也就是每年跑量是兩千多公里,每個月至少是200km,平均到每天也就是7km。
跑馬拉松除了給我帶來身體的健康以外,還給我帶來了堅定的意志。做企業和跑馬拉松是一樣的,我們都應該堅定自己的目標和方向,堅持不懈地奔跑,終會達到你想要到的終點。
除了跑馬拉松,我還喜歡各種挑戰,比如說潛水、跳傘、蹦極、沙漠徒步等等。除了我自身之外,今年我們圣恩也做了幾個比較有意思的團建。
第一個團建就是全體管理人員,一共五十幾個人一起進入庫布齊沙漠進行三天的徒步。58km的沙漠徒步,全體管理人員進入沙漠沒有手機信號,沒有辦法和公司聯系。很多人第一次去沙漠徒步這么長的時間,這么遠的距離,經過努力都順利完成了,而且在沒有管理層的情況下,公司仍然有序正常地運行。
第二個團建是公司的部分員工和我一起去攀登了玉珠峰,海拔6178m。這個挑戰也是相當大,因為大部分人都會有高反,包括我。高反的時候頭痛,玉米什么的都吃不下。有的同事四五天沒有進過主食,有的同事嘔吐18次,但最終也都完成了,登上山頂那一刻,一切都覺得值了。
△圣恩組織的團建活動
第三個團建是10月29號,我們公司組織了繞城100km綠道的超級馬拉松。我全程跑完了100km,從早晨的7:30一直跑到晚上的8:30,從天亮跑到了天黑,用了整整13個小時。說實話,跑到后面的時候腳都抬不動了。但是馬拉松一半靠的是體力,一半靠的是毅力,最后我還是用強大的毅力把它堅持了下來。
有人問我,你帶團隊去做越野,去登山,會不會有什么風險?我是這么回答的,做任何事情都存在風險,不要因為一點點的風險就放棄了很多自己的夢想。很多小伙伴都說,如果不是我去邀請他們,他們可能一輩子也沒有想過去攀登雪山,而且一次性就是六千多米的雪山,完成了之后他們心里都感到非常的驕傲。
其實我組織這些活動,一個很大的一個目的是增強大家的凝聚力。員工和老板一起經過努力,共同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樣大家在一起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我一直想打造的就是非常簡單誠實的氛圍,大家有什么說什么,不要去搞弄虛假的東西。
我們做這些冒險,其實還代表著企業需要有一些創新的精神。做企業除了要有匠心,我們還要有創新。匠心是啥呢?匠心就是我們的專業、專注、敬業、精益求精等等。但是僅僅有專業、專注是不行的,我們還要有突破性的思維,有創新性的思維,這樣才能有一些新的突破。
我和愛人是大學同學,1992年進入天津輕工業學院學習食品工程,1996年畢業以后,在國內最大的一家調料公司工作了十年,后來就自主創業創建了圣恩。從1992年到現在,我們兩口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味道這一件事情。我們一直覺得這個行業是非常好的一個行業,非常有前景,所以我們也計劃在這一件事情上生根。
很多人問過我,為什么要取圣恩這兩個字作為名字?是不是和基督教有關系?其實圣恩是這么來的。我們創業的初期我們就在想,食品的終極目標是啥呢?后來我們覺得安全、天然、美味是終極的目標,所以我們就取了這三個英文的第一個字母組成了SNS,音譯過來就叫做圣恩。如果用中文來詮釋,就是我們做食品一定要懷著一個神圣的、感恩的心去做食品。
△圣恩名字的組成和由來
這既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品牌信仰,我們的初心決定了我們的愿景、使命和價值觀。
愿景、使命、價值觀決定了我們的戰略,戰略以后才是我們的戰術。我們的使命是為每個人帶來健康美味的享受,這就是圣恩人終身奮斗的目標,也是圣恩存在的意義。
我們的愿景是立足川調川味,打造行業標桿,成為受人尊重的企業。這是我們希望10年或者15年能達到的一個目標,我們要做川調的領航者,引領川味走向世界。
我們的價值觀是誠信、責任、感恩、共益。價值觀是圣恩人的一個行為準則,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去踐行,是實現使命和愿景的一個保障。
愿景、使命和價值觀也是公司的最高決策的標準。不符合這個價值觀的人,一般說來他很難在圣恩存活,只有同頻共振的人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03.
新消費環境下,
如何通過柔性定制保證核心競爭力
圣恩持續高度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么呢?就是我們的柔性定制能力。說實話,三年的疫情,餐飲業受到的打擊是非常大的。圣恩的主要客戶也是餐飲,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在這三年的時間里,圣恩的業績卻也長了一倍,很大一部分就歸功于我們的柔性定制能力。
什么叫做柔性定制呢?傳統的思維都是大單品,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生產,比較簡單方便。但是在現有的大數據驅動下,消費者呈現出追求個性化和多元化的特點。
以我們合作的餐飲客戶為例,都要求產品是定制的,是獨一無二的。每過一定的時間,他們還會利用互聯網去收集客戶的一些行為需求的一些數據,根據消費者的反饋改進產品或者推出新品。
我們認為,柔性的、大規模的個性化生產線將逐漸普及,大規模的個性化定制將成為常態。
怎樣去平衡小品種、多批次生產和成本效率之間的關系將是關鍵點。
圣恩成立十五年一直就在做柔性定制,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我們的柔性定制體系是由四大體系支撐的,也就是我們的研發體系、生產體系、質量體系和信息化體系。
我們的研發體系,它分為基礎研發、產品研發和應用研發。基礎研發就是他不以出產品為目的,而是探索事物背后的原理、原則以及更底層的邏輯。
在中國,很多東西都是拿來主義,模仿為主,但是這幾年在核心技術領域被卡脖子了,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基礎研究。當然,基礎研究是很費錢,是需要長期的投入,但這是對行業、對未來一種篤定,是必須的堅持長期主義。
我們要成為行業的標桿,就必須要去做前沿性的研究。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而是作為行業標桿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每年把3%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基礎研究有調香、美拉德反應,生物酶解、天然提取、質保期研究、感官品評,甚至還有包材的研究。
應用研發則是我們的產品如何在客戶那里呈現,好的產品如果用得不好,結果也不會好。我們研發有幾個特色,比如說風味模塊化,其實每一種好吃的味道都是由很多風味、模塊組成的。舉個例子,按傳統,要研發一個火鍋底料,得把很多東西放在油里炒,炒出來了以后嘗一嘗這個東西好還是不好,如果不夠辣了,需要再炒一個,再加一些辣椒。
但是我們的研發不是這樣的,我們會有一些辣的模塊,麻的模塊,香的模塊,鮮的模塊,紅油模塊等等,把這些模塊組合在一起,一加熱,它就是一個火鍋底料了。傳統可能要炒一個小時,但是我幾分鐘就能夠搞定,這就大大加快了研發的速度。
第二個就是研發的數字化,味道這種東西,是一種感覺。比如說大家說到微麻微辣,微麻微辣是什么概念?其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風味的數據來源于原料的數據,這張圖表就是我們對辣椒的研究,從中可以看出每一個辣椒它的辣度,它的還原糖,它的氨基酸的含量都是不一樣的。
△辣椒風味圖表
炒辣椒的過程實際上是進行一種美拉德反應,從而產生辣椒的香氣。如果我們根據氨基酸的含量,還原糖的含量,控制時間、溫度等等,就能夠去達到我們想要的味道。當然,比如麻度,辣度,糖度,鹽度,味精含量等。才會有統一的評價標準。
客戶找我們研發的時候,我們盡量用數字去和他來描述產品,這樣才能達到標準的統一。
當然這么復雜的生產體系、研發體系都需要我們質量體系來保障,怎么保證食品的安全,怎么保持穩定性?
我們獲得的認證很多,質量一直是圣恩從創立之初,一直堅持的產品底線。CNAS、CMA、FSSC三大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這三個是比較權威的,同時圣恩還具備進行第三方質量檢測的資質,這在四川食品行業也是第一家。
這個是去年我們品控系統的一些數據。大家可以看到。比如說塑化劑,我們去年進行了15000批次的一個檢測。去年,我們的檢驗費用大概也是700萬,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食品的安全。
04.
用科技賦能產業,
微創新與顛覆式創新兩手抓
其實創新分兩種,一種是微創新,一種是顛覆式的創新,兩種創新我們都要進行,但顛覆式的創新才能帶來革命性的改變。比如說右邊這個就是我們傳統的炒鍋,左邊是我們研發的新型的炒鍋,這個就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
傳統的炒鍋每鍋只能炒個三四百公斤,而且需要靠人工來測溫,物料的輸送也是需要人工來倒運,存在很多問題。
所以,我們花了三四年的時間和設備廠家一起去研發了密閉式的炒鍋,這種炒鍋一次可以炒兩噸,而且全密閉,全密閉以后它的香氣、香味兒就不會損失,而且整個環境很干凈,整個運輸過程也全是管道進行運輸,這樣能夠大大的保證效率。另外它的控制也全是系統控制,比如說蒸汽開關、閥門加熱等等都是系統在進行,也排除了人為的因素,能夠保證產品的穩定性。
因為它全面的系統,香味損失少,所以同樣的配方出來,它的香氣、香味以及麻度、辣度等都會增加幾個百分點,這個就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
如此復雜的研發,生產品控體系,如果沒有信息化的支撐,確實是非常難進行的。所以圣恩在2009年其實就引入了ERP,后來陸續引入了OA。2016年我們正式引入了MES系統,其實在引入MES之前我們都應該算信息化,引入MES才是數字化真正的一個開始。
數字化是什么呢?數字化就是利用傳感器、大數據將人、數據和設備鏈接,通過數據的流動和分析,改造傳統的產業,提高制造水平。
圣恩的數字化分三步,第一步就是讓我們的設備和我們的系統能夠去互通互聯;第二步就是互通互聯以后收集的一些數據進行分析總結,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第三步其實是最難的,通過數字化改造流程,甚至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大開大合,從而達到真正的極致的效率。
說實話,整個過程非常困難,我們也走了很多的彎路,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我們現在的金府工廠也是和溫江政府、華為以及中國電信一起建設的溫江第一個5G工廠。當然未來,我們的數字化系統還會和我們的上下游打通,形成一個數據的海洋,成為產業互聯網。
05.
極致性價比成趨勢,
中國餐飲有著光明的未來
那說了這么多,圣恩能給客戶帶來什么呢?其實就是極致性價比的產品。
圣恩的戰略就是成本領先戰略,行業的領導者一般都會采用這個戰略,讓自己的總成本最低,給客戶提供又好又便宜的產品。這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各個部門持續的去改善,從每一個環節去想辦法,努力做到筋肉結實,同時也可應對行業低谷,這也是一場馬拉松。
多,是指,我們風味模塊多、產品品類足夠豐富,能滿足行業的創新性需求。
快,是指,我們基于全流程的數字化,能實現快速研發、快速生產、快速交付。
好,是指,我們用數字化實現每一個環節受控,確保產品品質,出品好產品、好味道。
省,是指,高效能、低能耗的研發和生產,能讓我們更有底氣和可持續性為行業提供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和就是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成為生態鏈,共益共生。
我們實施成本領先戰略,用更高效、更穩定、更精準、更有創造性的數字調味,能節約廚師或者味道研究者的時間,讓更多大師能更聚焦于創意本身,共創新味道、新發展;我們能把中國味道共享給全球的消費者,讓更多人都能獲得健康美味的享受;我們也能和產業鏈、行業一起進步,共同成長,打造中國餐飲生態圈。
總結一下:我們做企業就是要找到我們始終堅守的不變的東西,追求將完美主義的精神打造成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建立我們的護城河,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極致性價比的產品;再通過科技、創新和數字化推動中華美食的全球化。我們和產業鏈行業一起進步,共同成長,打造中國的餐飲生態圈。
餐飲行業不是朝陽行業,是永不落幕的行業,疫情的放開,我覺得對國內國際餐飲都是重大利好。據統計,三年以來中國竟減少了兩百多萬家餐飲門店,我相信,2023年國家會出臺一系列的措施刺激經濟發展,鼓勵創業,只要這幾個月養得差不多了,行業就可能會迎來全面爆發。
這個月四號,我們全家人去了新加坡,一起完成了一個全程馬拉松,順便去了解了一下當地的餐飲。其實躺平后的新加坡餐飲業非常火爆,我們去到小龍坎,5:30就開始排隊,人均消費四十多新幣,折合人民幣兩百多元。
我一直認為,中國菜是世界上最好的味道,它代表著中國的文化,老外吃得太差,大都是漢堡、炸雞等油炸食品。但為什么我們的餐飲很難在國外形成大規模的連鎖?因為我們的基礎研究不夠,標準化、安全性做得不夠好。
在此,我也希望全體食品人、餐飲人,一起用科技推動中華美食全球化,用中國味道拯救全世界人民的味蕾。這將是我們終生的使命和責任。
注:文章配圖由圣恩股份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