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六記預制菜賺“麻”了,代工模式能走遠嗎?
紅餐產業研究院 · 2022-12-02 22:46:41 來源:預制菜洞察
麻六記預制菜在罵戰中“躺贏”,純貼牌代工的模式是否會成為隱患?
題圖:攝圖網
撰稿:鄭曉蕓
“吃瓜”引發野性消費
麻六記預制菜“贏麻了”
一場唇槍舌戰,意外帶火了麻六記的預制菜。
在汪小菲連發23條微博,和前妻大S “互撕”的過程中,汪小菲母親、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則在抖音直播間上一邊“手撕”前兒媳,一邊賣力吆喝麻六記的預制菜產品,包括酸菜魚、水煮牛肉、毛血旺等。
△圖片來源:張蘭·俏生活抖音號
大批消費者在張蘭直播間吃瓜之余,也激情下單了不少麻六記預制菜:“氣氛到位了,不買不合適”“買一單支持小菲賺電費”、“買一單支持小菲搶床墊”......
蟬媽媽數據顯示,11月21日,張蘭·俏生活直播間的帶貨銷量就超過120萬元,對比前一晚僅為10多萬元的預估銷售額,直接翻了10倍。同一天,麻六記官方旗艦店直播間銷售額也暴漲,較近期平均直播銷售額上漲了500%,當晚直播觀看人數達到124萬。
截至12月2日,麻六記抖音直播間的粉絲已突破158萬,銷量超過488.6萬單。
△圖片來源:麻六記抖音號
具體到相關產品的銷量,截至12月2日,售價89.9元的水煮牛肉半成品已售9.7萬份;售價89.9元的老壇酸菜魚半成品已售12.9萬份;售價69.9元的爆款毛血旺已售3.1萬份;售價59.9元的胡椒豬肚雞已售1.8萬份。
△圖片來源:麻六記抖音號
飛瓜數據顯示,11月22至24日,麻六記抖音官方直播間的銷售額在250-500萬之間。與此同時,張蘭直播間23日與24日的直播銷售額達到1000-2500萬,其麻六記占比約一半。
對此,不少人直言麻六記的預制菜在這次風波中“贏麻了”!
“躺贏”的麻六記預制菜
到底什么來頭?
企查查顯示,近日,北京菲特蘭裝飾設計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汪小菲退出,新增安勇為股東,汪璽和新增股東安勇分別持股99%、1%。退股后,汪小菲仍擔任該公司執行董事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是北京食通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食通達則是北京麻六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麻六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麻六記食品銷售有限公司等公司的股東。
雖然汪小菲如今已經退股了食通達的控股公司“北京菲特蘭”,但從種種跡象來看,他和麻六記之間仍然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公開數據顯示,北京麻六記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注冊資本800萬元。
麻六記官方抖音號的簡介顯示,“創始人汪小菲攜安勇、李萍、楊洋傾力創作川菜新品牌‘麻六記’”。
從股權機構來看,麻六記體系的股權結構,清晰呈現為兩個相對獨立板塊,一個是麻六記連鎖餐廳,一個是涵蓋麻六記食品(預制菜)品牌零售業務的“食通達”公司。
△圖片來源:企查查
作為“前俏江南少東家”汪小菲一手操刀的餐廳,麻六記定位于新派川菜,主打毛血旺、酸菜魚、水煮魚等川菜產品。紅餐大數據顯示,麻六記全國現有門店18家,都處于開業的狀態,其中北京13家、上海3家、四川2家。
今年 5月初,汪小菲對外聲稱,“現在麻六記不僅僅是一個連鎖餐廳,還是一家食品公司”,麻六記的預制菜業務浮出水面。5月16日,汪小菲又宣布,麻六記的線上銷售額已超過了線下。
憑借汪小菲與張蘭母子二人的網紅流量,麻六記的預制菜慢慢打開知名度,而此次的“互撕”大戰更為其添了一把旺火。
從目前運營現狀來看,麻六記線上的零售業務似乎比其線下餐廳業務還紅火,也因此,有人猜測,麻六記餐廳或許只是汪小菲預制菜資本故事的題材之一,是其覬覦預制菜賽道的跳板。
純貼牌代工的模式,
是否會成為發展隱患?
麻六記預制菜火了之后,有媒體“曝光”其基本為代工產品,又引發了一輪關注。
11月30日晚,張蘭在直播間針對“麻六記被指代工”一事回應稱,“建一個工廠需要幾十億,每個工廠都要租流水線,但是材料跟秘方以及工廠的工人都是麻六記自己的。”
也就是說,麻六記預制菜并未采取中央廚房加工預制菜供應模式,而主要走的是貼牌代工的輕資產模式——自研配方、調料再交給預制菜工廠進行加工生成訂單。
純貼牌代工的模式,會不會為麻六記預制菜的發展埋下隱患?
事實上,目前,不少預制菜企業采用的都是代工貼牌的模式,比如快速成長的珍味小梅園。
珍味小梅園CEO浦文明曾表示,當前很多食品加工廠和中央廚房的產能其實是富余的,而且傳統預制菜品牌多是賣方思維,工廠能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但珍味小梅園更多的是買方思維,消費者需要什么就組織工廠生產什么。
所以,珍味小梅園并沒有一開始就建自己的工廠,而是選擇了輕資產的代工模式,整合產能,把生產交給第三方工廠,自己則集中精力打造品牌、了解消費者需求、研發更適應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開拓市場。浦文明認為,“這就和小米一樣,只要抓住了消費者,其他都不是問題。”
輕資產的代工模式可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但同時,也意味著品牌商與供應商深度綁定,如果品牌商沒有嚴格的標準去“規范”供應商的生產和供應,很容易衍生一系列問題。
比如,一旦幕后的供應商在供貨能力或者質量標準上存在誤差,在臺前的品牌商就得直接“背鍋”,其中,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食品安全問題,對食品企業來說,這也是最致命的問題。
眼下正在風口上的麻六記,是否會在某個時刻下倒霉地踩中雷區,沒人能提前預知。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