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暴擊!疫情、高溫、限電,川渝餐飲人太難了!
陳漠 · 2022-08-27 22:04:01 來源:紅餐網
疫情、高溫、干旱、山火,當這些元素都聚集在川渝地區,當地餐飲業又迎來殘酷挑戰。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陳漠。
8月以來,川渝餐飲人真的太難了。
受疫情反復、高溫、限電令、山火等影響,川渝餐飲業再受沖擊,身處其中的餐飲人普遍有苦難言。
遭遇殘酷的“紅色八月”
川渝餐飲業再受沖擊
疫情、高溫、山火同時來襲,川渝地區正在經歷殘酷的“紅色八月”。
1、疫情反復,管控區內堂食全部暫停
今年以來,受疫情反復影響,成都已經經歷了五次封控,7月底那一輪暫停堂食的影響到現在還未完全散去。
而隔壁的重慶,自8月以來也深受疫情侵擾。從8月3日開始,重慶已連續發生15起本土疫情,確診人數達到2021年以來的最高。鑒于此,8月23日主城九區中,有七區大范圍“臨時管控”,管控區域所有經營性場所包括餐飲店全部暫停營業。
而在此之前,由于8·16、8.22兩波疫情,重慶主城已經先后有兩個區經歷了“臨時管控”,餐飲堂食暫停。
2、高溫、限電,春熙路、九眼橋陷入黑暗
川渝地區這段時間有多熱?
根據中國氣象網統計,重慶7月就已出現兩輪大范圍持續性高溫,部分地區從那時起就已出現中到重度土壤干旱。8月,全國城市高溫榜的前十幾乎被川渝承包,截至8月26日,重慶今年≥40°的天數已達25天。
高溫造成的干旱,讓長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4.5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少。沒有水也就沒了電,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水電發電增速比上月大幅放緩26.6%,而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3%。
限電,隨之而來。8月15-20日,作為水電大省的四川,除攀枝花、涼山州外,全省對所有工業電力用戶生產全停,讓電于民。21日,四川啟動最高級的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響應,延長限電時間。
為響應政府號召,成都大批商場、沿街商鋪僅啟動30%照明、空調;商場6層以下電梯停用;餐廳空調溫度要求不低于27℃;室內外LED大屏等設備全天關閉;餐飲風向標春熙路、九眼橋陷入黑暗……
重慶則在8月17日啟動有序用電一級方案,21日前后,洪崖洞、北濱路、南濱路、九街等大量餐飲、夜經濟集中的地方,從“不夜城”變成“夜城”,瞬間失去活力;幾乎所有商場調整營業時間,全天僅營業16~21點5個小時;營業時間內也將關閉電梯、部分燈光、LED屏幕、門店門頭等。
而為了盡量降低損失,很多餐飲門店面對銳減的客流、冷藏困難的食材,只能通過租用發電機、使用露營燈、點亮蠟燭燈、購置加冰電扇等方式堅持營業。
3、山火頻發,同樣波及餐飲經營
高溫還帶來了山火。川渝兩地近期山火頻發,四川瀘縣、合江、資陽爆發山火;重慶山火多、大且久撲不滅,主城各區都能聞到煙味。
頻發的山火也影響了餐飲經營。重慶地形特殊,山在城里,城在山上,各座離城不遠的山上都分布有著大量餐廳。
比如南山就有著名的火鍋一條街,由于山上風景、生態、環境好,這里的火鍋店要么占地超百畝,要么就是遍布半面山,比如知名品牌巴倒燙、鮮龍井等。整座南山,大大小小的火鍋店加起來有上百家,還有眾多私房菜、農家樂。
由于山火頻發,重慶發布了森林防火號召,山上的餐飲暫停堂食。
餐飲人有苦難言,被迫“各顯神通”
疫情、高溫、限電令、熊熊燃燒的山火,讓川渝陷入了“紅色八月”,身處其中的餐飲人也有苦難言。
大龍燚創始人柳鷙表示,受疫情以及高溫影響,外地游客明顯減少,門店客流平均下降了30%-40%。門店空調只能開30%,溫度還必須在27度以上,高溫“炙烤”之下,整個店面幾乎就是一個大蒸籠,帶給顧客的就餐體驗很差。
朱光玉火鍋館的相關負責人葛總也告訴紅餐網,限電加上疫情,對當地火鍋業態的影響非常大。朱光玉目前尚未開設商場店,不受營業時間調整影響,但街邊店也得配合“限電”,一來二去相關門店業績也驟降。
△紅餐網與朱光玉火鍋館葛總的對話
楠火鍋運營負責人則表示,8月以來,其門店客流有了明顯的下降,較平時下降40%左右,流水減少了2/5-1/3。
楊記隆府創始人楊勇則在朋友圈貼出了一張圖,言下之意無疑就是“真的好難”。
面對多重壓力,川渝餐飲人被迫”各顯神通”。
大龍燚通過租用發電機,基本滿足了門店的用電需求,但成本驟增。據柳鷙透露,發電機的用電成本基本是市政供電的3-4倍,而且租用成本也漲了很多。重慶另一位餐飲人告訴紅餐網,很多老板已經無暇顧及成本問題,畢竟發電機有限,晚了有錢也租不到。
△截圖為大龍燚創始人柳鷙的朋友圈
鮮龍井火鍋則延續疫情的經驗,充分利用抖音、外賣渠道進行銷售,20公里內免費配送,降低暫停堂食的損失,“喚回”因高溫不太愿意出門就餐的消費者。
楠火鍋通過租賃發電機,保證門店的正常運轉;為了做好客情維護,修改并縮短一定的接待時長,盡量保證消費者錯峰就餐;推出一系列降溫措施,比如準備風扇等減輕熱感的物料、免費贈送冰品等;對員工給予高溫關懷,組織員工輪班上崗,降低人力及用工風險。為了避免高溫、限電帶來的食材存儲問題,楠火鍋還調整了生產計劃,加大巡檢力度。
甘食記·成都肥腸粉在成都市區內的20多家門店都是商場店,堂食受到較大影響,但相較火鍋品類,其在外賣上更有優勢,每天每店的外賣能有100單左右。其創始人甘樂直言,相比做促銷、引流,保存實力、提煉內功更為重要,“高溫需要時間來緩解,我們只能等待下去。”
經營或持續面臨挑戰
餐飲人必須未雨綢繆
正如甘樂所說,面對高溫,川渝地區的餐企目前能做的也就是等待,等待降雨,等待高溫過去。
但從長遠來看,光等待還不夠,川渝餐飲人乃至全國餐飲人或許都要未雨綢繆,因為未來,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可能還會持續給餐飲經營帶來挑戰。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全國高溫,甚至全球高溫,把氣候問題直白而慘烈地推到了公眾面前。
以這次的川渝為例,因為高溫干旱,川渝上下游種植、養殖業全面受災。水稻、大豆、紅薯等糧食作物遭到嚴重損害,上下游的家禽、水產等養殖戶都也損失慘重。
相關水產公眾號的資訊,有一半都在報道漲價,覆蓋品類從各類魚、蝦,到原料、飼料。
這不禁讓人發問,除了眼下的災害,本就因疫情打亂的各類食材生產-供應周期的變化,是否會對餐飲經營造成更長遠的影響?
△圖片來源:攝圖網
這兩三年來,餐飲食材、人工等成本普遍上漲,再加上消費者的消費積極性也在降低,很多餐企已經在總體成本上漲和難以漲價之間左右為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盡管未來仍然未知,餐飲人也必須得提前保持警惕,做好成本持續承壓、各種應急備案的準備。
可以預料的是,餐飲人在未來需要考慮、應對的問題,只會比現在更多。無法適應、應對的餐飲人,大概率會被淘汰,餐飲業則將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新一輪的升級,最終量變引起質變,邁入發展的下一個階段。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