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腳牛肉的風口要來了?60平小店年營業額超1000萬!
陳漠 · 2022-08-09 21:17:17 來源:紅餐網
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蹺腳牛肉”近幾年發展迅速,主力玩家玩出連鎖新花樣。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陳漠。
如果說過去的六七年是我國餐飲品類的爆發期,那么現在就正進入品類發展的低潮期,新品類的突圍變得愈加困難。但近幾年,一個川菜細分品類卻逆勢發展,它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樂山蹺腳牛肉。
這個源自四川樂山的百年名吃,在川渝地區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此前多是單店經營,鮮少看到品牌化、連鎖化的門店。近幾年,在以全牛匠為代表的一批主力玩家的推動下,蹺腳牛肉逐漸打破了有品類無品牌的局面,發展迅猛。
此外,隨著消費認知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在消費端逐漸成為潮流之一,備受年輕群體追捧。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蹺腳牛肉,得益于這波趨勢紅利,在消費市場中也自帶流量。
值得一提的是,樂山還有四川餐飲寶庫之稱,除了蹺腳牛肉,甜皮鴨、粉蒸牛肉、缽缽雞、狼牙土豆等也是極具代表性的美食。也因此,四川吃貨界一直有個說法,外地人排隊到成都吃,成都人排隊到樂山吃。
眼下,依托樂山各種美食為代表的全牛匠,就結合現代餐飲定位玩出了連鎖新花樣。
憑一道蹺腳牛肉,
60平小店年營業額超1000萬!
單店面積60平米,日營業額穩定在3萬余元,月均外賣超9000單,堂食日翻臺10輪,年營業額超1000萬。
這是“全牛匠·樂山蹺腳牛肉 川小館”北京望京麒麟社店在疫情期間交出的成績單,這家店在大眾點評上長期霸占著望京川菜好評榜第1名,及熱門榜TOP 3。
△全牛匠北京望京麒麟社店
據紅餐網了解,全牛匠出自一個名叫袁彬洪的四川樂山人,他18歲到北京,在國內知名的川菜連鎖品牌從學徒做到了區域總經理。
在15年家鄉飲食和北京現代餐飲文化的共同熏陶下,袁彬洪對餐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餐飲夢想。他誠拜樂山蘇稽橋頭蹺腳牛肉周氏為師,成為了“樂山蹺腳牛肉”第四代傳承人,并以老家樂山名吃結合現代餐飲趨勢進行創新,打造了以蹺腳牛肉為特色、以川菜為底蘊,集地道四川特色名吃于一體的“全牛匠”。
而后更是用5年時間,就把全牛匠的門店開到了北京、上海、廣州、南寧、濟南、杭州等省市,擁有了包括30家直營門店在內的80家品牌連鎖店,并成功探索出輕正餐的連鎖模式,在一線、二線、三四線城市,均建立了成熟的開店模型。
據了解,目前全牛匠不僅有望京麒麟社店這樣的寫字樓商圈中小型門店,還有116平的南寧萬象城店、170平的廣州凱德樂峰廣場等這樣的購物中心大店,成績同樣讓人側目。
△全牛匠廣州凱德樂峰廣場店
南寧萬象城店17張臺,月營業績60萬元,周末日均翻臺12輪,工作日日均翻臺9輪,長期占據南寧川菜熱門榜第1;廣州樂峰店開業一個月 ,便進入海珠區川菜熱門榜第一,日均排隊60桌,月銷售額70萬。
作為品類的主力玩家,全牛匠在疫情波動影響下依然逆勢上揚、加速發展,側面印證了蹺腳牛肉的發展潛力。
蹺腳牛肉、四川小吃各具品類優勢
包容性強、易于搭配
當我們仔細分析全牛匠會發現,其成績其實離不開蹺腳牛肉和四川小吃這兩大品類的獨特優勢。
這個優勢并非是強勢品類在營銷、消費者關注度等方面的優勢,而在于品類的包容性、便捷性等方面展現出來的特性,這些也正是蹺腳牛肉、小吃這兩個品類,在近些年吸引不少餐飲人進入的主要因素之一。
蹺腳牛肉:包容性、可塑性強
蹺腳牛肉作為四川樂山一道源遠流長的名菜,和大眾印象中以麻辣見長的川渝菜品不同,清湯才是它的特點。
相傳戰亂年間,樂山蘇稽鎮一位擅長草藥的老中醫為救濟過往行人,把大戶人家丟在河中的牛雜撿回家,放進熬中藥的湯鍋中熬煮,發現滋味頗佳,遂流傳開來,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蹺腳牛肉。
這樣的制作工藝讓蹺腳牛肉既擁有牛肉的鮮美,也有草藥的清香,食客可以選擇直接清湯就餐,重口味愛好者也可以選擇蘸取干辣椒。如此一來 ,蹺腳牛肉就能兼顧大部分食客的需求,讓輕重口味愛好者“吃到一起”去。
同時,牛肉在全國幾乎百無禁忌,從口味、食材上也具備了全國拓展的基礎。據袁彬洪介紹,全牛匠采用蹺腳牛肉傳統秘制配方,每日精選牛棒骨和牛脊骨足足熬制4小時生成精湯,同時以秘傳的24味香料與牛骨一同在大鍋里燉煮,直至湯色鮮亮;出餐時將蔬菜、牛肉、牛雜在湯中短時間汆燙后,淋上熬制好的高湯即可上桌。操作簡單、出菜快,不僅節省后廚人力,也易于標準化、連鎖化。
以全牛匠北京朝陽合生匯店為例,門店面積90方,后廚只占20方,月出餐7000份蹺腳牛肉,其他蹺腳系列如蹺腳肥牛、蹺腳牛腸、蹺腳腦花、蹺腳白肚、蹺腳毛肚等出餐3000多份,最快可以做到5秒出餐。
簡單快捷的出餐方式,讓蹺腳牛肉的適用場景也更多樣化,既適用于一人食,也能成席,單人可以按碗賣,多人則可以選擇大份湯鍋,對外賣也很友好。
據了解,全牛匠朝陽合生匯店月均外賣6000單,望京麒麟社店則能達到9000單。從美團7月官方活動看到,全牛匠蹺腳牛肉代表出任美團2022外賣高質量發展論壇嘉賓,蹺腳牛肉正成為公眾健康外賣餐飲的代表餐品之一。
可以說,蹺腳牛肉是一個“可大可小”、包容性極強的品類。特別是在消費者追求吃得更健康的背景下,蹺腳牛肉口味、食材上的優勢更為凸顯,品類發展的勢能也更喜人。
四川小吃:群眾基礎好、易于搭配
而特色的四川小吃,是全牛匠等蹺腳牛肉品牌突圍的另一“法寶”。
中連協、美團共同發布的《2022年中國餐飲加盟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連鎖門店品類分布中,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達51.7%,穩居各板塊門店數榜首。小吃是目前餐飲各板塊中發展較好,增長較快的品類,各類特色小吃一直深受消費者喜愛。
在這當中,川渝小吃又因為火鍋、川菜的普及,在全國具有很高人氣,此前不少的爆款單品、連鎖品牌都源于川渝小吃,比如小面、冒菜、缽缽雞等。
△全牛匠種類豐富的特色四川小吃
現在,更多的小吃正持續被挖掘,辣鹵、酥肉、兔頭、紅糖糍粑、夜包子等也在全國有了相當的消費者認知。
輕正餐模式,
奠定蹺腳牛肉連鎖拓展基礎
除了品類優勢,全牛匠的逆勢發展,更離不開的是其創新性的輕正餐模式。
在全牛匠之前,川渝地區的蹺腳牛肉連鎖品牌,多是快餐、正餐模式。快餐門店多選擇以小份單碗的售賣方式,搭配爆炒、涼拌菜品,用快捷、實惠吸引消費者;而正餐模式門店則選擇以湯鍋的形式呈現,還可以點菜進行涮燙,有些類似火鍋。
然而,快餐模式在就餐場景、消費人群上有一定局限性,客單價有限,多在30~50元,這就對翻臺、利潤率有著較高要求,在牛肉等食材成本不斷升高的背景下,連鎖加盟、長期發展并不占據優勢。
而正餐雖然能有效提高客單價,但客流量、客流穩定度、外賣兼容度等又會成為問題,而且此前傳統中式正餐的連鎖發展并不十分理想,門店沒法大步快跑。
全牛匠則創新性地將快餐和正餐模式結合,在蹺腳牛肉和小吃的基礎上,圍繞著有流量、好吃、易操作的核心,精心選配經典川菜、涼菜,推出“好吃、不貴、常小聚”的輕正餐模式,既規避了快餐、正餐模式在此前蹺腳牛肉品類發展中暴露的一些弊端,又突出了蹺腳牛肉、川菜、小吃都有的多樣化、包容性強特點。
由于蹺腳系列都是同樣的湯頭,搭配不同的肉類、蔬菜,在正餐場景中難免顯得有些單調,但全牛匠的蹺腳牛肉+小吃+川菜,用小吃、川菜彌補了這樣的不足。
小吃中,有甜的紅糖糍粑、冰粉,有辣的缽缽雞、爆款樂山狼牙土豆,還有主食擔擔面、牛肉餅、酸辣粉等;川菜部分則更多體現川渝特色的爆炒,對清淡的蹺腳牛肉來說,都是不錯的菜品補充,消費者甚至可以以小吃成餐,而且都在川菜體系之下,不會模糊品牌焦點。
在這樣的模式下,消費者想聚餐,可以點個大份的蹺腳牛肉湯鍋,加上爆炒腰花、毛血旺、夫妻肺片、辣子雞等消費者熟知的川菜,再佐以甜皮鴨等樂山名菜,以及冰粉、擔擔面等川味小吃,就可以搭配出一桌口味有清淡有麻辣,兼具地方特色的傳統中式正餐;如果是單人或二三人用餐,則可以只點小份蹺腳牛肉或小吃,當做快餐來消費。
在輕正餐模式下,產品搭配更加多樣化,價格還能延續蹺腳牛肉一向的實惠特點,客單基本保持在50~70元,實現高質價比。同時還能兼容外賣,抗風險能力強。
總的來看,全牛匠的輕正餐模式不僅充分發揮、放大了品類優勢,讓消費者有更大選擇空間、豐儉由人,也讓門店有了更大的包容性、靈活性,既可以開在社區面對家庭消費者,也可以在CBD主打工作餐,進駐商場更是不錯的選擇。
同時,這樣的模式還無形中拉長了營業時段,讓門店得以實現全天候營業,增加營收。據了解,全牛匠南寧萬象城店,營業額達到原來該位置某川味小吃連鎖品牌的2.5倍,引來各方商場關注。全牛匠一些門店甚至可以延伸為當下受餐飲人追捧的小酒館模式。
△全牛匠南寧萬象城店
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輕正餐模式相較快餐,客流、成本壓力相對較小,也規避了正餐較重的問題,能跑得更快,也讓品牌的連鎖拓展成為可能。眼下,全牛匠的全國拓店成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蹺腳牛肉、小吃的工序本身不算復雜,全牛匠又通過標準化流程進一步簡化了后廚工序,并將非核心統料標準化,節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盈利周期。據了解,全牛匠加盟單店月均利潤在10-15萬,廣州某加盟店開業3個月盈利喜人,加盟商又投資開設了二店,而在全牛匠,開設了兩家以上門店的加盟商不在少數。
知情人士透露,全牛匠未來還將以直營店為根基,直營+加盟代理雙輪驅動,有意在2023年將全國門店拓展到200家。
注:本文配圖由全牛匠提供,紅餐網經授權使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