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經濟復蘇不易,餐飲行業應更加重視食品安全
李可愚 · 2022-08-01 09:30:21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最近,不少知名餐飲企業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成為社會關心的話題。
媒體報道顯示,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媒體記者應聘進入部分必勝客門店,發現后廚存在多種食品安全問題,包括餐廳管理人員篡改效期標簽、食材不按時廢棄,員工拆掉外包裝、將過期食材“化整為零”,烹炸油十天才換一次、酸價超標近一倍等。
無獨有偶,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則視頻顯示,一消費者竟然在某知名奶茶品牌產品中喝出了一只壁虎。此事一經披露,立刻登上微博熱搜。
在當下這個餐飲業亟待復蘇的關鍵時刻連續發生這樣的食品安全事件,對消費者信心以及相關公司品牌形象的打擊都是不言而喻的。
受疫情多點散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餐飲業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沖擊。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餐飲收入20040億元,下降7.7%。
作為離大家生活“最近”的行業之一,當下餐飲業的困境,廣大消費者都能感受到。筆者注意到,當限制堂食等對餐飲行業經營產生較大影響的措施解除后,不少餐飲店立刻坐滿光顧的食客,甚至重新大排長龍,這不僅點燃了城市“煙火氣”,也是廣大消費者對于此前深陷困境的餐飲行業最為樸素的支持和信任。
而在這一疫后復蘇的關鍵時刻,餐飲行業發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恰恰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消費者對餐飲行業的信任和扶持會受到重大打擊,也勢必會影響到餐飲行業的重振和復蘇之路。因此,對于廣大餐飲企業來說,正確的態度是常懷敬畏之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這一基本問題。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在經歷過多輪疫情散發的當下,對于衛生健康問題更加重視的消費者,也對餐飲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說希望原料安全更加可控、餐飲場所的環境更加衛生、餐飲行業人員的上崗資質更加嚴格等。
這也意味著之前那些不重視食品安全的餐飲行業從業者,如果不及時作出改變,將比以往更容易遭遇消費者拋棄,逐漸退出市場。
當然,除了從業者的自律,“他律”及時發揮作用也非常重要。相關職能部門對于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應堅持該管的要管好、管到位。消息顯示,市場監管總局于2022年1月起,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行動。這也釋放出了嚴管食品安全的積極信號。
“食品安全無小事”。筆者期待,在市場主體和職能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問題能夠得到有效改善,消費者也能更加放心地支持餐飲行業重振。
本文轉載自每日經濟新聞,作者:李可愚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