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只鹵鵝:要做潮汕鹵味第一品牌
何沛凌 · 2022-07-12 21:34:05 來源:紅餐網
從潮汕民間流行的一種街頭小吃,到生鮮電商方便菜熱銷榜的常客,現如今,潮汕鹵鵝已經被潮汕人林劍冰挖掘出嶄新的生命力。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何沛凌。
短短幾年間,潮汕鹵味品牌“物只鹵鵝”在華南鋪開,不僅線下門店突破300家,廣州大大小小的社區門口都能看到一抹“物只黃”,其零售產品更是活躍在京東、樸樸等線上平臺,在競爭殘酷的鹵味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回看物只鹵鵝的成長史,創始人林劍冰將獨具特色的地方鹵味帶出潮汕,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也折射出地域性品牌不斷突破自身限制的成長歷程。
01.“物只鹵鵝”的誕生,源于潮汕人的鹵味情結
在廣東潮汕,鹵味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一道“剛需”菜,潮汕鹵味包含的種類很多,有鹵鴨、鹵鵝、鹵豬腳、鹵豬耳、鹵蛋等。
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語:“無鵝肉勿滂沛”,意思是“沒有鵝肉的宴席怎能算得上豐盛”,可見鵝在潮菜中地位之高。在眾多潮汕鹵味之中,鹵鵝也是王牌單品。
2016年,潮汕人林劍冰決定做一個與潮汕美食相關的品牌。此前他曾在餐飲業滾打多年,開過酒樓和餐廳。結合過往的經驗和市場趨勢,他分析認為,潮汕鹵味中的鹵鵝有深耕的機會。
在他看來,潮汕鹵味雖然是地域性鹵味,咸香鹵的成癮性不如辣鹵高,但含油、鹽量等指標更低,更符合當下健康飲食的大趨勢。
細分到鹵鵝來看,其是一個民間爆款單品,在廣東地區受眾廣、市場接受度高。同時,當時的鹵鵝賽道“有品類無品牌”,存在一定的市場空白,品牌發展空間比較充足,連鎖化的潛力也較大。
很快,林劍冰和幾位潮汕朋友商定,就做潮汕人從小吃到大的鹵味,以鹵鵝為爆款單品撬動市場,雞鴨豬鹵味作為輔助。
“物只鹵鵝”品牌就這樣誕生了,在潮汕方言里,“物只鹵鵝”是“來一只鹵鵝”的意思。
2016年,物只鹵鵝在廣州開出首店。隨后,林劍冰帶領團隊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店型。2018年,物只鹵鵝調整策略,從商場店轉向社區店,深入廣東一二線城市的社區,門店增長開始走上快車道。
2020年,物只鹵鵝正式開放加盟,目前在全國已擁有超過300家門店。
02.供應鏈做支撐,潮汕鹵味走出去
時至今日,鹵味市場發展已經邁過“突出單品化、標準化”的1.0時代、“從口味、食材中細分”的2.0時代,進入了“更拼渠道和供應鏈”的3.0時代。
競爭步入深水區。一方面,市場規模仍在快速增長。據美團餐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鹵制品行業規模達3691億元,預計2023年達4051億元,2018-2013年復合增長率為12.3%。
△圖片來源:美團數據觀
另一方面,瓜分蛋糕的玩家也越來越多。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6萬余家鹵味相關企業。其中,頭部品牌已占據了大量市場份額,如絕味早在2019年就跨過了“萬店”門檻。不僅如此,眾多外圍品牌也扎堆涌入鹵味賽道,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鋪子等近幾年都有推出鴨脖、鴨爪、鴨舌、鴨翅等多款產品。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不管是早有積淀的成熟品牌還是崛起不久的新晉品牌,想要從中突圍,都必須深耕供應鏈,塑造品牌壁壘。
林劍冰很早就意識到了供應鏈的重要性。在物只鹵鵝品牌創立以前,林劍冰就敏銳地發現,相比雞和鴨,鵝的供應鏈體系并不成熟,因此要做品牌必須發力鵝類肉制品供應鏈。
于是,在品牌創立之初,林劍冰就建立了物只鹵鵝的中央廚房,制作一些小份預制菜產品。2021年,隨著連鎖門店數量增多,林劍冰投資千萬將中央廚房升級為食品加工廠,生產C端銷售為主的預制菜。2022年,他又緊鑼密鼓地對兩個食品加工廠進行機械化、信息化改造。
△物只鹵鵝熙望食品加工廠
目前,得益于林劍冰在供應鏈的持續發力,物只鹵鵝已經初步形成了品牌壁壘,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第一,規模和成本壁壘。“預制菜+門店+供應鏈”,依托前端門店和預制菜零售來放大供應鏈的生產規模,當前端的銷售規模足夠大時,就能壓低企業的邊際成本,提升產品利潤。
預制菜方面,物只鹵鵝打造了潮汕風味預制菜品牌“物滿鮮”,不僅在300多家門店內進行銷售,還to B向一些頭部餐飲企業供應產品,同時上線樸樸超市、叮咚買菜、美團買菜、淘菜菜等新零售生鮮平臺,以及京東、抖音等平臺。在線下,也與華潤萬家、大潤發、沃爾瑪等商超連鎖達成了合作。
規模效應也能解決肉類原材料價格波動問題,物只鹵鵝可以在價格低谷時做規模性的采購。據了解,目前物只鹵鵝每年消耗100萬只左右獅頭鵝,門店和零售業績加起來,年銷售額超過5億元,出色的銷售業技能夠幫助物只鹵鵝保持原材料上游價格的穩定性,從而更有利于產品的標準化生產。
第二,效率壁壘。物只鹵鵝擁有20多項專利技術,主要解決食品加工廠的生產效率和預制菜口味還原度等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還自行研發的機械化設備,例如,按照從前傳統的鹵鵝生產方式,一鍋只能鹵4只鵝,而現在物只鹵鵝標準化改造后的鹵鵝流程,一鍋可以同時鹵制50只鵝,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第三,研發壁壘。過去,物只鹵鵝的餐飲研發環節主要依賴廚師,如今物只鹵鵝組建了一支以食品工程師和廚師為核心的研發團隊,以季度為頻率研發新品,形成標準化、規模化、工業化的餐飲產品生產。
據林劍冰介紹,物只鹵鵝的廚師主要來自麗思卡爾頓、萬豪、凱悅等五星級酒店,食品工程師主要來自江南大學等高校以及臺灣的食品加工廠。
03.順勢而為,做潮汕鹵味第一品牌
針對當前競爭白熱化的鹵味市場,林劍冰認為,未來會有三大趨勢:品牌化和連鎖化、賽道細分化、預制菜。
從品牌端來說,鹵味品牌將進一步加深品牌護城河,加快連鎖化步伐,在未來,品牌提升認知度、占領消費心智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
從生產端來說,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成熟,鹵味市場的各大細分賽道有望誕生相關的食品工業龍頭企業。
從消費端來說,疫情深刻地改變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安全方便、省時省力、能夠囤貨的預制菜、方便菜,成為了很多年輕家庭的餐桌解決方案。鹵味本身的屬性,使其介入這一賽道具有天然優勢,預制菜業務能與門店業務形成良好互補,門店的銷售增長也會對預制菜產品形成品質背書效應。
圍繞這三個趨勢,林劍冰告訴紅餐網,物只鹵鵝正在進行相應的布局。
第一是塑造好潮汕鹵味品牌。
潮汕鹵味一直給人“好吃難做”的印象,物只鹵鵝通過開發鹵水拼盤、鵝翅、鹵鵝肉、五香大腸等產品,不斷提升口味還原度,從而引導用戶建立“物只鹵鵝=正宗潮汕鹵味”的心智。
第二是開發“超級供應鏈”。
物只鹵鵝的“超級供應鏈”包含三個能力,一是供應鏈擁有柔性響應能力,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變化靈活調整生產;二是最大化降本增效能力,形成品牌的規模壁壘;三是數字化信息化能力。目前,物只鹵鵝的供應鏈已實現了數據化管控,以及ERP、巡店系統的信息化布局。
三是發展預制菜業務。
2021年,物只鹵鵝孵化了預制菜品牌“物滿鮮”,是行業內首個主打潮汕風味的細分品牌。
目前,物只鹵鵝預制菜在線上渠道取得了亮眼的成績,如去年11月入駐京東,連續斬獲京東好物榜榜首、京東方便菜TOP1。今年京東618,物只鹵鵝銷量環比增長25倍。
線下,物只鹵鵝的預制菜入駐了沃爾瑪、永旺、山姆會員店、盒馬等KA渠道,并為多家餐飲連鎖企業提供b端鹵味預制菜解決方案。
此外,今年以來物只鹵鵝的預制菜產品還相繼出口海外,如泰國、英國等國家,每個月出口銷售額達數百萬元。
林劍冰認為,物只鹵鵝的預制菜要做到“想吃即有,所吃即是”,讓物只鹵鵝的潮汕鹵味滲透到各大渠道中,而無論哪個渠道的產品,都是由物只鹵鵝的供應鏈出品,確保產品口味的一致性。
“未來,物只鹵鵝的目標是成為潮汕鹵味的第一品牌。”林劍冰說道。
注:本文配圖均來自于物只鹵鵝。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