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餐飲業用工需求巨大;深圳一智能快餐店周入10萬元
紅餐編輯部 · 2022-02-12 08:53:02 來源:紅餐網
節后,廣州餐飲行業開始新一輪的招兵買馬,用工需求龐大;純靠機器人炒菜,餐廳周入10萬元。詳情請看紅餐網《每日餐訊》。
廣州虎年首場招聘會開啟
餐飲行業用工需求大
節后,餐飲行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招兵買馬。
中工網消息,2月9日,廣州人才首屆綜合大型專場招聘會于廣州人才集團配置中心舉行。據了解,招聘會現場,有近80家優秀企業前來參會,提供約3000個高薪好崗,吸引了近800名求職者進場。
據了解,在這場招聘會上,也有很多餐企企業在進行現場招聘。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現在不斷開新店,缺基礎性崗位人員,比如服務部主任、采購主管等,招的人派往全國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對我們餐飲行業有一定影響,但是我們會做好職工的收入保障。”廣州酒家HR嚴先生現場告訴記者,他們新的一年很多崗位都急需用人。
同時,嚴先生還表示,員工入職后,他們會充分發揮工會優勢,為職工提供各種福利,為符合資格的職工爭取技能積分入戶、公租房分配和子女入學指標等機會。
餐飲行業用工荒已經是常態,要打破招人難的困局,紅餐網認為,餐飲企業要招到人留住人,還需要轉變用人觀。當下年輕的餐飲從業者,他們崇尚個性和自由,對責任的理解也不同于傳統,面對這群年輕的從業者,餐飲企業需要在用人管人的方式上做一些改變才行。
純靠機器人炒菜,快餐店周入10萬元
沒有廚師的現炒快餐店會是怎樣的?
天目新聞報道,在深圳著名的城中村深圳福田區新洲村,因為臨近繁華的福田CBD,人口密集,有8成商戶從事餐飲業,被譽為“24小時不熄火”的城市廚房。近期,一家沒有廚師的快餐店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原來這是一家沒有廚師,純靠機器人炒菜的快餐店。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這里外賣體量非常大,如果只靠廚師人工炒菜,人力成本太高,所以我決定用炒菜機代替人力。”來自浙江寧波的90后創業者吳萬章告訴記者,他的快餐店里有一臺帶有9個窗口的智能炒菜機,可以同時炒9份菜,基本上4分鐘就能出一份套餐。而在效率提高之后,他店里的菜品單價也得以降低,這讓他的店在同區域餐飲店中更有競爭力。他透露,一天的綜合營收基本上都超過1萬元,一周收入在8至10萬元左右。
據了解,炒菜機炒出來的菜雖然在口感上不能做到和人工炒出的菜完全一樣,但是味道也不差,最大的優勢就是勝在效率,因此吳萬章的快餐店生意一直不錯。紅餐網認為,在用人成本日漸高漲的當下,或許未來將會有更餐飲店會考慮使用炒菜機或者炒菜機器人。
西貝餐飲投資成立人力資源公司
注冊資本200萬
北京商報消息,2月10日,記者由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獲悉,上海西貝人力資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秦勇軍,注冊資本為200萬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食品銷售、品牌管理、軟件開發等。
△圖片來源:西貝官微
股東及出資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帝聘信息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餓了么因未盡審查義務被罰20萬元
廣州日報客戶端2月9日消息,近日,從事“餓了么”運營管理的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違反《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被罰款20萬元,具體處罰事由為當事人對入網經營者“杭州小籠包”等52戶入網食品經營者未盡到審查資質的義務,處罰單位為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已多次因未盡審查義務被罰款。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悉,《電子商務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平臺內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或者有其他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平臺內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對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務,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對平臺內經營者的資質資格未盡到審核義務,或者對消費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3月1日起
河南餐飲業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大河網消息,近日,《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全文公布,將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在該《辦法》第十九條中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和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
2月9日,記者暗訪了鄭州市多家餐飲店發現,大多數餐飲店的一次性餐具實際上已經成為外賣打包的“標配”,甚至一些堂食顧客也會要求提供一次性餐具供使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但就記者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餐飲企業如果不主動提供外賣餐具的話,雖然能為餐企節省一定的經營成本,但也容易導致顧客差評。一方面是管理辦法的規定,一方面是顧客體驗感和滿意度的問題,餐飲企業在提供一次性餐具問題上,似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不過,在紅餐網看來,辦法規定是不得主動,其實是旨在鼓勵市民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餐飲企業可以在點外賣的時候設置明顯的選項,或者提前詢問告知顧客,這樣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差評。
而且在碳中和時代大背景下,餐飲企業在低碳減排工作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發揮力量,也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注:本文由紅餐網整合自中工網、大河網、天目新聞、北京商報、廣州日報客戶端等公開信息。如需轉載,請標明來源。也希望廣大讀者在評論區留言,為廣大餐飲人提供更多更寶貴的建議。
整編 | 紅餐網_李 唐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