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餐廳是如何誕生的?
· 2021-12-15 09:25:24 來源:廣州日報
一個中職畢業生本可以選擇一份安穩的工作,卻毅然創業,連續堅持八年,直到今天在廣州開出了兩間粵式茶餐廳,其創始團隊和員工一半以上來自于同一所學校。這些經歷背后藏著怎樣艱辛的成長曲線?職業教育要如何為學子創新創業做準備?最近,本報記者探訪了這家“網紅”餐廳和其畢業的職業學校,試圖找尋一些答案。
“網紅”餐廳 不要小看“小細節”
周一上午11時20分,位于廣州海珠城的某餐廳已經人聲鼎沸。在點評網站上,它是新晉“網紅”,評價集中在“分量大”“口味贊”“服務好”等。曾經歷創業長期低潮的王宇星,此時此刻十分自豪,“受到關注是好事,但我不想只做網紅,要可持續發展,網紅店更多靠裝修風格取勝,生命周期很短,我們不可能隔三差五裝修一次,從感官到體驗就是普通的茶餐廳。”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成為“網紅”也會帶來動力,要求他們把服務抓得更細。比如,有個阿姨提出“你們要醒目點”,就因為桌面沒有擺放牙簽,而是需要客人自己去拿,針對這個小細節,團隊專門開會進行研究,“不要小看每個客人多花幾秒鐘,一天下來就造成巨大的時間浪費,我們能做的就必須馬上落實”。
身為創業者,王宇星善于順應形勢調整經營策略,2018年,餐廳剛創立,他和搭檔經常隨身帶著面包和礦泉水跑市場問價格,去過無數街邊小吃店嘗味,也跑到米其林上榜餐廳“偷師”,博采眾長之后推出兼容并蓄的菜單,“我們之前做過蛋糕店、茶飲,后來轉到了茶餐廳,它包羅萬象,可以保證一定容錯率,餐廳有干炒牛河這道菜你不會覺得很違和”。
廣州的餐飲行業競爭格外激烈,他執意打造高“性價比”以征服食客,“來吃飯的人各式各樣,他們就在乎好不好吃,很純粹,我們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味道和服務里,希望客人能開心,留下歡聲笑語的回憶”。
遇到困惑
他第一時間找老師
創業八年,團隊從3個人增長到超過60個人,王宇星如今能用調侃的態度談及最初的艱辛,“我們就像沒頭蒼蠅,沒錢也沒人,碰壁很多次,直到慢慢熟悉市場的游戲規則”。那段時間,他們用書包把食材背回來,不舍得花錢打的士,連書包都背爛了兩個。
王宇星創業初有成效,除了自身努力和家人支持,也與老師和學校的幫助密不可分。在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烹飪與健康系主任馬健雄的記憶中,王宇星在校時聰明睿智,很有自己的學習想法,上實操課會主動尋求答案,有發展潛力。不安分的他沒多久便辭去花園酒店西餐后廚的工作,開蛋糕店、茶飲店,“我稱呼馬老師為先生,他‘亦師亦友’,對尚未成年的我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我遇到困惑、瓶頸時都能給我提供有用的意見,或者介紹資源給我”。
有意思的是,王宇星在招聘員工時尤其喜歡母校的畢業生,現在團隊中有過半都是校友,“創業不是個人英雄主義,需要集體協作,如果我熟悉每個人的處事風格、基本素質,大家才能配合得更好。”也由于這種相對親密的員工關系,在管理上他更為包容和人性化,強調組織認同,交流中會更注重直截了當解決問題。
每個崗位
都值得被看見和尊重
馬健雄認為,師生互動重點不在于產品定位、商業模式,而更聚焦于“溝通”。
其實,才20多歲的王宇星要跟員工、管理層做大量溝通并不容易,需要借鑒前人經驗,“我教過他們餐飲管理、廚房管理,曾經在企業做了十多年,所以他遇到困難會來問我,我竭盡所能會去探討,最后的決定由他做出。”馬健雄說。
創業加速改變了一個人。王宇星以前是個蹦蹦跳跳、愛玩的男孩,現在沉穩成熟很多,馬健雄心里很欣慰,“他的成功不是必然,一步一步一個腳印,蠻讓我驚訝的,中間的轉型跨度很大,一定經歷了很多思考,值得其他同學學習”。中職生擁有扎實的技能,但年齡比一般本科生、高職生小,在企業管理、處理人際關系上有所欠缺,在學校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他提醒學生在學好技術之外,利用空余時間吸收其他領域的知識,等積累準備好再創業,這樣保險系數會更高。
“老校長說過,我們既要有人造原子彈,也要有人煎荷包蛋。”馬健雄希望,職校生應該腳踏實地歷練本領,將來無論創業還是就業,都是在實現自我價值、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最終憑借一技之長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些年輕人不愿意進服務業,其實每個崗位都有閃光點和價值,都值得被看見和尊重”。
對自己的母校,王宇星心懷感恩,“我想告訴學弟學妹,不要浪費大好光陰,多學點東西一定有用。”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