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茶飲呼喚統一標準規范
孟剛 · 2021-09-18 17:25:01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新式茶飲主打健康、時尚、社交,種類更為豐富、多元,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剛需。
但是,近期不少新式茶飲品牌屢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業內專家認為,新式茶飲行業除了要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還要盡快出臺統一標準,以規范新式茶飲的生產、銷售全過程。
圖片來源:攝圖網
部分品牌頻出問題
蓬勃發展的新式茶飲行業問題逐漸暴露,食品安全問題不時出現。
8月23日,市場監管總局公開6起群眾關注的食品安全案件查處情況,“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被點名。
今年8月,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獲悉北京市“奈雪的茶”奶茶店加工使用腐爛水果等食品安全問題的線索后,立即對涉事門店開展現場檢查,針對其違法違規行為進行立案查處,擬對2家涉事門店給予頂格罰款10萬元,對2家門店店長分別罰款25萬元和罰款28萬元。北京、廣東等地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排查轄區內“奈雪的茶”及類似門店1811家,責令整改50家,警告2家,立案查處23件。
河南省市場監管部門獲悉鄭州市“蜜雪冰城”奶茶店使用過期食品原料等食品安全問題的線索后,立即對涉事門店進行了現場檢查,沒收過期食品原料和違法所得、罰款共計9萬元。同時對全省1791家“蜜雪冰城”門店開展全面排查,責令5家門店停業整改,給予9家門店行政處罰。
8月24日凌晨,“奈雪的茶”公開致歉:接受處罰,深感痛心。但在致歉僅一周后,“奈雪的茶”再次因食品安全問題被警告:9月1日,“奈雪的茶”北京世貿天階店和望京凱德Mal店,因違反《食品安全法》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局給予警告處罰。
記者梳理發現,“奈雪的茶”和“蜜雪冰城”已經成為問題“常客”。
福建省福州市市場監管局近期在網絡外賣餐飲店百日專項整治行動中,隨機抽檢了7家網紅奶茶店,檢查結果顯示,“蜜雪冰城”門店存在使用發霉檸檬、調制糖漿與奶制品無密封冷藏保存等行為;“奈雪的茶”受檢門店未配備消毒設施和二次更衣設施。
廈門市市場監管部門近日也對茶飲店進行了突擊檢查,第三方檢測機構抽檢人員對3家冷飲店的在售飲品進行抽樣。結果顯示,位于集美區石鼓路74號的“蜜雪冰城”被發現使用的冰鏟每日僅用消毒柜進行一次消毒,頻率不夠。檢查還發現該店的飲用水濾芯更換記錄和制冰機的清潔記錄均不完整,執法人員要求商家立即整改。
一些其他新式茶飲品牌也頻被檢出問題。
福建省福州市市場監管局近期在網絡外賣餐飲店百日專項整治行動中發現,“古茗”門店被發現作原材料用的桃子軟化變色,常溫保存食品被放置于后廚高溫區;“1點點”受檢門店倉庫內食材與非食品混放;“益禾堂”店內無食材配送單位相關資質材料。
今年6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在對新茶飲產品進行專項抽檢時,發現20批次樣品中有15批次超范圍添加食品添加劑日落黃。今年2月,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發現“1點點”“CoCo”等品牌門店存在工作人員健康證不齊全、原材料管理不善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隱患的問題。
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通氣會上,該局食品經營司副司長黨倩英強調,食品安全沒有“零風險”,但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安全領域的任何違法違規行為都必須堅持“零容忍”。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利用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媒體監督、投訴舉報等途徑發現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對違法者及上下游相關生產經營者實行最嚴格的監管。對暴露出的問題冒頭就打,對違法者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并堅決“處罰到人”,讓違法者付出代價。
高速發展暗藏隱憂
部分品牌問題頻現的背后,是新式茶飲的一路狂奔。
據了解,目前新式茶飲頭部品牌堅持直營,而二三線品牌則采用加盟模式。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現存奶茶相關企業(包含個體戶)32.7萬家,而走低價路線的“蜜雪冰城”,早在去年6月就官宣成為“首家門店破萬家的茶飲企業”。記者近日在其官網發現,其加盟店樣式可分為標準型、輕食型等4種,招牌都是白字紅底,但是記者發現其中國傳媒大學店為白字黑底,與官網介紹的樣式并不一致。
數據顯示,有的新式茶飲品牌的加盟費最低僅需1萬元。較低的準入門檻直接影響了行業的整體水平,粗糙的生產流程以及參差不齊的生產標準,導致當下部分新式茶飲門店安全問題頻出。
中國食品(農產品)安全電商研究院院長、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長洪濤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新式茶飲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低利潤擴張以及加速開店,如新式茶飲的加盟費用會讓加盟商從產品成本上“薅羊毛”“擠牛奶”。一些新式茶飲定價偏低,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導致對員工以及門店的管理存在漏洞。而有的品牌謀求上市壓力較大,加速開店也讓門店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低利潤擴張和加速開店是部分網紅茶飲店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近年來中國的餐飲行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在其背后更多的是各種矛盾的爆發,質量與速度、擴張與員工培訓、產業的火爆與食品安全等矛盾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通病,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張,在門店數量眾多、員工數量龐大的情況下,難以保證所有的員工都能嚴格遵守統一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其中以加盟為主的新式茶飲品牌更容易出現問題。
呼喚出臺統一標準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為2044.80億元,盡管2020年受疫情影響規模有所縮減,但未來依舊呈現擴大的趨勢,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795.93億元。但可惜的是,新式茶飲的發展速度并未匹配規范的行業標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相比于工業化生產的茶飲形式,現制茶飲目前在現場制作的流程方面,沒有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雖然現在一些網紅品牌也在制定安全標準,希望做到食品安全,但各家標準差異很大。
接連發生的現制現售茶飲食品安全事件,給所有的新茶飲企業敲響了警鐘。這要求商家要有第一責任人意識,同時也要考慮盡快出臺指導性或法律性的規范文件。原料的采購、處理、保存、加工、銷售等每一步都應該在行業標準里有所體現。然后通過實踐,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標準,形成一個更有廣泛意義的國家規范。
在促進行業發展發面,早在2018年,市場監管總局就發布了《關于加強現制現售奶茶果蔬汁監督管理的通知》,從嚴格落實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和產品抽檢、嚴查違法違規行為、強化社會共治四方面推出一攬子舉措,以守護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據悉,相關行業協會和企業已在研究出臺相關團體標準。2019年12月,中國烹飪協會發布了《現制飲料操作規范》團體標準,對現制飲料的經營場所及設施、設備以及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等方面作出規定;2020年11月,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的全零售大會上,CCFA新茶飲委員會籌備工作組成立。企業方面,在“2020中國全零售大會”上,喜茶首次提出“新茶飲”兩大標準:新茶飲必須使用天然原材料打造好的產品,必須致力于塑造并傳遞某種品牌文化。其近日也宣布將與CCFA新茶飲委員會共同制定新式現制茶飲的團體標準,意味著通過自身實踐形成的“喜茶標準”獲得了行業的認可。
羅云波還表示,食品安全不能光從治標上來考慮。現有的例行監測、抽查等都是治標的辦法,而治本之策在于行業安全意識和規范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是要嚴把行業準入關,尤其是加盟應該設有門檻,對加盟商進行資質考察;二是對從業人員要進行培訓。實際上,食品安全法里亦有規定,從事食品生產的人員,尤其是新進入到食品行業的生產者一定要進行培訓。
朱丹蓬亦表示,結合當前新式茶飲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現象,企業應在從業人員綜合素質方面進一步提升,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培訓和宣傳。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