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過熱的中餐資本化:別迷信「中國肯德基」

楊亞飛 董潔 · 2021-08-30 09:21:32 來源:36氪Pro

從沉寂到爆炒,短短一年時間,餐飲業上演過山車行情,資本押注的是什么?

本文轉自36氪Pro(ID:krkrpro),文:楊亞飛,編輯:董潔。

今年,資本瘋狂投資餐飲行業,先是茶飲,烘焙、粉面,接著又到中式快餐、火鍋、鹵味……在這一股投資熱中,資本到底在下一盤什么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資本的這股“狂熱”?

01

瘋狂加速的餐飲投資

餐飲投資現在到底有多熱?

在7月新融資完成后的專訪上,遇見小面創始人宋奇向36氪講的第一句話就是“這輪沒打算這么快,但投資人跟的實在是太緊了。”

“(兩輪融資間隔)太近了,也不需要那么多錢,”盡管宋奇表現出了相當的冷淡,但資方的熱情卻毫不掩飾。從廣州到深圳,從北京再到長沙,無論宋奇干什么,投資人都一路追著,目的只有一個——“(融資)這事兒必須往下談。”

宋奇最終還是被說服了。在上一輪融資完成三個多月后,遇見小面迅速交割了一輪超1億元的新融資。投后估值水漲船高,從三個月前的約10億元,直接漲至30億元。

新的一輪還在路上。據宋奇透露,交割完成之前,已經有新的投資人找上門來談下一輪。“現在其實還沒停,只是說什么時間做,放到年底,還是過三個月再來一次。”

另一家蘭州牛肉面品牌陳香貴,近期以10億元估值完成新一輪融資。創始人姜軍告訴36氪,這一輪拿到8個TS(投資意向書)。三個月前,這個2020年新成立的項目剛完成天使輪融資。

為什么餐飲一時間如此受關注?一位投資人干脆打開手機直接向36氪展示門店流水數據:陳香貴單店五月份銷售額在70萬到99萬不等,按照其拉面標準26元定價來算,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足足賣出1100余碗。在泰合資本關于快餐單店模型的測算標準里,這屬于“出色”月商水平。

面館熱是這一波餐飲投資熱的縮影。36氪此前曾相繼報道,湖南米粉“霸蠻”已于去年底和今年一季度末連續完成B+、C輪兩輪累計超1億元融資;貴州米粉“貴鳳凰”近期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此外,以墨茉點心局、虎頭局為代表的中式點心,燒烤品牌很久以前羊肉串、永定門電烤串,金戈戈豉油雞、朝天門重慶火鍋、熊大爺水餃、煲仔皇也相繼披露融資消息。

機構們正向越來越多的傳統中餐拋出橄欖枝。36氪了解到,巴奴毛肚火鍋將完成超5億元新一輪融資,粵菜 “合興發茶冰室”近期剛完成8天的融資路演,煲仔皇還有新一輪融資正在路上……

中國餐飲業正大步進入新的融資窗口,不過,這場資本繁榮行情可能不會持續太久。在36氪近期的一系列訪談中,一些投資人和創業者表達了他們對餐飲資本市場非理性的擔憂。在機構扎堆爭搶明星項目的當下,比拼的已不僅僅是誰能給更高的估值,還有速度、資源和認知。

“現在基本都是先放槍,再瞄準,”和府創始人李學林直言。據36氪了解,近期完成近8億元E輪融資的和府撈面,曾拒絕了資方給出的140億人民幣的估值報價,而是接受了另一家機構70億的報價,“企業都希望做大做強,但不能脫離常識和規律,天上不會掉餡餅”。

一位投資人對這一行業做法同樣表示擔憂,“可以先放槍,可是能放幾槍呢?”

上一次餐飲業有如此高的關注度,還是一年半前,不過當時的話題是“自救”:疫情影響,門店客流一度斷崖下滑,加上租金、員工成本,現金流問題被瞬間放大。

一年多的時間,從沉寂到爆炒,餐飲業經歷了完整的過山車行情。每一次動蕩都是洗盤的開始,資本化進程的提速,更成為新老品牌更迭的新機會點。但它將如何體現出來?在跟一系列早中期創業者、投資人等采訪之后,36氪期望在這篇文章中側重回答以下問題:

這一波餐飲高估值是如何發生的?

中餐連鎖化新的黃金十年的基礎是什么?

為什么飯粉面為代表的快餐賽道看起來最熱?

以及,為什么不看好新品牌們能靠資本化快速成長為“中國肯德基”?

02

高估值是如何產生的?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餐飲品牌估值的現象級暴漲?

首先,餐飲市場基本面正在變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上半年,餐飲收入21712億元,同比增長48.6%,規模與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隨著二季度節假日旅游出行人數增加,外出就餐活動增多,餐飲消費回升明顯,二季度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9.5%,兩年平均增長0.9%,而一季度兩年平均下降1%。

疫情發生后,線下客流受損,餐飲業一度遭受重創并開始集體自救,嘗試了包括外賣、零售化、漲價(多數未果)、放開加盟、承接社會化業務等諸多方向。

“真沒想到壓力會這么大,”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告訴36氪,去年疫情暴發后,巴奴火鍋一天就要花掉一百萬元,4月份慢慢回升,直到后半年基本恢復9成以上。

基本面的改善,對行業信心提振顯著,投資者也由觀望者變成入局者。過程中疫情的反復,則為資本進入餐飲業提供“便利”。對于企業主來說,市場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始終存在,也有了更強的意愿接觸外部資本。

“整個行業的氣氛讓我們緊迫感更強,”宋奇告訴36氪,新一筆融資讓遇見小面有足夠的現金流,可以做一些更長遠的打算,比如品牌建設、數字化建設這類需要“先投入后產出”的業務。

△遇見小面門店,品牌方供圖

大浪淘沙,頭部正變得更稀缺。中餐準入門檻極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個體餐廳占據絕對多數,在疫情之后,相對于連鎖品牌,個體經營者受到更加明顯沖擊。來自摩根士丹利的一份研究顯示,2020年中國餐廳總數下降約6%,其中獨立餐廳總數下降6%,不過連鎖餐廳數反而逆勢增加了8%。

盡管餐飲市場格局未因此發生根本轉變,但關店潮的確加速了餐飲連鎖化。“線下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實體的發展速度至少加快了五年”,宋奇表示,疫情加快了品牌更迭進程,沒有實力的面臨被淘汰,未來頭部效應會越來越強。

在連鎖化集中度提升的趨勢下,頭部品牌被機構爭搶也就不足為奇。

資本結構趨于多元,PE、VC紛紛進場。餐飲資本化并不新鮮,不過早期餐飲人多為傳統餐飲人背景,餐飲又是典型的現金流行業,經營好的一般并不缺錢,加上過去餐飲行業存在財務相對不透明、甚至妖魔化資本的現象,融資需求和意愿并不強。因此,過去餐飲融資多發生在相對后期的PE機構,為之后的上市鋪路。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過,近些年餐飲資本化整體有明顯加速跡象,越來越多的VC入場圍獵。根據窄門集團《2018年中國餐飲及餐飲供應鏈投融資報告》,2014年國內餐飲&食品行業VC數量有106家,到2018年11月,這一數字已攀升至196家。

“以前大家沒有關注線下的機會,原因是真正的連鎖很少,線下是有品類、無品牌的時代。”粵菜合興發茶冰室投資方、歐游集團創始人蘇成告訴36氪,餐飲業的這個周期跟近期的消費品很像,所有的餐飲都可以重新做一遍,可以有機會媲美肯德基、麥當勞。“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間端的產物,不可能一直很松散。”

涌入餐飲賽道的不僅有VC。今年,消費領域PE風投化也有蔓延之勢,越來越多的PE不甘于在后期進入(一個主要原因是擔心早期項目估值過高,成長到后期賺不到錢),下海與VC一起搶更早期的項目,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頭部連鎖品牌的估值抬高幾乎無可避免。

“資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壁壘,在餐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泰合資本董事蔣鎧陽告訴36氪,尤其是一些可以被快速規模化的品類,所處的發展階段越早,資本的影響越明顯。

不過,這一波高估值更多是增長前景的前置體現。餐飲連鎖企業的收入跟門店規模有直接關系。根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顯示,單位增長是影響估值的關鍵因素,美國上市餐飲企業成長概念股市盈率在20-35倍之間,而更成熟的上市公司預期市盈率通常在12-18倍之間。

換言之,更高的估值溢價,意味著對于連鎖化擴張有更強勁的預期。但也有另一種可能的走向是,也許只是對未來成長潛力的過度透支。

03

往上看,中餐連鎖化的真正關鍵

資本熱的背后,中國正處于餐飲市場連鎖化的黃金期。

根據市場粗略統計,中國餐飲業整體連鎖化率約為10%,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分別達到54%和49%。泰合資本蔣鎧陽認為,2019年中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是“一個節點性時刻”。日本市場上世紀80年代實現人均GDP1萬美元的突破后,餐飲連鎖化率在接下來30年迅速從15%提升到接近50%。

對于餐飲企業來說,還有兩個更直觀的指標:可支配收入和就餐人數比例。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中國當前就餐人數比例約為22%,而亞洲平均水平為30%。此外,根據歐睿國際,中國餐飲支出占消費者總支出僅為4%,日本、美國分別為6%、10%。

相對于一線城市,在接下來的餐飲連鎖化增量當中,包括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的潛力仍有大量發掘空間。未來隨著城市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下沉市場的餐飲業預計將從中直接受益。

近些年餐飲供給側的改革,則帶來更高的規?;_定性。在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看來,2015年是中國餐飲業連鎖化一個關鍵節點。在政策支持、互聯網巨頭、快遞企業加碼以及電商需求等推動下,整個餐飲業底層供應鏈發生了變化,食品加工、倉儲、冷鏈配送、冷凍保鮮技術有顯著進步,基本到縣城、部分鄉鎮均完成冷凍倉的建設。

蘇成告訴36氪,新一代中餐跟過去的一個明顯差別是,“在較高水平的位置做標準化”。10年前,餐飲供應鏈確實很落后,留下供應鏈太難搞的印象,但現在完全不是這樣,食材、設備、產品配方已很成熟。

上游供應鏈的成熟程度,是餐企成本優化和效率提升的關鍵。根據中國飯店協會行業數據顯示,2019年調研餐飲企業當中,原材料成本是所有成本支出中最高的,占營收比例的中位數為40%。

不過,從上游供應鏈到下游餐飲品牌端的傳導需要一定時間,并且呈現出品類從“簡單到復雜、從單品到正餐”的先后順序。由于整個供應鏈體系龐大,規?;鶗润w現在部分易于標準化的賽道,然后向更廣泛賽道延伸。

最早一批為餐飲企業供應速凍面米制品、肯德基T1服務商的千味央廚在深主板的IPO申請日前獲批,這是快餐上游規?;囊粋€標志。金龍魚在米面油產品之外,近年來新嘗試調味品、冷凍面團、中央廚房等新業務。

但相對西式快餐高度標準化,中餐品牌的食品供應鏈建設難度更高。

今年3月完成A輪融資的王家渡食品,是由眉州東坡酒樓創始人夫婦于2008年籌建,其向B端和C端提供的核心菜品包括低溫午餐肉、低溫川味香腸等。眉州東坡創始人王剛告訴36氪,在創立王家渡食品之前,曾與正大集團進行半年的預制菜品的研發合作嘗試,但發現推進起來很難,包括發現市面上頂級的工廠都是更匹配西式快餐。

“工業化就是快餐化,以量取勝,”王剛坦白,但中餐的特點是,要保證味道,菜系眾多,需要定制化的菜品解決方案,但由于中餐大企業不多,“量小了工廠不會給你提供”,這也是為什么適合中餐的食品供應鏈企業并不多。

杜中兵認為,中餐供應鏈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代完全學習西式,高度標準化,但配送周期長,不是中餐的吃法和做法;隨著中餐連鎖的崛起,第二代則是在工廠基礎上增加了中央廚房,但仍然是以標準化為導向,方便擴張同時更容易控制品質。真正推動中餐變革的是第三代供應鏈,即央廚定制化生產,天然新鮮與冷鮮結合,以達到極致美味的目的。

目前來看,中國的連鎖餐飲品牌仍走在第二步到第三步的摸索階段。

04

難長成的“中國肯德基”

以粉、飯、面為代表的中式快餐品牌,是這一波融資熱的焦點之一。

中餐八大菜系加上各類地方小吃,類目所涉眾多,中式快餐本身同樣定義寬泛。具體到每個品類,又有一些地域性差別,諸如陳香貴、馬記永、張拉拉屬于蘭州牛肉面,遇見小面主打重慶小面,和府撈面、五爺拌面均為融合各地風味的中式面食,米粉們又有貴州米粉、廣西米粉、湖南米粉等區別。

不過這并不妨礙資本對中式快餐的高度熱情,背后是成長為“中國肯德基”的長期目標。

中國餐飲市場“池大魚小”,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9年底中國的快餐市場約有300 萬至350萬家公司,以系統銷售額計算,前五大公司的市場份額少于5%??系禄袊鶎俚陌賱僦袊?.4%居于頭部,截至2021年前六個月,肯德基中國餐廳總數達到7609家。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中國餐飲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方面,肯德基起到標桿效應。自1987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肯德基中國的發展同時,還推動了雞肉及相關上游產業鏈的建立及完善。諸如前面提到的千味央廚,2018-2020年來自百勝中國的營收占比高達30%。

資料顯示,肯德基迄今上游深度合作800+供應商,中端自有25個物流中心和6個集散中心覆蓋全國,這為后續正新雞排、華萊士、德克士等本土西式快簡餐品牌的崛起,奠定了產業鏈基礎。

卿永向36氪表示,類西式快餐的本土快餐品牌是餐飲上游冷鏈成熟的最先受益者,這類企業背后上游生產養殖、食品加工已經趨于成熟。中餐里首先是食材、底料易于標準化的火鍋受益,然后是類火鍋的烤肉、以料包為核心的快餐,再接著是以大單品菜切入的餐飲品牌。

作為中餐最大品類,小吃快餐以其平價定位、高消費頻次、單店模型簡單等優勢遍及全國。美團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年餐飲行業白皮書顯示,連鎖門店品類分布中,小吃快餐門店數占比近50%,2018年新開業餐飲商家當中,小吃快餐品類以42.5%的高占比穩居頭部。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不過,從規模來看,中式快餐真正的“中國肯德基”尚需時日。截至目前,中式快餐頭部品牌尚處于百店到千店階段。諸如,鄉村基、老鄉雞目前均約1000余家、味千拉面的722家(截至2020年底),和府撈面的340家(截至今年6月底)。

摩根士丹利通過分析海底撈、西貝、味千等連鎖化靠前的品牌擴張軌跡發現,300家、600家、1500家是擴張的三個里程碑,且300、600家是中餐連鎖品牌的兩個潛在的瓶頸點,絕大部分餐飲品牌都無法更進一步。

“這個市場里大家現在有點盲投,不管什么品類,一開始總覺得是個新銳品牌就趕緊投,萬一很好”,蘇成告訴36氪,但慢慢大家就會發現,有的品類是大品類,有的是小品類,有的甚至不是品類。“有的品類壁壘非常高,有的可能全部就殺進去了,我覺得可能資本會滯后發現。”

上游產業鏈的成熟化只是餐飲連鎖化的基礎因素之一,決定了潛在擴張的能力,但品牌號召力才是擴張成功與否的關鍵。

泰合資本蔣鎧陽近期觀察到一個現象是,這一波餐飲投資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茶飲賽道的影響,很多餐飲品牌在學習茶飲品牌們打造品牌、IP聯名、數字化和標準化等方面的做法。盡管很多餐飲老板過去對資本有抵觸情緒,但在看到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成功融資案例后,這種想法正在慢慢改變。

和府撈面李學林就告訴36氪,和府目前是借助購物中心、商圈的流量,但最終的目標是要具有自帶流量,“和府在哪兒,它就是商家,兩者結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其E輪投資方之所以最終敲定了CMC資本,也是看重在品牌資源上的合作可能性,后者過去專長文娛、科技、消費領域。

05

資本化不是萬能藥,降溫在路上

在火鍋、茶飲、快餐之外,越來越多的中餐品牌正走向連鎖化的新階段。對于那些被資本青睞的后來者們,似乎存在著依靠資本化完成快速追趕甚至反超的可能。

2020年3月開出首店以來,陳香貴用一年時間開出了14家店,而后在兩輪融資推動下,擴張開始提速到每個月新開12家店。創始人姜軍告訴36氪,未來5年他們計劃開到1500家店。五爺拌面在成立3年之后便通過加盟放出700家店,新近完成融資的他們,計劃到年底將這一數字更新到千家。

擴張并非唯一的選擇,也有餐飲品牌對融資之后的擴張提速并不感冒,“我們現在所有的開店節奏,理論上就完全是我們自己來把控。”遇見小面宋奇告訴36氪,快與慢團隊心里要有數,不能依賴投資人。

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也表示,巴奴跟資方接觸有一條最基本的原則,不可以干擾正常節奏,所有的類似條款全部刪掉,“餐飲太難了,如果要亂了節奏一定不好。”

△圖片來源:巴奴毛肚火鍋官微

餐飲行業的難,上一波投餐飲的機構可能感慨更多。在消費領域活躍的今日資本便避開了今年這一波餐飲融資熱,只投資了諸如MANNER、墨茉點心局,屬于咖啡、中式點心等相對標準程度高的餐飲品類。據36氪了解,今日資本不看餐飲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之前并沒有從中賺到錢。

在官網的投資案例里,今日資本曾重注休閑餐飲,投資了真功夫、避風塘餐飲、西少爺肉夾饃等,但作為曾經的“中國麥當勞”,真功夫一度因管理層內斗,IPO無果,還曾陷入商標糾紛。此外,2015年今日資本還曾運作避風塘在港上市,但以失敗告終,并在2017年被曝出計劃將所持股份全部出售。這個早年的網紅品牌同樣曾陷商標糾紛,且近些年門店增速幾乎止步。

今日資本在中餐的碰壁并非個案。事實上,中餐資本化一直艱難。根據摩根士丹利計算,中國餐飲品牌充分資本回報率與單位增長的相關性為0.6,整體來說并不突出。

“每隔一天都有人發我一張新的照片,哪個商業體又開了一家,將幾個品牌糅合在一起,”虎頭局創始人胡亭告訴36氪,很多在看到一個單店運營模型很好的情況下,就會有各種類似的新項目一擁而上,但很多只是停留在“淺表”,做吃的生意,關鍵在于交付。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中國餐飲產業過去這么多年之所以沒有誕生巨無霸企業,既非少品類,也不是少項目,而是體系和核心能力的缺失,”和府撈面李學林告訴36氪,這賴于組織、核心人才、工具應用、管理理念、自動化應用、數據化管理等多個方面,確保百店、千店、萬店規模下的靈活運作和體驗不走形。

開店能力確實是衡量餐飲品牌的重要指標。遇見小面宋奇對36氪表示,餐飲是現金流行業,沒那么容易死,可能就是不好不壞的發展,但好的品牌就是快速開店。在他看來,對于偏早期品牌,至少要有50%的增長速度。

但中餐的復雜特性決定了,不同階段都有要面臨的問題。一位餐飲創業者告訴36氪,海底撈曾經遇到過的問題,巴奴要遇到,其他火鍋品牌也會遇到,對于其他品類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

歐游創始人蘇成告訴36氪,合興發茶冰室在融資路演過程中,便被現場的投資人集中問到了兩個共性的問題,一是“一種餐飲業態到底能開多久?”,另一個是“如何管理那么多家店?”。

在蘇成看來,上一個周期的投資圈對餐飲業有一個很深的認知是,開了兩三年就關了又換一批,造成的觀感就是餐飲品牌很短命。不過蘇成認為,這是缺乏管理而短命,而非大家不吃這個菜。

“好標的過熱是有限的,拿完(錢)之后要養一批好標的出來,但不會半年、一年就養出來,還需要一兩年。”一位長期關注餐飲的投資人告訴36氪,好的標的搶完了,剩下的就是二流標的,這有顯著差別。

當然,所謂一流標的可能也有大量泡沫,高估值消化需要時間。“長期角度,消費賽道肯定會越來越熱,但短期肯定是過熱,并沒有那么多成熟的創業者和項目。”

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熱鬧后,一個市場普遍達成的共識是:這輪餐飲熱潮很可能在今年底到明年初徹底消散。擺在餐飲企業眼前的現實是,如何在短時間內追上被過分消耗的估值,這不僅考驗著企業家,也同樣考驗著一擁而上的資本們。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