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火鍋品牌現在都怎么樣了?
少俠 · 2021-03-25 10:44:26 來源:火鍋餐見
近幾年來,人們對火鍋的熱愛程度一直都是有增無減。而火鍋界也從來都不缺火爆的品牌,一面是新生品牌不斷崛起,另一面則是優(yōu)勝劣汰,實力不足的品牌相繼黯然離場。
那么,那些曾經紅極一時的火鍋品牌現在到底都怎么樣了?他們的衰落又帶給餐飲人什么樣的啟示??
熱盆景
空白市場的紅利期后,落后于時代步伐
上世紀80年代,今天常見的火鍋店才開始在成都出現。熱盆景就在此時誕生,開在成都新南門橋頭,名字起的雅俗共賞,地盤也扯得開,店內店外擺了一壩壩。
雖然裝修簡陋,但憑借著新品類的優(yōu)勢,占領了當時成都餐飲的空白市場,生意可以用如日中天來形容。
風頭正盛之時,新南門迎來拆遷改造,1995年,第一家熱盆景關店,2001年后重新開店,生意依舊火爆,但是價格也越來越貴,逐漸脫離大眾。
早年乘著空白市場的東風,加上定價高瞄準中高層和時尚客群,它能迅速火爆情由可緣。
但與競爭對手短兵相接的較量中,熱盆景敗下陣來。當傳統經營方式過渡到現代餐飲經營模式時,它在內部門店、供應、營銷等方面也力不從心。
先是改火鍋味川菜,再到銷聲匿跡,2005年迎來了它的壽終正寢。
譚魚頭
急于上市,資金預算管理不善
1996年,從部隊轉業(yè)的譚長安在成都開了家譚魚頭火鍋,憑借著“一次性健康鍋底”,以及獨特的魚頭口味,廣受歡迎。
最好的時候“員工上萬,資產百億,門店遍布全國大江南北,包括臺灣和香港。”
直到2014年開始,與之相關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便接踵而至。
2020年末,創(chuàng)始人譚長安出現在大眾面前,據其自述,兩次借殼上市失敗,加上后來與風投的對賭事件,造成了公司隨后資金鏈的緊張,在此后的幾年也一直處于出售資產還款的過程中。
2020年8月中旬,譚魚頭關閉了在大本營成都的最后一家店鋪,這個當年比海底撈更牛的魚頭火鍋品牌,也轟然倒塌。
雖然“上市坑”和譚長安的“好賭”是被提及最多的失敗因素,但顯然譚魚頭在資金管理和全面預算方面的管理不善,以及前期瘋狂擴張留下的隱患也對其失敗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小肥羊
盲目嫁入“豪門”百勝,慘遭瘦身
小肥羊創(chuàng)立于1999年,因其“不蘸小料涮肉”的獨特吃法,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走上連鎖加盟擴張之路。
當時的小肥羊有多猛?創(chuàng)立才3年,全國開了600家門店;鼎盛時期小肥羊的年營業(yè)額超過50億,連續(xù)六年位居全國收入第一。
2008年6月,小肥羊在香港上市,成為國內首個在境外上市的品牌餐飲企業(yè)。從此節(jié)點往前看,它以連鎖加盟迅速跑馬圈地,再借助資本加強管控,實現上市,這一系列發(fā)展戰(zhàn)略非常成功。
但創(chuàng)始人張鋼心中一直有個中國百勝夢,希望小肥羊能像肯德基、必勝客一樣開遍全球。經過股權的買賣,2011年5月3日,百勝宣布以近46億港元現金私有化小肥羊。
沒想到嫁入“豪門”之后,它卻逐漸暗淡。
一方面,被收購后,小肥羊的控制權交給外資,原管理層和外資團隊矛盾放大,小肥羊陷入長期內耗。
另一方面,百勝對火鍋業(yè)務并不熟悉,做出了幾次戰(zhàn)略失誤。小肥羊的標準化也走上了“欲練神功、先揮刀自宮”的方式,對加盟商大面積清理,導致整體實力大大折損。
傣妹
平價經營模式無法支撐主流商場布局
1997年,房亮在安徽蕪湖創(chuàng)立了第一家傣妹火鍋,餐點豐富、親民價格和傣族風情,迅速俘獲了大多數年輕人和學生族。
2005年,“傣妹火鍋”在全國直營連鎖店面數量突破150家,成為當時國內營業(yè)面積最大,直營連鎖店面數量最多的火鍋店。
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大眾消費的升級,傣妹被曾經的年輕人拋在了腦后。
據餐門餐飲數據顯示,傣妹在2014年后,開店數量放緩,截止到2021年3月,數據顯示傣妹現有門店119家,有一些門店甚至更名為“鍋玖玖”。
雖然傣妹曾在18年與華與華合作,力圖讓村姑變時尚,但仍沒力挽狂瀾。
為何它會逐漸淡出視野?除了市場競爭激烈和沒有拳頭產品之外,業(yè)內人士認為,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它沒有出現在主流位置上。
早期,傣妹把握住了商超百貨時代的機遇,在選址上吃到了極大的渠道紅利。但當百貨中心向名品集聚地升級,傣妹火鍋受制于親民平價的經營模式,利潤無法支撐主流位置的房租,它也在全國各地開始撤離商場,漸漸脫離了消費者的關注。
小郡肝串串香
商標之爭加上抄襲跟風,潮流退去
“小郡肝”在成都已有20多年的歷史,最早是一家蒼蠅小館,因為生意火爆被人熟識。
2016年,小郡肝串串香開始從成都火起來,隨即成為餐飲界當紅IP,引來無數人跟風,又因為“小郡肝”是一種常見的食材,屬于通用名,沒辦法注冊商標,所以不同前綴的品牌層出不窮。
以鋼管廠五區(qū)小郡肝串串為例,據說最火爆的時候,打著它名號的山寨店在全國就有約五六千家,它也曾和五味緣展開過關于“鋼管廠小郡肝”的商標大戰(zhàn),最終在17年9月拿到了商標使用權。
但行業(yè)的跟風現象已無力阻止,它們風格相似、產品相同,甚至相鄰而開,惡性競爭,食客的消費熱情快速下降,又因為泥沙俱下,一家出現問題,許多受到牽連。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7年,小郡肝串串相關注冊企業(yè)有2229家,2018年有1769家,2019年開始直線下降,僅有660家,小郡肝的潮水已然退去。
孔亮火鍋
加盟管理不當,板子打在品牌上
1996年底,從壩壩上擺桌子,以招牌“鱔魚火鍋”在重慶起家后,孔亮火鍋在2001年走出重慶,在成都開啟了大店制霸模式。
以千平店面、星級裝修加上比當地便宜了一半的8632(葷菜8塊6塊,素材3元、2元)價格策略,風靡成都,加盟生意隨之蓬勃發(fā)展,截至2010年,全國門店超600家。
風光的背后暗藏危機。2005年,孔亮火鍋遭遇“毛棉油”的黑油碟事件,加之隨著加盟店數量爆增,管理也越發(fā)吃力,許多加盟商陽奉陰違,對于總部推行的整體營銷策略不配合。
食品安全、服務、營銷做不好,板子都是打在品牌上。2010年后,孔亮火鍋生意斷崖式下滑,眼看如此,其向金融行業(yè)轉戰(zhàn),火鍋版塊沒落也是自然。
2016年,創(chuàng)始人陳孔亮的侄子李俊在重慶新開了一家名為“孔亮火鍋”的店,希望能夠重啟征程,但因成本高、難采購,其鱔魚產品未被保留。
最后
創(chuàng)業(yè)不容易,守業(yè)更難。以上這些火鍋品牌能做大做強,自然有著它們各自的成功之道,但由盛轉衰的一些原因,希望能讓大家深思、借鑒。
>>實力不足時,品牌應蟄伏發(fā)展,專心做產品、做門店運營,不然瘋狂擴張,很可能會吃大虧;
>>隨著市場的發(fā)展,火鍋賽道與資本的聯姻將會越來越多,但無論何時,也要保持冷靜,思考品牌產品、內控、運營管理的升級改變,不要被資本帶偏;
>>當市場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的時候,品牌不要一味地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應主動求變破局,煥新成長;
>>無論是直營還是加盟,模式無對錯,管理有高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加盟派火鍋也需從內部正本清源,摒棄粗放加盟,好好審視自身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支撐以及管理能力。
資料參考:
1、是什么摧毀了譚魚頭/中國經營報
2、華與華傣妹火鍋案例解析/華與華
3、一年3000家,瘋狂的小郡肝串串/職業(yè)餐飲網
4、鼎盛時600多家門店,如今風光不再,這家火鍋品牌怎么啦/重慶商報
5、店面從721家減到200家,被百勝收購后,小肥羊做錯了什么/無冕財經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