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霸王條款?餐廳收茶位費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李曉藝 · 2021-03-22 21:23:45 來源:紅餐網

去年6月,西貝莜面村因強收茶位費被責令整改。時隔不到一年,南方都市報的一則報道再次讓茶位費成為眾矢之的。餐企到底該不該收、能不能收茶位費?

近日,茶位費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當天,南方都市報發布的一則走訪視頻顯示,廣州14家餐廳中僅2家不強制收取茶位費。

與此同時,據封面新聞報道,廣東某知名連鎖餐飲在四川的門店,同樣收取茶位費,且不用茶水也不能退還。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多則報道一出,網友們再次開始熱議茶位費的合理性。

有人認為,茶位費是餐廳設置的“霸王條款”,不應該收取。也有不少人表示,餐廳收取茶位費可以理解,畢竟茶位費包含了茶水和前菜零食等,對餐廳而言也是成本。

茶位費正突破品類和區域

餐廳收茶位費,演變自歷史悠久的喝茶文化。

據紅餐網(ID:hongcan18)了解,早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街邊巷口就出現了供人歇腳的“一厘館”茶寮。雖然環境簡陋,但一厘館勝在便宜,工人們花一點錢就能在館中喝杯粗茶,松松筋骨。那個時代,茶位費其實就是茶水費。

△圖片來源:廣州大學廣府文化研究網

到了光緒年間,茶水+茶點的模式逐漸風靡,茶寮也升級為茶居、茶樓,供有閑階層消費。其中,茶樓的一層門市賣糕點餅鉺,并不能喝茶,二樓以上才會設置廳堂包間,茶價也較高。

所以,有諺語稱:“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踎(蹲)。”茶水費也逐漸發展為了按人頭收取的茶位費。

此外,茶位費的形成還與“嘆茶”文化的形成密切相關。比起吃飽喝足,嘆茶更像是一種社交方式。

廣府人的喝茶文化中有“三茶兩飯”“直落”之說,即早茶、午茶、晚茶嘆三次,吃飯則有午飯、晚飯各一次,聊得高興了還能不換桌坐到茶樓歇業。這種情況下,茶樓無法控制顧客點多點少,茶位費就成了保底費用。

?

△圖片來源:張柏林攝影集

到今天,茶位費已經開始突破區域和品類。除了飲茶文化盛行的廣東,其他地區也開始收起了茶位費。在餐廳類型上,除了茶樓外,茶位費也成為不少正餐廳、火鍋店、日料店等的收費項目。

去年6月,深圳西貝莜面村就因強制收取茶位費引起網友熱議,隨后深圳市場監管局要求西貝自查整改。當時,西貝莜面村回應稱,顧客不需要茶水的話可提供無障礙退款。

西貝事件之后,一批收取茶位費的餐廳也紛紛表示,今后可為消費者退茶位費。

然而紅餐網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退茶位費并沒有想象中的簡單。

以西貝為例,在點菜過程中,服務員并沒有主動說明茶位費的收費標準。而即便記者表明不需要茶水,預結單上還是出現了5元一位的茶位費,需要再次詢問服務員,明確要求茶位費退款,才能免除費用。

△圖片來源:紅餐網記者攝

餐廳為什么要收茶位費? ?

餐企為什么要收茶位費?紅餐網記者采訪了多位餐飲人,大家提到了以下兩個原因:

1. 茶市營收保底 ??

“做茶市旺丁不旺財,開茶樓并不如想象中的賺錢。”一位經營茶樓的餐飲老板表示。

廣式茶樓的經營成本相對較高,一來對原材料、廚師、樓面服務等要求更高;二來動輒數百款原材料、幾十款美食出品,也增加了品控難度,要保證產品的品質,茶樓就要付出更多管理成本。

?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很多茶樓看著人頭涌動,非常熱鬧,但其實,店內的客人主要是消費低、耗時高的中老年群體,門店的營業額和翻臺率都不會太理想。”

據廣府文化研究基地調查,雖然中老年客群只占整個消費年齡段的11.6%,但消費頻次遠遠高于80后、90后。在工作日,傳統茶樓中的中老年人占比高達60%。

“一盅兩件”坐一上午,茶樓收取茶位費成為無奈之舉。

△廣府茶樓,圖片來源:點都德官方微博

為了鼓勵點單,一些茶樓還利用茶位費玩出了各種新花樣:比如稻香海鮮點心酒家,如果顧客有其他菜品消費,不點茶水也可以不付茶位費。而喜粵樓對于點茶水的顧客會給予部分點心消費折扣。還有的茶樓將經營分成不同時段,如果一個時段結束還想“直落”,要再付一次茶位費。

“茶位費,茶位費,賣的是茶、占的是位。”就這樣,茶位費成為了茶樓避免“賠本賺吆喝”的一種手段。

2. 分項收費、均攤成本 ?

那么,一些不是茶樓的餐廳為什么要收“茶位費”呢?

在收取茶位費這件事上,非茶樓性質的餐廳對"茶位費"的定義五花八門。有些餐廳的茶位費包含自助茶水、餐前小吃、紙巾;有些餐廳的茶位費則包含了茶水、調味料等。

在這些餐廳中,茶位費大都是分項收費、均攤成本的一種方式。

△圖片來源:攝圖網

“對很多餐廳而言,茶位費也是一種創收的手段。”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人士表示。

對此,新京報也曾做過這樣一個假設:

如果一家全國連鎖的餐飲品牌每家店每天接待500人,每人收取5元的茶位費,每天的茶位費收入有2500元,每個月就有7.5萬元,每年就有90萬元。如果該品牌在全國有300家門店,一年光茶位費的收入就可達2.7億元。

茶位費到底該不該收?

近年來,茶位費引發了不少爭議。到底該不該收?能不能收?

紅餐網(ID:hongcan18)記者站在消費者、餐企和法律的不同立場上,收集了一些不同的觀點。

1. 消費者:支持反對眾說紛紜 ?

據了解,即便是在早茶文化深入人心的廣東地區,一些年輕消費者也開始對茶位費有了異議。

“并非每個人都是在茶樓慢悠悠“嘆茶”,只是想吃點心的人對茶位費真的覺得很無奈。”

不少消費者還表示,很多餐廳的茶位費收費太高了。從一兩塊的茶位費到普遍的5元一位,有的餐廳甚至收20元一位,比一道菜還要貴。

而對部分人來說,開口退款茶位費在“面子”上很難過得去。商家要是解釋了還去較真,更容易敗壞自己的用餐體驗。

另一方面,也有支持者認為,沒必要對茶位費上綱上線。

“畢竟餐廳也提供了茶葉、容器和水以及相應服務。如果取消茶位費,餐廳把成本分攤到每一道菜里,那購買菜式越多的人,付出的分攤就越高,但是他與消費菜式種類少的人所享有的服務和用餐空間是一樣的。”

2. 餐飲行業:收茶位費各有利弊? ?

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茶位費的設置完全是處于經營成本考量,餐廳通常以人頭數計量茶葉用量,并將場地桌位占用、凈化水、加熱能耗、茶具清潔消毒與茶道服務等多種經營成本綜合核算。

“餐飲作為典型的社會服務業,其本質就是給消費者提供‘餐+飲’的消費場景、菜品飲品和貼心服務。”

△圖片來源:攝圖網

業內人士認為:“餐廳也要盈利才能持續開下去,食客愿意為了優質的菜肴和服務付費,廣義上是一種良性循環。”

但事實上,不合理收取茶位費也會影響餐飲品牌的形象。以西貝莜面村為例,西北菜與喝茶本身并不相符,被消費者投訴后,還一度沖上熱搜。才剛度過漲價風波的西貝又被消費者記上了一筆。

3. 法律:暫無具體規定 ?

據紅餐網記者了解,雖然部分省份就餐位費、餐具費、開瓶費的收取制定了相關規定,但目前針對茶位費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曾表示,茶位費不屬于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而是屬于市場調節價,可以由餐飲業經營者根據市場情況自行確定。

即便如此,有律師表示,收取茶位費并不是無條件的,餐企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其一,提供相應服務。茶位費不應該是入門費。無論是茶水還是調料,收取茶位費都需要落實提供到相應服務。

△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果餐企不提供服務就收取茶位費,或是在顧客不喝茶的情況下也收取茶位費,就違背了民法中的公平原則。根據《合同法》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其二,明碼標價、提前告知。要收取茶位費,餐飲經營者不僅應在菜單上明確茶位費價格,也應在點茶、點菜過程中由服務員對款項收取進行說明。

2018年8月9日,廣州發改委針對茶位費提出了“明碼標價”的規定。《廣州發改委關于印發廣州市餐飲業價格行為規則的通知》明確指出,餐飲業經營者對餐前小食、紙巾、米飯、茶水等商品單獨計費,應當按照商品名稱、服務內容、計價單位和價格進行明碼標價,并于消費前主動告知消費者。

?西貝莜面村菜單?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當然,明碼標價并不代表可以強制收取。在餐企對茶位費進行說明后,消費者也有權拒絕。

廣東眾誠律師事務所律師黃俊濤表示,目前尚未有明令禁止收取茶位費,這是商業的自主行為,餐飲門店可有這項服務。但是,餐廳茶位費的價格是否合理、該項消費是否為必須選項、是否告知消費者該項消費項目,三方面問題值得探討。

“如果餐廳將茶位費列為必需的消費選項,就涉及強制消費與捆綁消費問題;如果未告知消費者該項消費,則涉及消費者知情權問題。”

結 語

比起茶位費,或許“強制收取”才是“病因”。紅餐網認為,對待有著文化淵源的茶位費,或許不該一刀切地討論是否要取消,而是應讓其變成可選項。

歸根結底,餐企經營就要服務顧客。讓茶位費回歸服務本質,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也許爭議自然就停了。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