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火鍋和小面后,江湖菜正成為重慶餐飲第三張名片?
陳漠 · 2021-02-21 21:56:37 來源:紅餐網
相比已出名的火鍋、小面,火爆、大盤大碟,充滿江湖氣的重慶江湖菜,似乎更接近重慶這座城市的性格。近年,重慶江湖菜也出現了一些發展較好的品牌,它們正走向全國。
在多方的推動下,充滿性格特點的江湖菜,很可能成為重慶餐飲的第三張名片。
如果要用一道菜來代表重慶,你會選什么?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火鍋。
是的,這確實是重慶最出名的吃食,但相對沒那么出名,以爆炒聞名、大盤大碟的重慶江湖菜,也許更能體現重慶耿直、豪爽、堅韌的城市性格。
重慶江湖,造就重慶江湖菜 ?
什么是重慶江湖菜?《重慶江湖菜》的作者陳夏輝認為,江湖菜就是流行于民間的鄉土菜、家常菜。
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雷開永則說,流傳在重慶“江湖”的,就是重慶江湖菜。
那,什么是重慶“江湖”?
從先秦秦惠文王滅蜀后向蜀地移民,到近代著名的第二次“湖廣填四川”、陪都移民,巴蜀大地曾經歷了8次大型移民潮,匯聚了湖廣、云貴、西北、沿海諸多省市,幾乎大半個中國的血脈。
不斷地“納新”,讓這里的人學會了包容、接納、融合,也讓這里的吃食形成了獨特的復合口味。
“現在的江湖菜,其實是以川菜的味型為基礎,融合了不同地方菜、民間菜的做法、食材,加上很多廚師不經意的創意,演變而來的。”雷開永說。
辣子雞、璧山兔、椒麻鱔絲是爆炒,毛血旺、太安魚、郵亭鯽魚、酸菜魚是水煮,耙牛肉、芋兒雞、啤酒鴨是紅燒、燉,“三蒸九扣”菜式中的許多菜品,至今還帶有“老江湖菜”的痕跡……
所以江湖菜可以說是兩湖、川陜,及其他區域地方菜,在巴渝匯聚、融合、傳承的結果,這也是為什么有人會覺得重慶江湖菜和湖南土菜,在技法、烹飪理念上都有互通之地。
清朝湖廣填四川后,被兩江(長江、嘉陵江)穿城而過的重慶,轉型成了商貿城市,運輸方面,除了線路固定的水路,陸路也大量出現。而由于重慶山高且多,鹽茶古道大多只能穿行山間,一些甚至需要沿懸崖行進。
古道兩邊,一些大的休息點設置了茶水和便飯,腳夫們要趕路,爆炒類快下快出,燉菜那樣能一做一大鍋的吃食,便成為他們最好的選擇,既節約時間,食材也因重麻重辣而十分入味。
而這些小店的原料,也多是今天有什么做什么,不拘常法,有時候一道好菜,可能正來自師傅的靈光一現。
被稱為重慶江湖菜鼻祖的璧山來鳳魚,就出自成渝古道上四大名驛之一的來鳳驛,前些年在重慶大熱的太安魚,也來自盛產嘉陵江鰱魚的川渝交通要道太安鎮。
現在,重慶市面上的江湖菜,依然鄉土氣息濃郁,燒土灶,用粗碗,爆炒則快下快出,保證肉質爽嫩,口味多麻辣,蒸菜、燉菜則講究耙爛、入味,不拘什么做法,好下飯、好下酒的就是好菜,形成了特有的菜品風格。
而在江湖菜長久的傳承過程中,食客、食肆,也成了江湖菜的一部分。
店家大盤盛肉,大盆裝湯,食客則粗獷豪爽,呼五邀六,大碗喝酒,大口吞肉,似乎這樣就餐,才是江湖菜的正確打開方式,也是江湖菜之所以“江湖”的所在。
同時,“重慶江湖”也極受近代袍哥文化的影響。 ?
山城山高水長,交通不便,在舊時,不僅古道上,就算是城里進出,也都是爬坡上坎,運輸全靠人力,商人可以選擇單打獨斗,勞動人民卻必須合作。
無論是碼頭的力夫,還是山道上的轎夫、腳夫,多需要合作,講團隊,更需要袍哥人家的兄弟義氣,江湖規矩,袍哥人家的傳統,也就更多地在這里被延續。
加上重慶為民國陪都時磨難重重,比如慘烈的重慶大轟炸,5年半內,重慶被侵華日軍9513架次飛機,轟炸200余次,投下2.16萬枚炸彈。5年多,每天擔心飛機轟炸,街面隨處都是殘肢廢垣,是怎樣的煎熬?但“愈炸愈勇”的標語卻在重慶隨處可見。
注: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都促成了當地彪悍的民風,耿直、豪爽的個性,造就了巴人堅韌、樂觀的性格。 ?重慶人更懂得做人要耿直,要團結,因為兄弟情誼、江湖義氣,是他們為數不多可以仰仗的支點。
所以即使在40度的炎熱夏天,為了朋友、兄弟一聚,即使在沒有空調的街邊小店,他們也能打著光膀子,把腳翹上長條凳,喝個酣暢淋漓。
他們把“耿直”看作無比重要的秉性,如果你說一個重慶人“不耿直”,就像在扇他的耳光。而這些也正是江湖菜的精神內涵之一。
所以,江湖菜多豪爽地用大油,下重料、下猛料,用料特別“慷慨”,份量上也非常耿直。
就像來鳳魚,四五斤重的魚,一次用油就要兩斤多,花椒、海椒、豆瓣醬、泡椒等佐料也以盆計,辣子雞為了保證口感,需要放很多花椒辣椒,佐料甚至是雞肉的兩三倍。上桌之時,也會把所有佐料一起呈上,表示店家沒有什么隱藏,江湖菜的呈現,幾乎都是大盤海碗。
這也是為什么說,江湖菜更能代表重慶這座城市的性格,一盤盤江湖菜,就像重慶江湖的縮影。
部分江湖菜品牌開始嶄露頭角 ?
也正因為江湖菜的“土”,它的不拘常法、不講究以及家常,重慶的江湖菜館并不比火鍋店、小面店少。社區、街邊、山上、江邊,可以說有人能去到的地方,就能發現江湖菜館子,甚至一些百姓家,都隱藏著江湖菜高手。
重慶江湖菜,藏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藏在百姓家的灶臺間。 ?
在自家做好自家菜品固然沒有問題,但從一個菜式的長遠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餐飲圈,如果江湖菜沒有打出名堂,很容易被外來強勢菜式、品牌狙擊,限制未來的發展。
隨著火鍋、小面的走紅,酸菜魚、烤魚、燒雞公等江湖菜單品的爆火,以及成都餐飲的異軍突起,重慶餐飲人開始意識到,江湖菜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須要有強勢品牌。
從重慶餐飲目前的發展來看,盡管輸出了很多優質單品,卻沒什么全國知名的餐飲品牌,這也是重慶餐飲人沒有說出口的隱痛。 ?
所以近年來,不少重慶餐飲人開始品牌化探索,一些江湖菜品牌也開始嶄露頭角。
直接打出江湖菜招牌的楊記隆府,門店多為300平以上的大店,在全國擁有28家聯營門店,15家在重慶之外,是中烹協500強門店,并在2019年登上春晚舞臺,算是走出了重慶。
“想做連鎖品牌,想把江湖菜做出重慶,就要做好標準化。”楊記隆府創始人楊勇說,從江湖菜的歷史淵源來看,它的標準化比普通中餐更難,這也是江湖菜一直沒什么連鎖品牌出現的原因。
而楊記隆府的高速發展,也是因為它不斷推行標準化,同時通過中央工廠簡化廚房流程實現的,它用了5年時間,到2020年已經基本完成了80%一菜一醬料的標準化,未來還將繼續探索用智能化設備減少“人”的誤差。(楊記隆府:重塑江湖菜,讓重慶餐飲走向全國)
在全國擁有一百余家加盟店的徐鼎盛民間菜,也是通過菜品標準化,實現了門店擴張。相對于楊記隆府科技化的手段,徐鼎盛更在意廚師團隊的打造,即使是加盟店,廚師的輸出也都在總部。
徐鼎盛的廚師,無論直營店還是加盟店,大都從內部提拔,“我們有一整套的嚴格考核,比如每個門店的廚師長,在下店前,必須接受一整套完整的培訓,考核在80分以上,才讓他到門店去帶團隊。”徐鼎盛創始人徐小黎表示。
在徐鼎盛,每個廚師都熟知全部菜品、后廚規范,店內的很多操作臺都是明檔,即便不是明檔的后廚,也可以讓顧客參觀。
目前,徐鼎盛已經開出了百余家門店,面積多在500平以上,在2020年疫情期間,更榮獲中烹協的中國餐飲百強企業,成為11家獲此殊榮的重慶餐飲品牌之一。(徐鼎盛民間菜,憑啥開出100多家門店?)
楊記隆府、徐鼎盛的成功探索,給了重慶很多江湖菜品牌啟發,也引領了更多重慶江湖菜品牌的發展。
近一兩年,重慶市面上崛起了不少江湖菜品牌,多以社區經營為主,從裝修上而言都突出“土”“江湖”,但得益于江湖菜的菜式多樣,各家都能打出各家的招牌,形成一定差異化,吸引著周邊居民。
張記興隆重慶菜、老灶房鄉村菜等連鎖品牌相繼發力;成名多年的九鍋一堂打出重慶菜招牌,深受“小酌”青年“愛戴”的純陽老酒館,也開始品牌化探索;山城飯局、馬房灣66號、八孃家常菜、山城老堂口等小品牌,則走極致路線,不求店多,但追求口味的特色,紛紛登上大眾點評的必吃榜……同時,肥腸雞、吊鍋耗兒魚、芋兒雞等脫胎于江湖菜的單品,也在市面有了一定的占比。
(虎鍋吊鍋耗兒魚大眾點評官方圖片)
重慶江湖菜作為具有地域特點的菜式,開始有意識地向品牌化發展,試圖走出山城,走向全國。
江湖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但說到底,現在的重慶江湖菜,仍只能算作當地的強勢品類,尚未形成全國趨勢,僅憑楊記隆府、徐鼎盛等三五個連鎖品牌,也較難形成氣候。
重慶江湖菜需要更多強勢品牌出現,并走出重慶。而這個過程,道阻,且長。
一來,便是品牌、營銷的打造,這個問題不僅是江湖菜面臨的經營問題,更是整個重慶餐飲需要思考的問題。 ?
“重慶不缺美食,不缺做得好的菜品,但缺少職業、專業的餐飲人去經營,缺少一些推手去串聯資源。”雷開永說,作為重慶特色的江湖菜,更是這樣。
長久以來,重慶餐飲人都更關注產品,而忽視品牌、營銷,即使現在有一些重慶餐飲品牌開始求變,也頗有成效,但整體慣性的改變尚需時日,江湖菜的品牌打造,也需要時間,以及更多的人才流入。
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等半官方組織,也在背后積極助推,據雷開永介紹,促進會的任務之一,就是為重慶的江湖菜品牌提供更多學習渠道,借鑒其他餐飲品牌的好方法。同時鏈接更多資源渠道,幫助江湖菜品牌解決品牌化、供應鏈等方面的問題。
據悉,重慶政府相關部門有意打造重慶江湖菜的城市名片,重慶江湖菜發展促進會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推動下,江湖菜在未來很可能成為重慶餐飲的第三張名片。
二來,江湖菜這樣具有特色的菜品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但也是局限的。 ?
首先便是標準化問題,雖然楊記隆府看上去距離解決這個問題已經不遠了,但老饕們總會詬病連鎖品牌的口味、正宗傳承等問題。
誠然,在拓展賽道之初,適當地進行本地化改良,讓外地人接受、習慣這樣口味,是快速開發品牌、品類影響力的方法,火鍋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
但后續跟上的江湖菜品牌會不會被帶跑偏?逐漸沒了江湖菜的樣子?如何從整體上給更多消費者一個重慶江湖菜的概念?都是重慶江湖菜經營者們需要去考慮的問題。
再比如楊記隆府倡導一大菜搭配幾小菜的點菜方式,大菜依然用大盤,小菜就換稍小的器皿裝盛,這能有效減少大盤大碟對餐桌的“占領”,也能讓消費者品嘗更多菜品,提高消費體驗。但這顯然有悖江湖菜大盤大碟的傳統。
正如前文所說,江湖菜的特色不僅在于口味、做法,更在于它傳達的精神內核。如果江湖菜里少了江湖氣,少了那些人間煙火,老饕們的顧慮也就不無道理。
這些年餐飲的發展已經告訴我們,如今的餐飲早已不是單純的吃飯,更是消費者的自我表達,他們選擇餐廳,越來越看重品牌調性。
當然,江湖氣也可以從其他部分去彌補,比如裝修風格、氛圍營造,甚至周邊文創的推出。
(馬房灣66號大眾點評官方圖片)
但在這些方面,無論楊記隆府、徐鼎盛,還是其他品牌,大多是以“土”、民國風、鄉村風為主,沒能更好地突出“江湖氣”,顯得和其他區域的地方菜雷同,比如南京大牌檔、湖南土菜館等。
從這些方面看,重慶江湖菜走向全國的路,還很長,而它也可能無法復制火鍋的輝煌,但作為重慶城市性格表達的地方特色菜,江湖菜需要有它的一席之地。
結? 語 ?
大家汪曾祺說,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在重慶江湖,沒有金碧輝煌,不推崇精致講究,有的只是隨意而做,肆意而為,有的只是人間煙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湖菜反而更像真正的重慶,更能代表重慶。
在已經充滿爾虞我詐的社會上,江湖菜耿直、不矯情、不扭捏的風格,相信也是它未來行走全國的殺手锏之一。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種解讀是道阻且長,另一種解讀則是,這條路,有其遠方值得去追尋。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