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好喝卻沒人買怎么辦? 看CoCo如何“下血本”推新品
小W · 2020-06-02 11:02:20 來源:中國飲品快報
同樣都是奶茶店,相鄰的位置,同樣的產品結構,產品品質也相近,生意卻有好有壞。我們常常將問題歸結到品牌、服務或者營銷之上。
品牌、服務、營銷之間的差異究竟在哪?我們先看兩個案例。
01
西瓜套圈、按燈點單?
逆向商業邏輯
在抖音上有這樣兩個視頻,第一個是西瓜老板的逆向思維。
正常情況下,我們買西瓜關注的問題是熟不熟、有沒有翻沙、價格是多少。挑西瓜常常是看瓜藤、聽瓜響,讓老板在西瓜上開個口子看瓜肉。
但有人奇思妙想,將西瓜擺在地上,10元3個圈,套中幾個瓜就得幾個瓜。如果花20元還不中,老板就直接送一個西瓜。
第二個視頻是用餐選擇器。
面對眾多美食,吃什么?喝什么?常常會讓有選擇困難癥的顧客糾結萬分。在奶茶店,我們常用推薦、打折、買送或者是隱藏攻略等方法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同時讓奶茶想要推動售賣的產品得以體現。
但這些單方面的活動或推薦,是否能夠打動消費者,還要取決于價格、品質以及消費者之間的評論。
視頻中,則是用游戲幫助消費者做決定。相比單方面的推介,則多了一重互動與“冥冥中注定”的樂趣。
這兩個案例與奶茶好喝,卻沒人買有何關系?
02
好喝的奶茶沒人買
就差“吆喝”
低價的本質是低成本,而營銷的本質則是互動。
我們常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產品需要吆喝。在過去,吆喝可能是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或者站在門口,用洪亮的聲音叫賣。讓消費者知道你的產品好,好在哪里?
隨著時代的進步,吆喝不再限于叫賣,而衍生為微信公眾號、微博或者視頻網站中的內容。
今年CoCo推出了搖搖凍系列,主推的賣點喝前搖一搖。不僅通過門店海報、微信公眾號、抖音對產品賣點進行宣傳解析外,同時也使用了小程序游戲對新品進行折扣促銷。
6月,在CoCo周年慶期間,該品牌又將搖搖凍作為主推,為其量身定制3個活動。
?1? ?從5月29日開始,每天玩小程序游戲,一周內將集28張券。最高折扣5元。所累積的券又將變為消費CoCo。
?2? ?搖搖凍可作為免費加料,加到任意飲品中。
?3? ?三天時間,搖搖凍限時特價。
雖然都是促銷、打折,但在形式上則有了互動,費者的注意力將不僅僅是注意到產品本身。這與西瓜套圈、按燈點單的邏輯一樣,消費的不是產品,而是樂趣。這種樂趣又會在與周邊人的交流中再次傳遞。
如何讓消費者在體驗樂趣后,分享給更多人,我們可以參考5項法則。
03
讓消費者分享你家奶茶的5個法則
法則一
我來了
茶飲店在社交媒體中,讓某個群體的意見領袖,如微博大V、微信大咖進行點評、打卡,他們的分享將引起他們粉絲的跟隨,從而在其粉絲中產生“我來拔草……”的分享文案。
這也就是我們在小紅書、微博中常看見的“終于喝到XXX推薦的冰淇淋奶茶“這樣的微博或者短視頻。
法則二
自我標榜
這個法則,通俗而言即為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如果奶茶店的產品創意十足,質量過硬。可以在社交媒體中用首創、獨創、讓人驚嘆等詞匯去形容產品或門店,從而引發點贊與評論。
但這種方法需要慎用,因為當消費者體驗過太多的同類型產品,自我標榜容易翻車。
法則三
娛樂大眾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消費者體驗到樂趣,也容易將他們的感受去進行傳遞。
搖搖系列奶茶、西瓜套圈、按燈點單、或者是分享朋友圈點贊等活動的設計均是從傳遞樂趣、娛樂大眾出發。
法則四
共鳴
共鳴不是我說我講一個悲傷的故事,你就哭。我說我講一個開心的事,你就笑。最能引起共鳴的是意料之外、喜出望外。
海底撈貼心的服務讓人出乎意料,可以產生共鳴。奶茶店滿足了消費者多加一點紅豆的要求,也可以產生共鳴。
如何幫助消費者制造驚喜,則需要了解他們的需求開始,并將這種需求做在他們開口之前。
法則五
虛榮
每一個消費者都有“虛榮心”,這種“虛榮心”并不一定體現在名牌包、豪車,有時可能只是一杯能買的起的咖啡,或者奶茶。
而這杯咖啡、奶茶除了好喝外,還需要在請客時讓人感覺有面子、有檔次。所以我們可以理解一些情侶或同事之間在消費時,為何明明可以選擇這家5元的奶茶,卻一定要花20多元買杯這家的水果茶。
除了好喝、對品質的追求外,或許還夾雜著自我定位的因素。
產品品質是基礎,如何讓人知道品質好,才是熱銷的根本。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