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餐飲財稅實訓營,參加的老板和高管都說值!
社長 · 2019-12-19 17:16:21 來源:紅餐成長社
改革開放40年來,餐飲行業年復合增長率長期保持在18%左右,但是2018年卻下降到9.5%。餐飲行業將迎來拐點,規模利潤疲憊,管理提升時代到來!
利潤,是決定餐企生死的最直接因素,但很少有餐企會把利潤研究透:目前很多餐業面臨財務核算不準確、財務數據滯后,以及運營口徑不統一、對運營支持不夠的困境。
大家愛談營銷,談運營,談管理,但直接談創造利潤的人卻很少。 餐企要創造利潤,單靠營銷、運營或者管理其中一環是不夠的,需要調控好各個環節,讓財務和業務協同,否則資源容易向一端傾斜,企業顧此失彼。那么該如何整體調控呢?
12月18日至19日,紅餐成長社為近50名餐企高管、餐飲老板舉辦了由 餐飲財稅領域專家導師——原九毛九、僑美餐飲集團、武 林廚神財務總監張金喜 主講的【 餐企財稅: 利潤倍增系統實訓營】。
怎么看懂利潤表?提升收入的工具是什么?砍掉成本的手段在哪里?怎么破解企業增長難題......這是所有餐企經營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為期兩天的實訓營,張金喜老師帶來他首倡的“一體兩翼”模式和餐企四大財務系統工具, 從餐企經營背景和經營目標出發,重點分析了餐飲財務分析系統,再畫龍點睛引出餐飲稅務籌劃和股權管控分析,讓大家認識到財稅對利潤增長的作用,掌握了開源節流的金鑰匙。
1 餐飲行業發生新變化,亟需專業財務知識護航???
在課程的開場,張金喜導師就餐飲行業大環境變化,從國際形勢、國家政策、社會變遷、科技進步和消費者習慣等方面做了系統分析。尤其是在資本進場和互聯網賦能餐飲的背景下,傳統餐企從外延發展向內生發展演變,在向管理要效益的時代,餐飲經營者更需要有全局感,業財兼顧,做好業務運營的同時,用財務為企業護航。 ?
1,餐飲企業的春天來了。
張金喜老師認為,雖然過去的2018年經濟大環境比較艱難,但是對于餐飲行業來說卻是一種機遇。消費日益成為提振國計民生的重要抓手,餐飲行業迎來了春天。
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巨大的轉變呢?第一是社會經濟選擇,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中,出口因中美貿易戰受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趨緩,投資低迷;真正能拉動GDP的就是消費,作為消費第一高頻行為的餐飲,成為改善國計民生的重要一環。
張金喜分析到,餐飲成為提振經濟的明星,這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選擇,也是行業發展選擇: 制造業轉型升級慢,科技投資又太大。 服務業無論在現金流,還是解決就業、拉動消費方面,都是國家提振經濟的選擇,當然也是企業的選擇。
2,“跑馬占荒”的時代過去了。
“大家看世界地圖,非洲國境線是筆直的,歐洲則是犬牙交錯,為什么”,張金喜用殖民擴張比喻餐企早期的野蠻圈地:帝國主義殖民非洲,就是跑馬圈地,非洲地大人少,早期機會大把!歐洲國境線是幾百年的戰爭,一條河、一座橋、一座山,不斷流血爭奪劃定的。
餐飲行業去年收入4.27萬億,明年可能是4.6萬億。增長速度很快,貌似一片蓬勃,但每一家微觀個體都遇到很多挑戰。
他認為,餐飲市場體量大,不代表每家都做得大,相反市場變大了,更必須提升內部管理,餐企以前那種“跑馬占荒”的野蠻發展不行了。 以前,只要有能力有錢就可以開拓新店,未來那種機會肯定沒有了。
“瑞幸咖啡18個月就上市,但它一天賠幾百萬,虧損企業也能納斯達克上市嗎?”餐飲同仁可要小心了,他們根本不是做產品的,這是玩互聯網玩通了的,在降維打擊我們,好日子不多了。
未來一定是提升自己內部管理,依靠工具落地去求發展的時代。
張老師認為,依靠財務工具讓企業利潤倍增,有三個關鍵 :
第一個要看有沒有資本市場的思想戰略;
第二個要看餐企老板們,是否有長遠的路線設計;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財務人員,也要擴大自己的疆土,不僅是做核算和報表,也從財務角度,在商業模式、盈利模型上給老板建議。
3,資本已經打開大門,找準位置很重要。
餐企經營者不能只是“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在張老師看來,餐企經營者除了把營業額及利潤增長做好,更要有格局感,了解大環境,才能找準企業坐標,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國家政策有什么改變,社會經濟發生了什么,餐飲行業又發生了什么?這些都很重要。
舉例來說,十年前廣州酒家遞交上市材料時,項目投資計劃還要增產月餅生產線,但彼時社會輿論反對月餅過度包裝,國家政策層面是不利的,而其餐飲只占營業的38%,其余是月餅等食品。“當時我建議說,你這個募投項目有問題,過不了會的,這個建議在一家中小企業投融資雜志發表過,后來證明我看得比較準。”
這說明什么問題?
就是一定要研究社會、研究政策,閉著眼睛自己弄不行。
12月5日“九毛九”尋求香港上市聆訊,12月12日同慶樓IPO過會,前十年餐飲行業沒有一家上市,今年就出現三家,這意味著資本已經打開了大門。張老師認為,全中國900萬家餐飲門店,未來有可能出200家上市公司,就看能不能過抓住機遇了。餐飲經營者如果以為這與自己無關,只是埋頭做事,等抬頭的時候發現別人已經跑到前面去了,只能跟在后面跑。
餐企利潤倍增一定要有股權? 因為只是簡單地在財務方面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維度太低,必須升維。利潤倍增一定是以財務為基礎的情況之下,增加稅務和股權以及負債率這個財務杠桿,才能實現。
4,流量下半場,利潤倍增,餐企“一體兩翼”缺一不可。
運營和財務是“一體兩翼”,張老師說到,財務報表是企業自檢的重要依據,但通常情況下,很少餐企老板掌握這種能力,只能依賴專業的財務人員或團隊進行審查和分析。而很多財務人員和團隊很難站在決策者的角度看問題,只會做簡單的財務報表,如果決策者過于依賴財務做預估和判斷,沒有辨別能力,很容易會忽視了重要的數據出入,甚至錯誤決策,令公司造成重大損失。
因此,很多餐飲門店看似流量驚人、營業額奇高,可紅頭賬本也慘不忍睹。看著賺得多,實際上虧的更多。
在流量的下半場,餐企已經不能依賴平臺和渠道拿流量、拿盈利了,必須向內拿效益,否則利潤很容易會被平臺和渠道吸得一干二凈。企業利潤增長,需要把財務和業務兩翼,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開源節流,助力企業騰飛。
所以,餐飲老板不需要像財務人員一樣專業,了解具體操作,但也應站在頂層設計層面,從宏觀上建立財務管理思維,讓財務管理助推戰略布局。
以“太二酸菜魚”為例:太二酸菜魚不接待4人以上就餐!是任性,還是精明?
根據某餐飲品牌臺位設計的上座率分析得知,在10批次客人中,4批次3位客人,3批次4位客人,2批次5位客人,1批次6位客人;上座率方面,4人臺上座率90%,6人臺上座率67%,8人臺上座率50%。由此可見4人臺的效率最高,坪效最高。
太二看似任性的決策,其實是經過財務測算的精明決策,通過業財協同制定的營銷政策,實現了最高上座率和利潤最大化。
2 專業的餐飲財務課,學員收獲滿滿
據了解,本次參加培訓的學員們來自天南海北,包括北京、廣州、深圳、廈門、四川、湖南等地,其中一家餐企派出5名管理人員,讓人尤其印象深刻。還有餐飲供應鏈企業以及財務軟件企業經營管理者參加了這次培訓。
授課現場,張金喜老師專業生動的講授、獨家開創的工具、典型鮮活的案例和頻繁高效的互動一次次引燃現場氣氛。 學員們或忙著記錄筆記,或聽得入了迷,或互動搶答。
以下是來自實訓營學員的現場反饋:
“可能我們之前比較注重前端,就是怎么做好服務,怎么做好菜品,但是財務這一塊沒那么重視, 感覺能把數據捋出來,把利潤算出來就可以了,但是現在開始覺得,在財務把數算出來后,還要站在經營的角度去分析數據,怎么樣可以幫助到經營發展。”
“利潤倍增,不管是長期還是短期的利潤倍增,對于財務尤其是對于老板,無論從減員增效,還有內控制度等各方面的管理來說,都很有吸引力。我們老板從創業開始,一個方向就是走資本市場,現在也有多家機構對我們天使投資,應該說課程很有針對性。 ”
“我不是專業財務人員,我認識張金喜先生,以前就聽過他的線下課程,覺得講的不錯。他的課講的很細致、很專業,很接地氣,很多講述的案例就發生在身邊。 將來餐飲企業要做大做強,肯定財務方面要很規范,稅務、股權也要提前籌備,才能走的更快更穩。”
“張老師也說,未來五年誰也說不定哪個餐飲企業會上市。那如果企業有上市的打算,要一步一步去過渡,把數據整理好完整好, 為上市做準備。”
“參加這個課程,聽聽張老師的一些實戰經驗,讓我們這種財稅基礎比較薄弱的餐飲企業,可以少走一點彎路。 ”
據了解,這是紅餐成長社升級以來第一次公開培訓課。 在19日的授課中,張金喜老師將繼續為大家講授餐企稅務籌劃和股權管控的內容,教餐企老板怎么為企業“減負”,怎么劃分錢權界限,合法合情設置股權制度,以平衡各方利益,增加企業向心力。
同時,在明天的實踐篇部分,課程將直面餐企問題,通過小組PK的方式,模擬真實餐企運營中的財務管理問題,讓學員能“活學活用” 。
之后,我們將把相關內容以線上課的形式給大家呈現,如果對【餐飲利潤】相關內容感興趣,或是對我們的活動、課程感興趣的,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聯系課程助理。 不僅能獲得“課程上線”的更多實時消息,還有更多課程福利等你來領。
添加課程助理
獲取更多課程福利
?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