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為什么說火鍋“官配”是地鍋饃?

田果 · 2019-08-30 10:11:43 來源:火鍋餐見

“老板,先來份地鍋饃!”

小小河邊魚原師傅興奮地介紹,“地鍋饃已經晉升為店里桌桌必點的特色菜,我們全國400多家魚火鍋店都把這個作為爆款賣點,食客很認可這個,只要是回頭客,點餐之前都會先要一份地鍋饃。”

1?念念不忘,地鍋饃

說到饃,你的第一反應是白胖軟乎的大胖饅頭?還是麥香四溢的火燒呢?

河南統稱各種饅頭、大餅之類的面食為“饃”。今天介紹的這個饃,叫做地鍋饃,接近2厘米厚,雙面焦黃,中間很有彈性,吃起來甜甜的。

北方人自來喜歡吃地鍋饃,每家每戶都有灶臺,從磨面和面,到發酵蒸制,全靠手工。

在描述地鍋饃的制作時,總會用到一個特殊的動詞——“炕”。

“炕”本身的意思是介乎于油炸和油煎中間的一種做法,制作工具一般都是略微隆起的鏊子或平底鍋。

這樣“炕”出來的地鍋饃,兩面金黃香脆,老人孩子都愛吃,隔壁小孩兒都饞哭了。

再蘸上點兒農家腌制的香蔥醬,一口咬下去,先是面餅的酥脆,后是醬汁的飽滿。用七個字形容,就是“量大便宜又好吃”。

剛剛炕出來的地鍋饃,是我的最愛。奶奶總是熟練地拿刀在饃上輕輕劃幾下,分為6塊。輕輕掰開一個,真燙。

我向來喜歡先吃中間軟糯的那部分,把心兒掏空后,只留兩塊脆脆的皮兒再慢慢享用。吃完一塊,再來一塊!

如今的街頭巷尾,早已沒了地鍋饃的身影,但記憶中的那股甜香卻一直都在。

由于在外地工作,對老家的地鍋饃甚是想念。每次回老家,奶奶都會專門炕上幾鍋,還是那份熟悉的香味,還是那份軟軟的甜。

放眼近幾年,地鍋饃在各大飯店間悄然興起,一改過去與鏊子、炭火的親密關系,而將之通過干炕的方式,打造成了大家閨秀,請上了“高雅之堂”

2?為啥獨得食客恩寵?

如今,無論在中餐館、火鍋店、燒烤店,似乎都能看到地鍋饃的身影,為啥地鍋饃獨得食客恩寵呢?

A?產品組合靈活

如果選擇一款產品,用來搭配信陽菜、燜罐、魚火鍋、地鍋雞,恐怕只有地鍋饃了。

無論把它放哪兒,都不會突兀。正因為包容性較強,讓地鍋饃從古至今,都能得到老百姓的歡心。

B?技術標準鎖定

原師傅提到,地鍋饃能像現在出現在餐桌上,算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在保鮮、工藝、標準化、出品保證、面食比例等方面都上演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升級,最后才成功還原老家地鍋饃的小麥香味和正宗的口感。

比如,用酵頭代替酵母,做出來的地鍋饃要比市場上的更香更有彈性更好吃;為了保證加熱后,地鍋饃的外形依然不變,需要借助冷凍鏈,解決技術難題等等。

C?符合健康觀念

消費者總能對熟悉的味道釋放出友好的信號,特別是那些“小時候”、“家鄉”的味道。

無論是川菜、還是火鍋,都逃脫不了“辣”。原師傅說,地鍋饃,用炕代替煎,不油不膩,不僅能在口味方面形成互補,同時符合大多數消費者健康養生的心理 ,這也是很多農家菜的魅力所在。

3?火鍋配饃,“軟硬兼具”

北方人吃火鍋,主食必不可少,一般是燴面,海底撈有舞面、巴奴有拽面,有人說是最后的那片面把火鍋涮制過程推向高潮;南方人吃火鍋,也會在后頭點份主食,以炒米、竹升細面為主。

地鍋饃作為火鍋主食,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吃法,但“火鍋+地鍋饃”的組合,消費者認知欠缺,市場還需教育。但它更具備記憶觸點,正朝著良好態勢發展。

原師傅告訴筆者,可別小看了這個地鍋饃,它的吃法最是多種多樣。沒想到,火鍋和地鍋饃竟這般般配。

餐前是小吃

在等鍋子煮開的間隙,熱乎的地鍋饃一上桌,蘸上大蔥醬就能開吃。

地鍋饃韌性十足,直接放嘴里慢慢嚼都很香,蘸上點大蔥熬的醬,紅油滲進饃的氣孔里,醬香饃香混合在一起,厚實富有嚼勁的口感中多了醬香的細膩,回味十足。

餐中是特色菜

拿出之前沒吃完的饃蘸上鍋底湯汁吃,豈止一個鮮字,辣乎乎的湯汁全身心附在饃上,這時候的饃軟硬兼具,一口咬下去,香味匍匐著味蕾抵達心臟,好吃得很。

這時候的地鍋饃有著類似火鍋菜的功能。

餐后是主食

說到底,地鍋饃大多時間還是作為主食搭配,一是能“吃得飽”,二是“解辣解膩” ,填補了火鍋吃到最后的那口空虛。

火鍋吃得差不多了,來塊饃蘸醬,得勁兒。

4?你的店要不要上地鍋饃?

地鍋饃的售價,餐廳平均是每份12元,看似價格不高,利潤卻不低。原師傅介紹,單靠地鍋饃這款產品,就能每月給單店帶來幾十萬營收。

餐見君認為,相對于傳統火鍋店,地鍋雞、蝦火鍋、魚火鍋這樣的類火鍋或許更適合搭配地鍋饃。

傳統涮煮火鍋,食客以涮菜為主,通常不會把注意點放在主食上;類火鍋就不一樣了,以鍋底食材為主,食客會認為主食必不可少,再加上服務員主動推介,點單率不會差。

各位老板,你的店上地鍋饃了嗎?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