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肚雞火了,為何我勸你不要盲目跟風
小倩 · 2019-08-06 09:54:37 來源:火鍋餐見
從2018年起,餐飲行業掀起了豬肚雞熱,主打豬肚雞的新門店、新品牌層出不窮,市場競爭激烈。
而2019年過半, 餐見君和多位餐飲人交流時,大家普遍認為,豬肚雞市場暫處于混戰狀態,在這場互相搶奪底盤的角逐中,將會淘汰一大批競爭力不強的豬肚雞品牌,為頭部品牌的產生清掃道路。
發跡于鄭州的品牌——粵小煲豬肚雞鮮湯火鍋,是這場競爭中表現比較亮眼的一個。
7月8日,粵小煲第二家店在大衛城10層正式開業。據門店數據顯示,當日營業額超萬元,午餐高峰期,23張餐桌全部坐滿,最多的時候有7桌排隊等候就餐。
餐見君了解到,在距離粵小煲不過50米的距離也有一家豬肚雞火鍋店,周圍更是有巴奴、久如香、呷哺呷哺等品牌“虎視眈眈”, 群敵環伺下,粵小寶如何能做到這樣的成績?
帶著這個疑問,我和粵小煲的聯合創始人祁光強聊了聊。
1 風口是個偽命題
據了解,粵小煲的第一家店是社區店,去年年底開業,也是同樣的裝修、同樣的菜品和面積,一開業便引發了追捧熱潮,做到了日翻臺5+,特別是吸引了一批廣州人打卡就餐。
生意的火爆給了祁光強團隊極大的信心,致力于將豬肚雞品類做成品牌的他們,便開始籌劃開出第二家店,將產品、服務、VI設計等全部實現標準化,迅速在大衛城開業。
所謂“不進商場不成品牌”,在祁光強看來,從街邊店轉變為商場店,對餐飲企業來說就是一個“蛻變”的過程。
街邊店更容易培養顧客的忠實度與粘性,看似一張“溫床”,但管理難度大、豬肚雞的消費頻次低;商超店競爭激烈,成本較高,但最能錘煉品牌。街邊店拼勤奮,商超店拼智商,拼管理和運營能力。
進駐商超,是粵小煲品牌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
“很多人都說粵小煲是踩著風口起來的,趕上了,才能有現在的生意。”他說,品類也是一個個風潮,有潮起就有潮落。關鍵是如何在品類上進行創新,如何看到自己的不足、如何跟市場對接。
比如西少爺做成了肉夾饃的頭部品牌,楊國福和張亮的麻辣燙開遍全球。每個品類都有它存在的道理,也都有喜愛和擁護的消費群體。
“我需要做的不是思考這個品類是不是風口,而是抓住這一批顧客,深耕產品,基于產品做出自己的品牌才是關鍵。 ”
與之發展路徑相似的潮汕牛肉火鍋,最火的時候一條街上能開出5家,曇花一現的不少,堅守下去做成品牌的也有。
在祁光強看來,所謂的風口只是一個偽命題,大多數追逐浪潮的人,因為缺乏核心特色和品牌優勢,終將被浪潮所吞噬。
2 豬肚雞下半場競爭,何去何從?
美團點評發布的《2018中國火鍋專題報告》,有兩組數據值得關注:
1、在2017年全國火鍋數量穩定維持在30萬左右,2018年前二季度全國火鍋店數量持續增長到近40萬。
2、在2017年—2018年間,以海鮮火鍋、潮汕牛肉火鍋等為代表,口味清單為主的粵式火鍋增長率高達67.4%。
以豬肚雞為例,作為餐前湯品,豬肚雞原本流行于廣東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一帶,但現在,踏著一撥養生熱潮,它已經北上、東突、西進,成為全國流行的火鍋品類。
在鄭州,通過大眾點評搜索豬肚雞相關餐廳數量為141家,其中80%多的門店客單價集中在84—110元之間。
而群雄混亂、激烈角逐的背后,豬肚雞火鍋正面臨“同質化嚴重” 的問題。
>產品同質化。縱觀市場上的各大豬肚雞品牌,食材和配料都是大同小異,而且大部分消費者根本吃不出其中的區別。
>場景同質。當一個品牌的門店裝修風格收到消費者的青睞,市面上就會出現不同品牌但風格雷同的門店。
>口號同質化。當一個品牌提出“用愛傳遞好味道”時,隨后便有無數品牌開始倡導這一概念。
……
但在祁光強看來,這是市場發展的一個必經趨勢,也是豬肚雞品類亟待解決的痛點。
?“90后消費者的崛起需要更多精細化的產品,傳統粗獷的‘1.0版’可能會失去這批年輕消費者。”
顯然,豬肚雞將迎來賽場競爭的下半場,品類需要深耕,市場急需洗牌。
祁光強向餐見君詳細闡述了自己對豬肚雞下半場發展的看法:誰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壘,誰終將在這場戰役中取勝。
A 創新
誠如開始預測的那樣,未來兩三年內,同質化低客單價的餐飲品牌將被迅速淘汰,有特色、高勢能的單品將從傳統模式的邊緣地帶崛起。
“對于挑剔的食客來說,相似的口感和裝修會加速他們對豬肚雞的倦怠感,如果無法做到差異化,豬肚雞品牌或將加速進入洗牌期。”
祁光強認為,豬肚雞的食材雖然受到限制,但并不妨礙餐飲品牌們在產品上、體驗上進行多維度的發揮。
產品創新:
“來舉個例子,胡椒粉可謂是北方人喝湯必備的一劑調味品,但豬肚雞的湯底也一定要這樣嘛?”
粵小煲的豬肚雞湯底,是用文昌雞和豬肚8小時熬出的高湯,在制作時不添加胡椒粉和辣椒粉等調味料。服務員會先引導顧客“先喝湯后吃肉再涮菜”,體驗到“喝湯的層次感”。
比如,顧客在品嘗到經典的豬肚雞湯底后,會形成這一食材的味覺記憶點,然后將鍋底的豬肚和雞肉打撈吃掉;接下來再單獨涮制海鮮類,形成為海鮮類湯底的記憶……
湯底和不同食材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能最大程度還原食材本身的味道。同時,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口味需求,粵小煲將胡椒粉、辣椒粉等制成干碟,顧客可根據自身喜好進行DIY。
體驗升級:
在祁光強看來,廚房是最能展示一家餐廳廚藝水平和煙火氣息的地方。“我們的廚房采用透明設計,設置在餐廳的入口,顧客可能還沒進店,就會看到廚房。”
他解釋道,廚房足夠的煙火氣息和粵小煲要傳遞的品質理念相符合,而且客人能夠看到后廚操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倒逼餐廳的出品能力。?
“以前是門店店長管廚師,現在是客人監督廚師,顧客用眼睛看著你怎么做,不僅廚師自身的榮譽感增強,會更加注重操作的細節,而且也能提高顧客對出品的感知度和對品牌的認可度,獲得一個愉快的就餐體驗。”
同時,明檔內懸掛展示鹵鵝、臘肉等廣式風味;放置活體蔬菜展示柜、豆苗現點現剪……這些都是粵小煲俘獲年輕顧客的走心方式。
B 供應鏈
餐飲前端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臺的供應鏈支撐。食材的漲價,喊苦的都是供應鏈不穩定的企業。
后端護城河的建立,必然是豬肚雞品牌應對下一場市場競爭的關鍵法寶。
依靠品牌矩陣的強大勢能,粵小煲自建中央廚房,保證貨源及時、充足的配送到門店。在祁光強看來,背靠強大供應鏈體系的餐廳,擁有更廣泛的進貨渠道、更高的議價能力、可以獲得更優質的原材料。
“豬肚和雞都是看起來比較廣譜的食材,但不同品種、不同養育條件下的雞肉口感是有很大差別的,比如文昌雞和土雞的區別。”
?“我可以獲得陽光沐浴、自然散養狀態下的文昌雞,而且保證貨源充足,甚至做到日配。這些都是小品牌無法企及的。”
他解釋道,市場是一個不斷被教育的過程,消費者也許現在分辨不出食材的好壞,但是總有揭開謎底的那一天。在此之前,餐飲店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完善自身的供應鏈體系,為顧客持續性輸出新鮮、高品質的產品。
C 技術壁壘 ?
在傳統的餐館里,豬肚等的加工水平很低。采購、加工大多由餐館自主完成,并沒有形成嚴謹的標準化流程。腌制時間的長短、調味品投放的比例等環節,大多依靠廚師的經驗發揮。
可以說一百個人做豬肚雞,就有一百個味道。
?“湯底”作為豬肚雞火鍋的靈魂,但品質不一、口味的不穩定,讓消費者對豬肚雞湯底的記憶保留在過去的腥味時代,認知得不到統一。
據祁光強介紹,他曾經營過一家中高檔粵式餐廳,現在只是把其中一款銷量不錯的豬肚雞單發展成一個品牌,所以粵小煲的后廚團隊擁有很豐富的實操經驗,包括調湯和腌制食材的手法工藝具備很高的壁壘,都是一般餐廳模仿不來的。
“如果沒有產品作為基礎,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給消費者提供更穩定的口感,此時,標準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
在粵小煲,只調湯環節就耗時一個多月,例如需要加多少克的豬肚和雞肉、多少克的水、多少克的調味料才能呈現出最佳的口感?中央廚房制成固定比例的料包,門店拆開即用。
此外,門店擁有一整套運營手冊,具體細節包括:一份烤乳鴿的烹飪時間和火候大小、一節叉燒切成標準的2cm、臘肉飯中臘肉的克數……這些需要用具體數據去量化的東西;還自主設計制作了計量勺。
3 打磨好自己才最重要
菜鳥死于常識,老兵敗于趨勢。
李嘉誠說過,任何一種行業,如有一窩蜂的趨勢,過度發展就會造成摧殘。在趨勢里,順勢而不跟風,才是餐飲企業更應該做的。
要知道,打造核心競爭力,才能延長品牌生命力,做好自己,你就是別人眼中的風口。
這場豬肚雞品類的激烈角逐,你真的準備好了嘛?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