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在家做飯次數(shù)少于4次,盯住年輕人餐飲習(xí)慣會有哪些新商機
趙昂 · 2019-05-22 15:40:30 來源:工人日報
根據(jù)《2018年中國新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超過四成的受訪90后,每周在家做飯次數(shù)少于4次;而且每月在家做飯少于3次的比重,是其他年齡段的兩倍以上。也就是說,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步入職場,在家做飯者比例正在降低。
導(dǎo)致年輕人做飯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多樣的。不可否認(rèn)的是,一些上班族工作時間和通勤時間較長,使得可以用于包括做飯在內(nèi)的家庭勞動時間減少,加之工作與通勤耗費體力精力,自然導(dǎo)致做飯人群比例下降。
以北京市為例,2018年,對于該市居民中參與就業(yè)的人群來說,平均每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34分鐘,交通時間為1小時29分鐘。
飲食是人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剛性需求,因此不在家做飯不代表這些消費者沒有餐飲需求,也不代表“好逸惡勞”。在實際操作中,做飯絕不僅僅是炒個菜那么簡單,還要涉及到買菜、洗菜切菜、準(zhǔn)備主食以及餐后洗滌餐具等一系列的過程,對于晚上七八點甚至更晚才從地鐵里拖著疲憊身體回到住處的年輕人來說,完成全套流程并非易事。
僅就買菜一項來說,不論是大多在上午時間段開市的各類自由市場,還是到了下班時間雖然運營但已無多少新鮮蔬菜可選的綜合超市,其不管是營業(yè)時間、供貨模式還是消費方式,都不適合年輕消費者。
但是,不在家做飯并不意味著這些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外出就餐,這是因為,年輕消費者之所以不做飯,恰恰就是考量到包括時間在內(nèi)的綜合生活成本,外出就餐時間較長,支出較高,不可能每日如此維持。
許多消費者選擇外賣形式就餐。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三季度,我國在線外賣用戶集中為30歲以下群體占比達(dá)82.2%,其中24歲及以下用戶群體占比高達(dá)57.0%。不過,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多外賣消費者從校園環(huán)境、工作環(huán)境最終步入家庭環(huán)境,其在家就餐的外賣需求,不論是菜品種類、口味、包裝方式都與在校園、在工作場所有所不同,而這正是外賣平臺和餐飲商家們需要注意到的。
事實上,當(dāng)下年輕人的生活習(xí)慣,可能帶來的另一個巨大潛在市場就是生鮮配送,因為生鮮蔬菜選購,恰恰是做飯過程中最為費時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也是當(dāng)下年輕人在晚上休息時間內(nèi)難以完成的。畢竟,隨著結(jié)婚生育,這一群體不可能長期維持外賣生活。
盡管在生鮮配送方面,電商平臺和實體商家競相出手,上線各自的APP,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兩類企業(yè)雖然各有所長,但在生鮮配送方面依然是各有短板。畢竟,生鮮配送的要求較高,不僅僅要求時間精準(zhǔn),也對貨物新鮮程度有所要求,這就意味著相關(guān)平臺不僅需要一支符合生鮮配送需求的配送隊伍,其貨源質(zhì)量、運輸渠道、倉儲條件同樣不容忽視,而后者需要更多人力物力投入。
另外,生鮮配送也要考慮到年輕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考慮配送一些加工時間短的半成品。要知道,如果配送一條整魚,恐怕很多90后消費者連如何處理魚鰓都不知道……
在可以預(yù)見的未來,不愛做飯、不會做飯也沒時間做飯,卻依舊饞嘴的90后、00后,將成為市場上的消費主力。如何滿足他們在家不費時不費力就能享受美食的消費需求,值得相關(guān)企業(yè)探索。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