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方法,教你打造高效的餐廳運營團隊
· 2019-02-25 10:13:37 來源:火鍋餐見
餐飲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考驗老板的決策能力,更多的是領導力,想要把員工統籌好,讓他們密切配合、目標一致,不單靠感情上的籠絡就可以達到,更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來規范推進。
而在這方面,世界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便是一個例子,他們在全球44個國家有80多個分公司,他們的高效項目團隊就像一支軍隊,在過去十年中,僅中華區的250多位咨詢顧問就完成了800多個項目,是行業平均值的3倍之多,能力不可謂不強。
那么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可以參考《麥肯錫極簡工作法》
01 確定決策層人員
盡管一個團隊的成員可能很多,但決策層必須精簡,這個決策層指的是可以拿主意,做決定的人員,如果決策層的人數較多,相互之間就很難達成共識,配合起來也會出現很多問題。
優秀的決策層應該具備如下特征:
1、有條件經常召開所有決策層人員都能參加的會議;
2、可以頻繁地進行溝通交流;
3、彼此清楚其他人的作用與具有的技能。
落實到餐飲企業的日常工作中,店長和廚師長應適時從一線工作中脫身,經常溝通,互相通報自己團隊在工作范圍內所遇到的情況和現狀,使前廳后廚統一節奏,避免出現一頭忙的情況。
同時,責任落實到人,清楚知道出現什么問題應該找誰溝通解決,不能所有問題都匯總到老板處。
02 互 補 技 能?
團隊中成員所具備的技能,都是為了完成團隊目標而存在,而且是可以互補的。這些技能,通常被分為以下3種類型:
1、專家的建議或意見(例如食材的選擇及烹制方法);
2、解決問題的決策能力(決策層能力);
3、精準的觀察和溝通能力(清楚地闡述問題,減少團隊溝通成本)。
這三類技能有如下特點:
1、這三類技能的高低代表了一個團隊技能的高低;
2、該技能遵循“木桶理論”,最短板的技能便是限制團隊及品牌發展的短板,應重點關注提高。
3、每個團員在這三方面技能中可以有長板,但不能有短板。
舉例說明,雖然社會的發展趨勢是“精細化分工”,但針對現代化程度不高的餐飲行業,餐飲店員工不像工廠里的工人,每個人每天都有大量機會要直面消費者,這時,員工就等于品牌,面對客人對菜品的疑問,員工至少應有基本面的回答,給消費者下次再來的信心。
所以,每個員工都要具備:
對品牌、菜品以及運營的基本情況了然于胸;
面對客訴時的快速反應能力;
與消費者或團隊其他成員的溝通能力。
03 擁有共同目標
目標的設定不能依照老板心情隨心所欲,它應具有以下特點:
?1、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能按照相同方式了解團隊的目標;
2、團隊所有成員經常提到目標,并對目標的含義進行開拓;
3、這個目標涵蓋了,有意義且令人激動的主題;
4、即使目標不是很令人激動,團隊所有成員也認為此目標依然非常重要。
舉例來說,統計2月份店內營業額100萬,老板就把3月份的目標定在120萬,平均算下來每天提高近7000元。
這么定當然沒問題,但要作出合理的解釋說明,比如,因為店內引進了新的點餐系統,提升了點餐結算效率,營業額自然要提高,同時,業績的提升不但提高大家的獎金而且使原計劃10月份開業的新店提前到了8月,對員工崗位提升有益,激發員工群策群力的能力。
大部分老板或管理層只是一味要求員工好好干,提升業績指標,但沒有相關解釋,這就造成員工糊里糊涂,目標不統一的問題。
04 相互承擔責任
只有激勵沒有責任,很容易增加團隊空耗,讓員工產生無事可做的現象,所以,團隊還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并且互相承擔責任,具體特點如下:
?1、互相承擔責任,用以檢驗團隊的目標以及方法是否合適;
2、團隊每個成員都能夠根據具體目標,衡量自己所取得的進步;
3、團隊每個成員都明確,哪些是個人責任,哪些是共同責任;
4、團隊內不存在“最終會失敗”這種感覺。
當所有成員都互相承擔責任的時候,單個成員便會不自覺關注其它崗位成員的工作。
例如,如果前廳后廚共同承擔本月的績效目標時,前廳人員便會格外注意出品的質量,后廚也會注意前廳的服務情況,同時,大家會根據共同的業績目標衡量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在這種情況下,團隊會迅速發現短板缺項,對團隊士氣和能力的提高十分有效。
以上,便是打造高效團隊的4個流程。老板們快快學起來,讓員工真正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相關推薦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