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海底撈上市,會讓更多錢砸向餐飲業嗎?

楊麗霞 · 2018-09-30 00:24:35 來源:紅餐

海底撈并不是第一家上市的國內餐飲企業,但它是目前資本市場上唯一一家規模超百億元的國內餐飲企業,此前上市的國內餐飲企業,營收規模均未超過百億。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海底撈上市將催生餐飲業新一輪的投融資熱潮,進而出現第三波餐企上市潮。然而紅餐認為,下此斷言為時尚早。

9月26日,海底撈正式登陸港交所。

上市首日,海底撈開盤價報18.8港元,較發行價大漲5.6%,漲幅一度達10%,總市值也一度突破千億港元。海底撈的成功上市,對國內餐飲投融資市場,會有著怎樣的影響?

01?海底撈憑什么能上市??

從招股書得知,海底撈2017年的收入為106.37億元,同比增長36.23%,凈利潤約11.9億元,同比增長22.10%,是目前資本市場上唯一一家規模超百億元的國內餐飲企業,此前上市的國內餐飲公司,營收規模均未超過百億。

因此,不少人戲稱海底撈是被“吃”上市的。這個說法當然不準確。餐企想要上市,絕非易事,可不僅僅是靠規模就能叩開資本市場大門的。即便強大如海底撈,也費盡了心思。

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曾表示,餐企上市的核心是規范,包括財務、法務、業務的規范,供應鏈的追尋可核實,食材的來源可核實,收入能核實等。

為了“合規”,海底撈進行了漫長的準備。

餐飲分析師林岳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表示,包括旗下提供火鍋底料的頤海國際先行一步登陸港交所,對原料供應和物流集團公司蜀海集團獨立運作,發展裝修項目管理的蜀韻東方、負責人力資源管理及咨詢服務的微海咨詢以及餐飲服務研發的紅火臺和訊飛至悅等,海底撈的種種布局和動作都是其為上市做的準備。

紅餐(ID:hongcan18)了解到,2005年,海底撈旗下的獨家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成立。2013年,頤海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為投資控股公司,2016年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張勇夫婦是第一大股東及實控人。頤海2017年財報顯示,其營收達9億元,一半以上來自海底撈。

另一關聯公司蜀海供應鏈,最初是依托于海底撈中央廚房而設,2007年開始獨立于海底撈運作,隨后發展成集研發、采購、生產、品控、倉儲、運輸、銷售為一體的餐飲供應鏈服務和調味品生產企業。2017年營收為26.04億元,不僅包攬了海底撈的后勤業務,還服務于7-11、西貝等企業。

海底撈密集布局的子公司,各自聚焦核心業務卻又緊密聯系,涉及餐飲上游所有鏈條,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在此體系的支撐下,海底撈逐漸向標準化、規模化、流程化發展,為上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現了供應鏈追尋、食材來源可核實后,海底撈在規范財務賬目上也做了不少努力。 ?

2016年,海底撈和用友共同成立紅火臺餐飲云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做餐飲企業信息化與互聯網餐飲服務,其實就是餐飲界常說的ERP系統,張勇親自擔任董事長,把后臺攥在了自己手中,讓海底撈企業賬面更清晰。

此外,張勇還從工資細節開始規范海底撈的賬面。曾經,海底撈的薪酬福利體系是基本工資加評比制,三年前,張勇開始力推“計件工資”。

為了上市“合規”,海底撈甚至補繳了2015—2017年的員工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的欠繳金額,共計8800萬元。

總的來看,海底撈的成功上市是其一步一步努力爭取而來的,且不管未來如何,其在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員工關懷等方面做出的舉措,值得所有餐飲企業借鑒參考。

02?餐飲業的曲折資本路??

海底撈上市之所以能引發整個餐飲業如此廣泛而持久的關注,正是因為其稀缺性——對很多餐企來說,能獲得資本青睞已然不易,上市就更像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回顧過往,餐飲業由于自身的特性,資本化道路一直走得很艱難,這種“艱難”一方面體現在餐企上市的歷程上,另一方面則體現在已上市的餐企對資本市場的融入上。

1?市門檻高,令眾多知名餐企折腰??

“全球大部分國家餐飲上市公司的數量都多過中國,撇開經濟水平差異如果按照等比例人口來計算,按照韓國的人口總量與上市公司數量比計算,中國應該有30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歐洲的人口總量與餐飲上市數量類比,中國應該有52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美國的人口類比,中國應該有240家餐飲上市企業;按照日本的人口類比,中國應該有1000家餐飲上市企業。”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表示。

然而,在海底撈上市前,中國餐飲上市企業只有寥寥15家。 ?

一直以來,體量巨大的餐飲市場從未放棄和資本市場接軌,無奈結果并不如人意。

細數餐飲行業發生過的兩次上市潮,第一次上市潮是老牌餐企的黃金時代,從2007年開始,全聚德、味千拉面、小肥羊、湘鄂情以及鄉村基等老牌企業,分別在國內A股、香港以及美國市場成功上市。

第二次公認的上市潮則發生在2011—2012年,上市主角是一眾高端餐飲品牌。其中,2011年,俏江南折戟A股、轉戰香港H股;2012年,小南國在香港成功上市后,凈雅集團、天津狗不理集團也趕赴A股排隊。

然而,在一波又一波的上市潮過后,成功上市的餐企僅有少數,大部分餐企主動或被動中止IPO,停在了IPO門口,如狗不理、凈雅等;更有甚者,與資本結合失敗,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訓,如俏江南、金錢豹等。 ?

先后與主板市場、香港市場失之交臂的俏江南可謂是餐飲企業資本困局的真實寫照。從A股到H股,俏江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上市無果后被迫轉手解除當初與鼎暉創投定下的對賭協議,投入境外資本CVC門下。在與CVC的博弈中,創始股東張蘭失去控股權,慘痛出局。幾經易主后,創立十余年的本土品牌俏江南也受到重創。

前不久,九毛九終止IPO的消息在餐飲圈內發酵。歷經2年上市之路后,九毛九主動終止了IPO。相比廣州酒家有月餅和零售業務、海底撈有調料子公司,九毛九相對來講是比較純粹的餐飲企業,其宣布退出IPO后,也不禁讓行業人士感慨餐企上市“道阻且長”。

2?前景堪憂,IPO餐企在資本市場表現不佳??

除了上市歷程艱難外,成功上市的餐飲企業也不大受資本熱捧,市盈率整體較低,股市餐飲板塊一直未成氣候。 ?

從今年8月多家餐飲上市企業發布的2018年半年業績報告來看,上市餐飲企業的整體形勢都不太樂觀。

滬深主板上市的全聚德、西安飲食、中科云網(原湘鄂情)三家公司,上半年業績要么出現下滑,要么增長停滯。

其中,更名為中科云網的“餐飲第一股”湘鄂情,已經連續三年虧損。目前,國內的湘鄂情均已關店倒閉。在餐飲板塊上,中科云網僅保留了團膳這塊餐飲主營業務。2018年上半年,中科云網營業收入同比去年下降了19.3%,凈利潤虧損1071萬元,同比降幅達26.3%。

△悲情湘鄂情

老牌上市餐企全聚德、西安飲食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全聚德營收停滯不前,2018年上半年度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僅約為1.43%;凈利潤約為0.78億元,同比增長僅為1.16%。西安飲食2018年半年報顯示,2018年1—6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億元,同比僅增長1.08%,凈利潤為-205.19萬元,同比下降了88.18%。

同時,港股上市的幾家內地餐飲企業唐宮中國、國際天食(上海小南國)、合興集團(吉野家母公司)中期純利、收益、凈利也分別出現下降,業績表現令市場失望。

03?海底撈上市后,??資本會更待見餐飲業嗎???

繼湘鄂情后,國內餐飲企業幾乎停止了上市的步伐。盡管在2017年,苦戰 7年的廣州酒家最終登陸A股,但月餅制造的屬性讓它的上市少了幾分餐企代表性。

海底撈的上市,終于讓一直籠罩在資本陰霾下的餐飲業再次見到曙光。不少分析人士認為,海底撈上市將催生餐飲業新一輪的投融資熱潮,進而出現第三波餐企上市潮。

紅餐(ID:hongcan18)認為,海底撈上市,毫無疑問是餐飲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但現在就斷言其為餐飲業進入主流資本市場的分水嶺還為時尚早,畢竟,投融資市場從來都充滿變數。 ?

不可否認,近幾年,曾經不受資本待見餐飲業確實出現了投融資小熱潮,資本運作活躍起來,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機構如真格基金、弘毅投資、番茄資本、紅杉資本、天圖資本等扎進餐飲業,眾多餐飲品牌、餐飲供應鏈企業也在發展過程中引入了投資,且動輒就融資上億,成為資本追逐的對象。

《2014—2017年國內外餐飲行業投融資分析》藍皮書顯示,2014—2017年,在網絡公開渠道可觀測的餐飲行業投資事件共406起,總投資金額達19.6億元。在機構投資案例數上,真格基金共26筆餐飲行業投資,投資餐飲企業案例最多;在投資金額上,春華資本27.4億元人民幣投資百勝中國奪魁。

△數據來源:《2014—2017年國內外餐飲行業投融資分析》


△數據來源:《2014—2017年國內外餐飲行業投融資分析》

今年1—6月,番茄資本統計顯示,發生在中國食品與餐飲行業的投資案例數總共有86起,投資金額達251.32億元人民幣。其中,3—6月單季融資金額創新高,約為35億,融資規模過億的企業有14家,包括幸福西餅、連咖啡、大希地、 喜茶、奈雪の茶、美味不用等、鹵人甲等品牌。

△數據來源:番茄資本

1?為什么近幾年會出現投融資熱潮???

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投資機構對餐飲業并不熱衷。相關數據顯示,2007—2013年,中國餐飲業投資案例僅有49起,投資額在私募投資中的占比僅為1%。

紅餐專欄作者、厚生資本投資總監劉曉東從資本的角度分析了這個現象,在他看來,過去餐飲業雖體量巨大卻不受資本待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餐企財務不透明、持續盈利差、安全風險高、做大無動力、投資機構對餐飲投資標的要求頗高,等等。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實施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餐飲行業逐漸向規范化發展,往常被資本市場詬病的種種問題正一一得到解決。

而且,正如番茄資本創始人卿永在接受紅餐采訪時所言,“餐飲業的規模化、連鎖化運作是吸引風險投資的重要因素。與之前受資本追逐的互聯網產業投資相比,餐飲業的現金回收快,而且具有經濟實體的穩定性,輕快餐飲能夠快速復制擴張。”

“此外,底端供應鏈建設的逐漸成熟、外資餐飲品牌的運營管理人員流動、越來越多的垂直細分品類的出現、互聯網技術在餐飲行業的應用都極大的加速了餐飲業標準化、規模化、集中化的進程,再加上國家對稅收規范的更加嚴格及營改增對規范餐飲稅收的減少,都使得餐飲企業更加具備資本價值。”

2?餐飲業投融資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餐飲業雖然迎來一波投資熱潮,但并不能掩蓋其投融資市場存在的問題。

估值虛高、后勁不足是目前餐飲投融資市場的主要問題 ,比如某品牌,營收才幾千萬,卻估值幾十億,這就是虛高。能上市還好,但是它現在虧損嚴重,你想誰愿意當這個‘接盤俠’?投資它的資本已經焦頭爛額了。”紅餐專欄作者、春筍餐渠創始人吳憨子表示。

無獨有偶,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餐飲人士也表示,資本都是逐利的,投資企業的期望回報周期一般為3~5年,“最好的結果是企業上市,資本套現退出”。

“然而目前來看,大部分拿了融資的餐企后續發展不溫不火,增長乏力;少數幾個發展得好的品牌,也離上市還有很大一段距離,2015—2017年進入餐飲業的資本幾乎都沒有賺到錢,這種現象也很大程度影響了機構的投資信心。”該人士說道。

在他看來,雖然海底撈的上市確實是一劑強心劑,但海底撈已經穩扎穩打24年,不是所有的餐企都是海底撈,這點投資人心知肚明,因此,對未來餐飲企業的融資情況不應盲目樂觀。

卿永也認同這個觀點,“餐飲企業是需要時間沉淀的,餐飲企業的品牌成功少則5~10年,多則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對于短期三五年就要退出的基金而言,投資餐飲無論是對品牌還是對機構都會是傷害。”

他認為造成餐飲業資本市場充滿變數的原因還有兩個,一方面,規范性仍是餐飲企業最大的痛,餐飲人規范意識過于薄弱,財務、法務都不規范,很難取得資本的信任;另一方面則是整個餐飲行業食品安全問題還非常嚴重,如果完全按照標準,大部分餐廳都得關門,對資本來說風險很大。

卿永預言,未來10年將是百億級規模餐飲企業批量誕生最好的10年,也會是大批低價值貢獻的餐飲品牌被迫退出的10年。

結語

對資本而言,餐飲業市場龐大、增長率高、現金流好都成為其吸引投資者目光的重要因素。在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更加凸顯中國餐飲業良好的可增長性、抗風險性,餐飲業很自然地成為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青睞對象。紅餐創始人陳洪波表示:“近年來,我國餐飲投融資市場有好勢頭,也存在問題,未來的發展依舊充滿變數。”

對中國餐飲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但愿海底撈的上市,能掀開餐飲業投融資的新篇章!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