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點評蟄伏八年沖刺香港IPO 餐飲外賣業務能否構筑護城河?
陶力;秦元舜 · 2018-06-26 18:19:03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無論外界傳聞的600億美元估值,是實至名歸,還是市場泡沫,美團點評的IPO之路,都已經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6月25日,美團點評披露了其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聯席保薦人為高盛、摩根士丹利與美銀美林,華興資本為獨家財務顧問。招股書披露,2017年,美團點評實現收入339.28億元,年內虧損189.88億元,經調整EBITDA為虧損26.92億元。2016年,美團點評實現收入129.88億元,年內虧損57.95億元,經調整EBITDA為虧損49.98億元。
截至目前,該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持股11.4386%,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穆榮均持股2.5141%,聯合創始人兼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持股0.7264%。騰訊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0.1363%,紅杉資本持股11.4368%。其他投資者持股53.7478%。
“之所以美團點評選擇在港股上市。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港股的‘同股不同權’,解決了管理人持股較少的科技公司上市的后顧之憂。”老虎證券TMT行業分析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港股新政的原因外,港股市場優秀的個股更少,像美團這樣名氣大的公司更容易成為稀缺標的。而投資者主要來自大中華區,對公司的了解程度更佳,都是美團上市港股的原因。
據悉,美團或于8月30日通過港交所的聆訊,并于9月26日正式上市。
外賣成核心
招股書披露,美團點評主要收入來源為三個部分: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和新業務。其中,餐飲外賣收入占比從2015年的4.3%增長至2016年的40.8%,2017年則進一步增長至62%,首次超過到店酒旅的占比。
除了外賣、單車等重點業務外,美團的業務已經涵蓋了酒店、旅游、票務、短租、美業、家政、共享充電寶、生鮮電商等各個方面。而這些領域,依舊聚集著攜程、滴滴出行、ofo、口碑、盒馬鮮生等強勁對手。
對外賣業務的充分信心,顯然是王興敢于在不斷虧損的狀況下依舊多線作戰的原因。他曾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2015年公司已經做到過盈虧平衡,如果當時上市,就不會做外賣這個業務了,做了也不一定有現在這么好。他認為,公司的很多業務還處于發展階段,未來還會有更大的空間。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網民網絡外賣服務調查報告》顯示,在主要的第三方外賣訂餐平臺中,美團外賣以79.9%的用戶滲透率位列行業第一。而在最常使用方面,美團外賣、餓了么、百度外賣是用戶最經常使用的平臺,其中用戶對美團外賣的選擇高于其他兩個平臺,達到53.9%。
不過,即使在占據優勢的外賣領域,美團點評也面臨來自阿里巴巴旗下餓了么的競爭。目前,餓了么已經納入阿里巴巴新零售體系,與淘鮮達、盒馬等均展開了合作,試圖借此降低騎手的成本,以提高運營效率。
在此背景下,美團點評的運營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招股書透露,美團點評的銷售成本由2016年的70億元增至2017年的217億元,增幅達到208.1%。餐飲外賣成本由2016年的57億元增至2017年的193億元,增幅達238.8%。騎手成本亦由2016年的51億元增至2017年的183億元。
因此,借由上市募集更多的資金,是美團點評想走的路。盡管沒有透露募集的資金量,但是該公司表示,將有約35%資金用于升級技術并提升研發能力;約35%用于開發新服務及產品;約20%用于有選擇地進行收購或投資;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外賣業務的核心實質是外賣小哥的勞動。而外賣小哥的勞動屬于人力資源。目前社會的人力成本較高,這也會影響到美團外賣的盈利狀況。
盈利的悖論
王興的野心并未止步于餐飲和外賣,他希望做吃喝玩樂全覆蓋的平臺,甚至不想錯過共享出行領域。
2018年4月,美團以35%股權、65%的現金(27億美元)收購摩拜單車,高調入局共享單車領域。“接摩拜是要很大決心的,單車是比外賣、網約車更累更重的業務,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王興在收購摩拜時對媒體表示。
招股書顯示,美團點評收購的摩拜單車已產生虧損。而在共享單車方面,美團點評還要持續投入,能否盈利仍然是個未知數。
試水網約車,挑戰滴滴的地位則是王興的又一次冒險。2018年,美團預計在上海、成都、廈門、溫州、北京、南京、鄭州等地開展網約車服務。此前在上海,美團打車每單補貼成本高達40元,針對司機端推出了優惠券、收入保底等諸多補貼政策。
“在網約車戰場上,美團頗有幾分以卵擊石的味道。”張毅認為,網約車市場格局基本已經穩定,滴滴等頭部企業已經擁有大批核心用戶與簽約的專車司機,且市場格局趨于平穩,美團想要單純依靠補貼逆襲有很大難度,也要消耗海量的資金。
據悉,今年美團網約車司機的成本已經達到2.93億元。盡管美團點評的虧損已經有所收窄,但是如何保持投入和盈利的平衡,打破二者的博弈,也在考驗著投資人士的信心。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0月騰訊領投40億美元后,美團的估值為300億美元。隨后收購摩拜的過程中,換股的估值為390億美元。有媒體報道稱,美團沖擊IPO的估值將高達600億美元。與不斷提高的融資與估值相對應的,是美團全面鋪開的各條戰線,都在源源不斷的消耗著資本。
前述證券分析師認為,對于投資者而言,網約車、共享單車領域的虧損并不重要。他們也沒有預期美團可以在這些方面盈利。投資者更關注GMV和美團主營的外賣業務。外賣業務走勢影響著投資人的信心。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