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類大生意!蛇餐廳“榕記”,開了30家店融資數千萬
紅餐訪談小組 · 2018-12-02 22:59:29 來源:紅餐
“吃蛇,就去榕記”。
在廣州,榕記是一張地標名片。14年間,從廣州番禺到廣西、湖南,從一家小店做成全國唯一一家連鎖蛇餐廳,今年還拿到了數千萬投資。
憑的是什么?
《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本草綱目》中有“南人嗜蛇”的說法,一個“嗜”字形象地道出了粵人對吃蛇的熱衷。在廣東,吃蛇有上千年的歷史,早已成為一種養生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政策的影響,這道鮮品也經歷了幾番起伏,甚至一度隱于市際,瀕于絕跡。
在并不被看好的市場上,有人卻敏銳地嗅到了商機。一家名為“榕記”的蛇餐廳,原本只是廣州番禺的一家小店,卻在短短2年時間內在全國開店30余家,成了廣州的“地標性餐廳”不說,還把店開到了廣西和湖南,4000㎡的大店高峰期仍需預定。今年,風頭正勁的榕記又拿到了數千萬投資。
今天,人稱“蛇王輝”的榕記創始人王國輝做客“洪波高端訪談”,一起來聽聽他的掘金之道吧!
王國輝談榕記蛇宴的經營理念
1 想開好餐廳, 首先要充分挖掘產品價值
王國輝年紀不大,1976年出生的他剛剛度過42歲的生日,濃眉大眼圓圓臉的長相令他看起來有幾分憨樸,但聊起生意上的事,機敏和審慎的性格便在言語間彌散開來。
他跟蛇打交道的時間,占到他人生三分之二還要多。小的時候,他看爺爺收蛇,從小就熟識蛇的品種、習性,更熟悉蛇的味道,家家都缺糧短油的年月,蛇肉豐盛了饑轆的腸胃。爸爸接手這門生意后,開了檔口,終結了老一輩走街串巷、風餐露宿的買賣生涯。待到他接手,把排檔開成了連鎖餐廳,把小店做成了品牌。
談到為什么會選蛇這個小品類,王國輝說家族影響和自己的喜愛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蛇身上可觀的商業價值。
1. 孵化率高,空間需求小
人工飼養的蛇因為環境和食物較之野外更有保障,孵化率較高,一般能達到80%~90%的存活率。養蛇對空間需求不大,一個10~15㎡的蛇房可以容納80~100條蛇共同生活。
2. 吃得少,長得多
蛇最大的特點是吃得少長得多,再加上活動量不大,飼料轉化率高,9~16個月就能上市。
3. 人力成本低
蛇在幼年的時候,一天要投食兩次,成年后兩三天才需要投食一次,加上打掃衛生,一個人可以飼養3000~4000條蛇。
既然蛇本身不是成本高昂的食材,那為什么賣那么貴,一桌蛇宴動輒上千塊?
王國輝說蛇宴之所以給人們留下“吃不起”的刻板印象,是因為傳統的經營方式和理念所致。野生蛇數量少,物以稀為貴,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加之很多商家一味夸大野生動物的營養和藥用價值,使得包括蛇在內的野味,越捕越少,越賣越貴,最終導致品類的市場份額越縮越小。
想把蛇餐廳做大,首先要改變蛇宴“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后,凡經營野味的餐廳都要辦理“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并要求以人工養殖代替野生捕捉。這個規定一下來,一些經營野味的傳統餐廳就退出了市場。王國輝看得比較遠,他覺得這對經營者來說,乍一看是增加了成本,但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對餐飲市場還是生態環境,都更有利。
是不是看著很有食欲?
1. 供應鏈得到了保證
野生蛇并不好捉,有時候運氣不好,在山里轉一整天也捉不到一條。況且,再有經驗的捕蛇人都免不了會被蛇襲擊,一旦被毒蛇咬了,若不及時救助,命都沒了。這樣原始的供應方法產量極不穩定,達不到規模化的要求,早在《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之前,王國輝就采取了與農戶合作養殖的供應方法。
2. 更安全衛生
因為人工飼養環境的穩定,養殖蛇感染寄生蟲及重金屬污染物的風險極大降低了,再加之人工投食多選用剛出殼的小雞、小鴨等,這些小雞沒有開口吃食物,不會感染寄生蟲,從而降低了養殖蛇攝入寄生蟲的風險。
2003年非典肆虐,人心惶惶,野味一度失去了市場。一年后榕記開業,一點一點重拾食客信任,做大做強,靠的是謀略,更是良心。
招牌姜油浸蛇
2 偏門小品類,如何在 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開餐廳14年,讓偏門的小品類也能有自己的一方市場,王國輝有一些心得與我們分享。
1. 談運營
榕記經營了14年,一直實行的是老員工管店模式,老員工多數為股東,但在經營權方面,王國輝堅持餐廳經營權歸他,股東們不得干涉。
這一點上他跟父親有分歧,但在王國輝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父親做生意一直堅持“平、靚、正、量”(即指薄利多銷),但經營方式偏保守,于是王國輝就讓父親專把采購關,嚴格掌控進貨端。跟了王國輝9年的大廚深諳烹蛇之道,王國輝就讓他主抓菜品。而他自己最懂經營,每天腦海里都勾勒著榕記的版圖,于是就主抓運營。各司其職,各取所長,這是團隊作戰的底層邏輯。
今年,榕記獲得千萬元融資——小品類那么多,為什么資本市場偏偏會選非主流的蛇餐廳?
投資人看中的,首先是它的獨特——難以復制。兩廣地區氣候適宜,養蛇最佳,稍往北往西,江西、湖南養蛇自然越冬成問題,再往北,就得實行溫濕控制的全封閉管理,成本增加。同時,懂蛇會做蛇的人少,復制這個產品的難度很高。
其次是稀缺——榕記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家蛇餐廳連鎖品牌,經過14年的發展,其規模、門檻以及經營能力都達到了品牌連鎖的要求。
蛇雖是小品類,但名氣很大,具有潛在的消費價值,這無疑也是受資本青睞的。
蛇膽川貝龜苓膏
2. 談選址
榕記的店面普遍都在1000㎡以上,然而每平米租金只有60~70元。王國輝分享了他的方法。
> > > >
與業主合作,資源置換
榕記的餐廳多數都是找商鋪業主直接合作,這樣可以拿到第一手的租金,作為資源置換,業主也有入股的權利,互惠互利。隨著榕記在業內聲名鵲起,漸漸生成了天然的信用保障,為了帶旺商鋪的熱度,不少業主甚至主動降租上門求合作。
> > > >
專找別人做不起來的大店
店大卻做不起來,對業主和商家來說都是燙手的山芋,這樣的店一般租金都很低,很容易就能談下來。
> > > >
偏僻,但要交通便利
榕記的店都不在市中心,但同時交通都很便利,店前面都設有夠大的停車場。小品類跟大眾餐飲不同,喜歡的人自然會關注,不管你開到哪里他都找得到。相比市中心不好停車、交通擁堵的情況,顧客更愿意悠悠閑閑地吃頓飯。
說起“不進商超”這點,王國輝說倒不是有意為之。蛇餐廳在選址上確實很受限制,考慮到安全性,人流密集的地區不能開,商超就進不去。而且,像蛇餐廳這種傳統餐飲的營業時間較長,尤其是晚市,商超的營業時間會有限制。但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投入與產出,好地段的租金裝修都會高出很多,客單價就要提高,目標群體的有限性也支撐不了投入與產出的良性關系。
龍鳳龜煲
. 談創新與兼容
> > > >
SKU的設計和選擇
一般說起蛇的吃法,不外乎打邊爐和椒鹽蛇,但在榕記,蛇有一百多種吃法,除了傳統菜式,還有蛇與雞、鵝、羊、娃娃魚、鱷魚龜甚至黑松露等多種食材的搭配,從龍鳳龜煲、蛇羹,到姜油浸蛇、蛇膽蛋撻,從冷盤到熱菜,從清湯涮鍋到麻辣鍋,從主食到甜品,十八般花式吃蛇樣樣俱全。
老話說“秋風起,三蛇肥”,進入秋冬就講求進補,市場普遍有這個需求,蛇餐廳生意是不難做的,難的是漫長的夏季里如何破冰?夏季蛇不夠肥,天氣又熱,包括榕記在內的蛇餐廳夏季的上座率普遍都只有冬季的一半,有時可能五成都達不到,有些蛇餐廳一年之中有一半時間都是虧損狀態。
酸辣泡椒蛇
本身很小眾,如果因為虧損而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勢必會破壞市場,形成不良反應,這也是蛇餐廳一度越開越少的原因。
榕記的情況要樂觀一些。首先,夏季養蛇有竅門,飼養得當能讓蛇夏天也不掉膘。其次,菜品上有變化,秋冬有藥膳鍋,夏季就要清補涼鍋,不想打火鍋,還有白鹵水眼鏡蛇、酸爽泡椒蛇等適合夏季吃的冷盤菜式供客人選擇,清新爽口又祛火。
當蛇遇上娃娃魚
> > > >
口味要細分
蛇餐廳的目標客群,向來不是年輕人,更多的是年紀偏大的食客。原因主要有兩個:蛇的模樣令人懼怕,民間的一些傳說故事也讓很多人對蛇敬而遠之,尤其是年輕人,心理上比較抗拒吃蛇。
這就要針對不同情況服務,對于中老年食客來說,他們更講究吃原味,注重食材手藝;年輕食客則更講究吃口味,調味和出品要引向時尚化。為了吸引年輕人來,榕記增設了湖南口味蛇、泡椒蛇等辣味蛇菜,原創的姜油浸蛇達到了10%的高點單率。
此外,在菜式的出品上也進行了創新,例如蒜香反骨蛇這道很受年輕人歡迎的招牌菜,蛇段腌制切好,煎炸之后形成自然的卷曲,蛇身被隱藏在酥皮之下,排成一圈好看的花型,無形之中令人忘了恐懼。
蒜香反骨蛇
3 榕記的未來
談到未來的規劃,王國輝說會做縱向深發展。
1. 建養殖場,做蛇產品供應鏈
長期以來,榕記一直是跟別人合作養蛇,隨著生意越做越大,王國輝想在廣東建自己的養殖場,實現一手貨源的掌控。除了食用價值,蛇還有極大的藥用等其他商用價值,下游產品的潛在市場亟待開發。
2. 打造蛇文化,并大力發掘和傳播
如今,隨著食文化的發展,吃飯逐漸從吃實惠、吃味道演變成吃文化。這與王國輝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說將來吃飯都是吃文化,蛇餐廳想讓更多人喜歡和接受,就要打造蛇文化。這方面,王國輝一直在通過電視臺、自媒體等渠道自發地做一些蛇文化的傳播。
蛇血肉松飯
下個月,榕記將迎來14周年店慶,廣東惠州的新店也即將開業。
其實,榕記用的招數并沒有多么高深莫測,歸其核心,不過是給蛇饌注入了粵菜的文化和精神,把蛇饌引向時尚化,這不僅是榕記的路,也是傳統小品類拓展市場應該有的方向。一切道理,說起來都輕巧,做起來卻各有各的復雜,總歸,順應市場,勤于思考,發于初心,歸于人心,萬宗買賣,終歸其理。
記者 | 紅餐_樊婷
編輯 | 紅餐_左永君
視頻 | 紅餐_羅莊、劉鑫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