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詐消費者?一杯奶茶半杯都是冰
· 2021-07-09 11:39:00 來源:中國飲品快報
“明明點的是少冰,號稱半杯都是料,結果半杯都是冰。”該消費者認為,“這太坑消費者了,自己花了22元錢卻買到了一杯冰糖水。”
經過紅星新聞記者走訪調查,該店店長解釋,是新店員操作失誤導致少冰做成了標準冰,而店員則表明點單時已說明該飲品是冰飲,自己是按照少冰的量來制作,造成消費者誤解是由于“冰塊太大”。
對此,一些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在別的奶茶店也有相似經歷,即使要求少冰也有很多冰;也有部分網友認為,是奶茶店的套路太多,用冰塊充當飲料降低成本。
到了夏季,冰塊的用量增多,少了飲品不夠冰,冰塊多了、大了又容易惹人詬病。因為冰多而遭到消費者投訴,這到底是奶茶店的問題?還是店員操作的問題?對消費者而言,這算得上是消費欺詐嗎?得從多方面來看——
以一杯奶茶的標準冰量為100g為例,那么50g、75g的用量都算少冰,在店員的操作當中,區別可能就是一鏟子和半鏟子的區別;但在消費者心中,可能覺得只有3~4塊冰塊才叫少冰。實際上,這是雙方對“少冰”定義理解角度的不同。
而對于冰的用量,不同奶茶店、不同的產品都有自己的配方。可能這家奶茶店的少冰,看起來只有漂浮在表面的幾塊冰,但在那家奶茶店的產品配方中,少冰在視覺上就占到了2/5杯。
為避免造成消費者誤解,最好是在菜單上標明少冰、標準冰、多冰的分量區別,或者在樣品杯里擺上幾塊仿真冰塊,讓消費者直觀看到不同冰量的區別。
此外,對于一些無法去冰的產品,要在消費者點單時特別說明,少冰也會有明顯冰感。尤其是在夏季菜單中,大多數產品都是含冰的,冰少了或沒有冰,既做不出效果,也影響口感。
盡管冰的體積的確能替代一部分飲品,但也不能一桿子打翻一船人,連鎖茶飲品牌對品控有要求,不會只從成本進行考慮,更何況當天預制的茶湯、小料過了效期也是要倒掉,犯不著節省,使用冰塊的出發點主要為營造更好的口感。
關于“冰塊用量多是否涉嫌消費欺詐”的問題,還要看情況具體分析。
有律師表示:如果消費者點的是少冰飲品,商家在沒有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做成了標準冰飲品,則涉嫌以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品標準方式銷售產品而構成消費欺詐;如果商家對某款飲品的宣傳與實際提供給消費者的商品不符合,也涉嫌消費欺詐。
作為商家,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多與顧客溝通交流,事先告知飲品的特殊性,以免造成因雙方理解不同而導致的矛盾發生。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