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省市消費數據出爐:餐飲業收入大幅下滑
李果,李帆 · 2020-03-26 11:58:4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受疫情影響,消費市場受到沖擊,特別是餐飲業、非生活必需類商品。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梳理總結了1-2月13個地區的消費總體情況:
餐飲業收入受沖擊最大;
網上零售額的快速發展;
剛需類商品仍保持較好增長,但如黃金珠寶、化妝品、汽車等“消費升級類”商品的增速大幅下滑。此外由于居民減少出行,石油及制品類亦同比大幅下降。
春節假期和2月份,因疫情防控要求,市民出行受到限制,餐飲零售業暫停營業,對消費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餐飲業、非生活必需類商品受到沖擊明顯。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對已經公布1-2月消費數據的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行了統計梳理。
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平均降幅為20.64%,降幅最高的地區均為山西省,達到31.8%。
分消費形態,餐飲業收入的平均降幅為40.63%,內蒙古的降幅達到59.6%;商品零售額增速的平均降幅為21.8%,山西省的降幅達到34.3%。
綜合而言,1-2月13個地區的消費總體情況為:
1,餐飲業收入受沖擊最大;
2,網上零售額的快速發展;
3,剛需類商品仍保持較好增長,但如黃金珠寶、化妝品、汽車等“消費升級類”商品的增速大幅下滑。此外由于居民減少出行,石油及制品類亦同比大幅下降。
餐飲業收入大幅下滑
13個地區中,餐飲業的增速均出現大幅下滑,有餐飲業增速統計的11個地區中,平均下滑幅度大度40.63%。
1-2月份,內蒙古 限額以上單位餐費收入同比下降59.6%,其中2月份同比下降95.4%。餐飲企業停工停業比例及營業額降幅均高于商貿領域其他行業。
湖南省 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實現零售額23.60億元,同比下降37%。其中,正餐下降42.4%,快餐下降22.2%。
河南省 1-2月份的餐飲收入27.49億元,同比下降43.3%;福建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39.58億元,同比下降15.0%。餐飲消費滑落較多,全省餐飲收入245.82億元,下降27.3%。
安徽省 的餐飲業營業額下降36.6%,餐費收入下降38.6%,比商品零售降幅高18.4個百分點。
圖片來源 / 新華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預計,2020年2月的各項數據,或將成為今年的最低點。3月后,隨著應急響應級別的下調,消費數據將出現拐點,并隨之出現較明顯的反彈。
如上海的統計數據顯示,1-2月,住宿餐飲業收入增速下降25.7%,但在2月當月,住宿餐飲業收入僅42.15億元,同比下降67.4%。
與消費行業的其他統計數據,進一步反映了上海市的情況。
在1-2月的國際旅游入境人數的增速方面,上海同比去年同期下降50.7%,2月則下降85%。
星級飯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在2月僅5.1%,而1-2月尚維持25.5%。而2019年的上述數據,分別為48%和58.2%。即2020年2月,上海市的星級飯店客房平均出租率同比下降了42.9%。
上海兩座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亦大幅下滑——1-2月同比下降44.2%,2月當月的降幅高達82.1%。
新商業模式優勢凸顯
但疫情并非對所有行業都產生負面影響,21世紀研究院研究員注意到,1-2月部分新商業模式的優勢獲得充分發掘。
以內蒙古為例,1-2月的餐飲收入降幅接近60%,但部分新商業模式的優勢凸顯,如連鎖經營模式運營的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4.4%,增速好于消費品市場整體狀況。
安徽省1-2月的自助式零售業態出現小幅增長,其中社區商業降幅小于總體。
從零售業態看,與居民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自助式零售業態受疫情沖擊相對較小。1-2月,限上超市和倉儲會員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9%和5.2%;
與社區消費密切相關的食雜店和便利店零售額同比分別下降13.3%和10.9%,但降幅比限上商品零售額小6.9和9.3個百分點。
疫情期間,實體零售企業經營受到較大沖擊、但也促進了網上零售的快速發展。
以內蒙古 為例,1-2月份,全區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同比增長12.0%。
四川 1-2月,餐飲收入285.7億元,同比下降34.0%;商品零售2501.9億元,下降12.7%。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商品零售額154.1億元,增長6.1%。
福建省 1-2月,全省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48.84億元,雖然同比下降1.2%,但是占限額以上零售額比重達15.5%,比上年同期提高3.0個百分點。
云南 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8.45億元,增長1.7倍。
安徽省 1-2月,全省限上網上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6%,占限上消費品零售額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7%提高至13%;通過互聯網實現餐費收入增長12.7%,占限上餐費收入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4%提高至4.8%。
同期,陜西省 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網上零售額78.34億元,同比增長16.3%,較上年同期加快5.0個百分點。
另外,與居家就餐相關“剛需商品”購買頻率有所提高。
從各地統計數據看,與之相關的部分商品的表現“逆勢增長”的態勢——多地的糧油食品類商品在1-2月為正增長。
其中,北京市的糧油、食品類商品實現零售額173.6億元,同比增長16.4%;
福建省的同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4%,其中糧油類、肉禽蛋類、蔬菜類商品分別增長20.2%、36.1%、12.3%;
云南省,糧油類商品增長11.9%,肉禽蛋類商品增長48.9%。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認為,這除與商品類型有關外,亦與部分商品在疫情期間出現的價格上漲有關。
如安徽省統計局就透露:糧油食品類商品受零售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1-2月零售額同比增長4.4%,其中肉禽蛋類、蔬菜類和干鮮果品類分別增長27%、16.8%和9.7%。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