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餐飲人呼吁:復業復工,拯救疫情下的餐飲業!
林如珍 周洪楚 · 2020-02-19 21:47:32 來源:紅餐網
餐飲復業的“春雷”已打響!最新消息,佛山超6千家餐廳于2月18日率先復工復產。
餐飲人為此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因為大家真的等了太久。這個冬天,餐廳復業一度成了奢望,但它本不該成為奢望。
01 ?
復工復業遙遙無期,
近3000萬餐飲從業者等不起
毫無疑問,“難”是整個2019年餐飲行業的關鍵詞。讓餐飲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等”居然比難更難。
疫情爆發以來,餐飲人幾乎都在——等。事實上,這也是大家唯一能做的事。
等疫情好轉,街道上熱鬧起來,顧客重新涌入自己的餐廳;
等復工復業,生意恢復起來,彌補這段時間房租、人工、稅務等的種種支出;
等疫情過后,回到過去,甚至比過去更好。
可是,店面的租金、員工的工資、繳納的稅費,能等嗎?
還沒等到復業之日,廣州等全國多地的餐企又收到“一刀切”的“堂食禁令”,到底還讓不讓全國800萬餐廳活了?
眉州東坡1個月損失近1億元,繼續下去也只能撐過3-6個月;
海底撈停業兩周虧損11億元,相當于每天近8000萬;
外婆家在200家門店停業零收入情況下,還要支付250萬元工資,吳國平坦言壓力大;
西貝春節前后一個月時間將損失7-8億元,賬上現金流抵不過3個月;
1個月虧損了6000萬的八合里海記,需向銀行抵押物業貸款給員工發工資。
連西貝、海底撈、眉州東坡、老鄉雞這樣的大企業都告急求救,更不用說那些抗風險能力更弱的中小企業和個體商戶了。
復業遙遙無期。但 800萬餐廳等不起,近3000萬餐飲從業者同樣也等不起。
再等下去,很多餐廳真的也就不用復業了。 ?
02 ?
2月9日盡早恢復正常生產的《通知》發布,
然而餐飲業卻遲遲未獲落實
等,是沒有用的。等,也是不對的。
早在2月9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針對性措施,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盡早恢復正常生產。
但實際上,《通知》在各地并沒有得到實際性的落實。以杭州為代表,9日當天有29814家企業提出了復工申請,但最后只核準了162家。而據國家信息中心顯示,截至2月12日,全國人員返崗率僅為26.06%。
如今,距離《通知》發布已有10天,企業復工率似乎還是相當低。本背負“民以食為天”重大意義的餐飲行業,更是一片蕭條。
在由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和紅餐網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餐飲企業影響情況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測算,僅2020年春節期間(大年三十至元宵)的餐飲收入損失約為3200億。而實體餐飲的損失大多數是凈損失,根本無法在疫情后進行回填。
面對復工遙遙無期的問題,餐企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對于未來又將有什么樣的影響呢?
關店自救。
《報告》中,面對“第一季度門店增減情況”,53.7%的餐企則表達出不同程度的關店意愿,而這意味著這部分餐企已經萌生退出行業的意愿。
減員止血。
《報告》中,面對“預計第一季度用工增減情況”,明確表示會減員的餐企高達63.9%。
一旦減員成為無可奈何當中的辦法,必將引發大規模的就業問題,而這又關于社會穩定。正如西貝賈國龍所言,餐飲業有三四千萬的就業者,一旦把這些人推到社會,后果將不堪設想。
03 ?
我們的城市靜止一天,
餐企就要延長一天的艱難掙扎
“現在要把腦子里固有的保增長等目標放一放,集中力量做一件事: 緊急情況下解決老百姓和企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幫他們減輕困難,渡過難關。 ”
經濟學家、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在接受新京報的采訪時,就提出“要考慮企業倒閉、失業發生的可能,研究緩沖措施”,其中解決老百姓和企業面臨的困難就被列為當下最迫切的一項任務。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連日來,也“頂著罵名”發表數篇呼吁有序復工的文章,他認為:“公共衛生防疫不是社會靜止狀態下的事情……我們的城市每靜止一天,損失都是相當驚人的,很多企業,尤其是服務業,面臨著延長一天的艱苦掙扎。 ”
△來源胡錫進微博?上下滑動可查看全文內容
沒錯,“尤其是服務行業”。而極其依靠勞動力、依靠現金流的餐企,他們所承受的痛苦不言而喻。
營收方面帶來的巨大損失,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統計的,但這背后引發的更是近3000萬餐飲人及背后家庭成員心理的恐慌 。我們來看看復工這條時間軸有多么折磨人:
對于疫情正在誘發全行業工作人員不斷蔓延的恐慌心理,我們在《報告》中可以窺見。在“門店所在地區受疫情影響的嚴重程度”一題,有48.0%的受訪餐企選擇了非常嚴重。這折射出餐企對疫情影響的主觀感知和判斷,餐飲人深陷恐慌之中。
而這也是很多餐企知難而上的原因,就如眉州東坡總裁梁棣所說:“我們為什么在堂食沒有人的情況下還開著?其實主要是要讓員工,在一個有序的狀態下工作,如果這個時候不能開的不開、能開的也不開,最后大家就散了。 ?”
04 ?
餐飲有難,
整條產業鏈千萬人也跟著受難
在餐飲產業鏈當中,餐廳只是終端。要知道,這背后還是一條關乎千百萬人的上下游供應鏈。
唇亡齒寒,終端難受,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必定只有跟著受難。
供應商,首先跟著遭罪。 就如供職于餐飲供應鏈服務企業蜀海的何先生透露:“我們的蔬果來源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從全球直采的,一部分則來自于我們自己的基地,主要就是供應全國的餐飲企業。現在除了諸如肯德基等快餐,沒有餐飲品牌敢開門營業了。”?
房地產,或面臨全年盈利的負面沖擊。 仲量聯行作出初步判斷,此次疫情對零售地產項目的影響非常大,廣深兩地優質零售物業的租金在疫情持續期間甚至面臨負增長的風險。即使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消費者信心和消費需求的恢復需要一定時間,租金企穩將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甚至有餐飲老板表示,他們已經沒辦法支撐2月份的房租了,如果業主不通融,或考慮將店賣掉或關店。然而,大家都知道,這些年商場加重了餐飲的比例,餐飲企業一旦撤場,疫情后商場將會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空置的。
除此,餐廳設計公司、策劃公司等等無疑也都陷入了困境。同樣面對高昂的房租、人工,此類型的公司也逃脫不了面臨倒閉的可能。
所以,這不僅是餐飲行業的災難,更是社會經濟的一場危機。
多米諾骨牌效應顯而易見,餐飲企業遲遲不能復業所帶來的收入下降、現金流枯竭、債務危機爆發,必定會引發經濟衰退、產值下降、債務增加、員工失業、相關產業鏈崩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是啊,我們不能為了預防一場危害,而引發另一場更大的危害。
正如胡錫進提醒的:“我們的社會需要在防疫和經濟社會生活之間保持平衡,這種平衡就是兩手都要硬,爭取對絕大多數人的最佳效應,這是公共衛生的真正公式。當疫情洶涌撲上來的時候,我們應當敢犧牲一切來捍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當那種風險抑制住的時候,我們就要一方面在深山里剿匪在城市里肅清破壞者,一方面則要把我們的生活重新建立起來。”
05
我們呼吁餐飲行業有序復工
更是為了重塑從業人員信心
餐飲行業的凜冬尚未結束,但大家還是聽到了春天的敲門。廣州部分地區已經釋放出餐飲復工信號。
2月20日,番禺部分餐廳在嚴格審核后,將率先恢復營業服務。這消息放在平日,或許平淡無奇,在特殊時期卻成了足以讓陽光透進來的一道縫隙。
餐飲人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因為大家真的等了太久。富豪山莊酒家馮達漢的朋友圈出現這樣一則告示:
據紅餐網(ID: hongcan18)了解,番禺區是廣州最早發布禁止堂食的行政區。而今該酒家開始營業的消息一出,讓不少餐飲人認為這是逐步小范圍放開的一個信號。
而這樣的信號,對于餐飲行業,乃至整個經濟復蘇都有重要意義。在人民美食發展聯盟理事長白瑋看來,“ 餐飲經濟,是作為反應國民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他認為餐飲是春江的鴨子,餐飲興,則經濟興。 欲復蘇經濟,要從餐飲開始。
紅餐網創始人陳洪波表示:對 確診病例已經多日0增長的地方,應當加緊有序復工復業。在防控得力的情況下,甚至可考慮全面復工復業。切實做到保障餐飲消費市場供應和滿足居民生活需求,最大限度的減少疫情對餐飲經濟帶來的影響,促進餐飲業的繁榮發展。
對于仍然偶發新增病例的地方,要區分發生和沒有發生新病例的所轄區縣,根據不同情況確定政策,不能簡單一禁了之。而應分片區,分批次實現復工復業。
實際上,停業期間的房租、人力、水電等剛性支出的成本損失,不是瞬間就能彌補。而復業后消費者的觀望心態所消耗的時間成本,也是餐飲人必須面對的。有專業人士預測,餐飲行業此次恢復元氣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但一切總需要一個開始,哪怕開端并不繁華。
早日復工復業,是為了早日消除餐飲人和消費者心中的恐懼,也是為了早日重塑餐飲人的信心。餐飲老板的心定了,員工們的心也穩了! 哪怕今年這個春節再難,也能種下新的希望。
人不可能一直被隔離,生命的意義不止是活著,而是有尊嚴的活著。
餐飲人投身餐飲行業的目的也絕不是等著,而是勇敢面對一切挑戰。不僅要活下來,還要活得比即將到來的春天更燦爛。
最后——
疫情之下,
各行各業都難!
餐飲人更難!
復工復業恢復經濟,
更是千萬餐飲人共同的期盼!
希望我們一起攜起手來,
戰勝困難!
一起等待春暖花開!?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