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這一年,有9件事值得火鍋老板注意
阿飯 · 2019-12-27 11:47:22 來源:火鍋餐見
桌上的日歷翻到最后幾頁,又到了討論明年行業走勢的時候,火鍋業這個大賽道走向如何,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明年將是波瀾壯闊、繼往開來的一年,也有人說,明年將是無比寒冷的一年。風起于青萍之末,也許通過2019年這九件事,我們能窺得行業未來發展的玄機。
01 巴奴概念店開業
2019年1月8日,巴奴首家概念店在鄭州開業,3000萬投資、2200平面積,只有61張臺,由米蘭世博會中國館建筑大師操刀設計,品牌創始人杜中兵坦言,“這家店的成本是收不回來的。”
但餐見君認為,多年之后,即便收不回成本,杜中兵也依然會為修建概念店這一決定而驕傲。
巴奴一直把海底撈作為追趕對象,但自海底撈各部上市以來,其發展速度火箭起飛,不論店面數量、供應鏈實力都突飛猛進,巴奴再追下去只能投入“海的懷抱”,但也不能止步不前,后面選手可多著呢。
所以,只能換賽道。
從諸多報道來看,巴奴目前的發展戰略是“拉高客單價,調整顧客群”,在北京,巴奴把客單價拉升了30多塊錢,在鄭州,也拉升十幾塊錢,之前與海底撈重合的客戶群得到調整,也徹底拉開了與大龍燚、小龍坎等百元人均品牌的距離。
消費高,顧客的要求自然也高。在食材、服務上提升是一方面,但這方面主觀因素較強,不容易分出高下,而概念店則不同,它是巴奴秀出的“一塊肌肉”,巨額投資和國家級設計師,不是誰都拿得出來的。
所以,競爭到一定程度后,一定會有“秀肌肉”的行為出現,品牌發展到一定程度會有爆發性提升的節點出現,巴奴秀過了,明年會是誰呢?
02 市井火鍋“井噴”
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從2019年年初,以“有拈頭”等品牌為首的市井火鍋開始“井噴”,并火熱了一整年。
市井火鍋的特點是“小”——投入小、面積小、菜品分量小,客單價低,裝修市井氣足,在消費者看來就是“實惠”。它本質上就是對低客單火鍋的重做,升了體驗感但沒提升價格。
通過市場驗證也能發現,眾多市井火鍋品牌中,能活下來的,客單價都不高,普遍維持在50元到70元之間,而那些做著做著客單就上百的品牌,大都門前車馬稀。
由此來看,還有沒有尚未被重做過的火鍋品類或者消費區間呢?這些地方興許就是明年爆發的重點區域。
03 大龍燚與魚東家戰略合作
2019年3月,大龍燚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分別與“魚東家酸菜魚”和“不是外人干拌冒菜”實現戰略合作。
這已經不是大龍燚第一次與其它品牌戰略合作,在其官網我們可以看到,包括牛華八婆麻辣燙、如在蜀毛肚老火鍋、隨身鍋、包煮婆麻辣火鍋菜、獨門驛、集漁、不是外人干拌冒菜等品牌在內,大龍燚已同多家餐飲品牌達成戰略合作,它似乎已從一個火鍋品牌轉變為餐飲投融資平臺。
不論是自己孵化還是投資別人的品牌,亦或是與其它品牌交叉持股,這樣的例子在餐飲業越來越多,餐飲老板們已經從只守著自己門店的“手藝人”轉化為“商人”、甚至是“企業家”,這代表中國餐飲業越來越職業化,所以,以后的競爭將向集團化作戰發展,興許會出現“XX餐飲財團”,而且,隨著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加入,餐飲生力軍換血,這一進程將持續加速。
由此可見,餐飲老板系統學習現代商業思維,顯得越來越有必要。
04 “呼倫貝爾草原羊肉”品牌成立
2019年8月6日,“呼倫貝爾草原羊肉”品牌正式成立,很久以前、東來順火鍋等9家餐飲品牌現場簽約使用該品牌羊肉。
表面看,這只是一個食材品牌的成立儀式,但背后卻是諸多品牌對優質食材資源的搶奪。
呼倫貝爾草原羊久負盛名,在當地,平均15畝草養一只羊,羊一年只生一胎,一胎多產一羔,每年羔羊出欄不足200萬只,按一只羊50斤、40%的出肉率算,一年出肉約4000萬斤,海底撈2017年年接待人次已經達到1億,店內一份羊肉為300克也就是0.6斤,按每人半份羊肉算,海底撈一年消耗羊肉3000萬斤,留給其它品牌的已經不多了。
當然,海底撈的羊肉由扎魯特旗提供,以上只是一個假設,要說明的是,優質食材也是有數量的。不少人說火鍋的競爭其實就是供應鏈的競爭,大品牌的觸角已深入原產地,甚至自建牧場,一些品牌可以憑借采購量,優先拿到優質食材,如果你不具備實力,在競爭之初就已經失敗。
所以,對優質食材的搶奪將更加激烈,提前布局顯得十分重要。
05 李氏辣度
2019年8月16日,德莊李氏辣度全線產品獲得辣椒及辣椒制品辣度認證。
李氏辣度,是德莊集團攜手重慶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李沿飛、西南大學教授李洪軍經過6年多的研究,于2017年推出的地方標準,受國家保護的權益文字。雖然目前似乎只有德莊在用,但它填補了一項行業空白,讓只有微辣、中辣、特辣的模糊表述,有了明確劃分。
這種將自家標準推高至行業標準的事并非德莊獨有,之前巴奴也曾主動聯合供應商和質量檢測中心,制定了國內第一份鮮鴨血的企業標準和企業備案。
國內食品檢驗標準尚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是不足但也是機會,不少品牌都在宣傳自己的產品如何“好”,也由此制定了很多“好”的標準,如果能將這些標準上升至行業乃至國家標準,其意義不言而喻。
06 鍋圈融資
2019年10月23日,食材供應鏈企業“鍋圈”宣布獲三全食品5000萬人民幣A+輪投資、不惑創投繼續跟投。
有句話說,干掉你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對火鍋店而言,干掉火鍋店的可能不是火鍋店而是“食材超市”。
鍋圈成立于2017年,是專注于中國家庭的廚房食材供應鏈,今年8月,鍋圈已完成來自不惑創投的4500萬元A輪投資,加上A+輪,累計A輪融資過億元。目前,鍋圈供應鏈不僅布局一、二線,也下沉到縣級城市。據了解,兩年時間鍋圈的供應鏈已經在全國開出近2000家鍋圈食匯門店,累計服務超過8000萬家庭,預計春節前在全國將完成3500家門店的布局。
有人把鍋圈食匯看做是“火鍋外賣”,但楊明超曾對媒體糾正,“鍋圈食匯與火鍋外賣不同,前者的本質是超市,后者的本質仍然是火鍋店。”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超市吃起來便宜,火鍋店吃起來貴。
由此,隨著鍋圈這類企業發展與擴張,火鍋門店的優勢只剩店內體驗感,所以增強就餐體驗,仍是未來火鍋業的發展重點。
07 海底撈重慶開店
2019年9月8日,海底撈重慶第一家分店開業,11月26日,第二家分店業。
據統計,海底撈入渝之前,重慶約有40000家火鍋店,其中鮮有外地火鍋品牌,雖然一路上質疑聲不斷,但從大眾點評來看,兩家店都達到了4.2以上的評分,來福士廣場店更是獲得朝天門火鍋熱門榜第一名。
海底撈這個20多歲的“老企業”,已一次又一次展示它的實力,展示它不可阻擋的步伐與多變靈活的手段,與固有印象中傳統企業的尾大不掉截然不同,很多人也在研究它,但它強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筆者贊同張勇的一句話:“我把員工當人看,這就夠了。”
事在人為,人對了事就對了,當老板真正把員工當成獨立有人格的個體,尊重其能力和價值,員工才能發揮出“人”的價值。特別是現在90后、00后成為服務員主體,他們更要求被尊重、被理解,“太二酸菜魚”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由此,為了有更好發展,餐飲企業的管理方式也需要更加人性和平等。
08 盒馬火鍋
10月17日,盒馬總裁侯毅在微頭條宣布,盒馬全國170多家門店上線火鍋業務,并稱主打線上的盒馬火鍋鍋底口味豐富,包含一千多種菜品的同時,價格只是一般火鍋店的一半。
11月10日,侯毅又發布數據,盒馬火鍋業務現已實現日售破萬單,最高一天賣出1.4萬份鍋底,其中六成以上的訂單來自線上,按照常規120元一鍋的單價計算,盒馬火鍋僅線上的全年收入將達3.6億,已經超過行業大佬海底撈,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線上火鍋店。
鍋圈之后,又來了一個跨界打劫者,且同樣強悍。
雖然盒馬的店不多,但其豐富性讓人咋舌,一是所有現在市面上流行的火鍋品類,盒馬一網打盡;二是涮菜配菜,盒馬可以強悍并豐富到“從水缸到火鍋”的新鮮感。
什么意思呢?即整個盒馬門店的海鮮活鮮,全都是其火鍋線上線下配菜的供給源,活鮮水產直接下鍋的體驗,盒馬之前也許只有珠三角地區的打邊爐才有。
至于蔬菜,盒馬日日鮮的時令蔬菜,也遠比火鍋店要豐富時令的多。肉類是山東紐瀾地牛肉在門店現切,貴州黃牛肉直供,玩的跟潮汕牛肉火鍋店一樣花俏,關鍵是價格還很便宜,這是大部分火鍋店,甚至大部分餐飲企業都不具備的能力。
對國人來說,沒有什么食材是不能涮的,也就是說,每個食材超市都是一個潛在的火鍋店。有人認為,這是商超對餐飲的降維打擊,雖然,還沒有引起廣泛注意,但可以肯定的是,對線下人流的爭奪將更加激烈,各業態間的混戰將成為常態。
09 湊湊第100家店
2019年12月26日,湊湊開出了第100家店,從1到100,湊湊只用了3年時間。
之所以能在火鍋行業快速崛起,湊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CEO張振緯表示,第一在于主打“火鍋+茶飲”新概念,借由茶飲作為流量入口,帶動火鍋消費。其次,湊湊在文化上,主要做人跟人之間關系的搭建跟強鏈接,打造餐飲高顏值+美味的概念,包括湊湊火鍋服務員的招聘,招聘有三個原則:顏值、顏值,還是顏值。
雖然話這樣說,但單純加入奶茶并不是湊湊成功的真正秘訣。
餐見君認為,湊湊的火爆離不開圍繞奶茶+火鍋所構建的菜品結構、營銷體系及餐廳環境。當幾個維度同時發力,才能使得湊湊模式得到發揮,而火爆之后快速擴張又離不開呷哺呷哺多年來扎實的基礎運營能力,使得品牌在熱度高的時候以燎原之勢迅速擴張。
這里可以拿巴奴來對比,巴奴很早便圍繞毛肚建立了自己的菜品結構和營銷體系,但在最熱的時候沒有快速擴張,雖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的機會一旦錯過就再也沒有了。
由此我們也推斷,不管是借助資本還是其它力量,之后品牌由1到100的時間會越來越短,但相對的,由0到1會越來越慢,越來越難。
最后 ?
你的2019過得怎么樣?
對即將到來的2020,又有哪些希望?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