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起名滿足這8個要求,餐廳業績翻倍!
依晴 · 2019-03-14 18:22:18 來源:紅餐
“起菜名”這種細節,無形中決定著餐廳產品的銷量。名字太普通,不夠引人注意,往往被忽略,菜品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而名字過于深奧,則容易讓食客失去興趣。
究竟怎樣的菜品名稱可以得到食客青睞,又能幫助餐廳提升業績呢?
上個月元宵節,小王帶著一家人去吃開年大餐,全家人開開心心到了餐廳坐下,卻對著一本菜單不知如何下手。
只見這菜單上寫著:絕代雙驕,火山飄雪,足以慰風塵……這里確定是餐館?小王懷疑老板可能是個武俠小說愛好者,或者喜歡詩歌,菜品名稱看得他是一頭霧水。這些究竟吃的是什么?
詢問過服務員后才知道,這幾道菜其實就是青椒炒紅椒、西紅柿拌白糖、胡辣湯。等到小王一家人搞明白菜單上到底都是哪些菜的時候,他們早已沒了食欲。
菜品起名常見的4個問題 ?
小王的故事并非個例,往往一桌子人期待著美食上桌,卻先被菜品名稱難住了。據紅餐(ID:hongcan18)了解,給菜品起名常常容易出現如下幾個問題:
1:有些菜名過于家常。
比如“拌黃瓜”,這種聽起來再簡單不過的菜品就不要寫上去了,哪怕手法跟家常菜產品一樣,也可以起一個相對感覺有難度的菜品名。
2:有些菜名字過于花哨,讓人搞不懂。
這就像上面小王的例子,光聽菜名,完全想象不到是什么食材、怎樣的制作方法,點菜就要花去一定的時間,消費者的體驗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這都是餐飲老板們使勁使錯了地方,產品名雖然重要,但切忌畫蛇添足。
3:有些菜名太嚇人,讓人不敢嘗試。
臺灣有一道小吃名字很嚇人,叫“棺材板”,其實就是西式酥盒配雞肝,但碰上這么直白的名字,真是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當然,這類屬于當地特色小吃,有著很深的歷史背景,有必要保留本名;但有些并沒有故事的菜,就不適宜起這類“嚇人”的名字了。
4:有些菜名寓意不好,不吉利。
趕上過節喜慶的日子,人們尤其愿意點一些有著好兆頭名字的產品,比如“年年有魚”“全家福”等。而有些比如有“輸”“血”等的諧音,就不適合做菜品名,容易讓人覺得討不到好彩頭。
遵循3個基本原則??你的菜名錯不到哪去 ?
新時代餐飲對于餐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傳統菜品需要迭代、革新,還需要不斷地有創新菜式的出現,由此衍生出太多產品需要起名。
菜品起名不亞于起餐廳品牌名,一樣需要重視,一樣有很多講究。通常來說,可以根據以下幾種方式命名:材料命名、典故命名、產地命名、寓意命名、烹飪方式、口味口感命名等。
當然,除了這些命名方法之外,如果很難拿捏最終要使用哪個菜品名字,可以用以下三個原則來檢測它的可用性:
1.有記憶點 ?
有趣、有記憶點的名字可以提高點單率。舉個最簡單的就是,如果顧客在點評平臺的評論中還能記得這道菜的名字,說明這個菜品名稱起得是很成功的。
局氣新開張的德云社聯名店中,新加入了一批創新菜品,這些菜品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根據相聲段子制作并命名的。
比如有道菜叫“抽煙喝酒燙頭”,根據相聲段子里提到的于謙的三大愛好制作而成,還有二姐夫熏肘子、大腸刺身、仨鐘頭老湯魚片、春天的咯吱盒、乾隆白菜、探清水河、黑白兩道等。
這些菜名,一方面結合了跟門店相關的相聲內容里的元素,另一方面很多名字也很接地氣,跟人們日常生活相連接,很容易讓人印象深刻。
2.簡單明了 ?
餐廳起名至少要讓顧客知道自己點的是什么東西,而不是不停地叫來服務員詢問。這里就有個反面案例。
西餐品牌unico推出了一系列早午餐產品,聽聽它的產品名,同花順、魯本德尼羅、女王之心等,讓人不知所云。這道菜到底里面有什么食材,是什么樣的口味,完全需要依賴服務員做現場輔導。這種情況不僅影響食客體驗,其實也增加了餐廳的服務成本。
因此,雖說餐廳都想起一些特別的、有新意的名稱,但千萬不要背離基本原則,首先要讓食客點餐點得明白。
3.易傳播 ?
易傳播其實跟有記憶點是相互綁定的,菜品名首先要能讓人記住,其次就是好聽、有意思的名字才能引發傳播。
比如四世同堂的“銅鑼烤鴨”,一方面與其他烤鴨產品名稱區別開,另一方面烤鴨端上來是放在一面鑼上切片的,菜名體現出用餐時的體驗,無疑就很容易被記住,并且容易被傳播。將太無二的招牌壽司“秋天的童話”,至今已經成為了熱壽司界的代表,整體設計色彩和口味讓人們記住了這個簡單好記的名字,并且因為名字本身的美感更易傳播。
滿足了上面三個原則,這道菜的名字基本就沒有什么太大問題。當然,要想進一步讓人們記住,則需要對產品名稱進行升級,提出更高的要求。
升級菜品名??自查這5點是否做到 ?
1.有品牌辨識度 ?
通過菜名體現品牌特色,這一點只有為數不多的企業會注意到并且應用到門店。
渝是乎的菜品名就都是遵循AABB句式,如藕帶節節、海藻絲絲、椒椒做的香腸、花花番茄魚,和他們的品牌定位故事“花花椒椒與酸菜小魚”相匹配,很有品牌辨識度;并且在品牌辨識度的基礎上,讓菜品活靈活現,融匯進了品牌故事中,顧客也清晰地知道這道菜是什么食材。
2.聽起來有食欲 ?
菜品名字忌怪,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詞匯一定不要用,而要找那些讓人聽著就有食欲的詞。比如“口水雞”,聽到就有種會流口水的感覺。比如“果木香薰牛排”,好像遠遠地就能聞到誘人的香氣。
3.包裝得上檔次 ?
有些產品可能是很簡單的菜品,但是用名字包裝一下,這道菜就會很上檔次,讓人感覺是道大菜。
麥當勞薯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目前麥當勞薯條系列出了普通薯條、扭扭薯條、薯條就醬、薯格等產品,其實一樣是薯條,只是有的變了個形狀,有的變了制作方法,有的加了料,這樣也就有了差異化的價格。
而就因為起了不同的有趣的名字,再加上出品形式的包裝,消費者也很感興趣并且買賬。相反,如果起的名字過于通俗,如炸薯條、撒醬薯條,感覺上就完全不同了。
4.有內涵 ?
有些品牌的菜品名起得有詩意、有內涵,這樣的產品名也可以讓人回味很久。
如韓寒開的網紅餐廳“很高興遇見你”,很多菜品名如“你沒吃過我的豆腐”“來自星星的炸雞”“你儂我儂的蛤蜊面包湯”“不離不棄提拉米蘇”“那些年錯過的烤羊排”等。
很口語化的表達,結合了自己的寫作風格,也是體現出了品牌調性,這樣的品牌名稱也算得上是內涵表達了,向食客傳遞了一種風格和感覺。
5.有故事或說法 ?
挖掘古時候的菜品名,這些菜每一道都有一個故事,所以名字都起得豐富有內涵。
比如“過橋米線”,相傳是清朝時滇南一位秀才到島上讀書,他的妻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吃,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為了紀念她,人們便把她做的米線起名叫“過橋米線”。有了故事的加持,往往人們會對這道菜品產生一些獨特的情感和記憶。
總之,餐廳中的細節,處處是學問。一道好菜,好的名字必不可少,關乎著菜品的銷量,也關乎著品牌的門面。忽視這一環節,產品再好吃也叫不響亮。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