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里沒說的火鍋,這次給你說得明明白白
偉霞 · 2018-11-13 12:19:41 來源:火鍋餐見
如果《風味人間》播出火鍋主題,將是怎樣?
曾經引爆口碑和收視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通過故事的講述,賦予美食以靈魂,打動味蕾的同時,也俘虜了萬千吃貨的心。
2018年底,《舌尖》第一、二季總導演陳曉卿,與團隊推出新作《風味人間》,10月28日開播后,截止目前播出3集,收到眾多關注,在豆瓣有9.3的高評分。
《風味人間》承載了更大的格局:在全球視野里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人與食物的關系。
在這個秋風瑟瑟,天氣漸涼眼看冬天就要來到的時節,這個季節,人間最美的風味,是火鍋!
如果《風味人間》播出火鍋主題,將是怎樣?
底料是其靈魂所在
經過火鍋市場近幾年的蓬勃發展,火鍋的底料雖然品種繁多,但大致歸納起來總的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白湯火鍋,一類是紅湯火鍋。
制作火鍋的關鍵在于火鍋底料的炒制,炒制火鍋底料時,不僅要掌握好各種原料的用量和比例,而且要掌握好正確的炒制方法。
不同的原料,不同的比例,不同的炒制方法,都可以使火鍋的口味不同,也造就了火鍋“百鍋千味” 的特性。
雖然各火鍋店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口味,炒制火鍋底料時所選用的原料和采用的方法有一定差異,但基本原料和基本方法還是一致的。
常見的火鍋底料有:麻辣火鍋,三鮮火鍋,藥膳滋補火鍋。當下比較流行的有酸湯火鍋,海鮮火鍋,鴛鴦火鍋(后來又出現四宮格鍋底、九宮格鍋底),奶酪火鍋。
目前火鍋底料在火鍋店里常出現的有骨頭濃湯底料、魚湯底料、仔雞湯底料等。
骨頭濃湯火鍋底料濃香,營養成分高,有助于缺鈣人群;
魚湯底料,魚,明目作用,魚湯有滋補作用;
仔雞湯底料,清談、香、不易上火;
還有一些專門針對女性的火鍋底料,如鴿子湯底料,滋陰作用。
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真實還原了火鍋人張平揮汗如雨翻炒底料的場景,手工翻炒的底料顏色鮮紅油亮,散發的香氣漂到了大多數觀眾的心里。
炒料師父是一家火鍋店的活字招牌,因為他掌控著整個火鍋店的味道。
炒料師傅調配不同劑量的香料、辣椒、花椒、豆瓣……就可以打造口味與眾不同的鍋底。
食材是其肉身所在
如果說底料是火鍋的靈魂,那么食材的選擇則是其肉身所在。 只有同時具備這兩點,對火鍋才能說得上是“靈肉合一”。
吃火鍋,從來都不是涮涮燙燙這么簡單,在食材選擇和吃法上,很多事情是你不知道的。
一般火鍋食材都是火鍋店靜心挑選的,毛肚、肥羊、肥牛、鴨血、菌類、豆類等一系列挑選出來的食材,經過與各類火鍋鍋底相遇,在鍋中碰撞出奇異的火花,俘獲著一眾火鍋人的青睞。
01 涮羊肉
涮羊肉幾乎是所有火鍋店的必有食材。
在過去,一些北京老火鍋講究用內蒙古集寧產的小尾綿羊,還得是羯羊(閹割過的公羊),據說這種羊沒有膻味。
一只羊身上能涮的只有上腦、小三岔、大三岔、磨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約十五斤肉,都是肉質細嫩、瘦中帶肥。
涮羊肉最好的部位是黃瓜條,而同部位的羊肉片首選手切羊肉。
手切是傳統片肉法,手切羊肉的肉片都必須滿足“薄、勻、齊、美”四個方面的考量:即“薄如紙、勻若漿、齊似線、美如花”。
如今,片肉多是將肉先凍上再用機器切片,半斤肉能片出六寸長、一寸半寬的肉片四十到五十片,這種肉片一燙即熟。
現在手工片肉的方法雖已不多見,但是在比較講究老字號里,你偶爾還能目睹刀工精湛的廚師現場片肉。
02 涮牛肉
說起涮牛肉,我們首先想到了牛肉火鍋,而牛肉火鍋最有名的算是潮汕牛肉火鍋。
如今潮汕牛肉火鍋遍地開花。俗話說得好,沒有一頭牛可以活著離開潮汕。
吃牛肉火鍋,沒點常識,那就是暴殄天物。
牛肉火鍋,顧名思義,基本上就是吃牛肉,一頭牛身上大概有39%的肉能被切成片,每一塊肉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連在鍋里涮多少秒,都有一套時間標準。
吃牛肉火鍋最主要是牛肉要新鮮,一頭牛從屠宰到下鍋不超過5小時,吃的就是那一口新鮮。嘴刁的人一吃,就知道是不是新鮮牛肉。
吃牛肉火鍋,先肉后菜,而且要從最瘦的肉吃起,由瘦到肥,道理也很簡單,如果從一開始就吃肥的肉,湯底容易變得油膩,影響口感。
麻辣牛肉是川渝麻辣火鍋非常常見的涮品,在當地的火鍋店幾乎是桌桌必點。
牛肉切成片后,兩面皆蘸滿辣椒面,紅彤彤的,再將其放進紅湯鍋底中涮熟,入口、咀嚼,此時,牛肉的鮮嫩滋味會沖破辣的阻隔,而充分展現出來。
03 火鍋丸子
吃火鍋,除了必點的涮肉外,火鍋丸子也是必點菜之一。
在超市冷凍專區,五顏六色的火鍋丸子占據了“半壁江山”。甜不辣、魚豆腐、脆皮腸、魚丸、蝦丸、蛋餃、撒尿牛丸、蟹棒……各種常見的火鍋丸子應有盡有。
業內人士表示,火鍋丸子口感鮮美、筋道,主要是添加劑在起作用。添加劑食用過多有損健康,所以現在大的火鍋店開始自制火鍋丸子。
以牛肉丸為例,將牛肉洗凈,放在絞肉機里攪成泥狀,打至黏稠。
將適量鹽、油、雞蛋和淀粉加到牛肉里面,用筷子攪一會兒。將牛肉泥放在砧板上,用搟面杖用力敲打。這樣做,可以讓牛肉變得更加細膩,做出來的肉丸表面光滑、口感筋道。
將肉泥放到冰箱里冷藏一個小時再拿出來,開始捏丸子。
握一團肉泥在手上,從虎口處擠出來,然后用個小湯匙挖一下,一個生肉丸就做好了。
把肉丸子放到開水里煮一會兒,時不時拿鏟子輕輕地翻一下,待肉丸基本成型了就撈出來,放到冷水里泡一下,牛肉丸就做好了。
手工制作的火鍋丸子,口感勁道還非常健康,已經成為一些大牌火鍋店的首選。
04 水產海鮮
海鮮水產品煮火鍋味道鮮滑爽口,是必不可少的火鍋配菜。
不過因水產品獨特的特性,水產品的食材必須新鮮。最好的方式就是:現場加工現場吃。
但對于很多火鍋店來說,這樣的方式實現相對困難,再加與其他食材相比,水吃產品在價格上稍微高一些,使水產品成為吃火鍋的配菜。
在火鍋店,我們見到最多的水產品食材當屬魚滑和蝦滑。
蝦滑是一種蝦泥制品,主要材料有蝦,輔料有肉、魚類等。和蝦的口感不同的是,蝦滑吃起來更有勁道,而且滿滿的蝦肉香味。
如果單純的將蝦肉打成糊狀,其實口感并不會太好。
做成美味的蝦滑,需要略微留取部分蝦肉,這樣水后蝦肉會膨脹,咬起來口感很特別哦。
吃起來很爽滑,而且能感受到蝦肉的勁道,也是蠻不錯的。蝦滑配魚滑、山藥滑一起吃味道也很不錯!
05 豆制品
如果說原材料一樣,而由多種食材演變而成的,那非豆制品莫屬。
常用于涮火鍋的豆制品主要有嫩豆腐、老豆腐、凍豆腐、豆腐干、腐竹、豆腐皮等,因為它們的原材料都是豆子,所以營養價值相似,只是不同的表現形式所呈現的口感和味道有一定的差別。
豆制品含有可與動物蛋白媲美的優質蛋白;其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的蠕動;適量的豆制品可以調整一頓豐盛的火鍋宴后的腸道功能、防止消化不良;最重要的是,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可以防止吃火鍋后的“上火”和“口腔潰瘍”的發生。
研究發現,豆制品是難得的“零膽固醇”食物,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的朋友,可以在吃火鍋的時候多吃點豆制品。
06 食用菌
要說將食用菌在火鍋中發揮極致的,當屬云南的菌子火鍋。云南的菌子火鍋,充分展現了食用菌的清甜鮮美,聰明的云南人就把山中的這些珍寶,利用到極致。
一鍋子各種菌類,光是想想仿佛就能聞到直沖鼻腔的濃濃的鮮味,這樣一鍋下肚,再活五百年也不是問題。
除了菌子火鍋將食用菌發揮到極致外,各家火鍋也都將食用菌作為其菜品不可缺少的一員。
金針菇、香菇、平菇、雞腿菇、牛肝菌、木耳、草菇、秀珍菇、茶樹菇、蘑菇、繡球菌……幾乎都可以出現在火鍋餐桌上。
食用菌高頻次的出現餐桌上,和它超高的營養價值有直接的關系。
高蛋白、無膽固醇、無淀粉、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纖維……食用菌幾乎集中了食品的一切良好特性,營養價值達到植物性食品的頂峰之無肉,被稱為上帝食品,長壽食品,獲得“素中之葷”的稱號。
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食材,如癡如狂的火鍋人探索了毛肚、百葉、牛蛙、腦花、黃喉、鴨鵝腸、鴨血、粉絲粉條、蔬菜、面類等近百種的火鍋食材。
文化是其認同來源
火鍋歷史悠久,里面更蘊含著飲食文化的內涵。
吃火鍋時,男女老少、親朋好友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把臂共話,舉箸大啖,溫情蕩漾,洋溢著熱烈融洽的氣氛,適合了情感這一中國傳統文化。
火鍋的深層文化就在一個“火”字,熱火之上有熱湯,熱湯之中有熱燙,在這熱熱的氛圍當中,涮出來的是情誼,不僅吃出了身體的溫暖,更吃出了人心的溫暖。
中國文化中蘊含了太多友人之間的情感,中國人喜歡借物抒情,這種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更加突顯了中國人對情感的珍重,無法用一句簡單而直白的話來表達,需要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去表達,更加表現了中國人對友情的重視程度。
火鍋更將這種情誼的表達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火和鍋的結合,同出這熱熱的一鍋之中,共飲暢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達到了無我、忘我的至高境界,將情誼完全融合在吃之中,吃出了友情,吃出了境界。
如今,三五好友,圍坐一鍋,舉杯長談,湯一直是滾燙的,吃到嘴里的食材始終是熱熱的,那種溫度更加促進了朋友之間的情感抒發。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拿什么來招待?莫勝過火鍋乎!
火鍋有各種吃法。但,火鍋店里,一人獨食者罕見。
這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獨食無趣。實際上,火鍋不僅是烹飪方式,也是用餐方式;不僅是飲食方式,也是文化模式。它最能形象直觀地體現這樣一層意義:我們在同一口鍋里吃飯。
因此,它也最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核。
所以,我們喜歡請客吃飯,我們喜歡相約聚餐。
一個人吃飯叫吃獨食,一個人飲酒叫喝悶酒。獨食難肥,悶酒傷身。只有共食,才不但能夠吃到營養,還能吃到人情和血緣,何況火鍋體現的人情和血緣還是熱乎乎的。
再過些日子,到了北風凜冽大雪紛飛的數九寒冬,三五友人圍爐共酌,傳杯換盞淺吟低唱,真是何其樂也!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