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他曾讓米線在香港流行,現(xiàn)在希望做一個美食家

周沫 · 2018-11-10 00:11:24 來源:紅餐

25年前,他在香港開設米粉館,引領港島一時之風;十幾年前,他又在深圳刮起了野生菌火鍋之風。

從香港到深圳,他在創(chuàng)業(yè)路上起起落落,但依然選擇了堅持。

他是壹菌創(chuàng)始人——李曉林。

李曉林談云南菜如何走出去

01?不甘在云南當老師,只身赴香港做米線

1982年,大學畢業(yè)后的李曉林一直在云南的某家學校當老師,一干就是6年。

1988年夏天的某個晚上,李曉林隨在機關單位工作的父親在外吃飯。飯桌上,父親的幾個朋友問李曉林:“省內有名額可以申請前往香港,想不想去?”

當時只有26歲的李曉林,一心想著早日脫離朝九晚五的教師生活,然而,作為文革后最早一批的大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李曉林一直想要調動工作卻頻頻受阻。

△壹菌創(chuàng)始人 李曉林

當?shù)弥袡C會去香港,李曉林很興奮,一下子就答應了。

很快,在辦理了相關手續(xù)之后,李曉林便只身來到距離云南1480公里的香港。

無親無故,再加上語言不通,初到香港的兩個星期,李曉林晚上都是在星光大道上睡的。為了活下去,李曉林做過很多工作,包括在超市、工廠里面打工,做家政、做面包等。

所幸,當時香港的籃球還相對發(fā)達,本是體育生出身的李曉林毛遂自薦加入了香港的籃球隊。很快,他便融入了團隊,并且在半年內學會了粵語。

語言關通過之后,李曉林還需要一個家——首先是一套房子。

1991年,海灣戰(zhàn)爭打響,香港房價暴跌,有了閑錢的李曉林便趁機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套房子。

讓他沒想到的是,戰(zhàn)爭結束后,香港的房子就開始直線式升值。看中了房地產行業(yè)的商機,李曉林便和朋友介入了房地產領域,并且賺到了第一桶金。

“只是在異鄉(xiāng)呆久了,每每想念家鄉(xiāng)時,就好想吃上一份云南的米粉,但在香港并沒有這樣的門店。”

李曉林想到了自己開店,于是他從地產行業(yè)中退了出去,全身心投入到餐飲創(chuàng)業(yè)中來。

1993年,李曉林和表姐共同開設的云南風味鮮米粉館在香港元朗開業(yè),并且大受香港當?shù)鼐用竦臍g迎。

?“當時只要店里開門,都是擠滿了人的。”回想起當時的盛況,李曉林笑著說。

02?先在香港后在深圳,他兩次引領風潮

從那時候起,香港很多人就對米粉產生了興趣。

有需求就必定有市場。繼云南風味鮮米粉館之后,一大批米線餐廳相繼開出,香港米線之風隨即興起。

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他一直琢磨著把如何事業(yè)做大。

“當時在香港,做云南菜的店基本沒有。”一開局便獲得成功以及云南菜市場的空白,讓李曉林有了信心。

短短幾年內,李曉林便在銅鑼灣、太古城、雅蘭中心、跑馬場、慈云山等地開出了門店。除了主營云南野生菌火鍋之外,還有茶餐廳、米線館。

然而,餅攤大了,危機也隨之而來。

“餐廳的食材大多來自于云南本地,或者直接從大陸運過來,品類涉及多了,物料進得太痛苦,而且成本非常高。”

和表姐商量過后,李曉林決定在離香港只有一海之隔的深圳建立基地,以便把云南的貨物直接發(fā)往香港。

經(jīng)過朋友介紹,他們很快便在金光華開出了深圳的首家門店。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華僑城籌備著新店裝修的事情。

可惜這兩家店都好景不長,金光華由于合同的問題,只營業(yè)了短短一年時間;而華僑城店則因為黑惡勢力的原因,連裝修的80多萬也打了水漂。

“其實冷靜下來想想,還是太沖動了。”李曉林總結道。于是,他選擇停下來,回香港積攢能量。

2009年,李曉林決定重新出發(fā),并在深圳景田開設了第三家門店,由于食材的新鮮和口味的正宗,這家店天天排隊。甚至在當時深圳的美食圈,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意為:各位喜歡云南菜的親,現(xiàn)在在景田新開了一家店,這家餐廳裝修很漂亮很時尚,菜品相當不錯,很地道。大家要去就趕快去,為什么?因為你不去,它沒準又關掉了。

當時,在深圳所有的云南菜館,幾乎都是轟轟烈烈地開、悄悄咪咪地關。“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原料的特殊性;第二是創(chuàng)業(yè)者對云南菜的認知問題。”

先說原料的特殊性。以云南野生菌火鍋為例,“做野生菌火鍋的核心是牛肝菌,它的味道獨特、霸道、夠香,有記憶點。然而,牛肝菌帶來的問題也很明顯”。

其一,是食品安全的風險,牛肝菌科有30多種菌類,但是大多有毒不能吃,所以需要專業(yè)的人員去區(qū)分;

其二,牛肝菌和小龍蝦一樣存在季節(jié)性問題,加之產量極其不穩(wěn)定,這也導致了品牌沒辦法做大。

目前,在深圳的云南菜體系里面,真正活下去的品牌很少,而壹菌能堅持8年之久,得益于其多年來對云南野生菌領域的研究和探索。

再說創(chuàng)業(yè)者對云南菜的認知問題。

“他們只知道云南有什么,但卻不知道外面要什么,而這兩者之間,需要一座搭建的橋梁。”李曉林認為,這座橋梁指的是對區(qū)域飲食文化的了解。

如今,李曉林在粵港地區(qū)已經(jīng)生活了30年,對粵港人民的飲食文化習慣早已了如指掌。

“這就是為什么我把云南的菜原封不動搬過來深圳賣。因為我在把這個東西搬過來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這個味型在這邊可以活下去。雖然偶有失蹄,但很少。”李曉林充滿自信。

03?成功不是開店有多少,而是個人品牌價值的打造

在旁人看來,李曉林在餐飲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上無法與“成功”二字扯上關系。

“說到成功,實際上我們在開店上不成功,我們的店沒有堅持在某一個細節(jié)或某一種模式上一直往下走,去把它吃透走透,這是最大的失敗。”李曉林坦言。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李曉林已經(jīng)從一個餐飲的門外漢變成了餐飲專業(yè)人士。

由于長期對野生菌的研究,李曉林熟知各類野生菌的成分、營養(yǎng)價值、生長環(huán)境以及野生菌的開發(fā)、經(jīng)營銷售、烹飪技法等。而在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南華野生菌節(jié)在云南舉辦,李曉林是唯一一個被邀請上臺演講的嘉賓。

在餐飲行業(yè)浸染多年,李曉林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如今,他擔任著深圳烹飪協(xié)會秘書長及云南省餐飲與美食協(xié)會美食家分會會長。

△李曉林在紅餐創(chuàng)業(yè)論壇作主題演講

在紅餐(ID:hongcan18)記者看來,所謂成功,或許不是開店多少,而是打造個人品牌價值。

如今,李曉林仍然在餐飲的道路上不停探索,尋求著傳承云南美食文化的新模式和自身發(fā)展的新方向。

“目前我們已經(jīng)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具體的動作還處于保密階段,但是我相信這種模式出來之后,可能會對中國的餐飲理論與餐飲文化有很多的刺激和幫助。”

而談及未來的目標和形象IP打造,李曉林笑著說:“我的創(chuàng)業(yè)目標沒有設限,我希望未來對外的形象可以是美食家。”

美食家并不是說他喜歡吃貴的東西,是他對美食那種返璞歸真,那種從骨子里面對美食的認可,只有到了那個境界,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美食家。 而我,愿意花一輩子的時間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

聯(lián)系人:黃小姐

聯(lián)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