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自拍网-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99资源站-99资源在线观看-欧美国产在线视频-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做餐飲,上紅餐!
投稿

這些品類不能做外賣?單店外賣月銷量5000單如何做到?

陸沉 · 2018-05-10 21:30:00 來源:紅餐網

外賣市場剛興起的時候,茶飲、面條、餃子等品類被定義為“幾乎不可能做外賣”的品類。

如今,這些品類在不斷突破限制,從配送、技術創新、體驗維度等方面擊破痛點,在外賣市場另辟蹊徑開啟逆襲之路。

外賣不是簡單的打包配送, 而是面對每個消費者的個性化服務過程。 ?

01

做好配送 ?

茶飲單店外賣月銷量高達5000單 ?

這幾年,中國茶飲市場興起,相較于去年各大茶飲品牌大肆進駐城市搶占線下市場,今年,對線上市場的發力成為茶飲品牌接下來的主要業務之一。

然而,要做好茶飲外賣,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品牌成立初期,我們就嘗試做過外賣,因為配送的原因,效果并不好,對品牌的負面影響很大,所以就暫停了外賣業務。”在深圳已經有十幾家門店的某茶飲品牌負責人告訴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現在市場上的茶飲大多為水果茶和奶蓋茶,這兩種茶在配送的過程中,由于時間過長或是顛簸原因,就很容易出現口感下降,茶湯撒漏等問題。

記者查閱某點評網站上各茶飲品牌的外賣評論時發現,出現最多的差評為“一打開,芝士和茶全部混合了”、“送過來都是灑掉的,杯子都是黏的,里面渾濁”……

更令人無奈的是,出現差評后,無論后續商家做多少解釋或者補救,消費者對品牌的滿意度都不會再提升,甚至會被拉黑。

盡管如此,在線下茶飲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外賣是茶飲的必走之路。

為了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體驗,讓“買喜茶”變成一件更便捷的事,去年年底開始,門庭若市的喜茶開啟了線上外賣業務。如今,除北京以外的全國12座城市的80余家喜茶門店,都開通了外賣服務。

經過半年的外賣試運營后,喜茶向紅餐網表示,“所有門店的外賣評分均在4.7至5分間,好評度約98%,單店外賣月銷量最高達5000單。”

為了做好外賣服務,喜茶從點單到包裝再到配送,都進行了個性化的設計。

點單頁面: ?設計插畫代替普通的產品圖片,簡約、美觀的風格貼合消費者的閱讀習慣。而插畫的形式,本身也是喜茶品牌調性常用的表現形式,與整體的品牌風格協調一致。

包裝: ?針對茶產品配送過程中易撒漏的問題,喜茶制定了“外賣打包規范”,在杯口加貼封條,加固外賣袋內飲品盛裝方式。

另外,針對喜茶知名的產品——芝士茶,為了防止芝士在配送過程中沉底的情況,外賣包裝時設計了“芝士分裝”的選項,分裝另加一元包裝費。消費者收到喜茶外賣時,能自行將芝士倒入,體驗芝士與茶的豐富口感。

02

技術創新

“非外賣”的小面開通外賣服務 ?

?面條、米粉等品類,由于放置一段時間會變軟、起坨,影響口感,因此很多餐飲店不會將該品類定為外賣品類。

“面條產品幾乎是沒有辦法做外賣的,這也是我們之前沒有開通外賣服務的一個重要原因。”遇見小面創始人宋奇曾是一個“非外賣主義者”,他認為,外賣產品的質量很難保證,而小面是追求品質的,值得大家到店來吃。

因為小面原料屬性和制作方式的限制,“天然”的小面成為了外賣的“劣勢兒”。

然而,隨著外賣市場越來越大,不少餐廳的外賣營業額甚至超越堂食的時候,宋奇改口了,遇見小面開始攻克外賣市場。

去年8月,宋奇在接受紅餐網(hongcan18)采訪時表示,他要破解一個“商業小天機”,他要從從技術層面上突破面食外賣易軟易爛的痛點,開通遇見小面的外賣服務。

僅四個月后,去年圣誕節,這個“商業小天機”就被解開了,推出“生面食材+小面鍋”煮食外賣組合,遇見小面外賣正式上線。精選面食原料做成的小面,配一個專屬定制電煮鍋,還有考究的配料和一份詳細的煮食指引。這相當于是把煮面的工作交給了消費者,增強消費的體驗感。

其實,點外賣送鍋并不是新鮮事,早在淘汰郎攻占火鍋外賣市場的時候就已經用過。鍋可以反復使用,遇見小面通過一個鍋增加用戶的粘性和復購率,與生面搭配同時解決了配送途中面可能遇到的面軟、起坨等問題。

只是,“生面食材+小面鍋”煮食外賣組合的單價79元,單買一個小面鍋99元,相比于免費送鍋的淘汰郎,前期引購是一個問題,后期又能產生多大的效果?這些都還需進一步印證。

03

改變體驗維度 ?

瀕臨倒閉的餃子店起死回生 ?

與面條用相似原料的餃子,做外賣則面臨著“餃子粘成一團,慘不忍睹”的情況。但餃子店總不能像遇見小面一樣賣生餃,然后送一個鍋吧?

“很多人認為,做外賣就是把線下的東西搬到線上就可以了,這是最低級的錯誤。所有的經營,當它發生了產地變化的時候,其實消費者所有的體驗維度都發生了變化。”在紅餐網聯合承辦的“2018年第二屆博鰲國際美食文化論壇”上,一茗品牌策劃機構創始人王茗說,他還分享了一個餃子店如何將餃子外賣做成功的案例。

某餃子店因為選址不對,無法吸引人流到店,開業的前半年一直都在虧損,差點就要關門大吉了。

當時恰逢外賣市場火熱,很多人開始往線上涌,試水外賣。餃子店老板也想背水一戰,于是決定做線上外賣。但是無論他每天多么用心去做,每一天的訂單量平均只有6個,好的時候也才11單,怎么辦?難道外賣也不能拯救這家店?問題到底出在哪?

查找問題過程中,餃子店老板注意到,由于盒子太寬,外賣箱子又有尺寸限制,配送中就只能斜放,當產品送到了客戶手里的時候,餃子是黏在一起的,就會讓消費者的體驗不好。

基于這些,餃子店做了外賣改良:

此外,餃子店老板還注意到一個細節,便宜的配菜也能獲得消費者的關注。餃子是北方人愛吃的食物,但如果光吃餃子未免太寡淡,這時餃子的配菜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能讓顧客覺得這個餃子超值?他做了一項調查:在餃子店做外賣的區域,什么配菜賣得最好?調查數據顯示是涼拌豆腐皮。于是餃子店開始搭配涼拌豆腐皮,并把價格定到了9毛錢。

做了上述調整之后,餃子店的訂單量慢慢從原來一天6到7份單,變成幾十單。

餃子店老板并沒有因此滿足,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他還想著要再迭代。他針對消費者享用外賣餃子時醬汁容易滴在桌面上的情況,增加了免費的餐布,評論中消費者一片叫好,外賣訂單量也蹭蹭往上漲。

一個將死的店面,就這樣靠著改變消費者的體驗維度,起死回生了。

總 結 ?

原則上來說,沒有哪個品類是不能做外賣的,問題在于想不想做和用不用心做。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餐飲人“提供一餐好飯”的態度,和堅持好食材的態度應該是不變的,要變的是經營餐飲的思維。

外賣不是簡單的打包配送,要根據自身的產品特點和品牌調性,進行個性化配送定制,從食材挑選到制作、包裝、配送和最終消費者的享用過程,每個環節都應該重視。

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1919556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