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號入座!看看你是哪一類型的餐飲老板
許一元 · 2016-03-23 15:37:22 來源:紅餐網
之前餐飲圈有篇文章很火,《海底撈、外婆家做大的秘密:請看老板的履歷》火遍餐飲界,文章分析了海底撈、外婆家、西貝、57度湘、黃太吉等耳熟能詳的餐飲品牌,最后得出五個字:出身決定論。
對此,筆者深有體會,十多年的培訓咨詢經驗,接觸過至少2萬名各式各樣的大小企業家,雖然筆者不是唯心主義者,不搞出身決定論,但性格決定命運,履歷從一個方面能夠客觀反應出企業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深度。
由此,筆者想根據多年的觀察和認知,從“出身決定論”的思路延展探討下當前餐飲老板的幾種類型,管中窺豹,僅供借鑒。
第一種類型是較為常見的傳統餐飲人,他們多為廚師出身,從底層小店一步一個腳印逐步發展,擁有最多三五家店。此類老板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有較為濃厚的江湖氣,做事自我認同,總認為自己的餐廳產品最好;能夠吃苦耐勞,重情義,但喜歡聽好話,缺少現代餐飲管理和經經營概念,對新鮮事物的接觸和利用較慢;缺乏一定遠見,職業人才缺乏,未來發展會受到瓶頸制約。
第二種類型是所謂的文化人搞餐飲, 他們的總體表現是儒雅型,因為某種原因涉及餐飲,慢性子;做事情相對有規矩、按步就班,理想主義,完美主義,當然不免有些效率差;他們都想在餐飲行業有所作為,在餐廳的定位上往往會另辟蹊徑,目前社會上很多主題餐飲、藝人餐廳等多屬此類型。他們有較好的用人思想,能使用餐飲能人,但是由于對餐飲行業不熟,對于能人的控制力差,喜歡有點文化底蘊的管理人員,能接受不同的意見,理想主義,用人總是用衡量的眼光,對名聲看的重,不太爭財,說得多于做的。對于這類人,筆者建議找一些科班出身的、精通業務不能社會性太強的餐飲人做職業管理人。
第三種類型是所謂的職業經理人做餐飲,他們在其他餐飲企業有過一段履歷,有一定的職業經驗和積累,從餐飲職業經理人到餐飲老板的角色轉換;他們精打細算、較為內斂,能按行業發展規律做事;由于有其他餐飲企業相對成功的履歷,往往會固化認知,照搬既往經驗;他們務實、成本觀念相對重,能夠充分發揮人、財、物的使用效率,比較而言,他們的成功概率相對較高,如果能開拓視野,從更宏闊的角度規劃企業的發展,未來也許會成為餐飲界的主力軍。
第四種類型就是當前蜂擁而至的投資型餐飲人。近兩年,宏觀經濟壓力較大,很多行業相對慘淡,唯獨餐飲逆勢增長,引來無數資本進入。他們多在其他行業有一定的積累,相對成功,他們進入餐飲不熱愛這個行業,而是以投資的心態;他們的性格相對強勢,只重結果不看過程,對行業不專注,以玩票的心態;他們不會親自管理,更多的是從其他企業“挖”一個職業餐飲人,再委派一個小跟班去做“內控”。這種餐飲成功概率相對較小,以“養豬”的心態做企業未來只能“賣豬”。
第五類就是永不定心的跟風類餐飲人,他們往往店鋪不多,品牌很多。餐飲界往往兩三年有一個流行品類,他們就是流行品類的跟風者和順推著,跳躍性思維,什么流行就做什么,什么事都跟風,哪個領域和品類往往都想插一腳;能賺錢就做的思維導致其專注程度不高,品牌意識不強,自我內生能力幾無。
性格決定命運,出身和履歷又往往決定性格,這是一個錯不開的循環。打破這種循環,只有不斷學習,大腦更新,順應時代。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入駐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QQ 384643049)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