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棒棒到爺們:20多平米小面火爆異常 帶出弟子數千
徐松 千千 · 2017-04-14 14:43:15 來源:紅餐網
烹飪比賽出場,范爺“出面” 眾人圍觀
正如沙縣小吃走向全國帶動大眾創業那樣,近年來,伴隨著重慶小面亮相央視和紅透全國,不僅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的重慶人、外地人到重慶學習小面烹調技術,很多志在四方的川渝人也紛紛熱衷學習小面技術,然后源源不斷涌向全國各地生根發芽,開店創業。
在各種餐飲業態中,開面館的門檻是最低的,也是最適合大眾創業的。因此,也就形成了重慶小面在全國擁有數萬家店的強大陣容。
范爺(中)和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學員合影
行業人士指出,重慶小面在全國的名氣和數量是上去了,但依然存在良莠不齊以及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
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全國數萬家重慶小面館中突出自己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眾多創業者還得回歸源頭,拜師學藝。
只有摸著門道,本領硬了,才能勇者得勝,生意興隆,從而占領一方市場,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長之路。
人稱“范爺”的范樹億
最近,我們采訪到重慶好爺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掌門人、重慶小面業界的爺們級人物:范樹億先生,業界稱“范爺”。
作為重慶小面標準化的行業榜樣,范爺和他一手創辦的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已經成長為面向全國各地輸送技術人才的孵化園。
從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走向全國的部分學員集錦
多年來,從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走向全國各地的技術人員有數千人。桃李滿天下的范樹億,因此被眾多學生和徒弟稱為“范爺”。
這也是有淵源的:范樹億的師爺就是國際烹飪藝術大師、重慶烹飪業界的泰斗級人物張正雄先生。
范樹億和師爺張正雄(左)合影
師出名門,技為正統。范樹億傳授給徒弟和學生的技術,在諸多方面與眾不同,技高一籌。比如,很多小面師傅很少教的傳統和面、揉面手法,卻是這里成為學員入門的必修課。
范樹億說,現代設備普及,“濕面”配送已經很普遍,想圖方便和省事由第三方配送也可以,但要想做出自家小面的特色和亮點,自己和面、揉面則是很有必要的。
學員和面、揉面以及機器壓制面條現場
范樹億談到,現在的消費者講究吃得放心,店方自己買什么牌子的面粉,手工和面揉面,然后又是自己壓制成或寬或細的濕面,不僅食品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做出的小面更有勁道和味道,也更能結合自己的經營做出特色,提高市場競爭力。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作為重慶小面業界“師爺”級的師傅,范樹億傳授給徒弟和學生的,一切從源頭開始。
比如,他要求學員認識各種原輔材料的性質和優劣,還經常帶學員到辣椒花椒批發市場體驗和辨別。這種學以致用的認真態度和風格,很多人難以做到。
盡管有不少方便快捷的現代設備,但作為師傅,范樹億也要傳授給學員傳統的制作工藝,為的就是讓一代代餐飲人傳承傳統烹調技術的博大精深。
比如學員舂海椒,用的是石頭對窩,手工舂制,這樣的辣椒面辣得舒心,有回甜,不粉, 和機器打的就是不一樣。
作為從最底層走向技術頂峰的烹飪名廚,范樹億技術全面,且很接地氣,絕不玩虛的。
其位于渝北龍頭寺梧桐公館的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240平米,各種設備齊全,做到全部學員都能近距離、手把手學到實用技術。
還有,范爺從不高高站在講臺上授課,他喜歡站在學員中間,非常和藹地講解技術要點、難點。
他非常喜歡學員提問。接受采訪時,他說經常提問題和認真思考的學員,都進步很快,能夠把所學的東西,加以靈活應用,并從中得到靈感,進行創新。
作為重慶烹調技藝的一個流派和一面旗幟,范樹億拒絕紙上談兵,由他開創的品牌麻香香面館在石橋鋪、解放碑有直營店。
傳統工藝,味道獨特,盡管石橋鋪店只有20多平米,卻做到天天賣出100多斤面的奇跡。
重慶小面,數量龐大,魚龍混雜??梢哉f,一個面館能夠在市場上立足,總有自己的長處,但并不代表每個店的師傅就能把自己的技術傳授出去。
行家指出,這里面涉及到師傅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等問題,沒有理論指導或技術不全面,沒有教學場地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課程,是不能培養出類拔萃的學員的。
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各種設施設備齊全,投入20多萬元。不算很大,但布局緊湊合理,有自己的優勢。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正因為有“范爺”在,這里早就成為重慶小面技術人才名副其實的孵化園,聞名遐邇,經常有全國各地的學員慕名而來,以求學得一技之長。
古人言:“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被業內外稱為“范爺”的范樹億,他的成長、成才到今天為人師表,是他長期孜孜以求、不斷學習和突破自己的結果。
人到中年的他,祖籍四川遂寧。作為一個貧苦農民的孩子,他被困在大山里,缺食少穿,卻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強烈的向往……
14歲的他,毅然爬上一輛貨車——就這樣“偷渡”到重慶。在好心人的幫助下,身無分文的范樹億成為一名棒棒。
一天,在農貿市場,他給一個中年婦女挑菜。勤快會說、眉清目秀的他,被這位婦女留下,在其夫妻承包的招待所當幫手,他包攬店里店外所有的活路。
中年婦女的丈夫是招待所的高級廚師,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烹調技術傳授給這個誠實可信、求知欲旺盛的小伙子。
一年多后,中年夫妻轉項。從招待所出來的范樹億,到一家生意爆滿的牛肉面館幫廚。恰巧師傅是他老鄉,很快進到廚房,學到了做牛肉面的絕活。
后來,范樹億應聘到重慶市中心大型餐飲店——富安湘緣餐廳工作,跟行政總廚學到了全套中餐烹飪技術,并成為一代青年名廚,成長為知識和經驗日益豐富的廚政管理人才。
堅信“我的成功可以復制”的范樹億,10多年來,他不斷嘗試,跟人合作創業,研發產品,開發項目。曾經,他把鹵菜技術鉆研透徹,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極品鹵菜,卻因合伙人意志不堅定導致項目進展緩慢。
后來,他又跟人合作開發江湖菜、快餐、簡餐等項目。每個項目,他都全心投入,做出特色;只是創業和守業,都非常艱苦,也特別孤獨。
當合作伙伴耐不住寂寞紛紛離去的時候,他一個人留下來。多年的奔波和嘗試,他千金散盡,最困難時甚至擔心付不起助手3000元的工資。
痛定思痛,他決定甩開包袱,以重慶小面作為突破口。此時,2萬元的啟動資金,都是從一位供貨商兄弟借來的。
然而,范樹億始終堅信自己是個爺們;注冊公司時,他用“好爺們”作為名稱,并進行了商標注冊保護。
多年來,好爺們重慶小面培訓基地培養出了數千名優秀的學員,為重慶小面走向全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被稱為重慶小面技術人才的“孵化園”。
2015年,從杭州專程來渝考察的餐飲行家王老板,對重慶小面情有獨鐘。
經過多方品評和對比,他最終的落腳點是好爺們培訓基地……學成回去后,王老板所創的“夢小面”在當地獨樹一幟,如今意在發展成為連鎖品牌。
范樹億,就是夢小面崛起背后那一股不可或缺的技術力量!
在范爺心中,以重慶小面為中心,還有很多值得開發的項目,比如早點、鹵菜、干鍋、江湖菜等等,都可以和小面結合互補,從而提升門店的收益和競爭力。
好爺們餐飲平臺,是一家真正以實體店經營為目的實用技術傳授基地,更是一家集食品、餐飲技術實戰及加盟連鎖于一體的專業餐飲經營管理機構。
作為重慶餐飲協會小面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單位,好爺們是餐飲協會認可的重慶小面標準化專業培訓指定機構。
食都文化 徐松 千千 采寫
本文作者徐松(微信:sdwhxs2),紅餐網專欄作者;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