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路邊攤是如何逆襲成重慶人氣
徐松 · 2015-08-15 11:28:19 來源:紅餐網
110平方小店每天營收要沖一萬五 頂天了
被譽為重慶人氣第一串串的“觀窯砂鍋串串香”,是無數新老顧客“用腳投票”的結果。
7月12日下午,走進觀窯砂鍋串串香,很有發現:傍晚不到六點,在重慶渝北上品十六社區整條美食街很多餐飲店還沒啥客人之時,觀窯已經基本客滿:110平方米的小店,平均每天營收一萬二左右……今年29歲的文藝青年、一臉書生氣質的掌門人趙雨說,現在店堂在進行調整,如果各項流程和擺設得到梳理和提升,相信每天的營業額會上升到一萬五左右。
路邊餐飲如何突圍 美食不分貴賤不分檔次
長期以來,很多人賣串串不過是走投無路了的無奈之舉,并沒有真正悟到其中蘊藏的商機。因此在人們心中,串串也不過是這幾年來由路邊攤逐步進入店堂經營的路邊餐飲,價格便宜、制作粗糙總給人予臟亂差的不好印象。
近年來,串串逐步出現升級,品牌化、連鎖化經營得到應用。但不管怎樣,依然很難擺脫人們對串串固有的“傳統印象”。
從事策劃營銷的趙雨,從小喜歡美食,早在三年前,就有在串串香領域開創品牌的想法,并為此做了三年的積累和準備。如此沉得住氣,是讓很多人難以想象的。
“不管是出品還是品牌、文化,串串這一餐飲業態都有待我們去挖掘和提升。”趙雨談到,“串串價格低廉,一直以來在川渝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我們不能總是按照老一套的做法,美食不分貴賤,甚至可以說不分檔次高低,得到消費者追捧和市場認可才是王道。我們三個創始人就是這樣去定位串串的,當觀窯有了安全的出品,有了顧客眷戀的美味和與眾不同的消費體驗,也就有了自己的市場。”
土砂鍋不只是“噱頭” 而是深藏美味的“聚寶盆”
觀窯最吸引人的是它的美味和烹調美味的土制砂鍋,然后才是混搭式的“文藝范”裝修風格。幾十厘米深的老土砂鍋,并不只是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噱頭”,而是深藏美味的“聚寶盆”。
細心的顧客發現,在品嘗觀窯美味時,不經易間一鍋紅油能夠浸透砂鍋,從細微處外溢,這種“油與火”的碰撞和美食體驗更為誘人。這說明這種特殊土質制作的土砂鍋具有極強的吸附和浸透作用,能夠把美味吸收進來,同時又能夠釋放出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種吸附和浸透的特性,就是把整個砂鍋都洗凈了也能夠保持下來。這是觀窯呂串串越煮越香的一大奧妙所在。
“三個多月以前,當觀窯在上品十六開業時,整條街的餐飲店都啥沒人氣。一開始,觀窯的紅火也并不是因為我們的品牌和裝修,而是一鍋美味。觀窯最初在左鄰右舍的居民中傳開時,大家也只是記得‘砂鍋串串’這四個字。”趙雨說,“如今,隨著媒體的關注,‘觀窯’的品牌知名讓這才慢慢突顯出來,加上獨特、混搭的裝修效果,才有‘文藝范串串’的提法。”
沒有“砂鍋+串串”做基礎,“觀窯+文藝”就難成風范
在趙雨看來,砂鍋產自燒窯,自己把窯的元素作為裝飾融進店里,加上各種或時尚或土豪的元素,可說土洋結合,混搭打包,裝成一店。“觀窯,就是讓顧客來到店里,隱約感受到參觀窯洞燒制土砂鍋的氛圍和感覺。”
“沒有‘砂鍋+串串’作為人氣基礎,就沒有‘觀窯+文藝’的名氣風范。”趙雨總結到,“反過來,沒有‘觀窯+文藝’的范兒,也就沒有‘砂鍋+串串’獨特個性——飲食和文化怎樣才能融為一體爆發出巨大的力量,永遠值得大家去探討,去嘗試,去突破,去創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