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我是如何預測一家知名品牌的餐廳關門的?
王超 · 2018-04-12 15:31:56 來源:紅餐網
餐飲行業的競爭變得越來越白熱化。
其實不單單是餐飲,在國內幾乎所有行業都面臨這樣的問題。
大家都在找解決方案。
然而,依靠數據來做決策的方法已經被證明是最為精準和最為可靠的。
在國內,很多大的餐飲連鎖企業都已經開始進行數據化的研究和部署。
那么對于中小餐飲企業經營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通過一些簡單的數據維度,來輔助我們做出一些有價值的判斷,達到大企業的效果呢?
接下來,我會通過案例,來告訴大家數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基于數據做出決策和判斷。
本次案例的主角是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一個知名商圈--96廣場商圈。
通過今天的案例,你會清楚地看到數據分析的重要性。
另外,也希望你帶著如下的3個問題來審視這個文章:
1:整個商圈哪個品牌的生意是最好的?
2:從數據層面來得出3家上海菜館誰的生意最好?
3:究竟是哪一家知名的餐飲品牌會關門歇業
是的,數據分析就是這么厲害,也是這么的科學!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案例的分析。
大家先認真看看下面的2張PPT截圖:
截圖1
截圖2
這2張圖是我們整體分析報告的一部分。
還記得我們的3個問題么?現在我們開始先回答問題再解釋問題。
1:整個商圈哪個品牌的生意是最好的?
回答:在96廣場這個商圈里面,“純彩日料”的生意是最好的。
原因:“純彩日料”的3個核心維度:
口味:9.0,
環境:9.1,
服務:8.7,
在96廣場這個商圈里都排在第一(見上面的圖1)。也是整個96廣場商圈得分最高的。
2:從數據層面來得出3家上海菜館誰的生意最好?
回答:在三個同為上海菜品牌的餐廳
老克勒
上海會館
紅館里面
無疑“上海會館”的生意是最好的。
那為什么上海會館的生意會最好呢?
為了方便起見,我把這3家餐廳的信息歸納了一下,得到了下面的表格1:
表格1
我們結合這個表格來展開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口味,環境,服務”這3個維度的數據。
這三個維度的分值,上海會館的所有分值都是最高的。對照表1,我們看到了上海會館的三個值分別是:
口味:8.7,
環境:9.0,
服務:8.4。
其次,我們看一下“人均”這個維度。
上海會館這家餐廳,人均132元是最高的。這個價格要高于老克勒的118元和紅館的76元。這意味著,如果是相同的到店客流,那么上海會館的銷售額應該是最高的。因為銷售額=客流*人均,在到店客流一樣的情況下,人均高那么銷售一定高。
再次,我們看一下“開張日期”。
上海會館的開張日期的26介于老克勒的55和紅館的2之間。這個維度暫時沒有說明什么有價值的特征。但是如果再結合上“季度流量”這個維度來看的話,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很恐怖的結論:
上海會館的季度流量4764 居然是老克勒2571 的2倍左右!更是紅館697 的6-7倍!
這個結果太嚇人了!這說明了上海會館這家不是開業最久的餐廳,但獲得的關注度和熱度卻遠遠高于另外2家同品類的餐廳。
在流量為王的年代,這個是太有競爭力的一個指標了。
也說明上海會館的競爭優勢是遠遠強老克勒和紅館這2家同品類餐廳的!(開的晚但是流量高的很顯著)
為了驗證我們的這些判斷,我們就在這個商圈實際開始“蹲守”了下來,實地來檢測以上的判斷:
1:在96廣場這個商圈里面,“純彩日料”的生意是最好的。
2:在同為上海菜的3家餐廳里面“上海會館”的生意以及人流是最好的
是否都是正確的。
可喜可賀的是,經過我們不間斷的觀察,以上的判斷都完全的正確!
但細心地小伙伴看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的這篇文章的題目明明是:
最簡餐飲數據分析(一):我是如何預測一家知名品牌的餐廳關門的?
那么,為什么我們說到現在都沒有涉及到“品牌-餐廳-關門”這些關鍵字呢?
其實,這家關門的餐廳也是我們無意中才發現的。因為一開始并沒有說要去關注“誰會關門”這個話題。所以可謂也是一個意外的收獲。
另外這個收獲也恰恰證明了這種分析方法其實是科學和有效的。
我們現在重新回過頭看一下圖1,為了方便大家查看我把圖1重新貼在了下面:
截圖1
大家仔細再看一下,其實關掉的這家店叫:大漁。
所以我們的第3個問題:哪一家知名品牌會關門歇業?
回答是:大漁。
是的,這家叫大漁的餐廳在3個維度的所有的評分都是整個96廣場最低的。
分別是:
口味:6.3,
環境:6.6,
服務:6.2。
大漁餐廳在該商圈所有正餐餐廳里面的排名也是最低的:位于第23位,是圖1內的最末尾的那個。。。
在我們的實際走訪中,這家餐廳的人流和上座率一直很低。。。
第三個月我們再來的時候,大漁餐廳便關門歇業了。
以上圖表內的小數據,其實都來自于大眾點評。
你只要花點時間,便可以在大眾點評里面采集到。
打開點評網,記錄下你關注的點。
采集到數據后,按照以上方法進行一定的排序,最后再生成一個excel表格,并對目標餐廳一系列的可視化操作,方便自己的查看。
這樣的一種工作思路,會比原來那種盲目的,或者在自己猜測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系列決策調整要來的有效地多。至少你會發現,有時候你誤認為自己存在的問題,其實很有可能是錯的,或者說并不是當下最重要的。
舉個小例子,你認為是你的“口味”出了問題,但其實差的可能是你的服務,所以你做的任何的關于“口味”的調整都是使錯了勁。當下你最重要關注的點和管理的方向應該放在“服務”的方向。如此一來,當然收效會更加的顯著,企業和團隊也會因此獲益匪淺!
本文的簡單分析,希望可以幫到你更加高效的去做一些分析。逐步理解分析的重要性和科學性,慢慢放棄建立在“猜測”或者“感覺”上所得出的結論。
餐飲早就過了再依靠“拍腦袋”來做決策的時候了。在成本日益增加,管理難度以及自身資源都有限的情況下,依托于數據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有依據的決策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和越來越有必要!
因為在當下的餐飲市場,決策失誤所造成的后果,后果往往是難以計算,甚至是難以承受的。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