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和促銷完全是兩碼事兒,你可能做了好多年的假營銷
筷玩思維 · 2021-03-19 14:41:53 來源:紅餐網
經歷疫情沖擊后,餐飲似乎更難做了。人力成本逐漸走高、同質化競爭激烈、營業(yè)額持續(xù)低迷、平臺繼續(xù)收割流量、新零售大兵壓境、品牌餐飲高速擴張(從一線、二線、三線已經下沉到四、五乃至無底線)。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我猜想,你的三板斧大招無非就是:1)、打折;2)、特價;3)、發(fā)單頁。從打九折到八折到七折到骨折,除了聽見沉悶的骨頭碎裂聲,此種做法唯一的作用就是逼得隔壁老王家也不得不跟著你一起打折,整條街的餐飲人都是師兄弟、全是一個思路,全國餐飲人整齊劃一全一個招式,畫面請自行腦補。
這是營銷嗎?不客氣的說,閣下做的頂多算促銷。
營銷定義: 企業(yè)發(fā)現(xiàn)或挖掘準用戶需求,從整體氛圍的營造、產品形態(tài)的打磨和推廣到銷售產品,主要是深挖產品本身內涵,從而讓用戶深刻了解產品進而購買的過程。這是現(xiàn)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對營銷的總結。
促銷定義: 經營者向消費者傳遞本企業(yè)及產品的各種信息,通過說服或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產品,以達到擴大銷量的目的。促銷的兩大作用:1)、促進短期銷量;2)、促進關門。
營銷相比促銷來說,其真正目的是“實現(xiàn)可持續(xù)性盈利”。
營銷的本質是發(fā)現(xiàn)或洞察顧客需求并快速把需求商品化,目光所及處是洞察需求,促銷是盯著銷售,二者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所以,各位小伙伴請自行對號入座,你做的是不是假營銷?
市場競爭激烈可以理解,但是胡亂打折特價不但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反而會降低企業(yè)利潤、有損品牌形象,用戶更是覺得既然你打折,就說明你生意不好,生意不好就說明產品有問題,產品有問題我就不能去消費,不去消費你就拼命打折,從而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huán)。
葉茂中曾說過,“沒有對于需求的精準洞察,營銷也就無從談起”。
這里用一個真實案例來說明:新開業(yè)的某北京烤鴨店,主產品烤鴨定價198元/只,門店面積700平、員工30人,地理位置處于沿街一樓,周圍以居民為主,沿街有不同業(yè)態(tài)商業(yè)及500米外有一個居民生活中心綜合體。
其開業(yè)營銷方案:開業(yè)第一天,打五折;第二天,打六折;第三天,七折;第四天,八折;第五天及以后一律九折。
一個月后中午沒什么人,于是改為中午八折、晚上不打折。三個月后中午持續(xù)沒什么人、晚上也沒什么人,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把晚上也改為八折,結果依然沒什么人。
老板坐不住了、發(fā)動員工四處發(fā)單頁,小區(qū)、馬路、綜合體、周邊不同業(yè)態(tài)商家靠大幅度折扣吸引顧客來消費。折騰半個月除了剛開始有些人拿著單頁來,最后結果卻是門店經營并沒有看到明顯提升。
眼看半年租金到期,資金壓力陡增,抓狂的老板終于想到找高手指點。
高手指出:1)、主產品沒有差異化,沒有價值感;2)、活動折扣力度很大,但吸引來的都是貪便宜的人,活動一旦結束,人氣也就結束;3)、服務人員培訓不到位,臨陣接待七手八腳,沒有統(tǒng)一標準,顧客體驗不好;4)、只有前端打折引流,沒有后端留客鎖客機制。該老板頻頻點頭,是的是的,可是怎么解決呢?
調整思路如下:
1)、原定價198元/只不變,但吃一只送一只。
今天顧客來消費點了一只烤鴨,買單時掃二維碼關注成為會員,加五元卡工本費送一只烤鴨,下次來消費憑烤鴨劵免費贈送一只烤鴨。
2)、主產品差異化設計。
首先,荷葉餅加蔬菜汁做成五色蔬菜餅;其次,單一蘸料甜面醬改為四味復合醬料;最后,現(xiàn)場廚師片鴨改為羊腿爐自助呈現(xiàn)形式,下方加炭火,主招牌不動,副標題標注“烤鴨還是熱的好!”,從此,無論春夏秋冬永遠只吃熱烤鴨。
3)、成為會員后推出儲值活動,拿出一個足以讓顧客無法拒絕的充值方案(其中之一為充值3000元送泰國游),在實現(xiàn)現(xiàn)金投資額快速回收的基礎上,借助此舉立竿見影的解決企業(yè)資金問題,更能鎖定顧客持續(xù)重復來消費。因為,顧客的錢在你這。
4)、重新設計員工薪酬機制,避免生意爆好而員工懈怠導致消費體驗不好。
5)、重新培訓員工接待流程、贈送及充值成交話術,增加顧客體驗好感度的同時成功鎖客。
6)、顧客自裂變模式。設計病毒式顧客裂變模式,讓顧客成為免費業(yè)務推廣員。
7)、社群營銷全套打法植入。
以上七條僅為部分方案。經多次推敲測試后植入,一個月后該餐廳晚餐排隊等位、午餐全部滿員,每天都有顧客拿著鴨券回來消費,每天也有新顧客進門,員工累并快樂著,資金問題得到很好解決,用戶體驗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再請回看營銷定義:“......整體氛圍營造及產品形態(tài)營造,發(fā)現(xiàn)或洞察需求......”,需求是什么?需求即是痛點,烤鴨的第一痛點就是涼了就不好吃了,加的一句副標題“烤鴨還是熱的好!”徹底解決了這一痛點,不但員工介紹烤鴨時會說,顧客也由衷贊嘆:烤鴨還真是熱的好吃!
據(jù)傳某知名烤鴨企業(yè)曾派人過去悄悄學習。
第二痛點是烤鴨口味單一,吃了幾百年一成不變,和京劇一樣經典但難以適應今天的不同顧客的多種需求。調整后的四種味蘸料適應人群更廣,無論是居家還是商務人群,隨家長去的孩子們也特別喜歡,有的孩子還要求單獨打包醬料帶回去蘸食麥當勞。
對于產品形態(tài)的營造,差異化是最佳入口,現(xiàn)場廚師片烤鴨的確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只是一百多年來大家都這么干也就泯然眾人也,以炭火羊腿爐式(定制爐)出餐,呈現(xiàn)形式上有新意且無需額外人力,顧客自己動手增加了體驗感,自己動手片下來或者割撕下來的肉,口感就是不一樣。
結語
商業(yè)的本質是交易,交易的本質是解決需求,人性的需求都是逃離痛苦追求快樂幸福的。誰能提供更具價值的產品、解決更大的需求,誰就可能主宰新一輪的商業(yè)文明。商業(yè)伊始自以物易物到貝殼易物、貨幣易物,從簡單的生理需求逐步進化到復雜精神需求、個性化需求,而在餐飲下半場,產品依舊是主旋律。
不同的是,今天的消費需求已經發(fā)生巨變,如何洞察顧客需求成為所有餐飲人要面對的共同課題,如何快速把顧客需求商品化、超出預期的滿足需求,則是這個時代賦予所有餐飲人乃至整個商業(yè)社會的共同使命。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