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O2O該自建APP還是接入平臺
孫彥良 · 2015-11-09 11:38:38 來源:紅餐網
平時,有不少酒店的朋友經常詢問筆者,移動互聯網發展越來越快,將來一定是個趨勢,你覺得我們應該是自己開發APP,還是入駐像攜程、藝龍、微信等平臺型APP?其實,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二選一”,關鍵要看你是什么情況!
以單店經營和連鎖經營模式為判別參考,餐飲O2O的選擇對于商務、旅游或臨時入住需求的用戶,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并不能簡單地一刀切。
在移動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商家與客戶之間的互聯互通,更加靈活和多變,APP則是酒店與客戶交互極為重要的快捷終端入口之一。無論何種連接方式,關鍵是要考慮用戶心理和消費行為,長久以來所形成的客戶習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被所謂的“高科技”產品而改變的。
對于酒店來講,移動平臺是流量的聚合體,一旦入駐,將輕松獲得流量導入和新增客戶;自建APP則是一個客戶通路,方便客商交互的同時,更是一個客戶流聚合、匯總數據的重要工具,二者并不沖突。
無論是新客戶的獲取,還是老客戶的沉淀,根據客戶消費習性、頻次等特征,酒店要想改善經營狀況,必不可少的一個工作就是將數據作為日常經營重中之重,這一點應該受到各酒店經營者的足夠重視。
借助APP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的,酒店能夠不斷地拓展各類潛在客戶群,但同時,APP的傳播廣度、深度、延續性和與客戶需求的對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這就更需要數據營銷來不斷地提高銷售轉化。
對于客戶的需求和特征,只有通過大量數據的積累和沉淀,方可更為理性地統計和分析,總結出本店的品牌印象和客戶消費情況,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做出適合本品牌(本店)未來發展的戰略、策略和方案。
如果你是單店經營者,業務覆蓋范圍和客房資源有限,最重要得是如何獲得新客戶,提高酒店入住率。不過,酒店著手精細化經營不僅如此,而應該根據實際的客戶數據表現,審視歷史,著眼現在,預示未來。
基于戰略思想和經營策略的不同,酒店應該結合自身情況擬定移動互聯網策略,若是實力“弱”,無團隊,那么,可以暫且借助平臺型APP導入流量資源。另則,若是連鎖型酒店,在自己的電商營銷團隊的情況下,不妨自建APP,通過社交化平臺、電商平臺或者線下渠道,搜集和規整客戶數據,通過持續性的統計分析,提煉客群情況,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客戶營銷方略。
不管是單店還是連鎖,要精細化運作,對于客戶數據的獲取、沉淀和挖掘,一個都不能少,否則,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為了更好地適應并借助移動互聯網發展,酒店應該注重自建APP和入駐平臺相結合,而不是厚此薄彼,主觀上做出選擇和放棄。
簡單剖析,自建APP和入駐平臺大致有如下區別:
一、 自建APP
1、自建優勢
根據酒店情況,自建APP會更多地體現出自身的特色,讓客戶足不出戶,不到店即可了解本店客房、餐飲或娛樂設施情況,從而建立品牌和客戶之間直接關聯。
2、不足之處
APP建成之際,所有客流需要酒店從線上和線下兩個維度自行發展客戶,若沒有專業團隊運營,強力的資金支持,難以做到迅速擴增客戶,只能緩慢積累數據。不過不可否認,自有APP獲取的客戶資料真實,分析依據相對確切。
二、 平臺APP
1、平臺入駐優勢
目前,酒店一般會入駐攜程、藝龍、同程等平臺型APP,面臨現成的客戶流量,通過給力的引導,自然會引入一定的客流。但需要注意的是,酒店單純接入平臺將無法擺脫平臺宿命(先湊人氣,隨之屢屢否單,讓人又愛又恨的)。
2、入駐不足之處
任何平臺型媒介都不是公益機構,所有的流量均為直接或間接購買而來,因此,不會用作慈善事業,勢必會通過“招商”方式加速變現,故酒店不得不也必然會淪為被“洗刷”的對象。
從如上兩個方面來看,二者并非二選一,而是考慮如何有機地融合!
對于酒店來講,新客戶的追逐是亙古不變的思維慣性所致,但并不代表一味地追逐平臺價值,而是適當地發揮自身優勢,最終,獲取屬于自己的客戶資源。
根據客戶入住的原由和頻次,酒店可以科學嚴謹地分析數據,總結經營對策,提升預訂便捷性、改善用戶體驗和心理留存印象,借此,提高客戶反復預訂入住的復購率。
如何持續不斷地獲取新客戶,并且有效地留存客戶數據?
一、新客戶獲取
1、自行開拓:社交化平臺火爆的現今,廣泛地撒網,加之有條件的特惠活動,有利于吸引新客戶的投懷送抱,從線上引入線下,凡是到店客戶,借助線下店員的給力推介,吸引客戶注冊,考慮建立新客戶數據庫為先,以便提升營銷決策的精準和存續性。
2、平臺引流:英雄不問出處!借平臺之流,并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只是階段性的策略選擇而已,把到店客戶變為本店客戶才是根本。
二、老客戶沉淀
外界無法解決本店客戶的沉淀,只有酒店做好內功,方可有利于留存客戶,讓他一次性入住,下次還會想來,甚至引薦朋友再次入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不能說APP能夠解救酒店,歸根結底,酒店做好軟硬件的體驗,才是持久生存之道。哪怕是再好的外圍工具或理念,充其量只不過是經營的參考和借助而已,并不能取代酒店經營的本原,只是在加速用戶的好壞識別和消費決策。
以傳統行業從業人員的視角來看,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并不意味著能迅速帶動酒店本質性的飛躍,酒店經營團隊應秉持開放心態,主動地迎接改變,而不是脫離酒店存在的本質,盲目地夸大炒作,APP不是酒店的救命稻草,只是我們用以改善客戶體驗、增強互通連接的方式和手段。
從借助移動互聯網改善酒店行業角度來分析,自有APP和平臺APP都是酒店可以利用的工具,真的沒有必要糾結到底使用哪個。在筆者看來,一切能為酒店獲取客戶數據的工具和方式,均應該充分持續地利用。
無論何時,對于某個具體酒店來講,不要把自身的命運拴到外界,要時刻把握自我命運。入駐平臺和自建APP需要并行,前者是導流渠道,后者則是酒店的根據地,二者有機結合,才可能保持良性循環和發展。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紅餐網立場。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