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美食之馓子
唐博 · 2017-06-27 13:57:49 來源:紅餐網
馓子是中國回族傳統節日美食,各地回族制作的馓子都不盡相同,各有其特色。西安穆斯林既做甜的,也做咸的,做成的馓子,形如柵木,條細心空,焦脆香酥,入口即碎。
寧夏回族的馓子素來以“干、脆、香”著稱,股條細勻,金黃亮潤,輕巧美觀,食之爽口。1982 年西北五省烹飪比賽表演時,寧夏的馓子鮮艷奪目,芳香馥郁,轟動一時。為了使馓子炸得鮮香酥脆,色澤鮮艷,須用花椒鹽水(咸馓子)或紅糖水(甜馓子)調制面團;然后用木杠反復揉壓,使面團筋韌光滑,又緊又軟;切成小塊,再搓成小姆指粗的條子,放入盆中餳面。鍋中加油,燒熱后,掌鍋人將面條子扯成圓形或橢圓形馓坯,套在筷子上邊擺邊扯,放入鍋中,等馓子炸至挺硬時抽出筷子,成金黃色時即成。
新疆穆斯林節慶食用的馓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扁馓子,一種是油馓子。
做法
扁馓子:將雞蛋打入面粉中,揉勻,餳到,搟成圓薄片,用2~3 厘米厚的滾齒,滾切成寬3 厘米左右,兩邊帶鋸齒形的長條。清油燒至七、八成熱,將長條面盤圓放入油鍋,炸至米黃色時撈出,趁熱撒上綿白糖即成。其特點是形狀美觀,酥脆味甜。
油馓子:面粉放入盆中,加入清油和煮好的花椒水,制成面團,餳一會兒,切成10小塊。鍋中放油燒熱,取面團一塊,壓成圓餅,從中用手指捅一個洞,先拉長,然后搓成筷子粗細的圓長條,再盤成數層,拉細,將長筷子掛好撐開,一端入油稍炸,起小泡后提起。再將另一端入油炸至起小泡,然后將中段入,手持筷子來回擺動,稍炸,再全部入油,將兩根筷子錯開合并起來,抽出筷子,用筷子攏住使之不分開,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擺在大圓盤中,圍擺成多層圓柱形。
特點是色澤黃亮,形狀美觀,香脆味咸。(文/白劍波)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和“來源:紅餐網”;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餐網對觀點的贊同或支持。加入作者專欄請聯系小編微信 :cjm1900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