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老板:你對品牌的誤解,正在扼殺你的企業
裴倩春 · 2018-08-21 14:39:10 來源:紅餐網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企業的工商登記數量突破7000萬家,其中近5000萬家是中小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而年均注銷的企業數量也高達3000萬家,幾乎每注冊一家企業的同時,注銷一家企業,其中絕大部分是中小企業。 ?
改革開放才四十年,中國品牌的成長和發展剛剛起步,大多數老板并不知道什么是品牌,不僅許多老板對品牌有嚴重誤解,就連許多的磚家,也是一知半解;對品牌的誤解,是導致中小企業的死亡率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造成誤解的根源是顛倒了因果關系!這也是品牌亂象叢生的根源,正是這種誤解,不經意的扼殺了企業!一步錯,步步錯!
許多企業一開始就注定了倒閉的命運,對品牌的誤解主要有:
把牌子當品牌
很多老板以為給企業取了名字,請人設計了個標志,畫了個符號就是品牌了,正是這種無知導致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當年中央電視臺那些標王也基本都死光了,但留下的誤解和毒害仍然在延續,不知害死了多少企業。
商標是品牌的構成部分,而不是品牌本身,商標是企業合法的標志,需要經過消費者的認知,認同 ,認可,才能成為品牌。?
筆者認為只有能進入顧客心智的,并代表品類的牌子才能有資格稱為“品牌”。而不是取了個名字,找了個設計師,畫了個標志,開了間門店就是“品牌”了。
以為品牌是策劃出來的
很長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的企業家們被一些所謂的品牌專家,戰略專家不斷灌輸:品牌的成功是靠他們的創意、策劃能力去打造的,鼓吹品牌是可以策劃的,這些嚴重的誤導了企業老板們對品牌的誤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品牌二字,先有“品”,后有“牌”,顧客認知的是“牌”,體驗的是“品”,沒有“品”,最多就是個有牌子的企業!很多企業連“牌”都沒搞好,更不要說“品”了,這樣的企業不倒閉才怪!
把品牌當作公司的私產,忘了“品牌”在顧客的心中
品牌名義上是企業的,實際上是在消費者的心里,對消費者來說,品牌的意義在于認知和體驗。品牌是在消費者心智中逐漸生成的,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成長過程,它不是在某個時候突然被策劃出來的。
品牌的本質是區別彼此的差異,所以沒有差異的產品是不能稱為品牌的,品牌不是一個標志,而是在顧客心智中建立起的認知和體驗,它代表著某一個品類,是精神或信仰的共鳴,是品質的保證,是品味的象征!
由于顧客的心智容量有限,絕大多數的“牌子”無法被顧客記住,更難的問題是:顧客即便記住了你的“牌子”,而真正需要的是“牌子”對應的體驗。沒有“品”的體驗,終將被顧客忘記!!!顧客認知的是“牌”,體驗的是“品”。
企業家必須重新正確認識品牌
“品”是“因”,“牌”是“果”,品牌也是有基因的,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自然界的規律;經濟社會中,也不例外,品牌基因就是品牌的“種子”,沒有這個“種子”,品牌無法孕育成長!品牌基因是企業依據顧客的認知規律和不斷提高的體驗需求在顧客心智中精心培育形成的信息感應。
品牌基因的觀點是由裴校長首先提出并逐步完善,雖然學術界也有人講到品牌基因,大多都是東拼西湊,胡編亂造,甚至本末倒置,誤導企業家的一些文字。
品牌存在于顧客心智中,而非企業的工場里,顧客最終能記住的只有品牌名稱而已。品牌同萬事萬物一樣,也是逐漸長大的,品牌是在顧客的心智中逐漸成長強大的。
品牌的本質就是為了區別,為了便于消費者選擇。可是這個道理又有多少老板真正懂呢?如果不能從根本上重新正確認識品牌,企業一定會出問題的,而且越大越危險,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上天不會挽救繼續向深淵狂奔的人,只會幫助正在覺醒并且能夠懸崖勒馬的人。
寫評論
0 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