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洲:海底撈開了一個“壞頭”
紅餐編輯部 · 2024-04-07 08:39:54 來源:紅餐網
未來,餐飲業要比拼的或許不是能不能上市,而是手里面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本文為《商界評論》董事長、優勢資本管理合伙人鄭翔洲在"2024中國餐飲產業峰會”上的演講實錄,紅餐網整編發布。
很高興我們今天能夠相約在武漢,和大家有奇文共欣賞、有疑義相語析,就餐飲行業的新模式、新趨勢、新案例、新思維,和各位共同追逐迷茫,尋求混沌,發現規律。
△優勢資本管理合伙人鄭翔洲
餐飲業要做大做強
核心是為資本方找到退出的渠道
我有幾個身份,我是個投資人,也是個媒體人,還是個老師,從不同身份的角度看待一個餐飲連鎖店,得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我們投資連鎖企業,希望它靠直營上市,因為直營品牌的收入的預期是可以確定的,比如海倫司小酒館是靠直營上市。但從老師的角度,我們希望大家靠加盟上市,因為直營店所有成本都在自己身上,加盟店所有成本都在合作伙伴身上。企業不要怕提升成本,企業要懂得轉移成本,將成本轉移到上游、下游合作伙伴身上,同時企業也不要隨意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往往做不大,懂得轉移成本,形成輕資產運作才能做成大連鎖。
全世界能夠做大的餐飲都有一個特點,它們做的都是B端的生意。世界500強的企業中,95%是做B端的生意,而不是做C端的生意,把產品賣給消費者的公司做不大,把產品通過經銷商、加盟商賣給消費者就可以做大。
淘寶是做B端還是C端?答案是B端,服務一千萬商家。抖音是做B端的生意還是做C端的生意?做B端,做小B端,服務2千萬商家,C端的短視頻都是免費看的。瑞幸咖啡是做B端還是C端?小B端,一萬個經銷商幫助品牌經營人群,而不是品牌自己去經營人群。
事實上,海底撈開了一個“壞頭”,讓大家認為做直營就可以做大,做直營就可以上市。做直營的企業確是可以上市,但很難進入世界500強。世界500強的加盟商是完全綻放的生產力,你有3000個員工,別人有300個股東,你說誰更厲害?靠發工資的員工更厲害,還是不靠發工資的員工更厲害?
從生產力的角度來看,未來中國餐飲市場巨大,投融資的機會巨多,企業成長的機會巨大,而這樣的機會,在美國、歐洲、新加坡都沒有了,只有中國才會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我們喜歡投資餐飲行業中的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在短時間之內把它變成行業的第一名。
怎么變?方法有很多,要么通過營銷做成第一名,要么通過商業模式做成第一名,要么通過資本運作做成第一名。說到餐飲行業里的資本運作,大家感覺就是資本運作、投資融資,事實并非如此,資本運作是可以幫助餐飲品牌提升營業額、提升利潤的。做餐飲要想做強做大,最核心的不是找客戶、不是找項目、不是找渠道、也不是找資金,而是為資本方找到退出的渠道。退出的渠道有四個:直接上市、借殼上市、反向并購上市以及被上市公司收購,只要有一個能完成,融資的錢都不需要還,餐飲做股權融資的錢是不需要還的,債權融資的錢才是需要還的。
不過,股權融資的錢不需要還的前提,是要對接資本市場。很多餐飲企業問,上市以后能夠賺多少錢。其實不是問上市以后能夠賺多少錢,而是清楚自己上市之前能夠套現多少錢,怎么讓企業可持續發展。只有盈利可持續,成長可持續性的企業,才是資本選擇加入的關鍵點。
做餐飲失敗不是因為思維守舊
而是過于超前
很多企業,只有30%的加盟商能賺錢,最后上市了;也有很多企業,有80%的加盟商滿意,卻依然做不大。我們投資一個企業,投資它的時候可能是這個商業模式,成功的卻是另外一個商業模式,從資本的角度來講,如何提升一個門店的模式,比如如何通過賣產品賺取差價,如何將股份賣給店長、員工、消費者等,都是我們真正關注的核心。
2024年什么是真風口?什么是假風口?預知趨勢容易,預知風口難。如何看一個行業是不是真風口,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們的投資理念,叫做“滲透率20%”。也就是說100個人里面有20個人都在用,就證明這個風口已經成熟。
在滲透率20%的時候進行創業、投資、轉型,往往事半功倍。比如新能源汽車,每100個人中二、三十個人都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0%的時候去創業,大概率可以成功。領先兩步成為先烈,領先一步成為先驅,領先半步才能成功,這個度特別重要。大家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很多人做餐飲失敗,不是因為思維守舊,而是過于超前。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舉個例子,海南的一家海鮮連鎖店,一開始也是做加盟,300萬開一家加盟店,回本周期遙遙無期。后來我們把它打造成供應鏈平臺,一個城市、區和縣所有的餐廳的海鮮都由它來供應, 最后線下店成了體驗中心、招商渠道、眾籌平臺、直播基地以及配送點。由此可見,做線下店依然有機會,但也有條件,第一個要跟資本對接,第二要讓經銷商有被動型的收益。如果只是開一個門店,做不長久。
你要想打造一個餐飲品牌,告別人三次,被別人告三次,這樣你的品牌就起來了,這叫“沖突營銷”。從沖突中創造需求,沖突越大,需求就越大,賣點就越強。打造一個品牌成功的概率是1/5,打造5個品牌,成功的概率就是100%,人生要做大概率事件。
制造沖突之外,還要塑造產品的賣點,一個偉大的餐飲連鎖店一定要有偉大的商學院,而偉大的商學院就是培養經銷商的員工如何說服顧客。沒有資本運作的品牌走不遠,沒有說服力的品牌走不動,沒有經過培訓的經銷商,每天都在得罪消費者。相同的產品,別人就是比你賣的好,你千萬別認為是它一定是價格低,很有可能是它比你更懂得說人話。
什么樣的廣告簡單又有效?有一個公式是“原因+結果”。“結果”指的是產品賣點,“原因”則指顧客的買點。舉個例子:比如你賣包子,賣點是好吃不膩,但你只這么說是吸引不了顧客的。更好的方式是加上一個“好吃不膩”的原因,比如“肥瘦3 : 7,好吃又不膩”。有了“肥瘦3 : 7”這句話,顧客才可能相信你,從而進店來消費,否則“好吃不膩”就是個無效的賣點。
在打造餐飲賣點時,要巧用“數字+對比”,比如“七個番茄一鍋湯”“一杯奶茶里面15個草莓”“邦廚醬油美味鮮,曬足180天”“肉夾饃七分瘦三分肥,肥瘦相間才好吃”,有數字就比沒有數字更容易成交。好的賣點有三個標準:顧客認不認,員工用不用,對手恨不恨。
不論你的賣點來自于工藝或者食材,都可以采用類似的句式。有時候一句話,一個廣告語就可以增加20%的回頭率,一個話術就可以增加30%的復購率。但最后真正的決勝關鍵點,還是在于你的培訓體系。
未來的餐飲業,必須走資本市場
未來餐飲行業有一個規律,在美國反向并購第一次上市,第二在香港主板再次上市,第三在大陸再靠供應鏈上一次市,同樣的股票賣三次。馬云就是這樣成為中國首富的,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一次,馬云的身價達到2千億,阿里巴巴在香港再上市一次,馬云的身價又增加2千億,農夫山泉不上市,鐘睒睒的身價250億,農夫山泉一上市,鐘睒睒的身價增加了4700個億,上市以后的一個月和上市之前的一個月,身價增加了20倍。
餐飲行業,必須要走資本市場,以前中國不上市的企業叫華為、順豐、老干媽,還有一個娃哈哈。現在順豐已經上市了,娃哈哈已經動搖了,老干媽不上市一年就做60個億,一上市對標海底撈,市值可以做到1500個億,1%的股權就值15個億。賣產品不可能賺大錢,賣股權才能賺大錢,但股權有價值的前提是盈利可持續和成長可持續,只有可持續性盈利以及可持續性成長的餐飲企業,資本才會關注。一個餐飲品牌到了最后是有周期的,但通過并購可以抗周期。
我有一個學生,他的企業做了一個金戈戈豉油雞的品牌,已經獲得兩輪融資。我們給它設計的邏輯有兩個:
第一是做大品類。世界上所有與“雞”相關的,包括豉油雞、雞爪、雞翅等都是大品類。很多人做牛蛙火鍋沒有生意,永遠是魚頭火鍋的生意比牛蛙火鍋的生意好,這是品類決定的。
第二,把商業模式設置好。金戈戈豉油雞有兩個商業模式,一是賣產品,二是賣股份。把股份賣給誰?20%賣給店長,5%賣給片區管理者,20%賣給消費者,加盟商加盟投資了50萬,6個月以后可以套現22.5萬,股份還保留55%。餐飲行業不可能做二級分銷,只能靠賣股份,敢把股份賣出去,就證明能賺錢。
第二是每個店都做抖音,賣39塊錢的代金券,享受線下店69塊錢的產品。很少有消費者不用這69塊錢,也很少有消費者只用這69塊錢。不需要花大價錢請網紅,只做素人直播,抖音、快手、B站、小紅書、視頻號同時上,請兩個大學生每天在直播間賣8個小時,直播間可能只有3—4個人,所有的平臺賬號全部上,直播間3分鐘平均有20個人,相當線下店每3分鐘有20個人進入你的門店。在線下,有時候30分鐘都沒有20個人進你的門店,但是我賣的是代金券,賣的是期券。
做抖音的好辦法就是“不做抖音”,不做短視頻,直接做素人直播,用這種方式來進行獲客。獲客以后平均一天大概有2000—5000人進入你的直播間,然后賣掉代金券,請兩個員工幫你做就可以了,然后再做一些私域,這是門店層面。
接下來是城市層面,餐飲品牌未來在全國怎么擴張?我們發現很多老板只能發本地財,一出去就不賺錢,怎么辦?
一是被上市公司并購,要么成為上市公司,要么成為上市公司的股東,依然可以富過三代。
二是在一個城市設計一個子公司,一個城市可以開200個門店,每個子公司放出30%的股份,這個股份給誰?一部分給供應商,一部分給經銷商,一部分給高管。然后進行資本運作,用母子公司換股。
初創型的公司基本上是按照營業額進行估值的,也就是說一個子公司如果營業額做到5千萬,就估值5千萬,如果團隊持有30%的股權,就是價值1500萬。告訴團隊,只要營業額做到5千萬,母公司就用價值1500萬的股份置換子公司30%的股權。如果子公司上市成功,1500萬可以變2個億。要是上市不成功,團隊也能獲得價值1500萬的分紅權。這是一個模式的核心,所有連鎖企業都可以做。用資本的力量做對賭,用未來的方式做對賭。最后子公司的團隊賺了五筆錢,一是工資,二是提成,三是分紅,四是賣老股,五是母子公司換股,其中一二三是主動型的收益,第四和五是被動型的收益,既有主動型的收益,也有被動型的收益,大家的積極性就可以起來。
投資一個企業,第一個看它的商業模式,第二個看它的股權激勵,有股權激勵的餐飲企業,比沒有股權激勵的更容易獲得融資。
餐飲業要拼的不是能不能上市
而是手里面有多少家上市公司
這是餐飲連鎖企業最最頂級的商業模式:
那么最好的餐飲模式究竟是什么?把員工變成經銷商意義不大,因為公司員工本就不多,所以要把厲害的經銷商變成員工,然后送他股份。經銷商不用給他交三險一金,你給他股份就是關聯交易,股權是最好鎖定大家的方式,我們要反過來先去做2000家經銷商,把賺錢的經銷商變成員工,一個月只給他發10塊錢,但是我給他股份,我就合規了,我就可以迅速的進行成長。
我們要打造三類子公司,第一類是市場型的子公司,第二個是品類型的子公司,第三個是生態型的子公司,生態型的子公司是食物鏈的最頂端,可以以市或省為單位,甚至是以全球為單位。
市場上有兩個公司做得很好,一個是九毛九,一個是雷軍。雷軍旗下有100家子公司,100個品牌,每個子公司他都參股,但不控股。最后如果1/3的子公司能上市,雷軍就擁有約30家上市公司。
未來拼的不是你能不能上市,而是手里面有多少家上市公司。所以要打造生態型的子公司,母公司先控后參,這種模式下,子公司的法人一定要讓挑頭的人去做,留住人才最好的辦法不是讓他出錢,也不是給他股份,而是讓他當子公司的法人,這是我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熱門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寫評論
0 條評論